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母爱的震撼

邢庆杰 江西高校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5  

出版社:

江西高校出版社  

作者:

邢庆杰  

页数:

181  

前言

  这套《青少年素质读本?中国小小说50强》丛书精选了当今中国小小说界最具实力的50位作家,每人一部共50本书,所选作品也大都是这些作家的代表性作品。在即将付梓之际,出版者嘱余以序之,时间紧迫,惜不能将书稿一一细读,只能杂谈一点感受以求教于方家。  对中国小小说的发展和小小说作家的创作我一直比较关注。这套丛书中有不少作家我是认识的,许多作家的作品我也拜读过,印象深刻。其中不少作家的作品深深影响了中国青少年阅读近三十年,相当多的作品入选小学、中学、大学语文教材乃至国外的中文教材。还有的作品成为了中考、高考、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试题。国内不少知名的刊物如《读者》《青年文摘》《青年博览》等也都曾转载过其中的篇章。  小小说近十几年发展很快,已经形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文学现象。当前我们全国有一大批小小说作家,更多的、难以计数的读者则是它的忠实拥趸。许多小小说作家数十年如一日,潜心于这种文体的创作,正因了他们的不懈努力,才形成了如此纷繁茂盛绚丽多姿的小小说格局。很欣慰这套丛书基本上囊括了中国最优秀的小小说作家和他们的作品,不敢说没有遗珠之憾,但“鱼目混珠”肯定是没有的。通过这套丛书,读者可以窥望小小说作家们抱玉握珠的才华,可以领略当今中国小小说异彩纷呈的世界。  题旨深度的开掘、情感魅力的展示、艺术表达的精妙和难舍难弃的吸引力,从来就是小说家们追求的境界。而小小说,它独特的文体,对这一境界的实现规定了独特的美学要求。小小说的巨匠们,是“带着镣铐跳舞”的大师,尺幅之间,可窥千里,一颦一笑,堪叹人生。无论是题材的选择,还是角度的切入,是意境的营造,还是语言的特色,都与中长篇小说大异其趣。我很高兴小小说写家们都已参透堂奥,他们的思考与追求,也就有了很高的自觉性。其成果斐然,自是题中应有之义。  尽管小小说写好殊为不易,但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适合青少年阅读与学习的文体。短短一两千字内,用精准的文字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相对完整的故事,好看、好读、好玩,颇符合青少年的阅读心理和阅读习惯。小小说无论写人绘景状物,还是记叙抒情议论,诸多写作手法或技巧的运用,很能锻炼、考验习作者的想象力和文字功底。由此,这套丛书的定位一青少年素质读本,其良苦用心就显而易见了。在文化阅读市场普遍比较浮躁的当今,出版者能够静下心来,专注地为青少年学子编辑一套适合他们阅读的丛书,这是令人钦佩的。看得出,让青少年读好书,读有益于他们成长的书,是这家出版社的良苦用心。《青少年素质读本?中国小小说50强》的出版,在力争打造青少年及大众阅读出版的一个新标杆。  我相信,通过这套精心编选出版的丛书,将可能为中国青少年整体素质的提高做出一点贡献;同时也希望通过这套丛书,能培育出更多热爱文学热爱小小说的青少年读者和作者,因为中国文学的未来最终是属于他们的。

内容概要

  从《母爱的震撼》作者邢庆杰大部分作品来看,他给人以成熟感。而所谓“成熟”,即已凸显出鲜明的、浑然统一谐和的、较为独特的风格。邢庆杰的小说有着强烈的戏剧化风格。人们在谈论小说的戏剧化因素时,大多认为过于戏剧化的情节设置会伤害小说的文本属性,即文学性;但是,在邢庆杰的小说里,情况有所不同。邢庆杰小说的戏剧化风格,主要表现为矛盾缓慢发展之后的突然拧结,以及矛盾的不确定因素促成的超常局面。《苜蓿地的守望者》和《老姜之死》,都体现了邢庆杰小说这一标志性的特点,小说看似缺乏新意,但实则深刻地状写出了人的“非人化”,或者说是现实对人性的挤压。

