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繁荣走向人才辈出
1970-1
暨南大学出版社
邹晓平,刘健,陈伟 著
192
世界很小,华尔街的蝴蝶扇动翅膀,中国数以亿计的劳工都能感觉到阵阵寒风。中国很大,东部沿海城市找得到欧美的繁荣,西部的农村看得见非洲的影子,中国装下了一个世界。全球化时代的中国,高等教育大而不强。卖点东西给发达国家不容易,收两个血汗钱还时不时被比自己富裕得多的欠债人惦记、暗算。之所以如此,主要不是因为我们缺少石油、铁矿石、大豆,而是我们缺少能向世界输出新知识、新思想的大学,缺少能在世界交往的各个层面参与掌控游戏规则,整合他人知识和资源,创造新的生产力的人才。中国高等教育追赶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水平的任务很紧迫。同时,如此差异巨大的国家,非常不一样的区域经济,需求千差万别,需要不一样的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应该多样化。有的地区已经悟得先机,正在考虑怎样将数十年来依赖土地和劳动力创造的财富转换为千秋基业,走出富不过三代的周期律,让辖区内更多的公民接受更好的高等教育,紧锣密鼓地推进高等教育的区域化,要主导未来的人才争夺战,要用人才辈出来创造可持续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于是,区域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在未来若干个五年规划期内,必将成为越来越多的城市或区域的重大研究课题。 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需要理论研究,即从理论上说清楚区域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关系,从而让区域高等教育的利益相关者,特别是那些掌握着公共资源分配权力的政府官员,更加了解和支持本地的高等教育发展;更重要的是在相关理论指导下提供有很强针对性的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案例和策略研究。东莞就是这样一个很好的标本,解剖这个标本,可以为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城市提供借鉴,其他地区的城市也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洞察自己区域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走向。 东莞,文物可考的历史能追溯5000余年。三国吴时立郡;东晋咸和六年(331年)立县,名为宝安;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改名东莞。位于东经113°31′~114°15’北纬22°39′~23°09′,东西长约70.45千米,南北宽约46.8千米,陆地面积2465平方千米,北临广州,南接深圳,水域毗邻香港和澳门。100多年前,那场使中华民族在痛定思痛中不得不打开国门走向世界的鸦片战争就发生在这里。 今天的东莞,有户籍人口约170万,政府统计部门核准的2006年底的常住人口为674.88万。根据《2008年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东莞有移动电话用户1454.29万户,生产总值(GDP)为3~702.53亿元,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为1132.99亿美元。按人口比较,东莞超过西藏、青海、宁夏、海南,与天津相当,比世界上157个国家的人口多。按生产总值排名,东莞超过云南、重庆、新疆、甘肃、贵州、澳门、海南、宁夏、青海、西藏,与吉林省的551亿美元相当。
经过6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30年的改革开放,东莞这座城市让世人惊叹。生活和工作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从160多万增加到670多万,再增加到1000多万,创造了这个既是中国的奇迹,又是世界的奇迹;既是经济发展的奇迹,也是社会变迁的奇迹。用多少浓墨重彩来讴歌这样的奇迹都不会让人觉得矫情。我们为东莞过去和现在的每一个进步自豪,我们期待着东莞更进一步。正像书里指出的那样,我们希望东莞不仅仅是一座花香四溢的城市,更希望东莞成为一座家家户户书香四溢的城市;我们希望东莞不仅仅是一座车水马龙的城市,更希望东莞成为一座人才辈出的城市;我们希望东莞不仅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经济名城,更希望东莞成为一座经济实力雄厚的文化名城。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为东莞选择了更高、更远、更宽广的参照系,将东莞的高等教育放在世界经济、文化的历史进程中考察,以别人之长来量度东莞之短,以历史之长来量度东莞现实之短,寻找东莞高等教育的合理未来。以开放、全面的视野发现问题,以解放了的思想分析问题,探寻东莞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之路。
