第一图书网

世说新语艺术研究

刘伟生 湖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7  

出版社:

湖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

刘伟生  

页数:

308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运用文体学、叙事学、接受美学等理论,对《世说新语》的文体特征、志人艺术、叙事艺术、语言艺术及其对后世文学与文学批评的影响,作了系统的分析和论述。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世说新语》文体明辨第一节 《世说新语》文体研究综述一、古今“小说”概念的变迁二、《世说新语》的文体归属问题第二节 《世说新语》文体特征及其成因一、《世说新语》的文体特征二、《世说新语》文体的成因第三节 世说体研究的文体学意义一、文体研究的现状与意义二、文体研究的原则与方法第二章 《世说新语》的志人艺术第一节 《世说新语》志人的原则与价值一、《世说新语》志人的原则二、《世说新语》志人的价值第二节 《世说新语》的志人手法一、容姿传神二、行止见性三、言语画人四、山水喻人、山水衬人五、自我标榜与假借他人第三章 《世说新语》的叙事艺术第一节 历史叙事与文学叙事一、何谓“叙事”二、真实与虚构三、时间与空间四、宏大与细切五、实用与娱乐第二节 《世说新语》的叙事特征一、《世说新语》叙事的态度与意图二、《世说新语》叙事的多体性与诗性叙事三、《世说新语》叙事的时空结构四、《世说新语》叙事的视角第四章 《世说新语》的语言艺术第一节 《世说新语》语言的时代特质与审美风尚一、《世说新语》语言的美学风格二、《世说新语》语言风格的成因第二节 《世说新语》中的特殊词群一、从词群看《世说新语》二、《世说新语》中的人物品评词三、《世说新语》中的清谈论辩词第五章 《世说新语》中的文籍与文论第一节 《世说新语》中的文籍、文体、文评与文论范畴一、《世说新语》中的文籍二、《世说新语》中的文体三、《世说新语》中的文评四、《世说新语》中的文论范畴第二节 《世说新语》对文学批评方法的影响一、批评意识二、批评的具体方法第六章 《世说新语》的艺术影响第一节 杜诗与《世说新语》关系论略一、杜诗与《世说新语》因缘二、杜诗与《世说新语》事典三、杜诗与《世说新语》艺术四、杜诗与《世说新语》精神第二节 晚明小品与《世说新语》一、晚明小品与《世说新语》的因缘二、语言情节的袭用三、精神气韵的承传四、文体形制与思致趣味的通变五、晚明小品与《世说新语》不同风格成因简释第三节 《红楼梦》中的《世说新语》踪影一、《红楼梦》中的《世说新语》之“踪”二、《红楼梦》中的《世说新语》之“影”三、“踪”、“影”何来附录 《世说新语》类作品简况表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一是《世说新语》文体名称种类多,但各类之间存在或包容或交叉的现象。如表2所示,上举39种各类文献所提及的《世说新语》文体至少有19种之多,即便将其中近似的小类再加以归并,也在10类以上。这19小类以小说为主,也涉及散文、戏剧、笔记文学等体类,并将触角延伸到文学之外的史学与百科全书,甚至干脆自成“世说”一体。19小类中的包容情况一目了然,以志人小说、轶事小说、笔记小说居多;而“轶事类志人小说”与“轶事类笔记小说”之类又显属交叉概念。  二是这些文体主体集中在志人小说、轶事小说与笔记小说三大类,分别占13、7、11种之多。就逻辑关系而言,“志人”的外延大于“轶事”,“笔记”相对于两者而言侧重于语言形态。  三是存在不少一家多体现象。39种文献中有,16家提到2种以上文体。如:游国恩先生等编《中国文学史》便既称《世说新语》为“轶事小说”,又称其为“记叙轶闻隽语的笔记小说”。宁稼雨先生《刘义庆与》及《“世说体”初探》一文给予《世说新语》四种头衔:笔记体小说、中古文化的百科全书、志人小说、世说体。袁行霈先生等编的《中国文学史》则由大到小,层层深入,将《世说新语》归属于这样四个层次:文言小说、笔记小说、志人小说、逸闻轶事类志人小说。白寿彝先生总主编《中国通史》在用词上颇不坚定:记述人物轶文轶事的小说、记述人物轶闻琐事的小说、记载人物轶事的小说。张松辉师《不是小说》一文在论证了《世说新语》不是小说之后,又得出了两可的结论:史料笔记或史料笔记文学。周续赓、马啸风、卢今诸先生《历代笔记选注》也将“故事传说类笔记”与“笔记小说”相提并论。这些现象的出现多缘于角度与外延的不同。如志人小说与笔记小说,一者侧重于内容,一者侧重于形式。“志人小说”与“逸闻轶事类志人小说”则属外延不一。也有混同不同概念的,如“笔记”与“笔记小说”。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世说新语艺术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