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官制大辞典

徐连达 上海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  

出版社:

上海大学出版社  

作者:

徐连达  

页数:

668  

Tag标签:

无  

前言

1991年,我主编的《中国历代官制词典》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问世。2002年该书再由广东教育出版社以重订二版继续发行,定名为《中国历代官制大词典》,迄今已历二十载。此两版书,市中已难于寻觅。今承上海大学出版社盛情邀约,再行修订问梓,定名为《中国官制大辞典》。该书比较《中国历代官制词典》,计增加新词目一千余条,补充、修改及删削亦大体相当,计有近千条之多。今易名为《中国官制大辞典》。本书的改易,循惯例也。记此以明先后沿革的历史进程。今值上海世博会会展之年,此书能再次与读者见面,亦可资纪念。20世纪50年代初,我即已进入史学队伍行列,在复旦大学历史系任教。70年代末,史家们探索、扩大了史学研究的新领域,史学的教学内容在不断充实、不断更新。在这个时候,我把自己的兴趣和注意力集中到对中国政治制度史的教学和研究上,并开始有计划地为撰写一部中国政治制度史而努力。我认为要写出一部有质量的史书,应具备广博的学识,其先决条件应当掌握大量丰富的历史资料,在此基础上才能整理出有系统、有内容、有规律的史著。由此,我从历代职官志入手,旁及《会要》、《十通》,其他相关的史学论著及前人的考证都列在我的视线之中。这样,我就像钻牛角尖一样,深深地埋没在大量的史料堆中而不能自拔。几年过去,手头上抄录的史料少估也有上千万字,但中国政治制度史的撰作却无片言只字。可是就在此期间内,同行中捷足先登者却已接连出版了几部中国政治制度史的著作。笨拙的我只得放弃以前的计划,转而向无人敢于问津的《中国官制大词典》的编撰工作中去。因为我觉得这是一项有创新意义的工作,深信它若一旦问世,必将受到史学工作者的认可,对于广大文史爱好者来说,也会具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经过多年努力,我于1986年完成了该辞书大半工作量的撰写,同时也约请了复旦大学历史系同行教师及我指导的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生来共同完成。我认为对研究生的培养指导,除正常的课堂教学外,还应从实践中参与,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研究能力。由此,我把自己所积累的部分不完全、不系统的史料交给他们去参考使用,让他们去独立撰写,及至稿子收齐,进行审定,这样一直到了1987年底,全部书稿才编定誊清,交付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于1991年出版发行该辞书的第1版。其编写过程及编纂体例,我在第1版前言和凡例中曾予以交待。该辞书出版后,能引以自慰的是它通过了社会的检评。该书获安徽省社科图书一等奖,被誉为“集历代职官大成、汇古今研究成果”的一部实用专业工具书。

内容概要

我们编纂这部工具书,最初只是希望为对中国政治制度史的学习和研究作一些基础性的工作。1985年,当我们应安徽教育出版社的约请之后,才重新全面修订了编纂计划,希望把这部辞典编成集中国历史上历代职官之大成的综合性专业工具书。为此,我们除组织中国古代史、中国政治制度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之外,还特别邀请了一批从事断代史研究的学者一起参加编写。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力图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保证这部工具书的实用性和学术价值。 其一,辞目选录的范围尽可能扩大些。这一方面自然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但更重要的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作为政治制度主要内容的职官制度,不能也不可能同一些相关的典章制度和称谓截然区分开来。所以,凡与历代政治制度相关的政府部门、机构、职官、胥吏以及官吏的品秩、爵勋、俸禄、章服、铨选、任用、待遇、考绩、科举等,上自皇帝、宰相,下至乡里什伍,一些农民起义政权的职官制度,历代官宦文人所常用的职官方面的别称、俗称、省称、合称、泛称等也都尽量地予以收录,同时还酌情收录了一些与政治制度演变相关的行政地理建制方面的辞目。这样处理筛选的结果,就是现在放在你面前的这12270余条词目。 其二,辞条编写尽可能地吸收国内外学术界已有的或最新的研究成果。作为历代职官制度的基本史料,自然离不开历代正史中的《职官志》或《百官志》、《十通》、《会要》、《会典》以及《周礼》、《唐六典》、《历代职官表》等典籍,不过散见于先秦诸子、历代笔记、诗文集、小说、金石碑刻以及近年出土的简牍、文书等有关职官资料亦相当可观,我们也尽量加以利用。

