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王军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9  

出版社: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作者:

王军  

页数:

363  

前言

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成为今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因此,必须对资源与环境经济的优化配置与协调发展进行深入地研究,借鉴国内外学术成果,创新资源与环境理论和政策手段,构建新型经济发展模式,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经济学与资源环境科学交叉形成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其相邻的学科有自然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经济学。自从第一本《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教材出版以来,经过国内外学者的不断探索,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定位逐渐明确,研究内容不断发展,学科体系不断完善。我们认为: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资源与环境经济系统的结构、功能、效益和运行机理。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就是运用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资源与环境经济基本问题,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中运用资源与环境经济政策和手段,通过优化经济发展模式,有效配置自然资源与环境,实现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且可持续发展的一门科学。本教材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主要面向经济类、管理类和资源与环境科学类和农林类本科生和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本教材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对传统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前提进行修正。将资源与环境要素作为稀缺的生产要素进入到生产函数,并把资源、环境纳入到经济系统中,成为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与社会整体系统的组成部分,将制度因素纳入到经济分析中。第二,以生态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观为基础,以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基本问题为出发点展开教材逻辑关系,突出以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来分析资源与环境经济的系统的配置分析和发展模式构建。第三,从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基本问题出发,突出体系的联系性。本教材有四个逻辑层次:第一层次是资源与环境经济系统;第二层次是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基本问题;第三层次是资源与环境经济配置分析;第四层次是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协调发展。即以资源与环境经济系统的基本问题稀缺性、外部性、产权与公共产品出发,通过对资源价值与环境效益与损失的评估,为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作铺垫;通过产权的分析为资源与环境经济政策手段提供依据;通过对公共产品的分析为资源与环境的时空配置奠定基础;在资源与环境的有效配置分析的基础上,必须依靠资源与环境经济政策手段才能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资源与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模式有: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可持续消费、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和循环经济。

内容概要

本教材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本书的特点是从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基本问题展开构建教材逻辑层次,形成从资源与环境经济系统-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基本问题-资源与环境经济配置分析-资源与环境经济协调发展模式的教材结构,全书共12章,包括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概论、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系统、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基本问题、自然资源的价值评估、环境效益与损失评价、资源产权交易与生态补偿、资源与环境的时空配置、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可持续消费和循环经济。在吸收最新发展观点的基础上,每章前面设计了学习要求和摘要,后面设计了案例分析、本章小结、思考练习题和参考文献,以加强理论结合实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拓宽学生的课外阅读的视野。为方便教学并与精品课程建设相衔接,本教材还随书配套了教学辅助光盘,内容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课件、案例素材、参考文献、参考图片、试卷库、网站与期刊。 本教材适合作为全国高等院校经济类、管理类和资源与环境科学类、生态经济以及人口、资源与环境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作为成人教育教材,还可供其他关心资源、环境、生态、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学发展的社会各界读者阅读参考。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资源、环境与生态系统 第二节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 第三节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第四节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思想演变与研究进展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第二章 资源与环境经济系统 第一节 资源与环境经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第二节 资源与环境经济系统的运行原理 第三节 资源与环境的主要问题 本章小结 案例分析 思考与练习第三章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基本问题 第一节 稀缺性 第二节 外部性 第三节 产权 第四节 公共产品 第五节 资源配置 本章小结 案例分析 思考与练习第四章 自然资源的价值与估价 第一节 资源的价值观 第二节 自然资源估价方法 第三节 影响资源价值实现的因素 本章小节 案例分析 思考与练习第五章 环境效益与损害评价 第一节 环境的总价值 第二节 直接市场评价法 第三节 替代市场评估法 第四节 意愿调查评估法 第五节 各种方法的评价与选择 本章小节 案例分析 练习与思考第六章 资源产权交易与生态补偿 第一节 资源产权交易 第二节 不同类型的产权市场 第三节 生态补偿 本章小节 案例分析 练习与思考第七章 资源与环境的时空配置 第一节 环境变化与经济增长 第二节 资源与环境的动态优化配置 第三节 跨界污染 第四节 资源环境与贸易 本章小结 案例分析 思考与练习第八章 资源与环境经济政策手段 第一节 资源与环境经济政策的分类与依据 第二节 资源与环境经济政策的功能 第三节 资源与环境经济政策的管制手段 第四节 资源与环境经济政策的经济手段 第五节 资源与环境经济政策的转型 本章小结 案例分析 思考与练习第九章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 第一节 传统国民经济核算及评价 第二节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发展概况 第三节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第四节 中国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 本章小结 案例分析 思考与练习第十章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一节 自然资源利用的效率分析 第二节 耗竭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三节 可更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四节 自然资源的保护 第五节 资源承载力与资源安全 本章小节 案例分析 思考与练习第十一章 可持续消费 第一节 消费与资源环境问题 第二节 可持续消费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 可持续消费模式 本章小结 案例分析 思考与练习第十二章 循环经济 第一节 循环经济概述 第二节 循环经济的运行机制 第三节 循环经济的产业模式 第四节 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途径 第五节 循环经济评价 本章小结 案例分析 思考与练习

章节摘录

插图: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资源、环境与生态系统(一)资源的概念、属性和特点 1.资源的概念“资源”一词,我国《辞海》的解释是“资财之源, 般指天然的财源”。其英文“Resource”里,前缀Re表示“再”,Source表示“来源”,有财富来源之意;俄文“资源”一词为Pecypcbi也是指“财富的来源”。 学术界总体上从广义、狭义两个层面分析其内涵。 广义的资源指人类生存发展和享受所需要的一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要素,既包括一切人类生存所必需的自然物,例如,阳光、空气、水、矿产、土壤、植物以及动物等,也包括人类劳动产生的各种形式的生产资料性商品(如设备等)及消费性商品(如房屋等);还包括无形的资财,(如信息等)以及人类本身的体力和智力。狭义的资源仅指自然资源,即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并可以用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物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认为:“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的总称。”该定义排除了那些具有开采潜力或观赏、探险、考察、研究等功能,但目前开发难度较大,在经济上还不合算的一些资源,例如,沙漠、冰川等。 目前,对资源概念的解释和使用还不统一,表现在:(1)把资源当作广义概念来使用。认为资源不仅包括自然资源,还包括人文资源。这种理解在资源经济学及生态经济学研究中被普遍运用。因为只有将两大类资源实现优化配置,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编辑推荐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PDF格式下载



这本书整体来看还不错,配有光盘~


要买5本结果就1本啊


,书还好,为什么没有光盘啊


老师用的教材 没有仔细阅读 因为期末考要开卷才买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