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古非洲生活

任荣 汕头大学
出版时间:

2009-6  

出版社:

汕头大学  

作者:

任荣  

页数:

206  

Tag标签:

无  

前言

  自16世纪以来,在世人加诸于非洲人、非洲文明和非洲历史的种种判断和评论中,除描述古埃及的以外,颇不乏偏见和误解,以致非洲内陆在很长一段时间显得野蛮神秘、光怪陆离。到现在,虽然渊博的历史学家们早已通过卷帙浩繁的史学著作和研究论文,为我们勾勒出一个个文明的发展轨迹,一个个王国的兴衰历程,一个个部族的世系渊源,但我们仍然想知道,在那些为世人所称艳的奇特民俗与绚丽风情的背后,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真实生活过的世世代代的普通居民,他们是如何度过各自平凡而具体的人生的。  克罗齐有一句著名论断:“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总是以当前的现实为参照,以当前的理念所及为界限。在“私人生活”这一概念引入历史领域之前,历史往往只是帝王将相史,一方面正襟危坐地保持着与普通人的隔膜,另一方面又任人涂抹粉饰以致面目全非。在“宏大叙事”概念化的话语中,我们可以找到成王败寇的盛衰兴亡,却很难发现具体人性的藏身之所,也很难觅得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场景。近年来,由著名历史学家菲利浦·阿利埃斯与乔治-杜比主编的《私人生活史》系列和法国阿歇特出版社的“日常生活丛书”系列的出版深获好评,表明无论研究者还是读者,都对“历史细节”的挖掘和重构越来越感兴趣。  在空旷的内陆高原上散落的部族群落中,在中世纪熙熙攘攘的贸易城镇的寻常巷陌里,在与世隔绝的原始森林的缝隙问,人们的日常生活经历了哪些变迁?人们如何艰苦劳作,又如何享受生活?尼罗河谷的农夫、热带雨林的猎人、努比亚的弓箭手、古埃及的文书、廷巴克图的T匠、逐水草而居的牧牛人、沙漠驼队的商人、马赛部落的豹皮酋长、草原棚屋里的人家、随鼓声而舞的巫师、花园里举行欢宴的王公大臣……他们各自的生命中曾有着怎样的悲喜?在他们的后房内院里发生过怎样的故事?他们如何穿衣戴帽、迎来送往?他们如何谈情说爱、生儿育女?这些“私人生活”细节,往往是大部头的历史书籍无法告诉我们的。

内容概要

  骄阳烈日之下,一个古老的民族在一块古老的大陆上生息,黝黑的皮肤上滑落的汗滴,成就了这一片原始而充满生命力的土地。远古洪荒,从另一片大陆而来的人们越过高山,渡过重洋,与非洲原住民结合,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说的非洲黑人种族,然后他们又几番迁徙,散布于非洲大陆。沿尼罗河上下,跨撒哈拉南北,非洲古人在漫长的岁月中散发着太阳一般的热力与强悍。  绿洲上商旅往来的城市、“男妻”与“女夫”的奇特婚姻形态、遍布全身的图腾黥刺、神秘奇特的巫术与禁忌、色彩纷呈却夸张怪异的服饰装扮,还有百发百中的吹箭猎人、戴着巨大唇环的黑人少女、彻夜歌舞祈求神佑的部族群落……这些在我们看来是如此不可思议的习俗,对非洲人来说,却是再普通不过的日常生活。

书籍目录

序言第一章 黄色和黑色的土地种族与部族的摇篮拂去占文明的尘沙非洲不是孤岛第二章 社会生活酋长与国王部落和家庭社会各阶层第三章 市井之间城市兴衰活在上层坐贾行商手工与匠艺第四章 乡村人家耕作灌溉狩猎采集畜牧游牧第五章 婚姻与情爱婚姻形态贞操与情欲终身人事婚后生活第六章 家居生活房屋与居饰饮食为先饮食风俗巫术是生活的一部分第七章 穿衣戴帽服饰观念与习俗男女装束美饰增色第八章 梳妆打扮对美的迷恋沐浴与盥洗头上的风景第九章 娱乐时光节日庆典音乐和舞蹈口传文化游戏竞技第十章 生老病死生儿育女青春期从巫师到医生灵魂的归宿

章节摘录

  非洲的黑人居民在人种构成上,自古有3个分支:尼格罗人、俾格米人和科伊桑人。  尼格罗人是非洲人数最多、分布最广的种族,多从事农耕和游牧。他们肤色极深,发质硬而卷曲,阔鼻大眼,面部扁平,唇部鼓胀,下颌突出,下肢修长。尼格罗人种亦可分为3个类型:苏丹人、尼罗特人和班图人。尼罗特人因发祥于尼罗河中上游而得名,这是个“巨人”种族,男子平均身高达180厘米。著名的努尔人、丁卡人、努比亚人、马赛人等,都属于尼罗特人。苏丹人的肤色最深,分布在赤道以北、几内亚湾沿岸和撒哈拉南部。苏丹黑人在历史L曾经建立过强大的国家,但白15世纪起,就成为欧洲殖民主义者猎取黄金、象牙和“奴隶”的对象。赤道以南,肤色较浅的班图黑人广泛分布,大约有300个部族属于这个类型。班图人在纪元前后从赤道附近南迁东移,在随后的1000多年中扩散到整个赤道非洲、东非和南非地区,改变了半个非洲的居民布局。  俾格米人,即“矮黑人”,学名尼格列罗人,以身材矮小著称,平均身高只有150厘米不到。棕褐色皮肤,卷曲的头发,比起尼格罗人,他们有较高的鼻子和较薄的嘴唇。长期攀缘狩猎,使他们的手显得特别长。在远古和上古时代,俾格米人曾广泛分布在非洲各地,后来随着班图人的迁徙和热带雨林地区的缩小,他们的居住地渐渐收缩到赤道雨林地带。长期在密林深处生活,使他们成为真正的森林之子,一旦离开森林,他们的身体机能就会失调,甚至过不了多久便会生病死去。  科伊桑人也同样受到班图人迁徙的影响而一冉南退,分布地区逐渐缩小,17世纪被挤到了非洲的最南端。他们的皮肤呈古铜色或黄色;头发稀疏而短,卷曲成胡椒粒状;脸上常有许多皱纹;耳垂几不可见;上唇微翘;身材比俾格米人稍高;臀部肥大且突出,尤其是妇女。他们生活存沙漠和丛林之中,熟悉动物习性,擅长使用弓箭和陷阱,以狩猎和采集为生。霍屯督人和布须曼人是科伊桑人的两大分支。在最干旱炎热的艰苦环境中,在没有国王的土地上,能歌善舞的布须曼人,自古以来过着祸福与共的群居生活,并发展出最活泼乐观的性格,是沙漠边缘一抹奇丽的艳色。


编辑推荐

  这是一套关注不同文明、不同种族的平民生活的丛书。丛书的主角们没有显赫的身份,没有惊天动地之举,沉默在人类的史册里,  然而,他们的徙居行止、风俗习惯、喜怒哀乐,  又确是人类历史不可缺失的最生动、可爱的细节。  古中国的私密生活?古希腊的神话之光?古罗马的狩猎战场?古埃及的神秘封印?中世纪的骑士风波?……无数个未知尽在这里一一讲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古非洲生活 PDF格式下载



买了很多本,喜欢这套书,


我喜欢,一本不错的好书。


一般般斑斑吧


网上的资料会丰富一些


好书好选择


可以了解一些风土人情。


图文并茂的世界史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