作者简介

  徐连达,1931年生。浙江省临海市人。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唐史学会、上海市历史学会理事。专长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及隋唐史,发表有关论文多篇。著有《中国皇帝制度》(广东教育出版社),为已故陈守实教授整理《中国土地关系史稿》(上海人民出版社),与吴浩坤、赵

书籍目录

凡例笔画索引词典正文后记附录 我国历代纪元表

章节摘录

【三司勾当公事】北宋三司使属官。康定元年(1040年)置二员,以朝官充任。主管左右厢检计、定夺、点检、核验、估剥官物等事务。【三司都制置使】即三司使。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二·事始》:“国初有盐铁、度支、户部三司使之职,盖始于唐末。天祜三年,以朱全忠为盐铁、度支、户部三司都制置使。三司之名始于此。”【三司推勘公事】参见“三司推勘院”。【三州都巡检使】参见“巡检司”。【三京留司御史台】宋分置于陪都西京(令河南洛阳)、南京(今河南商丘)、北京(今河北大名)的御史台机构。隶于三京留守司,置管勾公事各一人,以朝官以上充任,掌拜表行香,纠举违失。南渡后沿置管勾公事各一人。【三司权发遣公事】参见“三司使”。【三白渠营田制置使】官名。三白渠在令陕西泾阳,分北白渠、中白渠、下白渠,故称。五代及宋,设有三白渠营田制置使,掌营田之事。见《新五代史。张筠传》。【三省、枢密院激赏库】南宋府库。绍兴中因备边之需与三省、枢密院激赏酒库并置。各设监官二人主之。绍兴和议后,专供宰执厨食支遣,若军期急速,亦用以犒赏诸军。省、院、府胥吏之给,亦从中取具。见《宋史·职官志二》。【三省、枢密院激赏酒库】见“三省、枢密院激赏库”。【干(斡)】州郡县小吏,汉魏六朝以来,地方州郡县均有服役的小吏,称为干,人数众多,其值事在门下者称门下干、门干;有所直事者,则称直事干。亦称“干吏”。《后汉书·百官志》:“(汉郡)阁下及诸曹各有书佐、干,主文书。”县亦置,汉碑多简写作“干”。【干吏】1.干等文书小吏的统称。汉郡县阁下及诸曹各有书佐、干,主文书。汉王充《论衡·程材》:“朝廷之人也,幼为干吏,以朝廷为田亩,以刀笔为耒耜,以文书为农业。”《后汉书·栾巴传》:“虽干吏卑末,皆课令习读。”2.办事老练的官吏。【干当】宋诸使司中干当公事的简称,亦作干办官、干当官,由诸司主司上奏辟用。《宋史·食货志》:“熙宁七年,始遣三司干当公事李杞入蜀经画。”参见“干办公事”。【干佐】汉魏以来,掌郡县事务的佐吏。《三国志·魏书·邓艾传》:“(艾)以口吃,不得作干佐。”【干官】1.一作斡官,汉代掌管均输及财货榷酤之官,初属少府,后属主爵、大司农。2.宋代干办公事的俗称。参见“干办公事”。【干城】泛指以武力捍卫国家的地方高级军政长官。《诗·周南·兔暨》:“赳赳武夫,公侯干城。”《疏》:“干城者,言以武夫自固,为捍蔽如盾,为防守如城然。”后世多以此为典故,以喻高级将领。《旧唐书·李光弼传》载肃宗诏书嘉奖李光弼有“干城御侮,坐甲安边”之语。【干僮】一作僮干。源于汉的干吏,六朝时,地位卑贱,常于官署中充杂役给使。《宋书·沈演之传》:“先是五省官所给干僮,不得杂役。……世祖诏日:‘自顷干僮,多不祗给,主可量听行杖。”’【干办官】1.南宋枢密院属官干办公事的简称,后改名为计议官。《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建炎三年枢密院置干办官四员,既而以其名不雅驯,改为计议官,在编修官之上,绍兴十一年始省。”2.南宋诸使司处置多种事务的主办官。凡大都督府、制置使、宣抚使、留守、经略安抚使、都转运使、招讨使、镇抚使、提点刑狱、提举常平、都大提举茶马司、坑冶司等机构均置,人数不一,如招讨使有干办官三员,随军干办官四员;镇抚使有干办公事二员;都大提举茶马司有干办公事四员,参见《宋史·职官志七》。【干办公事】简称干办、干官或干办官。原称勾当公事亦称管勾,南宋避高宗赵构名讳改。为诸使司处置各项事务的主办官,由本司,卜奏辟用。参见“干办官”。【干城之将】捍卫国家的大将。《孔丛子·居卫》:“弃十城之将。”参见“干城”。【于越】辽北面官,无具体职掌,用以授给有功大臣的最高荣衔,班位在百官之上。又臣服于辽的西北部族也有于越的称号。《辽史·百官志》:“大于越府,无职掌,班百僚之上,非有大功德者不授,辽国尊官,犹南面之有三公。”【工】1.官吏。《书·尧典》:“允厘百工。”《诗.周颂·臣工》:“嗟嗟臣工。”《传》:“工,官也。”2.工官。《国语·周语上》:“工协革。”《注》:“工,百工之官;革,更也,更制度者合其数。”3.乐师。《书·益稷》:“工以纳言。”《传》:“工,乐官。”《左传·襄公二十八年》:“使工为之诵《茅鸱》。”《注》:“工,乐师。”《礼记·乡饮酒义》:“工入升歌三终。”《注》:“工,谓乐正。”《汉书·贾谊传》:“瞽史诵诗,工诵箴谏。”注:师古日:“工。习乐者也。”均为掌乐、习乐之人。1.掌占卜的人。《史记·龟策列传》:“使工占之,所言尽当。”【工尹】春秋楚置。掌管百工及官营手工业。《左传·文公十年》:子西请归死于司败,成王“使为工尹”。杜注:“掌百工之官。”《宣公十二年》有工尹齐,《成公十六年》有工尹襄,《昭公十二年》有工尹路,《十九年》有工尹赤,《二十七年》有工尹麇、工尹寿等。据战国铜器及铜兵器铭文,三晋及燕国等管理手工业的官吏有工尹或大工尹。【工正】春秋时齐、楚、宋、鲁等国设置。掌管百工及官营手工业。《左传·庄公二十二年》:齐侯使敬仲为卿,辞,“使为工正”。《宣公四年》:“(楚)药贾为工正。”《襄公九年》:宋乐喜为政,命“工正出车”。《昭公四年》:杜泄谓季孙日:“夫子为司马,与工正书服。”

