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杏苑诗葩

李鼎 上海浦江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原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70-1  

出版社:

上海浦江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原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作者:

李鼎  

页数:

434  

内容概要

  《杏苑诗葩:医林诗词合解》是一本当代中医界诗词写作的选集和解说。由于传统的原因,中医界对古典诗词有特殊的爱好并有所创作。上海地区,名家辈出,如程门雪、秦伯未、张赞臣、裘沛然诸先生的诗词,一时都成为南北医家的翘楚。李鼎先生传扬学业,享誉医坛,写诗填词,南北方遥相唱和;重兴医界诗风,大为弘扬中医药文化张目。《杏苑诗葩:医林诗词合解》即集合新老名家佳作,加以评介,题目为《杏苑诗葩》。这既为当前中医药文化增辉,又是为中华传统诗词融入时代和专业的特色,可说是医学和人学的交会,从中将可以领略医家陶情、养性、旅游、生活的诸多旨趣。书中且多名家手笔、史留影,翰墨珠玑,弥足珍贵。

书籍目录

1.“莫把颓唐责古诗”——关于古体诗的写作2.“夜深灯火满楼台”——七绝的韵律和写法3.“韵律精严未用疑”——七言律诗的写法4.“且看春意动万马各腾骧”——五言律诗的写法5.“律令合时方帖妥”——从整齐的格律诗到长短句的词6.“湖波一碧万山苍”——裘沛然先生早年《游杭州玉皇观》诗7.“琥珀泛香浓”——程门雪、秦伯未先生药名联句8.“独向医林张异军”——程门雪院长书画题诗9.“满院杏花谁作主”——张赞臣、秦伯未诗词悼谢师10.“著作同门有大师”——程门雪院长感怀诗四首11.念奴娇——崇明城桥,与王显夫无生等唱和12.水调歌头二首——初上黄山13.汉宫春——惊雷14.浪淘沙——春还15.“灯火微茫过莫愁”——裘老《金陵怀古》诗16.“风谊兼师友”——裘老《追怀程门雪先生》诗17.“故人久别近何如?”——裘老寄友人诗二首18.江神子——为林乾良医师作19.“家园何处国西东”——攀枝花杂咏20.“置身高处望滇池”——昆明行21.乳燕飞——福州,《针灸大成》《脉经》校释审定会22.“嘉言万古新”——裘沛然先生读《论语》《孟子》后作23.“古柏依然照眼明”——裘沛然先生谒武侯祠及文天祥祠诗二首24.“低头合向炎黄拜”——裘老谢友人赠书诗三首25.“吴宫遗迹尽灰尘”——记苏州一次诗会26.水调歌头——游宜兴二洞27.凤凰台上忆吹箫——扬州,与孟昭威教授唱和28.“真教城市有山林”——滇游杂咏29.满庭芳二首——游路南石林及重访滇池30.“举国山川费品裁”——承德避暑山庄31.浣溪沙——金华双龙洞,步孟昭威教授韵32.菩萨蛮——寿宋大仁前辈33.采桑子——悼张善忱医师34.江神子——挽友人35.菩萨蛮——与周钦贤先生唱和36.“老来人未息心潮”——家父成之先生诗词四首37.水调歌头——登泰山38.临江仙——寿俞慎初先生七秩39.鹧鸪天——看西湖林彪“地宫”40.汉宫春——登黄鹤楼41.“闻有云居处”——访江西云居山42.“几回指点梅山去”——合肥梅山、浮庄43.“岭南景物数端州”——肇庆纪游44.“好风吹浪白,烈日照沙明”——渤海行二首45.南歌子——挽孟昭威教授46.减字木兰花——游青海塔尔寺47.“直上天台遥望眼”——登九华山48.“陆公今八秩,登遐二十年”——纪念陆瘦燕先生八十诞辰49.“清诗读罢复长吟”——裘老《读陶诗后》七律二首50.“滕王高阁又摩天”——读裘老《登滕王阁》诗51.“碧水青天浪不惊”——普陀杂咏52.