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软件工程案例开发与实践

刘竹林 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

2009-8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作者:

刘竹林 主编  

页数:

292  

Tag标签:

无  

前言

实际上,软件工程既是一门理论课程,又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实用学科,软件工程研究的目标是让软件开发者在最短时间内以最小的成本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产品。所以在学习中,不仅要能掌握其理论、原则与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熟练地应用。关于本书本书作者结合多年来在软件公司担任项目经理的管理经验、编码经验和多年来讲授软件工程的教学经验,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中“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建成一大批体现岗位技能要求、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优质核心课程。统筹规划和建设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具有高职特色的教材体系,规范教材评价选用机制,确保高质量教材进课堂”的精神要求出版了本书。本书特点(1)重点介绍软件设计和软件测试内容。软件设计方面介绍了:概要设计方法和内容,详细设计方法和内容,数据库设计,用户界面的设计,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软件测试部分介绍了测试工具LoadRunner。(2)软件开发过程以案例“图书管理系统”为主线展开。本书结构与参考课时本书的内容涉及以下方面:软件工程综述;软件开发过程概述;项目计划与可行性研究;软件需求;软件概要设计;软件详细设计;数据库设计;用户界面设计;面向对象与UML建模;Rational Rose工具快速掌握;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软件编程质量;软件测试流程;软件测试方法;软件测试工具LoadRunner;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实验指导。

内容概要

软件工程既是一门理论课程,又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实用学科,软件工程研究的自标是让软件开发者在最短时间内以最少的成本开发出高质量的产品。  本书从实用角度出发,介绍了如下内容:软件工程基本概念;软件开发过程概述;项目计划与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软件概要设计;软件详细设计;数据库设计;用户界面设计;面向对象的分析;面向对象的设计;软件的实现;软件测试流程;软件测试方法;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实验指导。  本书适合作为高职教材,也可以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书籍目录

第1章 软件工程综述 1.1 计算机软件与计算机系统 1.2 工程、项目与软件工程的产生 1.3 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 1.4 软件体系结构 1.5 软件工程的研究范畴 1.6 软件工程的目标 本章小结 习题第2章 软件开发过程概述 2.1 软件生存周期 2.2 软件开发方法综述 2.3 软件开发模型 2.4 快速原型开发 2.5 软件工程思维的培养 2.6 软件开发成本估算 本章小结 习题第3章 项目计划与可行性研究 3.1 项目工作计划 3.2 可行性研究 3.3 《可行性分析报告》书写规范 3.4 项目启动 本章小结 习题第4章 软件需求分析 4.1 软件需求基础 4.2 软件需求分析过程 4.3 数据流图 4.4 数据字典 4.5 《需求分析报告》书写规范 4.6 需求分析报告说明书实例 本章小结 习题第5章 软件概要设计 5.1 概要设计综述 5.2 结构化设计工具 5.3 结构化设计方法 5.4 概要设计说明书 5.5 概要设计实例 本章小结 习题第6章 软件详细设计 6.1 详细设计的任务 6.2 详细设计的原则 6.3 详细设计工具 6.4 《详细设计说明书》格式 6.5 详细设计实例 本章小结 习题第7章 数据库设计 7.1 数据库设计概述 7.2 需求分析阶段的设计 7.3 概念设计阶段 7.4 逻辑设计阶段 7.5 物理设计阶段 7.6 物理设计的内容 7.7 《数据库设计说明书》书写规范 7.8 实例:图书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 本章小结 习题第8章 用户界面设计第9章 面向对象与UML建模第11章 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第12章 软件编程质量第13章 软件测试准备第14章 软件测试方法第15章 软件测试工具LoadRulmer第16章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第17章 实验指导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1章 软件工程综述学习目标掌握计算机系统与计算机软件的基本概念,以及工程程、项目与软件工程、软件工程的框架、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软件工程研究的范畴与目标。1.1 计算机软件与计算机系统1.1.1 软件的发展计算机软件的发展已经经历了几十年,人们对软件的认识更加深刻。到目前为止,软件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程序设计阶段(1946-1956年)这个阶段的生产方式是“个体生产方式”,即软件开发完全依赖于程序员个人的能力水平。这个时期,“软件”的含义就是“程序”。使用的程度设计语言是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开发时追求编程技巧,追求程序运行效率。硬件特征是价格贵、存储容量小,运行可靠性差。软件特征是只有程序、程序设计概念,不重视程序设计方法。2.程序系统阶段(1956-1968年)这个阶段的生产方式是作坊式的小集团合作生产,生产工具是高级语言,开发方法仍依靠个人技巧,但开始提出结构化方法。这个阶段硬件的特征是速度提高、容量增大、价格降低、工作可靠性增强。软件特征是程序员数量猛增,但软件开发技术没有新的突破。由于软件应用范围及规模的不断扩大,个体生产已经不能满足软件生产的需要,一个软件需要由几个人协同完成,采用“生产作坊”方式。该阶段的后期,随着软件需求量、规模及复杂度的增大,生产作坊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软件生产的需要,出现了所谓的“软件危机”。这个阶段“软件”的含义就是“程序和使用说明书”。


编辑推荐

《软件工程案例开发与实践》是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软件工程案例开发与实践 PDF格式下载



可能因为是最后几本,感觉有点厚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