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国际贸易

战勇 编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6  

出版社: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作者:

战勇 编  

页数:

255  

前言

  本书的意义在于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政策,熟悉中外国际贸易发展和演进的历程、走向及其所处的宏观环境,提高专业素质,以便将来更好地开拓国际市场,适应中国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  本书第二版进一步体现了新颖性、兼容性、实践性和与时俱进的精神,并对结构作了如下调整:  (1)把“邓小平的国际经贸思想”作为第二章“马克思、列宁的国际贸易理论”中的第三节。  (2)把第七章“关税、非关税与国际贸易”分为两章,即第七章“关税措施与国际贸易”,第八章“非关税措施与国际贸易”。  第三版则依据教学时限和教材精炼的需要,削繁就简,对书中的论证、演算和与其他书籍边缘交叉过多的内容加以“修剪”,如国际贸易利得、经济增长、跨国公司和世界贸易组织等章。为了进一步加强全书的逻辑结构,增加了“篇”的层次,优化和密切了各章之间的关系,形成七篇十三章的布局。同时,对相关数据和资料予以更新和增减。上述修订工作既压缩了书的字数,给读者以清晰简洁的感觉,又使本教材更贴近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促进了教材与教学相长。  本书经过多次修订,终于产生出教材建设与精品课建设的互动效应。拉动《国际贸易》精品课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由校级精品课提升为省级精品课。

内容概要

  《21世纪高等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精品教材:国际贸易(第3版)》的意义在于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政策,熟悉中外国际贸易发展和演进的历程、走向及其所处的宏观环境,提高专业素质,以便将来更好地开拓国际市场,适应中国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  《21世纪高等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精品教材:国际贸易(第3版)》第二版进一步体现了新颖性、兼容性、实践性和与时俱进的精神,并对结构作了如下调整:  (1)把“邓小平的国际经贸思想”作为第二章“马克思、列宁的国际贸易理论”中的第三节。  (2)把第七章“关税、非关税与国际贸易”分为两章,即第七章“关税措施与国际贸易”,第八章“非关税措施与国际贸易”。  第三版则依据教学时限和教材精炼的需要,削繁就简,对书中的论证、演算和与其他书籍边缘交叉过多的内容加以“修剪”,如国际贸易利得、经济增长、跨国公司和世界贸易组织等章。为了进一步加强全书的逻辑结构,增加了“篇”的层次,优化和密切了各章之间的关系,形成七篇十三章的布局。同时,对相关数据和资料予以更新和增减。上述修订工作既压缩了书的字数,给读者以清晰简洁的感觉,又使本教材更贴近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促进了教材与教学相长。  《21世纪高等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精品教材:国际贸易(第3版)》经过多次修订,终于产生出教材建设与精品课建设的互动效应。拉动《国际贸易》精品课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由校级精品课提升为省级精品课。

书籍目录

第一篇 导论第一章 国际贸易概说第一节 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第二节 国际贸易与世界政治格局第三节 国际贸易与政府于预第四节 国际贸易与中国经济第二篇 理论第二章 马克思、列宁和邓小平的国际贸易理论第一节 马克思的国际贸易理论第二节 列宁的国际贸易理论第三节 邓小平的国际经贸思想第三章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第一节 重商主义第二节 绝对利益理论第三节 比较利益理论第四节 新古典比较利益理论第五节 相互需求理论第六节 要素禀赋理论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第一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第二节 规模经济理论第三节 比较利益理论第四节 偏好相似理论第五节 国际生产要素移动理论第六节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第七节 国际贸易动态理论第八节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第三篇 政策第五章 国际贸易政策与国际贸易第一节 国际贸易政策的构成第二节 国际贸易政策类型与选择第三节 国际贸易政策和理论的演进第四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时期——贸易自由化和新贸易保护主义第六章 国别国际贸易政策与国际贸易第一节 美国的对外贸易第二节 欧盟的对外贸易第三节 日本的对外贸易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第五节 中国的对外贸易第四篇 措施第七章 关税措施与国际贸易第一节 关税概述第二节 关税的经济效应第三节 有效保护率第四节 中国关税制度改革第八章 非关税措施与国际贸易第一节 非关税措施概述第二节 非关税措施的主要种类第三节 非关税措施的经济效应分析第五篇 载体第九章 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第一节 跨国公司概况第二节 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第三节 跨国公司理论研究的基本内容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第六篇 组织第十章 世界贸易组织与国际贸易第一节 世界贸易组织第二节 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第十一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国际贸易第一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的原因及组织形式第二节 欧洲联盟第三节 北美自由贸易区第四节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五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第七篇 动力第一节 国际贸易利得的概念和类型第二节 国际贸易直接利得的分析第三节 国际贸易间接利得的分析第四节 国际贸易利得的分配第一节 生产要素增长与国际贸易第二节 技术进步与国际贸易第三节 经济增长的供给效果第四节 经济增长的需求效果第五节 经济增长的综合效果第六节 经济增长的现实意义与问题

章节摘录

  第二篇 理论  第二章 马克思、列宁和邓小平的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节 马克思的国际贸易理论  一、研究方法  (一)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考察国际贸易,必须树立两个观点:  第一,社会生产和社会分工的发展,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历史前提。国家的产生只是国际贸易产生的重要条件,它不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决定性原因;国际贸易不是国家意志和国家暴力的产物,而是生产和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一切把国际贸易看成是人为的、暴力的产物的观点,都是唯心的、错误的。因此,维系和发展国际贸易的主要动因,来自社会生产和社会分工的国际化,而不来自国家干预。  第二,国际贸易反过来又会促进(或者阻碍)社会生产和社会分工的发展,决定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处在什么水平。一个国家和民族与外部交往的程度越高,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内部分工和内部结构就越发达、越合理,从而也越有竞争优势。这个原理是公认的。  (二)“具体-抽象-具体”的研究方法  这是马克思总结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研究方法,发展而成的独特的研究方法。马克思认为,人们考察一个事物需要经历两个过程或两条道路,即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这两个过程是联结在一起不可分割的。比如,考察中国进行国际贸易的必然性时,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整体开始,得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分工、货币、价值、利润等抽象。倘若到此止步,我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并没有完成,还必须再由抽象到具体,即回到国际分工、国际市场、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中去。这样才能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出科学说明,才能深刻揭示国际贸易在中国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及重要性。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国际贸易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