“抖擞西风快马来”——邯郸行53.“昆仑一蹴上瑶池”——新疆杂咏54.“未晚来登爱晚亭”——湖南纪游数首55.“海上医门盛,杨家针道传”——纪念杨永璇先生九十诞辰56.水调歌头——惠州西湖57.“养生奥旨莫贪生”——沛然先生《论养生》诗五首58.贺新凉——成都,为杨介宾教授题扇59.鹧鸪天——寿邱茂良教授八秩60.“焰续灵兰绛帐新”——裘沛然教授“奉赠吕炳奎老”诗61.满庭芳——游镜泊湖兼忆瑶池62.八声甘州——雨中游武夷九曲63.“千里浮梁一袋茶”——裘老赠魏稼先生诗64.“石皮灯火纪年华”——裘老赠何时希先生诗65.“春风吹泪梦生烟”——裘老“八十述怀”诗二首66.“自是中郎精妙术”——弘一法师赠医家蔡小香诗及裘老和诗67.“誓与炮台共晨夕”——刘树农老师诗颂民族英雄关天培68.“我是疏狂客”——李磊词二首69.金缕曲沁园春——上海中医药大学校庆70.“零陵四十载交期”——裘沛然教授赠诗71.木兰花慢——雨中游武陵源72.“港城何处不春风”——裘老为香港回归赋诗73.汉宫春——庆香港回归74.菩萨蛮词(三叠)——赠傅维康教授75.临江仙——游洛阳白马寺、龙门石窟76.卜算子——北京香山《易经》会77.“十载幽居伴数竿”——张灿玾先生词五首78.乳燕飞——游绍兴、天台、雪窦诸胜79.“红霞应驻晚晴天”——裘老贺邓铁涛教授行医六十年80.瑞鹤仙——胡庆馀堂中药博物馆81.八声甘州——冬游九寨沟、牟尼沟82.满庭芳——重访崇明岛83.“神州风物正新鲜”——2000年前夜,裘老赋诗84.西子妆——秋游太湖西洞庭山85.“兰蕙芬芳歇”——悼郑蕙田医师86.金缕曲——登华山(与张灿玾先生唱和)87.凤凰台上忆吹箫——游西湖及千岛湖(与张灿珂先生唱和)88.世纪新词——2001年诗词五首89.西江月——为家乡明代祖宅重修志喜90.水调歌头——游温州及雁荡山91.临江仙——桐乡乌镇游92.水龙吟——冬游海南岛93.减字木兰花——钱军、胡军两医师联姻志喜94.高阳台——咏黄果树大瀑布95.金人捧露盘——宁夏游96.最高楼一一登武当山金顶97.干祖望先生《茧斋诗选》98.摸鱼儿——浙西大明山纪游99.江神子——柳溪漂流100.临江仙——朱汝功医师九十寿庆101.“肾气能充耳,春光正满巅”——贺曾兆麟教授八秩102.水调歌头——同儿孙上方岩103.“遐龄遽化辽东鹤”——姚少吾诗悼张廉卿老师104.刘衡如先生《康城十咏》——贺新凉、齐天乐、西平乐、琐窗寒、摸魚儿、霜叶飞、法曲献观音、塞垣春、宴清都、水龙吟105.“京都三月会,海屋十年程”——赠日本友人106.八声甘州——旅英游感107.“海运仓前路驰驱五十年”——祝贺中国针灸博物馆建馆五十年108.“炎凉阅尽青如故”——俞长荣先生《踏莎行万年青赞》109.南歌子二首——题《上海中医药杂志》复刊号及创刊50年110.满庭芳——游丽江大理古城111.菩萨蛮——王雪苔教授八十寿庆112.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张灿玾先生词三首113.“酒胆纵横通灏气”——曹颖甫先生诗六首114.南乡子——马来西亚国际针灸会115.“绿树成阴花满天”——裘老校庆诗中的“阴”字116.“重唱东风第一篇”——为《针灸学释难》重修本题词117.张缙先生《刁翎杂咏》118.“医生本色是诗人”——俞长荣先生七律两首及其和诗119.平韵声声慢——日本“中国研修之旅”会讲与张灿玾先生唱和120.减字木兰花——贺张灿玾教授八十华诞121.“挥洒如椽笔”——朱祥麟词四首122.“飘然归海上”——炎继明渭滨送李鼎先生返沪诗123.菩萨蛮——凌耀星教授九秩寿词124.木兰花慢一重访南京、扬州并与张灿玾教授唱和125.高阳台——吊汶川大地震126.水调歌头——欢庆北京奥运会成功127.“老去词章兴未疲”——奉答裘沛然先生赠诗赠书[附]平仄四声与入声的回归