邹晓平,理学硕士,教育学博士,光电技术专业副研究员,高等教育学研究员,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的“南粤优秀教师”。曾承担电子工程和计算机专业3000多个学时的教学任务。近年来主要研究兴趣和论文发表领域:高等院校的分类定位、战略管理与发展规划编制,高等教育质量管理。 刘健,高等教育学硕士,副研究员,东莞理工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在《高等教育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主持过教育部、广东省社科规划课题。 陈伟,图书馆学硕士,研究馆员,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图书信息中心主任。专长于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发表学术文章40余篇,出版专著3本。主持省级课题多项,获论文成果奖多次。
本研究的一些观点(代序)第一章 功能分析:东莞高等教育的不可替代性一、区域高等教育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关系二、区域性高等院校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办学模式三、东莞各高等院校的共同职能第二章 比较分析:开放视野中的东莞高等教育一、东莞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二、东莞高等教育发展的国内比较三、东莞高等教育发展的国际比较第三章 需求分析:社会转型期的东莞高等教育一、与基础教育衔接的升学需求二、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需求三、可持续发展的人文需求四、东莞高等教育的体系和结构需求五、关于发展东莞高等教育的十个问答第四章 目标与策略分析:发展东莞高等教育的政策选择一、总体目标二、学科专业目标三、特色目标四、现有高等院校的主要发展目标五、进程目标六、政策建议附录附录一 关于发展区域高等教育的名家观点摘录附录二 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附录三 全国264个地级以上城市经济与高等教育发展统计附录四 中国高等教育50年宏观数据统计附录五
当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高等教育的区域化就和国际化一样成为社会进步历程的一种必然。当然,首先是区域化,然后是国际化。或者说,高等教育功能的区域化和目标的国际化成为区域经济顺利全球化的必然要求。但是对于为什么是“必然”而不是“或然”,却需要很长的时间、很艰苦的努力才能在区域内达成共识,若干个理论模式和成功案例并不足够,特别需要本区域的成功实践。面对掌握资源配置权力的地方政府官员和对地方院校不断指点评说的社会大众,能否说清楚这类问题直接关系到院校的生存状态。这类问题既是实践的,又是理论的;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既是现时的,也是关乎未来的。例如: 问题之一:有的城市高等教育很发达,经济发展却相对较差;有的城市高等教育发展相对落后,经济发展却非常繁荣。(譬如西安、武汉与深圳、东莞)当然,我们也可以举出更多反证,如青岛,大连,美国的加州、斯坦福与硅谷、波士顿128号公路高技术园区,德国的鲁尔工业区等等。那么我们要问,区域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的发展究竞起什么样的作用?像东莞这样夹在几个政治、经济地位更强大,高等教育更发达的中心城市之间,有近千万人口,有超过3700亿元GDP的大城市,高等教育与经济、文化发展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些城市的高等院校是消费性的事业单位,还是属于基础性的战略产业? 问题之二:全国高等院校普通全日制年招生已超过600万,但有数十万学生录取后不报到,广东省每年也有数万人录取后不报到。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个每年招生3000~5000人的地方院校的存在并不能显著地拉低本地生源的录取分数,这些院校生存和发展的价值何在?怎么来证明地方政府和民众对于地方院校的投资是值得的? 问题之三:像东莞这样的城市,30年来经济一直处于高速发展中,一届学生还没有从大学毕业,经济规模已经翻了一番多。经济繁荣时入学的学生,毕业时正好赶上周期性的金融大危机、产业大调整。无论是国内重点大学还是世界著名的大学,都不敢轻言其人才培养与经济发展完全适应,教学内容跟得上技术的更新。未来二三十年仍然是中国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期,与此同时,人才的流动与竞争已经全球化,华尔街的精算师成群结队地回国求职,技术的交易已经市场化。富裕了的东莞当然可以通过全球化的市场机制引进人才、购买技术,东莞的高等院校怎样证明其存在价值是区域外的高校不可替代的? 问题之四:一所高等院校从初创到成熟,从成熟到优秀,无论是教育质量的优秀、学术水平的优秀,还是服务社会的优秀,就世界范围有大学以来近千年的历史统计分析,无不以数十年甚至过百年为时间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