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旅游地理 (平装)

万剑敏 编 江西高校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年02月  

出版社:

江西高校出版社  

作者:

万剑敏 编  

页数:

388  

前言

  我们遵照教育部关于高职高专教材的要求,在江西省高职高专教育教材建设专业委员会的指导下,编写了这套21世纪高校规划旅游类系列教材。《中国旅游地理》是系列教材其中的一本。本教材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旅游爱好者的业务学习用书。  《中国旅游地理》是旅游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业基础课和重点课程。多年来,众多教育工作者从不同视角、不同层次编著了多种版本的有关旅游地理的教材。但是,目前适合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的教材相对较少。高职高专教育有其特殊性,学生学习的重点与本科院校有所不同,编者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和体会编著这本教材,力求做到理论体系完整,并突出知识性和趣味性,以激发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热情。  本书分为两篇,上篇总体介绍中国旅游地理的发展概况及旅游资源、旅游规划、旅游交通、旅游的影响与可持续发展等研究内容;下篇以中国旅游资源地理为主要内容,在介绍区域旅游资源概况和重点旅游景区(点)的同时,专门以一定篇幅介绍了各地的民俗风物等旅游资源,部分最新的行业理论发展资讯以及可读性较强的、在民间有广泛影响的传统习俗、人物、历史、传说等均以小资料的形式详加描述。  民俗、风物、饮食、娱乐、节庆等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经营者设计旅游产品、丰富旅游活动的重要内容,对游客有强大吸引力,也是旅游一线员工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传统旅游地理教材对民俗风物等内容涉及较少,本书力求在这一方面有所突破。  旅游业处在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当中,本书尽可能引入最新的旅游产业信息。在内容编排上,既照顾内容的完整性,又尽力避免同一话题先总述再分述的重复性。  本书由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万剑敏任主编,唐山职业技术学院王炎、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王协斌任副主编。平原大学姜莉,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陈少玲、朱瑞艳,厦门南洋学院林伟,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邓雷群参与了有关章节编写工作。

内容概要

  《中国旅游地理》是旅游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业基础课和重点课程。多年来,众多教育工作者从不同视角、不同层次编著了多种版本的有关旅游地理的教材。但是,目前适合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的教材相对较少。高职高专教育有其特殊性,学生学习的重点与本科院校有所不同,编者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和体会编著这本教材,力求做到理论体系完整,并突出知识性和趣味性,以激发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热情。  《中国旅游地理》分为两篇,上篇总体介绍中国旅游地理的发展概况及旅游资源、旅游规划、旅游交通、旅游的影响与可持续发展等研究内容;下篇以中国旅游资源地理为主要内容,在介绍区域旅游资源概况和重点旅游景区(点)的同时,专门以一定篇幅介绍了各地的民俗风物等旅游资源,部分最新的行业理论发展资讯以及可读性较强的、在民间有广泛影响的传统习俗、人物、历史、传说等均以小资料的形式详加描述。