章节摘录

  经穴部位全部补齐。仿制成铜人,外形上像1日,内容上如新。这已不仅具有作为文物的鉴赏价值,还具有学术上的参证价值。明正统铜人是仿宋天圣铜人制作,因而从这具铜人还可以间接探知宋铜人的旧貌。参合馆内陈列的大小不一的铜人,对其间的沿革关系便可以完全了解。  (二)明成化镇江府刻铜人图复原。宋代铸成立体的针灸经穴模型铜人之后,其文本称《铜人经》,据铜人所绘的平面图即称《铜人图》。北宋时有名医石藏用所绘制的正人、伏人各一图,明成化时镇江府史素加以重绘;弘治年间,丘溶又作修订。这些称作《铜人图》或《明堂铜人图》的针灸经穴图,般认为早已亡佚;现在日本大阪针灸学校针灸博物馆却存有史素图的正人图,而明代《针灸捷径》一书中则有伏人头部及伏人四肢分图。再参考以后丘溶的重刊图和明代太医院的修订图,可以有根据地复原先前已缺失的伏(背)人图。铜人的正人、伏人二图,作为铜人实物的旁证,对考正经穴部位有重要参考价值。这次作客观复原,使能重现宋明时的旧貌,便于全面了解经穴图的发展和演变情况。  (三)马王堆经脉文献十一脉图补绘。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所载的“足臂十一脉”和“阴阳十一脉”,江陵张家山汉墓简书所载的“阴阳十一脉”,这些作为《脉书》的内容都只有文字而无图。有人曾补画一些线条图,未能表明原意。这次补给注重分析原文字,十一脉的走行有“出”有“入”,为表达其含意,脉浅出处用深红色线表示,深入处以淡红细线表示,深浅之间呈自然过度,改变过去不分深浅的单一画法,使能较好表达原文的意思。从“十一脉”图可以略知十二经脉以前的样式。  对早期简帛文献的研究,由难解的文字转化为图像,原已亡佚或被掠的《铜人图》和铜人实物能重新复原,并仿制成功。新的研究成果,大大充实和丰富了针灸博物馆的内容。诗的第三联因写成“简帛文辞古,图形物象鲜。”由一个“鲜”字表明其新鲜、鲜明,赞赏针灸博物馆的新成就。  针灸博物馆的丰富内容,正是五十年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对我国历代针灸文献、文物进行旁搜远绍、上下求索的研究成果。特别是黄龙祥研究员的工作精神,钩玄索隐,使老一辈人的理念成为新一代人的事实。他在修建针灸文物陈列馆的基础上,又建立中国针灸图库,编辑出版《中国针灸史图鉴》,称之为无墙的针灸博物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无不围绕着一个主题,让更多的人理解传统的针灸医学,并为临床所用。这里就有个对古籍的正确解读,对学术的考证源流,对文献的去伪存真,对文物的客观鉴定等系列任务。针灸博物馆要展示历代的学术成就和文物,更应展示经过近人的研究、诠释、解读、鉴定而重新创造出来的新文物,使能更好地联系当前实际。汉代太仓公淳于意当时是诵读黄帝、扁鹊之《脉书》,加上医疗实践,成为一代名医。现在离开淳于意已经很遥远,要正确解读像《脉书》那样的古文献、古文物得依靠谁呢?当然要仰仗新一代的研究人员。诗的末联因写上:“淳于今邈矣,谁解旧遗篇。”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杏苑诗葩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