后记

此书稿是在我主编的《中国历代官制词典》(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的基础上新增补修订而成的。“词典”自刊行问世后,在海内外颇获好评,认为它“收词范围宽广,释义系统全面,能博采众长,融以己见,体现了职官研究的新水平”,或誉之为“集历代职官大成,汇古今研究成果”。对于这些美言,我们实当之有愧。毋庸置疑,“词典”仍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词目尚有所阙遗,释文或详或略,个别地方还出现释义欠精及前后不相关应之处。当然,这些都应该予以修订补正。1995年秋,我退出了大学教坛。赋闲之余,决心对“词典”重加修订。于是便有计划地着手对“词典”进行逐条审阅,对所发现的问题或旁注眉批,或另写片纸,或另觅资料。如此经历了近两年时间的积累,到1997年初便正式投入编订工作。直至同年年底,全部脱稿。全书计增词目1082条,补充修订的词条内容亦大体与此相当。两者合计改动幅度约占原书的1/5以上。1998年初,书稿完成交付出版社。1999年春,校样排出。此时适逢我眼疾,不得已请上海大学历史系李福长副教授及其学生顾春梅、胡玉蕾、任宏诸同志协助审校。事毕后,我眼力稍有恢复,仍再次亲校一遍。先后又历时四月有余。总计为编定此书所投入的时间,断断续续经过了四年有余。人的生命有限,记此历程,仅以自慰而已。此书的第3次修订出版承上海大学出版社负责同志的热情支持,提供付梓机会。在此我还要向为编辑此书献出辛勤劳动的有关诸同志表示由衷的感谢。