书籍目录

上篇 旅游地理概述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旅游地理学简介一、旅游地理学的概念二、旅游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三、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第二节 中国旅游地理简介一、中国旅游地理与旅游地理学的异同二、中国旅游地理的学习办法第二章 旅游资源第一节 旅游资源的概念及其分类一、旅游资源的概念二、旅游资源分类第二节 中国旅游资源的总体特征一、中国旅游资源所处的地理环境二、中国旅游资源的总体特征第三章 旅游规划与开发第一节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基本内容一、旅游规划的基本内容二、旅游开发的基本内容第二节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原则及评价一、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原则二、旅游规划与开发的评价第四章 旅游交通第一节 旅游交通概述一一、旅游交通的定义一二、旅游交通和通用交通的联系与区别三、旅游交通的特征第二节 主要旅游交通方式及其发展趋势一、公路二、铁路三、水运四、航空第五章 旅游的影响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第一节 旅游的影响一、旅游对经济的影响二、旅游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三、旅游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二节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一、可持续旅游的内容二、如何实现可持续旅游发展下篇 中国旅游资源地理第一章 各类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第一节 地文景观旅游资源一、综合自然旅游地二、沉积与构造旅游资源三、地质地貌过程形迹四、自然变动遗迹五、岛礁第二节 水域风光旅游资源一、河段二、天然湖泊与池沼三、瀑布四、泉五、河口与海面六、冰雪地第三节 生物景观旅游资源一、树木二、草原与草地三、花卉地四、野生动物栖息地第四节 天象与气候景观旅游资源一、光现象二、天气与气候现象第五节 遗址遗迹旅游资源一、史前人类活动场所二、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第六节 建筑与设施旅游资源一、综合人文旅游地二、单体活动场馆三、景观建筑与附属型建筑四、居住地与社区五、归葬地六、交通建筑七、水工建筑第七节 旅游商品旅游资源一、菜品饮食二、中草药材及制品三、传统手工产品与工艺品第八节 人文活动旅游资源一、人事记录二、艺术三、民间习俗四、现代节庆第二章 中国旅游资源地理区划第一节 旅游资源分区的意义和原则一、旅游资源分区的意义二、旅游资源分区的原则三、旅游资源地理区划命名第二节 中国旅游资源地理分区一、中国旅游地理区划各种方案简介二、本书的中国旅游资源地理分区方案三、各旅游资源地理区域概况第三章 林海雪原火山生态旅游区(黑吉辽)第一节 区域旅游资源特征一、山环水绕,平原中开,火山奇丽壮观二、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林海雪原风光三、资源、物产丰富四、多民族聚居,名胜古迹众多第二节 各省重点旅游资源介绍一、黑龙江省二、吉林省三、辽宁省第四章 华夏文明名山古迹旅游区(京津冀鲁豫晋陕)第一节 区域旅游资源特征一、地貌类型多样,名山众多二、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典型三、四大水系分布全境四、文物古迹极其丰富第二节 各省(市)重点旅游资源介绍一、北京市二、天津市三、河北省四、山东省五、河南省六、山西省七、陕西省第五章 大漠草原蒙族风情旅游区(蒙)第一节 区域旅游资源特征一、美丽的草原风光二、浓郁的蒙族风情三、浩瀚的黄沙大漠第二节 该区重点旅游资源介绍一、重点旅游景区介绍二、民俗风物旅游资源介绍第六章 沙漠绿洲丝绸之路旅游区(新甘宁)第一节 区域旅游资源特征一、高山与盆地相间,沙漠与绿洲相辉二、丝路古道瑰丽辉煌三、民族风情浓郁多姿第二节 各省(区)重点旅游资源介绍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二、甘肃省三、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七章 高原雪域宗教文化旅游区(青藏)第一节 区域旅游资源特征一、世界屋脊,大河源头二、藏传佛教,藏乡风情三、冰雪地热,水火共存四、天路快车,沟通雪域第二节 各省(区)重点旅游资源介绍一、青海省二、西藏自治区第八章 岩溶地貌民族风情旅游区(滇黔桂)第一节 区域旅游资源特征一、地形以高原、山地、盆地为主,岩溶地貌发育典型二、气候类型复杂,生物资源丰富三、地表及地下水丰富,水资源密布全区四、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第二节 各省(区)重点旅游资源介绍一、云南省二、贵州省三、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九章 山川峡谷巴楚文化旅游区(川渝鄂湘)第一节 区域旅游资源特征一、地表结构复杂,地貌类型多样二、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三、自然保护区众多,生物资源丰富四、巴楚文化,三国胜迹五、交通运输便利第二节 各省(市)重点旅游资源介绍一、四川省二、重庆市三、湖北省四、湖南省一第十章 江南水乡都市园林旅游区(沪苏浙皖赣)第一节 区域旅游资源特征一、平原丘陵,相间分布第十一章 椰风海韵侨乡城市旅游区(闽粤琼)第十二章 海岛都会中西文化旅游区(港澳台)附录参考文献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旅游地理 (平装)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