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内蒙古历史文化

布仁图 布仁图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010-08出版)
出版时间:

2010-8  

出版社:

布仁图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010-08出版)  

作者:

布仁图  

页数:

223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正如本书书名——内蒙古历史文化一所涵盖,布仁图主编的《内蒙古历史文化》从多方面、多角度简明而扼要地勾勒出了在今内蒙古这一方热土上各民族——特别是主体民族蒙古族所谱写出的伟大灿烂的历史与文化。结合重点内容,本书配有大量图片,颇具形象感,使读者对所涉及的重大事件及重要人物等有一真切而形象的直观了解。每章后附有思考之题,便于读者温习重点内容,启发思维。每章必附参考书目,以示出语有源,资料性强,便于读阅检索。书后附有简表《内蒙古要事简记》、《内蒙古要事续记》,使读者对今内蒙古境内八千多年问所发生的重要事件(特别是与旅游文化相关的事件)一目了然,省时易记。每遇专用名词术语,均在脚注中加以说明,其对于地名一般注以今名(如巴彦淖尔盟今为巴彦淖尔市),朝代下则标以公元纪年,如辽兴宗时期(1031一1055)等,以便读者阅读。《内蒙古历史文化》行文流畅,图文并茂,集知识、趣味、资料于一帙,既是简明教材,更是普及性读物,可谓当今又一良史,宜乎人手一备。