编辑推荐

《中国官制大辞典》是由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官制大辞典 PDF格式下载



这部工具书,集中国历史上历代职官之大成的综合性专业工具书。有助于对中国政治制度史的学习和研究工作。


中国官制大辞典很好,很喜欢


好书,内容详实,历代官名沿革交代清楚。


总的来说,还是很不错的。
最近买了一套中华书局的《资治通鉴》,上面有不少官职,所以在很多书中,选了这本,看了评论还是不错的。
这本书是硬面,里面纸质不错。薄,但纸的质量很好,这样能减小书的厚度。书是16K本的,比较大,不是很方便。
内容方面,官职的演变讲的还是比较清楚的,不少条文都加了一些出处,唯一不足的地方,就是官职的大小,具体事务等没有明确说明。可能还是需要其他的一些参考书来补充。


最近看《三国志》,里面一些官职可以查阅这本辞典,管用。


美中不足的是检索方式,是笔画检索。如果是常用的音序检索就好了。非常好的工具书,很实用。


作为工具书,很有价值


工具书,用着不错,查询也比较全面。


比想象中的薄,不过当做工具书已经很不错了,纸页儿偏薄。


很实用的大辞典,若有再详细的考证就更好了


个人最喜欢的书之一,能看到很多官称啊


分类很细,名条解释通顺,目录简洁,让人能清楚的找到相应的内容,印刷精美。


书的后面附了官职表,很清晰,不错!


印的也好,装帧也可以,尤其是内容不错.不过对封面的裁切形状有点觉得实在有点不太好.


印刷很美,内容好,非常喜欢


有用的资料书,详实细致,唯一不足的查询方式不习惯啊。


尤其是印刷质量很好。


很好 很实用 就是不太习惯用部首来查讯 所以在找的时候会有些困难


词条丰富而且用古文出处佐证,很好,只是购买时没注意到是杂志那么大16开的,不便于存放和携带!


质量、物流都很好,满意


答题翻了一下,非常不错,很全面


书的印刷质量不错,内容页很充实,非常的实用。只是感觉纸张有点薄啊


这本书学术性很强,内容详实,在就想拥有这样的书了,终于找到了


这本书财务与uosuozhi 绝对超值


给同事捎的,他很喜欢


尚未读,应该很实用。老历史学家编著的,这应该放心。


很实用,长知识


我早就想要的


古今差异,凭之可考


真真是好书,爱不释手啊。


硬皮。内页使用标准字典用纸,薄而韧,凡是熟知的官职名称皆可查到。很好的一本书。


好书啊,真心的好书,有了它,看古装片就不怕拉


我最爱的书之一,有些什么不懂的,可以及时查


虽然廿五史里也有很多职官的介绍,总是不大清楚,借助这样一本工具书,更加明晰,且可作古今对比,微妙之处自可领会。


装帧很精致,内容很全面。形式是按笔画查询每一个职官,在每一个职官的词条下会介绍历朝代的变迁~~


不错的书,内容颇多,不过如果细节在多多描述一些就更好了!尤其是历代官职上下都能有个附录就更好了!


官制是学习中国古代政治史的关键。


整体而言,还比较全面,特别是农民起义军的一些生僻的官制,但也有问题,就是词条的解释不全,特别是官制的比对,太过简单,有些官职,不知道是几品,也不知道实职,虚职和差遣的区别,建议还是要细化一些,我想,编者还是从书的厚度和价格上考虑的,但是,要买这样的书的人,也不会在意是否再贵一二十元,关键是实用。呵呵,一点建议。


学习历史可参考这本工具书。


不愧为辞典!很全面的专业书~


很好的工具书,不错,应是正版


大型工具书,对阅读古籍的人帮助应该很有帮助。


实用辞典


内容还行,对专业人士有帮助


不错,开卷有益,活到老学到老。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很好还好还好还好还好哈哈


送书很快,内容不错,就是书质量有点儿问题。


对理解掌故和名物很有帮助。


此书虽不及俞鹿年先生的《中国官制词典》,但作为手边工具书,亦不乏参考价值。


很全 但是我不喜欢这种查询方式


可以参阅


感觉论述过简单


书有点脏,内容没有介绍的那么详细。


个人感觉还行,对一般的查询了解已然足够用,但还没达到喜欢的程度。


很重的一本,给老公买的,我没怎么看,觉得手感,纸张,字体方面都很好,虽然不是那种会经常翻阅的书,但做为工具书,应该拿起来用时要称手,好用,这本书做到了。


精装的还是挺不错的,虽然字上了一点。


研究古代官职、文史、编纂族谱等必备!


老爸买的,他说很实用,喜欢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