作者简介

  邢庆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冰心奖”获奖作家,德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现供职于德州市文联,《鲁北文学》副主编,《德州视点》《读写指南》总编。至今已陆续在《人民文学》《北京文学》等全国200多家报刊发表中短篇小说100余篇、小小说400余篇。100余篇作品被《小说选刊》等报刊转载。短篇小说《像风一样消失》被选入《2008年中国短篇小说精选》;多篇作品获江苏省首届吴承恩文学艺术奖等20多个奖项,数篇作品被译成英文、土耳其文出版。著有小说集《玉米的馨香》《谁为你在雨中哭泣》《三月桃花开》等7部,小说集《电话里的歌声》获2008年冰心儿童图书奖。

书籍目录

乡长儿子的婚宴玉米的馨香母爱的震撼电话里的歌声芳邻黑色的蝴蝶邂逅送你一缕阳光失衡买官记凤岐画苑面子羊汤馆善良的回报生命的消失毁灭飘飞的汇款单选择较量悔恨的泪请你求求我需要可疑的钥匙午夜惊魂美女妻子之谜老姜之死晚点爱的准绳守住心灵的净土浪漫的约会此憾绵绵会见网友吻别兄弟墓宿命沉重的诺言撕票记暮色苍茫宿仇高手掌门要账害怕钓鱼心虚抓奖风波三题发财绝招在劫难逃获奖发奖奖荣誉游戏风波评先进卡拉不OK变故失算羊毛出在羊身上朦胧诗打兔子防盗器打“老婆”路遇做“托”吹牛丢车之后熟人特殊身份试信号意想不到的温柔无名英雄厕所的故事水表的闹剧地下走廊清理记日本长途喝一斤蒋负责不安份的下场话费之谜玩笑爬行表演存折骗婚记蒙饭记

