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音乐作品赏析教程

何晓兵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8  

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作者:

何晓兵  

页数:

326  

内容概要

  《21世纪电视文艺编导专业系列教材·音乐作品赏析教程:中国民歌》特色是从民歌与其文化背景的多维互动关系的分析出发,对中国各民族和地域的民歌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介绍和赏析。  本教材适用于音乐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等艺术类学科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广播电视等传媒的艺术节目编导人员,以及一般音乐和艺术爱好者。

作者简介

  何晓兵,四川省成都市,音乐学硕士,广播电视艺术学博士。现任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音乐教研室主任,教授。兼任中国戏曲学院、新疆艺术学院、新疆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学院和绍兴文理学院的客座教授。  已出版专著《音乐与智力》、《音乐电视导论》、《从中心到相对:电视音乐传播价值论》等,发表学术论文逾百万字,获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学术奖。所创作的音乐、电视、广播、电视作品和学术论文获国家与省部级奖十余项。主持多项省部级和院级科研项目。讲授“音乐人类”、“传媒音乐类型研究”、“中国民族音乐理论”、“音乐电视”、“音乐作品赏析”等多门研究生和本科生课程。

书籍目录

序前言上篇:中国音乐作品赏析的基础知识第一章 音乐作品赏析概述第一节 音乐作品赏析的学科位置第二节 音乐作品赏析的基本方法第三节 音乐作品赏析的背景知识第四节 音乐作品赏析的文化学意义思考题第二章 远古至中古时期的中国音乐文化概述第一节 中国音乐文化起源简述第二节 上古时期中国音乐文化简述第三节 中古时期中国音乐文化简述思考题第三章 中古至近古时期的中国音乐文化概述第一节 隋唐时期中国音乐文化简述第二节 宋元时期中国音乐文化简述第三节 明清时期中国音乐文化简述思考题下篇:中国传统民歌第四章 中国民歌的成因与风格分布第一节 民歌概念的界定第二节 中国自然与文化生态对民歌生成的影响第三节 黄河流域民歌第四节 长江流域民歌第五节 珠、闽江流域民歌第六节 黑龙江流域民歌第七节 西北地区民歌第八节 青藏高原藏族民歌思考题第五章 中国民歌的文化功能第一节 民歌的求偶媒介功能第二节 民歌的知识传承功能第三节 民歌的文化认同功能第四节 民歌的劳动组织功能第五节 民歌的宗教语言功能第六节 民歌的情感表现功能思考题第六章 中国民歌中的劳动号子第一节 号子的文化功能与传播方式第二节 工程号子第三节 搬运号子第四节 农事号子第五节 作坊号子第六节 船渔号子思考题第七章 中国民歌中的山歌第一节 西北地区山歌第二节 西南地区山歌第三节 长江中游地区山歌第四节 东南地区山歌第五节 闽粤地区山歌思考题第八章 中国民歌中的小调第一节 小调的文化生成背景第二节 小调的传播流变与属性第三节 小调中的吟唱调第四节 小调中的时调思考题附录附录一 谱例索引附录二 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音乐作品赏析概述  鉴于本书是作为高校传媒艺术类专业课程中,“音乐作品赏析”课程之系列教材的第一卷,因此有必要在本书的开头,对这门课程在音乐学学科体系中的位置、方法、目的、意义和必备知识等作为学习前提的相关内容,作一番较为详细的交代。笔者认为,用以下三个章节的篇幅作这一番交代,不仅对于我们进行中国民歌的赏析有用处,而且对于学习本系列教材各卷的全部内容,都不乏提纲挈领的意义。  在以往的大多数类似教材及其教学应用中,对于音乐作品及作者的介绍与分析,常常是与其历史文化背景相割裂的,至少其背景交代是不够充分、甚至想当然色彩甚为浓郁的。如此,则很难使大多数音乐的赏析者,对隐含于音乐作品之物质表象之下的文化内涵与功能,有一个较为全面、深入和正确的了解与理解。因此,为了克服这一弊端,笔者在进入中国民歌的描述与讨论之前,拟用三章的篇幅来对上述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想来应能得到读者的理解。  第一节 音乐作品赏析的学科位置  如果我们把音乐作为一种学习对象,那么显然这一对象包括三个需要学习的范畴——音乐理论、音乐表演技能、关于特定音乐作品的具体知识。  音乐理论的学习,是以逻辑思维为基本思维方式,把音乐现象作为一种物理和文化的复合现象,进行历史的、结构的和功能的研究。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音乐作品赏析教程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