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2011中西医结合医师应试指导

《2011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指定用书·中西医结合医师应试指导》专家组 编 《2011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指定用书·中西医结合医师应试指导》专家组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1-01出版)
出版时间:

2011-1  

出版社:

《2011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指定用书·中西医结合医师应试指导》专家组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1-01出版)  

作者:

《2011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指定用书·中西医结合医师应试指导》专家组 编  

页数:

905  

内容概要

  《2011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指定用书·中西医结合医师应试指导》严格按照《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编写,编者认真研究了《大纲》后,弄清《大纲》对各知识点的要求,将《大纲》中要求的知识点完整地体现在应试指导中。本着简洁方便的原则,《大纲》没有要求的,应试指导尽量不涉及其内容,以便考生复习。本应试指导完全按照《大纲》的单元、细目的顺序编写,同时结合21世纪统编教材,以篇章节的形式出版,使应试指导密切结合教材所授内容。

书籍目录

一、中医基础理论第一章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第二章 精气学说第三章 阴阳学说第四章 五行学说第五章 五脏第六章 六腑第一节 六腑的生理功能第二节 脏与腑之间的关系第七章 奇恒之腑第八章 精、气、血、津液神第九章 经络第十章 病因第十一章 发病第十二章 病机第十三章 防治原则二、中医诊断学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问诊第三章 望诊第一节 全身望诊第二节 局部望诊第三节 望排泄物与分泌物第四节 望小儿指纹第四章 ,望舌第五章 闻诊第六章 脉诊第七章 按诊第八章 八纲第九章 病性辨证第十章 脏腑辨证第十一章 六经辨证第十二章 卫气营血辨证第十三章 三焦辨证三、中药学第一章 药性理论第二章 中药的配伍第三章 中药的用药禁忌第四章 中药的计量与用法第五章 解表药第六章 清热药第七章 泻下药第八章 祛风湿药第九章 化湿药第十章 利水渗湿药第十一章 温里药第十二章 理气药第十三章 消食药第十四章 驱虫药第十五章 止血药第十六章 活血祛瘀药第十七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第十八章 安神药第十九章 平肝熄风药第二十章 开窍药第二十一章补虚药第二十二章收涩药第二十三章攻毒杀虫止痒药第二十四章拔毒化腐生肌药四、方剂学第一章 方剂与治法第二章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第三章 剂型第四章 解表剂第五章 泻下剂第六章 和解剂第七章 清热剂第八章 祛暑剂第九章 温里剂第十章 补益剂第十一章 固涩剂第十二章 安神剂第十三章 开窍剂第十四章 理气剂第十五章 理血剂第十六章 治风剂第十七章 治燥剂第十八章 祛湿剂第十九章 祛痰剂第二十章 消食剂第二十一章驱虫剂第二十二章涌吐剂五、针灸学第一章 经络总论第一节 经络系统的组成第二节 经络的作用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第二章 腧穴总论第一节 腧穴的分类第二节 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第三节 腧穴的定位方法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第一节 手太阴肺经、穴第二节 手阳明大肠经、穴第三节 足阳明胃经、穴第四节 足太阴脾经、穴第五节 手少阴心经、穴第六节 手太阳小肠经、穴第七节 足太阳膀胱经、穴第八节 足少阴肾经、穴第九节 手厥阴心包经、穴第十节 手少阳三焦经、穴第十一节 足少阳胆经、穴第十二节 足厥阴肝经、穴第十三节 督脉、穴第十四节 任脉、穴第十五节 常用奇穴第四章 刺灸法各论第一节 毫针刺法第二节 常用灸法第三节 其他针法第五章 治疗总论第一节 针灸处方第二节 特定穴第六章 治疗各论第一节 头面躯体痛证第二节 内科病证第三节 妇儿科病证第四节 皮外骨伤、五官科病证六、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第一章 呼吸系统疾病第一节 慢性支气管炎第二节 支气管哮喘第三节 肺炎第四节 肺结核第五节 原发性支气管癌第六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第七节 慢性呼吸衰竭第二章 循环系统疾病第一节 心功能不全第二节 心律失常第三节 心脏骤停第四节 原发性高血压第五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第六节 心绞痛第七节 心肌梗死第八节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第三章 消化系统疾病……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阴阳互藏是阴阳二气升降交感合和的动力根源。阴阳二气的升降运动而引起的交感相应、氤氲合和是宇宙万物生成与发展变化的根源。(四)阴阳的消长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一种消长变化过程中的,阴阳在这种消长变化中达到动态的平衡。这种消长变化是绝对的,而动态平衡则是相对的。比如,从子夜到中午,阳气渐盛,人体的生理功能逐渐由抑制转向兴奋,即阴消阳长;而从中午到子夜,阳气渐衰,则人体的生理功能由兴奋渐变为抑制,这就是阳消阴长。阴阳消长是阴阳变化的过程和形式。阴阳双方在一定的限度内消长变化,反映了事物之间对立制约和互根互用关系的协调平衡。在自然界可表现为其后的正常变化,在人体则表现为生命过程的协调和有序。(五)阴阳的相互转化阴阳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可以互相转化,即所谓物极必反。比如,某些急性温热病,由于热毒极重,大量耗伤机体元气,在持续高热的情况下,可突然出现体温下降,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症状,就是由阳证转化为阴证的表现。可以说,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的过程,而阴阳转化则是质变的过程。阴阳消长是阴阳转化的前提,而阴阳转化则是阴阳消长发展的结果。(六)阴阳的自和与平衡阴阳自和是指阴阳双方自动维持和调节恢复其协调平衡状态的能力和趋势。对生命体来说,是生命体内的阴阳二气在生理状态下自我恢复平衡的能力。它是阴阳双方自动的向最佳目标的运动和发展,是维持事物或现象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可以用来揭示人体疾病自愈的内在变化机制。


编辑推荐

《2011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指定用书·中西医结合医师应试指导》:最精辟 最实用 最准确 最有效权威执考用书13年经验指导全面覆盖大纲补充超纲考点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2011中西医结合医师应试指导 PDF格式下载



嗯 这两本书挺好的 我要考中西结合


还行,但同事都说没有中医药出版社的好,我不太清楚,用了再说!!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