章节摘录

  乡长儿子的婚宴  一早,五合村的支书大江正烦着呢,乡秘书来了电话,通知说乡长的儿子要结婚,请党支部和村委会的人员去喝喜酒。唉,屋漏偏逢连阴雨,又要破财了。  大江就给赵庄的支书打了个电话,问他这礼钱拿多少合适。历来乡领导家里有事,他们各村的支书都要先行商量,达成个统一的标准。赵支书说,他和几个村支书都商量过了,支书和村主任都拿五百,村班子成员都拿二百。大江暗暗咧了咧嘴,在心里算了一笔账:又两干元没了,他娘的,这个混球乡长,正事干不了,捞钱倒有一手。  大江最近比较烦。先是村西丰收河上的小桥因年久失修,被一辆过路的大拖车给压垮了,车上还死了一个人。几天之后,本村的几个小学生去外村上学,因为没有桥,他们又不愿意绕远路,想强渡过去,结果有一个被水冲走了,幸亏抢救及时,总算抢回了一条命。  桥是非修不可了,村里穷得叮当响,只好向乡政府打报告要钱。没想到,乡里比村里还穷,乡里为给中学修建教学楼欠了一屁股的债。乡长给想了个办法,以乡政府的名义在全乡范围内募捐,凡捐款五百元以上的一律上功德碑。会也开了,通知也发了,效果却不大。除了五合村的村民捐了一万多元之外,全乡其他八十多个村总共捐了不到两万,还差得远呢,这个桥虽然不大,没有十几万也修不下来。  乡长儿子的婚宴就摆在了乡政府食堂,门口设了账房。上午十点钟光景,各村的干部们就赶到了,互相说笑着,在门口排队上账。大江早把钱交给了会计,让他排队,自己蹲在墙根底下一根接一根地抽烟。他很郁闷,乡长的儿子结婚,大家都花钱似流水,大把的票子流进了乡长的腰包。村里修桥,是行善积德的好事,大家却把钱袋子捂得紧紧的,这世道,真是完了!  上完了账的,大家鱼找鱼、虾找虾、蛤蟆蝌蚪找嘎牙,自个儿插伙找伴儿,都围桌坐下了。  中午十二点正,所有的人都落了座,才见乡长满面春风地走了进来,他拍了拍手,大家都静了下来。  乡长提高了嗓门说,首先,我对大家的光临,表示衷心地感谢。  大家热烈地鼓了鼓掌。有人大喊,新娘新郎呢,该露面了吧?  随即有人附合,是呀是呀,让我们也开开眼呀。  乡长含着笑,两只手做了一个摁压的动作,大家都噤了声,大眼瞪小眼。  乡长说,按我们这儿的风俗,孩子结婚一定要请客的,我作为一乡之长,也不能例外,但是,上级组织有铁的规定,严禁领导干部借婚丧嫁娶收受礼金,我想,大家不会盼着我犯错误、被撤职查办吧?  大家不知道乡长葫芦里卖的什么药,都噤了声仔细听着。  乡长说,所以呢,大家的好意我心领了,钱呢,我不能收,现在退还给大家,希望大家给个面子,好不好?  乡长话刚出口,食堂里顿时乱成了一锅粥。  不行不行!这份子钱怎么能退呢?  不能退啊!退了钱,这喜酒怎么能喝得踏实呢!  嚷了半天,大家达成了协议:钱死活是不能退,退了就是打大家伙的脸。  乡长无奈地摊了摊手说,大家这可让我为难了,退了吧,伤大家的心,不退哩,又明摆着犯错误……  乡长说完,就低下头深深地叹了口气,然后,乡长的头又抬了起来,换了一副表情说,我有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大家听听行不行?  乡长说,大家这份子钱,我收下了,大家这片心情,我也记在心里了,但是,我不能把这钱塞进个人的腰包,我替大家捐了,用它来修五合村村西的桥,行不行呀?  乡长的话太出乎大家的预料了,尤其是大江,更是惊得瞪圆了两只牛眼。  见大家都保持沉默,乡长接着说,这修桥铺路,是件功德无量的事,五百元的,要刻上桥头的“功德碑”,五百元以下的,乡里印《功德簿》,把大家全印上。况且,我个人这里还记着大家一份情,你们花一份钱,办两件事,不划算吗?  食堂里忽然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大江眼含着热泪走到乡长面前,紧紧握着乡长的手问,乡长,你这么干,两个孩子能愿意吗?  乡长有些得意地说,这个主意,就是我那儿子和儿媳出的呀!  大江激动得嘴唇直抖,那俩孩子在哪儿?我要当面感谢他们!  乡长一笑,俩孩子一早就出门,去旅行结婚了!  见大家还都愣着,乡长从面前的桌子上拿起一只酒杯,高高地举起来说,今天,大家就开怀畅饮,这顿酒,确实是我儿子的喜酒,这万把块钱的酒席钱,我个人还出得起!  乡长说完,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好!干杯!干杯!