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马列文论研究(第15辑)

季水河 等主编 湘潭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9  

出版社:

湘潭大学出版社  

作者:

季水河 等主编  

页数:

389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马列文论研究(第15辑)》内容包括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六十年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译介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对法国现当代左翼文学的影响、蒋晓波法兰克福学派关于大众文化的解构与建构、葛兰西的知识分子观与文化研究领域的知识分子转型等。

书籍目录

马克思主义文论基本原理研究
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理论与实践
历史哲学:从哲学到文学
——一个马列文论研究不应忽视的范畴
阶级意识和超越阶级意识: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的应有立场
熊素玲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感性话语形式
艺术价值与消费
实践论在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中的价值
人性标准是马克思恩格斯文学批评的根本标准
马克思主义与安全文化
“世界文学”与“民族文学”:内涵与关系辨析
试论马克思的自然观和自然美思想
文学原理: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到马克思主义人学
再论文学的人民性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
六十年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译介和研究
马克思主义对法国现当代左翼文学的影响
文艺学关键词的转移(论纲)
王睿意识形态的突围:阿尔都塞对布莱希特的批判与超越
作为一种对抗的艺术:论马尔库塞的“反艺术”观
蒋晓波法兰克福学派关于大众文化的解构与建构
论马克思主义视野中读者的自由问题:以毛泽东和萨特为例
葛兰西的知识分子观与文化研究领域的知识分子转型
从露天剧场到书信剧本:对马恩与亚里士多德在悲剧论上的比较研究
历史深处的忧郁之眼:论现代性时间视域下的本雅明
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研究
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60年
在比较、超越和创新中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论延安文艺及其文艺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艺术生产
范式转换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研究的进展
革命语境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特质:以周扬文艺思想为个案
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当在形态的建构
浅议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
坚持当代实践存在论:从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之哲学基础的讨论谈起
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进程的回顾与反思
历史语境与思想旨趣:瞿秋白与毛泽东文学理论比较研究
消费文化的临界点:人文深度与生态文明
——十·一黄金周广西侗族踩堂“哆耶”的启示
族群文化边际: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多元文化生态个案解析
巴马农村老人的“诗意栖居”: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民族文化生态个案分析
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动态
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第23届年会暨“马克思主义与文化
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第24届年会暨“马克思文艺理论中
国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后记

章节摘录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一再指出,艺术创造出懂得艺术和具有审美能力的大众,它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也为对象生产主体。这充分说明即使走向市场面向消费者,文学仍要坚守自己的标高,它的商品属性的凸显不是其堕落和低俗化的理由。当下文艺为人服务成了仅仅为大众娱乐服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恩格尔系数的下降,大众的休闲和娱乐越来越重要,盲目排斥和粗暴否定文艺的大众娱乐功能固然不现实不明智,但如果就此将其强化为文艺的“唯一”价值,极力排斥和消解其审美、担当价值,一味追求娱乐至上、娱乐至死,显然有失偏颇甚至有害。在快感主义的娱乐游戏中,审美的精神内涵被悄然消解,文艺活动更多地走向追逐娱乐游戏与狂欢;审美学意义上的感性解放,被悄然替换成生物学意义上的感官快感;人的精神美感下降为动物式的官能享受;传统理性主义范畴内的美感文艺,转化为后现代思潮下的快感文艺。当下文艺在娱乐化、游戏化中所导致的审美精神失落,不仅会造成文艺审美活动的异化,同时也将导致人性本身的异化。倘若为了娱乐游戏而完全消解理性精神,走向非理性化、低俗化和媚俗化,就显然跨越了应有的底线。当下一些文艺作品或娱乐活动,所追逐的恰恰是非理性本能化的情感宣泄与快感满足,将欲望当人性,拿无聊当有趣,甚至以颠覆消解理性精神来搞笑逗乐,戏说和解构经典的作品,一味追逐娱乐化游戏化。各种娱乐选秀之类的节目彰显出一举成名和一夜暴富的示范效应,所隐含的价值导向一旦被放大或膨胀,就有可能造成对其他人生价值观的消解和遮蔽,容易带来对青少年人生观的误导及心理扭曲,其负面作用不言而喻。它有可能在人的重新发现、人的尊严和价值重新被启蒙后,把人再次“物”化、自然化,甚至导致人自身的异化。而以马克思的“现实的人”为出发点,就既要看到它对“抽象的人”的扬弃,也要清楚对主体性过分张扬的限度,要使人回到守护者的本位,明白主体并不是人的唯一身份,人也不能时时以主体身份出现,这样人与自然、人与物才会友好地互看,所谓“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后记

20世纪末,随着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马克思主义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怀疑、批评、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声音盛极一时。然而,这种局面并没维持多久。21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再次回归,欧美思想界和学术界以更加理性的眼光审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新一轮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热潮,每年一次的世界性马克思主义学术大会更是盛况空前。特别是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学术界更进一步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预见性,研读《资本论》一时成为学界时尚。同时,东方世界也出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复兴趋势。据《朝日新闻》报道:最近,日本出版了大量有关马克思的图书,这些书深刻地阐述了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和哲学等方面的理论,日本正在出现异乎寻常的马克思热。日本一些左翼人士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助于阐明21世纪出现的一些问题,例如经济全球化、环境问题以及个人如何生活等(参见《环球时报》2010年9月1日第五版:《日本掀起“重读马克思”风潮》)。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的中国,尽管至今还有人对马克思主义持怀疑态度和否定立场,但马克思主义仍居于主导地位却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近十多年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期。


编辑推荐

《马列文论研究(第15辑)》是由湘潭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马列文论研究(第15辑)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