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冯至自选集-北京社科名家文库.纪念辑

冯至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  

出版社: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冯至  

页数:

468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元年。自那一年开始,中国已经走过了波澜壮阔的30年。这是伟大的30年,是改变中国的30年,是震惊世界的30年,也是哲学社会科学蓬勃发展的30年。  在哲学社会科学这30年的辉煌成就里,浸透着为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奠基的老一辈专家呕心沥血的求索,也镌刻着寻着他们足迹的后来者追求真理的步伐。“学之大者,国之重器”。我们有责任将这些“大者”潜心研究的成果,重新编辑出版以飨读者。为此,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将这一套《北京社科名家文库》奉献给读者。她以自选集的体例形式,每年推出一批,争取在几年内达到百种以上。《北京社科名家文库》将系统展示当代哲学社会科学名家学者30年来的学思精华,展示他们的学术探索历程和风采。同时,为使这套《北京社科名家文库》更加丰富,编委会决定在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已出版的《当代著名学者自选集》中挑选符合体例的图书10种,编辑成《北京社科名家文库·纪念辑》,这将更完整地反映北京学人在学术风范和学术使命上的历史延续。  我们相信,《北京社科名家文库》将能够成为具有文化传承价值的经典性大型出版工程,成为集中展示首都哲学社会科学重要成果的一个窗口。由于我们水平所限,定有不足之处,希望读者和同仁给予批评指正。

作者简介

  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字君培,河北涿县人。现代诗人、文学翻译家,鲁迅先生曾称誉他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开始新诗创作。192;5年起先后参加和发起组织浅草社和沉钟社,编印《沉钟》杂志和《沉钟丛刊》。192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德文系,出版了第—部诗集《昨日之歌》。1929年赴德国留学,研究文学和哲学并获博士学位。1955年任上海同济大学教授兼附设高级中学主任。抗日战争爆发后任西南联大外文系德语教授,直到抗战胜利。1946年返回北平,任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致力于翻译、教学和外国文学的研究工作,并坚持创作,曾担任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等职。曾于1980年被瑞典皇家文学、历史、文物研究院聘为外籍院士;于1981年被联邦德国麦菌茨科学文学院、1986年被奥地利科学院聘为通讯院士。

书籍目录

第1版自序自传上卷杜甫和我们的时代我想怎样写一部传记从“长安十载”到“夔府孤城”《杜甫诗选》前言纪念伟大的诗人杜甫论杜诗和它的遭遇日文版《诗人杜甫》序谈《儒林外史》评福兰阁教授的李贽研究中国文学里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从《古文观止》谈中国散文的特点论历史的教训批评与论战新文学初期的继承与借鉴要慎重使用西方的文学术语纪念鲁迅要扩大鲁迅研究的领域《花城袖珍诗丛》总序欣慰与“困惑”文如其人,人如其文——《李广田文集》序关于调整大学中文外文二系机构的一点意见下卷读歌德诗的几点体会……冯至主要著译目录

章节摘录

  我想怎样写一部传记  四五年来,因为爱读杜甫的诗,内心里常有一个迫切的愿望,想更进一步认识杜甫这个人。当然,从作品里认识作者,是最简捷的途径,用不着走什么迂途,并且除此以外似乎也没有其他的道路。但我们望深处一问:这诗人的人格是怎样养成的,他承受了什么传统,有过怎样的学习,在他生活里有过什么经验,致使他,而不是另一个人,写出这样的作品?这些,往往藏匿在作品的后面,形成一个秘密,有时透露出一道微光,有时使人难于寻找线索。这秘密像是自然的秘密一样,自然科学者怎样努力阐明自然,文学研究者就应该怎样努力于揭开这个帷幕。  把一个诗人的作品当作一个整个的有机体来研究,把诗人的生活作一个详细的叙述,一方面帮助人更深一层了解作品,另一方面——如果这研究者的心和笔都是同样精细而有力——使人纵使不读作品,面前也会呈现出一个诗人的图像。这工作,在欧洲18世纪时业已开端,19世纪后半叶已经发展,如今,用分析方法的也有,用综合方法的也有,只着重诗人内心变化的也有,认为客观环境是作品先决条件的也有,材料不辨真伪剪裁堆积得像一部长篇的也有,别具匠心写得像一部动人的文艺作品也有,总之,这门工作的成绩已经蔚然可观,不只是第一流的诗人,就是第二流第三流的诗人也进入这些研究者的视界了。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冯至自选集-北京社科名家文库.纪念辑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