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管理学原理与实务

陈嘉莉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70-1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

陈嘉莉 著  

页数:

363  

前言

  我国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设置了经济管理类学科专业,这是一个包括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农业经济管理、图书档案学6个二级学科门类和22个专业的庞大学科体系。2006年教育部的数据表明在全国普通高校中经济类专业布点1518个,管理类专业布点4328个。其中除少量院校设置的经济管理专业偏重理论教学外,绝大部分属于应用型专业。经济管理类应用型专业主要着眼于培养社会主义国民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专门人才,要求既具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良好的发展后劲,又具有较强的职业技能,并且又要求具有较好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当前开拓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新时期,进一步加强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注重经济理论的系统化学习,特别是现代财经管理理论的学习,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素质和应用实践能力,培养出一大批高水平、高素质的经济管理人才,越来越成为提升我国经济竞争力、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这就要求高等财经教育要更加注重依据国内外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适时变革和调整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要求经济管理学科专业更加注重应用、注重实践、注重规范、注重国际交流;要求经济管理学科专业与其他学科专业相互交融与协调发展;要求高等财经教育培养的人才具有更加丰富的社会知识和较强的人文素质及创新精神。要完成上述任务,各所高等院校需要进行深入的教学改革和创新。特别是要搞好有较高质量的教材的编写和创新。  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通过对国内大学经济管理学科教材实际情况的调研,在与众多专家学者讨论的基础上,决定编写和出版一套面向经济管理学科专业的应用型系列教材,这是一项有利于促进高校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措施。  本系列教材是按照高等学校经济类和管理类学科本科专业规范、培养方案,以及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合理定位,由长期在教学第一线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立足于21世纪经济管理类学科发展的需要,深入分析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学生现状及存在问题,探索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途径,以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和实用性为目标,其编写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大背景,拓宽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着眼于增强教学内容的联系实际和应用性,突出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  (2)体系完整、严密。系列涵盖经济类、管理类相关专业以及与经管相关的部分法律类课程,并把握相关课程之间的关系,整个系列丛书形成一套完整、严密的知识结构体系。  (3)内容新颖。

内容概要

  《管理学原理与实务》是按照高等学校经济类和管理类学科本科专业规范、培养方案,以及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合理定位,由长期在教学第一线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立足于21世纪经济管理类学科发展的需要,深入分析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学生现状及存在问题,探索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途径,以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和实用性为目标。