干……  食堂里的气氛顿时热烈起来。  玉米的馨香  那片玉米还在空旷的秋野上葱葱郁郁。  黄昏了。夕阳从西面的地平线上透射过来,映得玉米叶子金光闪闪,弥漫出一种辉煌、神圣的色彩。  三儿站在名为“秋种指挥部”的帐篷前,痴迷地望着那片葱郁的玉米。  早晨,三儿刚从篷内的小钢丝床上爬起来,乡长的吉普车便停到了门前。乡长没进门,只对三儿说了几句话,就匆匆忙忙地走了。  三儿便在乡长那几句话的余音里呆了半晌。  明天一早,县领导要来这里检查秋收进度,你抓紧把那片站着的玉米搞掉,必要时,可以动用乡农机站的拖拉机强制。乡长说。  三儿知道,那片唯一还站着的玉米至今还未成熟,它属于“沈单七号”,生长期比普通品种长十多天,但玉米个儿大籽粒饱满,产量高。  三儿还是去找了那片玉米的主人——一个五十多岁、赢瘦的汉子,佝瘘着腰。  三儿一说明来意,老汉眼里便有浑浊的泪涌落下来。  俺还指望这片玉米给俺娃子定亲哩,这……汉手为难地垂下了瘦瘦的头。  三儿的心里便酸酸的。三儿也是一个农民,因为稿子写得好,才被乡政府招聘当了报道员,和正式干部一样使用。三儿进了乡政府之后,村里的人突然都对他客气起来。连平日里从不用正眼看他的支书也请他撮了一顿。所以三儿很珍惜自己在乡政府的这个职位。  三儿回到“秋种指挥部”的帐篷时,已是晌午了。  三儿一进门就看见乡长正坐在里面,心便剧烈地顿了一顿。  事情办妥了?乡长问。  三儿呆呆地望着乡长,  是那片玉米,搞掉没有?乡长以为三儿没听明白。  下午……下午就刨,我,我已和那户人家见过面了。三儿都有点结巴起来。  乡长狐疑地盯了他一会儿,忽然就笑了。乡长站起来,拍了拍三儿的肩膀说,你是不会拿自己的饭碗当儿戏的,对不对?  三儿无声地点了点头。  乡长急急地走了。  三儿目送着乡长远去后,就站在帐篷前望着这片葱郁的玉米。  天黑了,那片玉米已变成了一片墨绿。晚风拂过,送来一缕缕迷人的馨香,三儿陶醉在玉米的馨香中,睡熟了。  第二天一大早,乡长和县里的检查团来到这片田地时,远远地,乡长就看到了那片葱郁的玉米在朝阳下越发地蓬勃。乡长就害怕地看旁边县长的脸色。县长正出神地望着那片玉米,咂了咂嘴说,好香的玉米呵。乡长刚长出了一口气,县长笑着对他说,这片玉米还没成熟,你们没有搞“一刀切”的形式主义,这很好。乡长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脸上一片灿烂,心想,待会儿见了三儿那小子,一定表扬他几句。  乡长将县长等领导都让进了帐篷。乡长正想喊三儿沏茶,才发现篷内已经空空如也。  三儿用过的铺盖整整齐齐地折叠在钢丝床上,被子上放着一纸“辞职书”。  乡长急忙跑出帐篷,四处观望,却没有看到一个人影。  一阵晨风吹来,空气里充满了玉米的馨香。乡长吸吸鼻子,眼睛湿润了。  母爱的震撼  褚一飞是个送奶工,每天骑着摩托车穿梭于各个小区的楼群之间。  这天,褚一飞在16号楼下停好摩托车,刚想上楼,猛然看见一楼东户的窗前,站着一个人,像在和他说话。他以为有人要订奶,就停了下来。那是个三十出头的女人,她盯着窗台上的某一个地方,不断地说着什么,一边说,还一边做着一些奇怪的动作。显然,她并不是和褚一飞说话,因为她的眼光没有往外看,而是紧盯着窗台上的一个地方。褚一飞想,她大概精神有问题吧。就不再理会,拿着奶就上了楼。  从这一天起,褚一飞每到16号楼送奶,就下意识地往一楼东户看一眼,结果,他经常发现那个女人站在窗前,看着窗台上的某一个地方,口中念念有词,脸上的表情也很亲昵。褚一飞多次观察,窗台上别说是人,连只小狗小猫也没有。他断定女人肯定是精神病患者了。  一天傍晚,褚一飞送完奶,在小区旁的一个菜店里买菜。付钱时,正好看见那个疑似有精神病的女人提着一大兜菜,也在排队付钱。周围有几个买菜的女人,看样子和那个女人很熟,不断地和她说话,还开着不大不小的玩笑。那女人也和她们说说笑笑,反应竟然非常正常,一点精神病的迹象也没有。不知出于什么心理,褚一飞往一边让了让说,大姐,您先结。那女人笑了笑说,谢谢了,我不着急。通过这简短的对话,褚一飞明白,女人并不是精神病,也许,人家是演员,在家里那是背台词呢。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母爱的震撼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