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微观经济学

叶祥松,龙天健 著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时间:

1970-1  

出版社: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

叶祥松,龙天健 著  

页数:

271  

Tag标签:

无  

前言

  作为基础经济理论,微观经济学是国内各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重点必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在我国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编写一本既能较为系统地介绍这一学科的基本理论,又适合我国经济、管理类学生学习特点的教材具有重要意义。  一、本书编写的指导思想  主流经济学的微观经济理论以古典经济学理论为主体,辅之以新古典学派的一些补充和修正。本书试图以不太大的篇幅较为完整地介绍当前主流经济学的主要理论。笔者还希望自己的读者能在本书的学习过程中有效地提高解题能力。  目前由国内学者自编和译自国外的经济学教材多达上百种,但笔者仍试图向读者奉献一本融入自己多年的教学体会、逻辑严密、内容精练、深入浅出和能有效提高读者应试能力的教材。本书的读者主要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本科生,我们也适当考虑了他们中的一些人报考硕士研究生的需要。除标注*号的少数章节外,本书也适合作为经济、管理专业专科学生的教材。即使不讲授这些章节,专科学生也能从本书中学习到较为完整的经济学基础理论。  二、本书的体系结构安排  第一章导言,通过对生产可能性边界的讨论,一方面,让读者认识经济学最基本的问题——稀缺,并由此引出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的概念,从而提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另一方面,这一讨论使初学者初步体会本课程今后对各种曲线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主要讨论商品供求理论。这一章分别从商品的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讨论,然后将这两方面的讨论结合起来形成市场均衡的理论。最后,我们还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弹性这一经济学中常用的工具。  第三章介绍消费者行为理论。鉴于其中的边际分析方法和无差异分析方法几乎贯穿全书的始终,我们这里进行了较目前流行的教材更为详细的讨论。在利用总效应分解理论对商品分类的讨论中纠正了目前流行的教材中常见的将低档商品与吉芬物品并列的逻辑错误。  第四章到第七章介绍生产者行为理论。第四章讨论产量与所投入的要素量间的关系;第五章讨论产量与货币成本间的关系;第六章讨论完全竞争厂商产量和规模的决定;第七章讨论不完全竞争厂商价格、产量和规模的决定。

内容概要

  作为基础经济理论,微观经济学是国内各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重点必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在我国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编写一本既能较为系统地介绍这一学科的基本理论,又适合我国经济、管理类学生学习特点的教材具有重要意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言/1学习目标/1第一节 生产可能性边界/1第二节 经济学的概念/4第三节 经济学的若干预备知识/8关键术语/12主要观点/12基本训练/12第二章 商品供求理论/13学习目标/13第一节 需求及有关概念/13第二节 供给及有关概念/19第三节 商品市场的均衡/23第四节 弹性/26第五节 商品供求理论应用举例/38关键术语/46主要观点/46基本训练/46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50学习目标/50第一节 效用论概述/50第二节 基数效用论/53第三节 序数效用论/62第四节 需求量增量的分解/71第五节 不确定性下的消费者行为/75关键术语/80主要观点/80基本训练/80第四章 要素投入与产量/85学习目标/85第一节 生产要素的投/85第二节 短期生产函数/87第三节 长期生产函数/91第四节 等成本线/95第五节 最优生产要素组合/97第六节 规模报酬/99关键术语。/101主要观点/102基本训练/102第五章 成本理论/109学习目标/109第一节 成本和利润/109第二节 短期成本/112第三节 长期成本/121关键术语/133主要观点/133基本训练/133第六章 完全竞争市场/137学习目标/137第一节 市场结构/137第二节 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和收益/140第三节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142第四节 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149关键术语/154主要观点/154基本训练/155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161学习目标/161第一节 不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和收益/161第二节 完全垄断市场/163第三节 垄断竞争市场/170第四节 寡头垄断市场/176关键术语/179主要观点/179基本训练/179第八章 分配理论186学习目标/186第一节 分配论概述/186第二节 厂商的要素需求/189第三节 消费者的要素供给/196第四节 欧拉定理/205附录欧拉定理的证明/207关键术语/210主要观点/210基本训练/210第九章 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218学习目标/218第一节 一般均衡理论/218第二节 帕累托效率/224第三节 社会福利理论/232关键术语/237主要观点/237基本训练/237第十章 市场失灵240学习目标/240第一节 垄断的效率损失及纠正措施/241第二节 外部影响的效率损失及其纠正措施/243第三节 非私人物品的效率损失及其纠正措施/248第四节 不完全信息的效率损失及其纠正措施/251关键术语/257主要观点/257基本训练/258主要参考文献/263附录微观经济学术语/264

章节摘录

  所有的经济问题和研究起点都产生于一个基本事实:资源的稀缺性。这里的资源是指那些能用于生产的各种(自然的和人造的)物品和劳务。小张想在周末出去郊游,但又想补习落后的功课,他遇到了时间的稀缺性问题。小李只有10元钱,她既想买一张最新的CD,又想买-个漂亮的发卡,她遇到了金钱的稀缺性问题。酋长希望部落中所有青壮年都去猎鹿,以满足部落整个冬天的肉食需要,但是毁于一场暴风雨的大量茅草屋又亟待修葺,这个原始部落遇到了劳动的稀缺性问题。-个国家既想将有限的煤炭用来发电以满足居民的生活需要,又想用于企业生产以发展经济,它遇到了煤炭的稀缺性问题。任何个人、团体和国家任何时候都面临着资源的稀缺性问题。  这里所说的稀缺不仅仅指绝对稀缺,我们更强调的是相对稀缺。绝对稀缺指可供人们利用的资源总是有限的。相对稀缺则指相对人们的欲望而言,可利用的资源总是太少。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研究人类的动机理论时指出:当人生理上的饥饿感消失后,“欲望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其他(更高级的)。需要会立即出现,这些需要(而不是生理上的饥饿)开始控制机体。当这些需要满足后,又有新的(更高级的)需要出现了,以此类推”①。在人类早期,可供我们祖先利用的资源非常少,以致他们不得不处于努力求生的境地。不难设想,当时的人们以温饱作为人生追求的主要目标。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我们所创造的物质的绝对数量相比当时应当不止千倍万倍了。但随着我们所创造的物质的不断增加,我们的欲望也在不断提升。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微观经济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