书籍目录

第1章 导论1.1 管理的概念、特征与性质1.1.1 人类社会与管理1.1.2 管理的概念1.1.3 管理的特征1.1.4 管理的性质1.2 管理的职能1.2.1 管理职能的概念1.2.2 管理职能划分的演变1.2.3 现代管理基本职能的内涵1.3 管理者与管理对象1.3.1 管理者的概念与分类1.3.2 管理者的角色1.3.3 管理者的素质与技能1.3.4 管理的对象1.4 管理学及其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4.1 管理学的概念1.4.2 管理学的研究内容1.4.3 管理学的研究方法1.5 管理的基本前提1.5.1 管理伦理1.5.2 组织文化1.5.3 管理信息1.5.4 管理环境1.6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管理基本原理1.6.1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与内涵1.6.2 人本原理1.6.3 系统原理1.6.4 责任原理1.6.5 效益原理本章小结自我检测题第2章 管理思想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2.1 中外早期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2.1.1 中国早期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2.1.2 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2.1.3 管理实践、思想与理论之间的关系2.2 古典管理理论2.2.1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2.2.2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2.2.3 韦伯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2.2.4 其他人的贡献2.3 行为管理理论2.3.1 霍桑试验2.3.2 行为科学2.4 现代管理理论2.4.1 经验管理学派2.4.2 人际关系学派2.4.3 行为科学学派2.4.4 社会协作系统学派2.4.5 社会技术系统学派2.4.6 决策理论学派2.4.7 系统管理学派2.4.8 管理科学学派/数量管理学派2.4.9 权变管理学派2.4.10 管理角色学派2.4.11 经营管理学派2.5 管理理论的新发展2.5.1 全球化2.5.2 劳动力多元化2.5.3 创业精神2.5.4 在电子企业领域中进行管理.2.5.5 学习型组织2.5.6 工作场所精神境界本章小结自我检测题第3章 管理决策3.1 决策概述3.1.1 决策的概念3.1.2 决策的类型3.1.3 决策的特点3.1.4 决策与管理的关系3.1.5 决策理论概述3.2 决策的基本程序及制约因素3.2.1 决策的基本程序3.2.2 理性决策的制约因素3.3 决策方法3.3.1 常见的群体决策方法3.3.2 三种典型状态下的决策技术本章小结自我检测题第4章 计划4.1 计划基础4.1.1 计划与决策4.1.2 计划的含义4.1.3 计划的性质4.1.4 计划的意义4.1.5 计划的类型4.1.6 计划的层次体系4.1.7 影响计划的权变因素4.2 计划编制过程4.3 战略性计划4.3.1 日益重要的战略管理4.3.2 企业经营战略层次4.3.3 战略管理过程4.3.4 战略规划4.4 计划的组织实施4.4.1 目标管理4.4.2 滚动计划法4.4.3 网络计划技术本章小结自我检测题第5章 组织5.1 组织5.1.1 组织的含义5.1.2 组织的分类5.1.3 组织素质5.2 组织结构与组织设计5.2.1 组织结构5.2.2 组织设计5.2.3 组织设计的基本维度与权变因素5.2.4 组织设计的任务与程序5.2.5 组织设计的原则5.2.6 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5.2.7 组织结构的发展趋势5.3 横向与纵向组织设计5.3.1 横向组织设计——部门化与职务设计5.3.2 纵向组织设计——组织中的权力分配5.4 人员配备5.4.1 人员配备概述5.4.2 管理人员的选聘5.4.3 管理人员的培训5.4.4 管理人员的考评5.5 组织变革5.5.1 组织变革的概念5.5.2 组织变革的动因5.5.3 组织变革的阻力及对策5.5.4 组织变革的层次与实施模式本章小结自我检测题第6章 领导6.1 领导与领导者6.1.1 领导的内涵6.1.2 领导与管理的关系6.1.3 领导者的作用6.1.4 领导者的权力6.1.5 领导者的类型6.2 领导行为6.2.1 领导理论6.2.2 领导艺术6.3 激励6.3.1 激励概述6.3.2 激励理论6.3.3 激励的艺术6.3.4 经营者的激励6.4 沟通6.4.1 沟通概述6.4.2 沟通的类别6.4.3 沟通的障碍6.4.4 有效沟通的实现本章小结自我检测题第7章 控制7.1 控制概述7.1.1 控制与管理控制的概念7.1.2 控制的重要性7.2 控制的类型7.3 管理控制的基本过程7.3.1 确立标准7.3.2 衡量工作绩效7.3.3 分析偏差原因7.3.4 纠正偏差7.4 有效控制的原则7.5 预算控制7.5.1 预算控制的含义7.5.2 预算的种类与内容7.5.3 编制预算的方法7.5.4 有效预算控制的措施7.6 非预算控制7.7 质量控制7.7.1 质量的含义7.7.2 科学的质量管理过程7.7.3 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本章小结自我检测题第8章 绩效管理8.1 绩效管理概述8.1.1 绩效的含义与特点8.1.2 绩效管理的要素8.1.3 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价的关系8.2 绩效管理的目的与意义8.2.1 绩效管理的目的8.2.2 绩效管理的意义8.3 绩效管理流程与员工绩效评价方法8.3.1 绩效管理的流程8.3.2 合理选择评估方法8.3.3 绩效管理适用对象8.4 绩效管理的策略8.4.1 在绩效管理中存在的困惑8.4.2 绩效管理与激励机制相结合8.4.3 绩效管理中应做好员工心理工作8.4.4 绩效管理的具体措施本章小结自我检测题第9章 管理创新9.1 创新和管理创新9.1.1 创新的概念9.1.2 管理创新的概念9.1.3 管理创新的特征9.2 管理创新的内容体系9.2.1 管理观念创新9.2.2 管理组织创新9.2.3 管理目标创新9.2.4 管理方式方法创新9.2.5 管理模式创新9.2.6 管理环境创新9.3 管理创新的基本条件9.4 管理创新的基本过程9.5 管理创新思维9.5.1 管理创新思维的特征9.5.2 管理创新思维形成的过程9.5.3 管理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本章小结自我检测题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4.管理的信息方法  信息论作为一种科学方法论,因其独到的特点和优势,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  信息方法的实质就是着重从信息角度来研究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即把研究对象的具体形式撇开,抽象为信息及其变换过程,系统借助于信息的获取、传输、加工处理来运行。信息方法是指通过信息的获取、传输、加工、存储等环节实现信息的有序流动,用以揭示系统的性质和运动规律,这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  以管理系统为例,它也是一种信息系统,存在由大量数据、资料、指标、图纸、报表、计划、指令等组成的信息流,这种信息流也是人流和物流的反映和表征。在管理活动中运用上述信息方法能够发现和掌握管理活动的规律,并且能更有效地整合各种资源,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保证计划的实施和组织目标的实现。  1.5.4管理环境  任何组织都处在一定的环境中,环境为组织的管理活动提供必要的资源,又对管理活动起制约作用,因此,了解环境,把握环境的变化趋势,利用环境给予的发展机会,避免环境给予的威胁是管理取得成效的前提。  1.管理环境的概念  管理环境是指存在于一个组织内部和外部影响组织业绩的各种力量和各种因素的总和。这一概念表明,管理环境不仅包括组织外部环境,而且包括组织内部环境。管理者要取得管理的业绩,即管理的效率、效果和效益,必须了解政治、经济、文化、竞争者、科学技术等外部环境因素,同时更要掌握组织的资源、员工的价值观等内部环境因素。  2.管理环境的分类及内容  根据各种因素对组织业绩的影响程度的不同,组织外部环境又可分为一般环境和任务环境。组织内部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文化和内部资源状况两大方面。  (1)一般环境因素,又称为宏观环境因素,是指可能对组织管理活动有影响,但这些影响的相关性和强度不大确定或不太清楚的各种因素,一般包括组织外部的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文化、科学技术等。这些因素对组织管理的影响不是直接的,但有时可能产生很大的影响,如东南亚金融危机对香港经济的巨大冲击就是明显的例证。因此,认真分析和研究一般环境因素,对管理者来说是完全必要的。


编辑推荐

  《管理学原理与实务》的特点:  1.科学实用:面向应用型人才就业,具备大量当前实用案例,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2.内容新颖:借鉴国内外最新教材,融会当前最新理论,遵循最新发布的各项准则、规范;  3.系列完整:把握财经管理专业相关学科、课程之间的关系,整个系列体系严密完整。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管理学原理与实务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