书籍目录

第1章文明曙光升起的地方 第一节“人猿相揖别”的旧石器时代 一、旧石器时代的文明星火 二、原始人的石器制造场——大窑遗址 三、最早的内蒙古居民——“河套人”及其创造的萨拉乌苏文化 第二节满天星斗的考古文化与红山玉龙 一、新石器时代的诸文化与社会文明大发展 二、红山文化的前奏——兴隆洼文化与赵宝沟文化 三、文明的强音——红山文化 四、文字的雏形——小河沿文化与原始符号 第三节古代北方草原的青铜文化 一、夏商时期——青铜文化的滥觞期 二、西周至战国时期——青铜文化的发展与鼎盛期 三、青铜文化的衰落期 本章思考题 本章参考书 第2章游牧帝国腾越的疆场 第一节游牧气息浓郁的匈奴文化 一、匈奴物质文化的主要内容 二、匈奴精神文化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从草原走人中原的鲜卑 一、鲜卑族演变发展概况 二、鲜卑族政治制度与社会经济 三、鲜卑族婚姻家庭和文化习俗 四、今内蒙古境内鲜卑墓群及文物 第三节南北对峙的契丹政权 一、契丹族的兴起及契丹王朝的建立 二、契丹族的社会经济 三、城市 四、文化习俗 五、古建筑 六、文物 第四节西夏政权与金王朝 一、西夏政权 二、金王朝 三、西夏与金朝的历史遗迹 本章思考题 本章参考书 第3章金戈铁马跨欧亚——蒙元王朝 第一节铁木真先世的传说 第二节逆境中成长 第三节角逐于群雄间 第四节强盛国家的创建 第五节征服者的足迹 一、南讨金国 二、西征中亚 第六节一代天骄抱憾辞世 第七节成吉思汗的子孙们 尾声 本章思考题 本章参考书 第4章战鼓与梵号齐鸣——北元时期的蒙古族 引子 第一节达延汗 一、出身 二、成婚 三、功业 第二节阿拉坦汗 一、经历 二、续篇 本章思考题 本章参考书 第5章盟旗制度下的草原——清代蒙古族 第一节建立盟旗制 第二节设置理藩院 本章思考题 本章参考书 第6章草原烽火——近当代的内蒙古 第一节近代以来内蒙古人民的抗争 一、新政 二、抗争 第二节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与发展 一、成立 二、发展 本章思考题 本章参考书 第7章宗教与信仰 第一节宗教 一、萨满教 二、藏传佛教 三、召庙 第二节祭祀 一、敖包祭祀 二、成吉思汗陵祭奠 第三节图腾与崇拜 一、狼图腾 二、马图腾 三、鹰图腾 本章思考题 本章参考书 第8章习俗与禁忌 第一节绚丽多姿的蒙古族服饰 一、蒙古族服饰的起源 二、蒙古族服饰的组成 第二节美奂绝伦的蒙古族饮食 一、蒙古族主要食物 二、蒙古族饮食特点 三、蒙古族宴席礼节 第三节别具情趣的蒙古族建筑一蒙古包 一、蒙古包的看盘与下盘 二、蒙古包的制作 三、蒙古包的搭盖 四、蒙古包内物品的陈设 五、蒙古包中做客及迎送礼节 六、蒙古包的迁徙 七、蒙古包的忌讳 八、蒙古包的优点 第四节多彩多姿的节日与竞技 一、节日 二、竞技 第五节极富情感的人生与礼仪 一、生养 二、祝寿 三、婚俗 四、丧葬 本章思考题 本章参考书 第9章艺术与文史科技 第一节歌舞艺术 一、音乐与曲艺 二、舞蹈 第二节文史成就 一、文学 二、史学 第三节语言文字与教育 一、语言 二、文字 三、教育 第四节医学、科技 一、医学 二、科技 本章思考题 本章参考书 附录一内蒙古要事简记(前6000—1802) 附录二内蒙古要事续记(1947—2004)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特权,如赦免犯九次罪而不杀等。这些被分封的各级官员,即那颜(官人)阶层取代了原来各部的头领和氏族贵族,成为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统治蒙古民众的支柱。这是一个以成吉思汗黄金家族为主,以各级功臣为辅的新的统治阶层。① 分封完千户、万户后,成吉思汗又着手扩建中军护卫怯薛军。“怯薛”系蒙古语,其汉意即“轮流值宿守卫”。因为怯薛军分四班轮流入值,习惯上称其为四怯薛。怯薛成员(即护卫人员)称怯薛歹,其复数作怯薛丹。他们组成了庞大而精锐的部队,也称大中军。成吉思汗非常注意保障这支队伍的可靠性与特殊性。其中怯薛歹是从万户官、千户官、百户官、十户官及自由民的儿子中挑选。怯薛军的主要职责有三:护卫大汗金帐;大汗亲征时充当其作战部队;分管汗廷各项事物。所以这是一支由大汗亲自控制的常备武装,又是一个分管汗廷日常事物的行政组织,实际上它已然是汗国中枢的统治机构。成吉思汗给予他们以优越的社会地位,宣布:“我的侍卫比在外的千户长高,我侍卫的马夫比在外的百户、十户长高。如果在外千户长与我侍卫斗殴,要处罚千户”。 这样一支强大的武装机构,其对于维护汗权,巩固新建立的统一国家,防止氏族贵族的死灰复燃及重起内战等所发挥的作用不言而喻,它更是成吉思汗进行征战、扩展疆域的强有力工具。 成吉思汗在分封千户、万户时,还特意将其捡来的弟弟(诃额仑夫人的养子)失吉忽秃忽封为大断事官。断事官蒙古语称为札鲁忽赤,其职责不仅掌管全国的户口青册,掌握财赋大权,而且还握有全国的司法大权。大断事官还有权直接和大汗拟议,其所发布的命令具有法律性质,“凡断的事,写在《青册》上,以后谁也不许更改”。于是,大断事官成为兼管司法和财政的官员,乃是大蒙古国最大的司法行政长官,被人们称为“国相”,相当于汉地官制的丞相,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举足轻重。 需要说明的是,失吉忽秃忽制定青册,乃是蒙古人正式颁布成文法的开端。在此之前,蒙古族没有文字,全靠结草刻木来记事,所谓法律,只是贵族的口头命令。成吉思汗的命令称作“札撒”(蒙古语,意为“法度”)。蒙古人的第一部成文法乃是1219年成吉思汗出征花刺子模之前所颁布的《札撒大典》(一作《大札撒》)。现在,这部《札撒大典》已失传,但在中外史籍中还片断地保存有其部分法律条款。此外,成吉思汗还有许多“必里克”(蒙古语,意为“箴言”、“训言”),也被称为“大扎撒”(即大法令),它亦应为广大臣民所遵循。


编辑推荐

《21世纪高等院校规划教材•旅游专业教材:内蒙古历史文化》行文流畅,图文并茂,集知识、趣味、资料于一帙,既是简明教材,更是普及性读物,可谓当今又一良史,宜乎人手一备。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内蒙古历史文化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