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基础
2008-7
苏州大学出版社
田雷 主编;《哲学基础》编写组 编写
148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职业教育进入了“黄金发展期”。五年制高职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一种形式也有了迅猛发展。它的优势和特点主要表现在学生可塑性强,有效教学时间长,能整体设计和统筹安排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以及技能训练,为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的牢固养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真正实现中等、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机贯通。因此,近几年来我省在五年制高职教育课程结构模块化、课程内容综合化和现代化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是,教育目标的中职定位、传统学科型课程模式等方面的不良影响依然存在,难以彰显五年制高职教育的独有特色。 2005年下半年省教育厅印发了《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吹响了全面推进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洪亮号角。其中明确指出:要“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关于德育工作的要求,加强德育课程建设。职业学校要发挥德育课在德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加强经济与政治基础、哲学基础、法律基础、职业道德与就业创业指导等必修课程建设,把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德育课极为重要的任务,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有机统一于课程之中;同时,要整合诚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态伦理和环保教育、社交礼仪教育、性教育和艾滋病防治教育等内容,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德育课程体系”。因此,五年制高职德育课程改革应该在中等、高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设置的基础上进行整体设计和统筹安排,形成富有自身特色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在这一精神的指导下,我们编写了本教材。
本书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有机统一于课程之中;同时,要整合诚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态伦理和环保教育、社交礼仪教育、性教育和艾滋病防治教育等内容,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德育课程体系。因此,五年制高职德育课程改革应该在中等、高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设置的基础上进行整体设计和统筹安排,形成富有自身特色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在这一精神的指导下,我们编写了本教材。
前言绪论第一章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第一节 世界的客观性 第二节 意识的能动作用 第三节 一切从实际出发第二章 学会全面辩证地看问题 第一节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第二节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第三节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第三章 掌握科学认识事物的方法 第一节 认识与实践 第二节 现象与本质 第三节 科学的思维方法第四章 了解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第二节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第五章 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第一节 人的本质与人生价值 第二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第六章 追求人生理想的实现 第一节 理想及其作用 第二节 为实现人生理想而奋斗
一些外国地质学家认为我国是贫油国,说“中国永远不能生产石油”;而李四光不同意这种观点,他全面分析了我国的地质条件,指出新华夏主要凹陷带,对储存石油有较好的条件,东北平原、渤海湾和两湖地区可以进行勘探。正是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我国先后找到并开发出了包括大庆油田在内的许多大油田,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可以说,没有科学的哲学理论作指导,就不会有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没有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就不会有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哲学是灵魂”为实践又一次所证明。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缺乏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就会在自己的研究活动中失去正确的方向,甚至陷入混乱和失败的境地。因此,任何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的看法,都是错误的、有害的。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马克思认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所谓“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在马克思看来,就是哲学要代表自己的时代和自己所处时代的人民,使人民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里。也就是说,哲学问题是时代的产物,哲学问题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哲学离不开自己的时代,哲学是时代精神的反映,每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所把握的都是自己所处时代脉搏的一次跳动;每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所演奏的都是自己所处时代的一段最强的音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它批判地继承了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优良传统,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先进思想成果的结晶,其直接的理论来源则是德国的古典哲学。 资料卡片 德国古典哲学是近代哲学发展的最高形式,在黑格尔的体系中达到了顶峰。黑格尔是辩证法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最大功绩就是系统阐发了辩证法这一最高的思维形式,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描写为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哲学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抛弃了它的唯心主义;批判地吸收了费尔巴哈哲学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抛弃了它的形而上学,并根据新的实践经验和科学材料,对它们进行革命的改造和发展,从而把辩证法和唯物论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统一起来,创立了崭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革命。首先,从内容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把唯物论和辩证法统一起来,把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统一起来,建立起彻底而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理论体系。其次,从研究对象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它结束了包罗万象的旧哲学的统治,正确地解决了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
正品,没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