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论人生
2010-1
江西高校出版社
胡军,王怡心 著
147
无
自然具有无穷的威力,在时间和空间上,它都是无限的。人的个体生命却是极其有限的,是非常短暂的。即便是作为类的人,据说也有终结的时候。说人是万物之灵长,确也见得是人的孤芳自赏,或者竟是人的自以为是。 然而人与自然中其他一切物种确有着本质的差异,人有思想。这便是人的全部秘密,是人无上尊严之所在。思想使我们意识到自己是有限的存在,自然是伟大的,但自然却没有这样伟大的能力。 人类因此超越了自然。思想使我们能够自觉而深入地考究自然的奥秘,探索人自身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追求人生的意义的过程使我们清楚地意识到,生命的意义并不在于我们能够现实地占有多少财富,占有多大的空间,而是要能够彰显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性的东西,即人的尊严——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孟子云:“体有贵贱,有小大。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此中所谓的贱而小者是指口腹之欲的满足,而小人也就是津津于物质生活中的人;而所谓的贵而大者则是追求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的理想。
《蔡元培论人生》的编选既是为了给现代青年们提供关于人生思想方面的优秀读本,也是便于专家学者对中国现代人的人生思想的深入研究。编者希望在此一论丛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撰写出反映现实生活内容且适合于青年阅读的人生哲学书来。 《蔡元培论人生》为该系列之一的《蔡元培论人生》分册,书中包括了:为什么要研究学问、以美育代宗教、美育与人生等内容。
胡军,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教授、博导,校学位委员会委员、人文学部委员,哲学分会学位委员会主任,兼任中国现代哲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哲学会秘书长,冯友兰学术研究会秘书长,国际中国哲学会中国大陆分会秘书长、民进中央常委、民进中央文化艺术委员会主任,民进北京市委副主委、北京市人大常委等职。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中国近现代哲学、知识论、哲学概论。出版专著有:《道与真》《金岳霖》《知识论引论》《知识论》《分析哲学在中国》《哲学是什么?》;合著有:《哲学百年》《金岳霖思想研究》《中国儒学文化大观》;主编的书籍有:《诠释与建构》《传统与创新》《探寻真、善、美》《观澜集》《反思与境界》等;发表学术论文约150篇;学术著作曾先后获得首届“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第六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第八届“全国青年优秀读物奖”一等奖、国家优秀输出版图书奖等国家及省部级十几项奖项。 编者简介 王怡心,北京大学哲学博士,现移居美国。
序导读1.教育理念之革新——全国临时教育会议开会词2.世界观与人生观3.以奉行勤、朴、公为要务——在浦东中学的演说词4.养成优美高尚思想——在上海城东女学的演说词5.教育之高尚理想6.智育篇——华工学校讲义7.两种感想与三点希望——在清华学校高等科的演说词8.以美育代宗教说——在北京神州学会上的演说词9.人生的三个时期——在中国大学四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词10.思想之自由——在南开学校敬业、励学、演说三会联合讲演会上的演说词11.自由、平等、友爱之道德——在保定育德学校的演说词12.科学之修养——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修养会上的演说词13.义务与权利——在苏州中学的演说词(要点)14.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15.我的新生活观16.学生的优势与责任——与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学生的谈话17.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在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等校欢迎会上的演说词18.对于学生的希望19.关于宗教问题的谈话20.劝北大学生尊重教师布告21.美育实施的方法22.做一个优秀的中学生——在上虞县春晖中学的演说词23.教育的目标——在南京特别市教育局的演说词24.说青年运动25.以美育代宗教26.美育27.美育与宗教——在上海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上的演说词28.美育代宗教29.义、恕、仁——题绍兴成章小学校训30.义务与权利——在北京女子师范学校的演说词31.美育与人生32.选择职业的原则——在中华职业教育社学术演说词33.牺牲学业损失与失土相等34.大学生之被助与自助——在武汉大学第一届毕业典礼上的演说要点35.在上海市第四届儿童节纪念会上的演说词36.美育之功能——《美学原理》序37.假如我的年纪回到二十岁38.我的读书经验39.为什么要研究学问40.复兴民族与学生自治——在大夏大学学生自治会上的演说词41.现代儿童对于科学的态度——不但享受科学的成绩,也要有点贡献42.慈幼的新意义43.美育与人格——在香港圣约翰大礼堂美术展览会上的演说词
兄弟于学问界未曾为系统的研究,在学会中本无可以表示之意见。惟既承学会诸君子责以讲演,则以无可如何中,择一于我国有研究价值之问题为到会诸君一言,即“以美育代宗教”之说是也。 夫宗教之为物,在彼欧西各国,已为过去问题。盖宗教之内容,现皆经学者以科学的研究解决之矣。吾人游历欧洲,虽见教堂棋布,一般人民亦多人堂礼拜,此则一种历史上之习惯。譬如前清时代之袍褂,在民国本不适用,然因其存积甚多,毁之可惜,则定为乙种礼服而沿用之,未尝不可。又如祝寿、会葬之仪,在学理上了无价值,然戚友中既以请帖、讣闻相招,势不能不循例参加,借通情愫。欧人之沿习宗教仪式,亦犹是耳。所可怪者,我中国既无欧人此种特别之习惯,乃以彼邦过去之事实作为新知,竟有多人提出讨论。此则由于留学外国之学生,见彼国社会之进化,而误听教士之言,一切归功于宗教,遂欲以基督教劝导国人。而一部分之沿习旧思想者,则承前说而稍变之,以孔子为我国之基督,遂欲组织孔教,奔走呼号,视为今日重要问题。 自兄弟观之,宗教之原始,不外因吾人精神作用而构成。吾人精神上之作用,普通分为三种:一日知识,二日意志,三日感情。最早之宗教,常兼此三作用而有之。盖以吾人当未开化时代,脑力简单,视吾人一身与世界万物,均为一种不可思议之事。生自何来?死将何往?创造之者何人?管理之者何术?凡此种种,皆当时之人所提出之问题,以求解答者也。于是有宗教家勉强解答之。如基督教推本于上帝,印度旧教则归之梵天①,我国神话则归之盘古②。其他各种现象,亦皆以神道为唯一之理由。此知识作用之附丽于宗教者也。且吾人生而有生存之欲望,由此欲望而发生一种利己之心。其初以为非损人不能利己,故恃强凌弱,掠夺攫取之事,所在多有。其后经验稍多,知利人之不可少,于是有宗教家提倡利他主义。此意志作用之附丽于宗教者也。又如跳舞、唱歌,虽野蛮人亦皆乐此不疲。而对于居室、雕刻、图画等事,虽石器时代之遗迹,皆足以考见其爱美之思想。此皆人情之常,而宗教家利用之以为诱人信仰之方法。于是未开化人之美术,无一不与宗教相关联。此又情感作用之附丽于宗教者也。天演之例,由浑而昼。当时精神作用至为浑沌,遂结合而为宗教。又并无他种学术与之对,故宗教在社会上遂具有特别之势力焉。 ……
蔡元培(1868—1940)是中国近代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教育家。他17岁中秀才,23岁中举人,24岁中进士,26岁补翰林院庶吉士,28岁补翰林院编修。他积极投身民主革命,发起教育会,创立光复会,主持同盟会,参与缔造中华民国;就任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奠立文教始基;出任北大校长,广纳人才,兼容并包,开一代风气;创设南京中央研究院,发展科学事业;保障民权,援救革命志士;坚持团结救国,推进国共合作。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