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财经应用写作

邵龙青 编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  

出版社: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作者:

邵龙青 编  

页数:

338  

前言

  1961年,教育部组织全国文科教材编写,中宣部副部长周扬在讲话中说,文科要培养舞文弄墨之徒,就是要求文科学生都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排除感情色彩,舞文弄墨就是耍笔杆子,犹如习武的人耍刀枪一样。习文和习武有相通之处。这里至少要求熟练,甚至讲点艺术性。  财经应用文写作、司法文书写作、行政公文写作等等,都有各自的特点,但更主要的是共同点,这就是写作能力的基本功。犹如十八般武艺体式各异,但都有共同的武术功底、武术基本功。写作基本功的培养训练,主要靠自己,靠主动自觉有意识地学习养成。教师和教材只起指点迷津或者画龙点睛的作用。我上小学四年级时老师讲评作文批评“没有下雨以前”的事例,时时提醒我写文章要力求干净,不说不必要、没有用的话。那次作文我写的是“没有下雨以前”,不在老师批评之列,可“没有”两个字明显是多余的。后来教大学写作课的时候,我从来不讲怎样写什么之类,也不讲主题、结构等等。这些,中学老师早就讲过,即使有的同学没有学过,也都容易懂。我希望尽可能对同学有些切实的帮助,能让大多数同学都有收益。我把精力用在三个方面:第一,批改作文要考虑作者的程度,使程度不同的同学都有收获。已经写得不错的同学,尽量在立意或者深度方面作些提示,语言表达方面则挑一些细微的毛病,引导他们向更好方面努力;文字表达没有过关的同学,则主要帮他们疏通文句,引导他们在较短时间内做到通顺清楚。第二,讲评时就命题意图讲普遍的、带有共同性的问题,甚至结合某一篇作文,讲怎样改,尽可能说得比较深刻透彻一些。第三,印发略高于同学水平的范文,重点讲解。

内容概要

  《财经应用写作(第2版)》是财经类大学应用写作课实用型教材,提供常见应用文体的知识要点和以财经方面为主的典范例文。对大学生使用较多的应用文,如读书笔记、调查报告、演讲稿、财经论文、求职信、申论等,特别是各种财经专用文书,介绍格外详备。  写作训练是写作知识转化为写作能力的必由之路。《财经应用写作(第2版)》依据教学经验,在各章后列出难度适中、实用性较强的思考练习题。做题和动笔写作是写作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学时应当课上理论体系与课下实践体系并重。  为强化写作训练,提供各种实用的练习材料,《财经应用写作(第2版)》编写组将编写《财经应用写作辅导与训练》,以供学生自学使用。  书后列出的概念术语,涉及写作的重要理论、规律和技巧,其内涵外延在书中均有明确的阐释,作为知识点,习作者应当切实掌握。  《财经应用写作(第2版)》吸取了近年来我校写作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荟萃了国内外写作研究的最新成果。书中常用文体种类齐全,释说简要,精选的例文具有典型性、多样性、可参照性。《财经应用写作(第2版)》既可用作教材,又可作为写作时的案上明鉴,供各行业特别是从事财经工作的文职人员撰写应用文时使用。

书籍目录

绪论一、应用写作的研究对象二、应用写作的地位和作用附:应用写作在美国三、应用写作的特点四、怎样学习应用写作思考与练习第一章 写作基础训练第一节 造句因素第二节 词义辨析第三节 语病与逻辑附:病句的辨析第四节 语境与修辞思考与练习第二章 行政公文第一节 概说附:公文撰写与修改第二节 通知第三节 通报第四节 报告第五节 请示第六节 批复第七节 函第八节 会议纪要附录一 国务院关于发布《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通知附录二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涉及的几个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思考与练习第三章 事务文书第一节 计划第二节 简报第三节 调查报告第四节 总结第五节 会议记录第六节 法规、规章思考与练习第四章 日常应用文第一节 条据第二节 启事第三节 海报第四节 赠言第五节 书信附:自传、小传第六节 日记第七节 对联思考与练习第五章 演说类文体第一节 演讲稿第二节 致词第三节 开幕词、闭幕词第四节 竞职演说第五节 述职报告第六节 辩论稿思考与练习第六章 财经应用文(一)第一节 市场调查报告第二节 经济预测报告第三节 可行性研究报告第四节 经营决策方案第五节 招标书、投标书第六节 经济合同思考与练习第七章 财经应用文(二)第二节 财务分析报告第二节 审计报告第三节 资产评估报告第四节 验资报告第五节 税收分析报告第六节 商品广告思考与练习第八章 法律书状第一节 起诉状第二节 答辩状第三节 上诉状第四节 申诉书思考与练习第九章 新闻报道第一节 消息第二节 通讯第三节 新闻评论第四节 编者按第五节广播稿第六节 电视新闻稿思考与练习第十章 文教应用文第一节 读书笔记附:速读八法第二节 财经论文附:开题报告第三节 申论附: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2001年)《申论》试卷思考与练习写作概念、规律与技巧后记

章节摘录

  (一)依赖语境捕捉话语信息核心  语言是信息载体,人们通过话语接触丰富多彩的信息。但是,话语中的各种信息,并不总能被听读者捕捉,成为他们的知识财富。在“信息爆炸”时代,一个人的社会活动效率往往取决于他在学习和交际时能否捕捉信息核心,有无挑选信息焦点的能力。这个问题已引起现代语言学的重视,实义切分法、话语内容分析法、话语信息目的分析法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这个问题。现代修辞学对信息修辞、控制修辞、话语修辞、语用修辞的研究已取得不少成果。这里着重要谈的是,像其他修辞现象一样,捕捉话语信息核心,要依赖言语环境。下面举例分析,先看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对这首诗,很多修辞学书,都是从炼词的角度进行修辞分析,认为“着一‘绿’字,而境界全出”(王国维语)。然而,“绿”显然不是全诗的信息核心。过去的修辞研究多半注重词句一着的得失,很少考虑话语全局之指向,更少依赖言语环境,讲究真正的修辞效果。如果重视话语分析,而不单是注意词句锤炼,如果能依赖言语环境,而不单考虑个别的修辞手段,那么,我们就会理解到,《泊船瓜洲》一诗的信息核心是最后一句“明月何时照我还?”前三句对时间、地点、风景的交代和描写,只是一种衬托,以便借景抒怀。  现在让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言语环境。王安石的变法主张受到保守势力的攻击,被罢官回乡。后来他又奉召人京复相,继续变法。船从家乡南京行往开封途中,在“春风又绿江南岸”之际,停泊瓜洲,距镇江,只一水之隔;离南京,也不过数山之遥。但此去复官变法,成败如何,殊难逆料。这里,泊船的季节和地理位置是第一层言语环境,更深一层的言语环境是作者罢官后复相的历史背景。在这一片江南春色的大好时光,在离家乡不远的地方,遐想到“明月何时照我还?”是变法胜利,凯旋归来?还是再次失败,罢黜而回?言语环境一揭示,此诗的艺术境界全出。作者借景抒情,最后一个问句凝结了百感交集的感情。这就是全诗的信息核心所在。现在让我们欣赏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在修辞学界,历来称赞第一句的一个“独”字和两个“异”字,认为它们使人生地疏的孤独感跃然纸上;更盛赞“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一脍炙人口的警句,并认为这就是信息核心所在。其实不尽然,此诗更深的含义在“遍插茱萸少一人”。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财经应用写作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