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姜亚芳,余丽君 主编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3  

出版社: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作者:

姜亚芳,余丽君 主编  

页数:

500  

内容概要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较好地融合了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两门课程的内容,并加强了本课程与护理学的联系。针对护理学专业教学的特点,加强了疾病病因、发病机制及其对机体的影响等内容的描述,减少了形态学的内容。全书分为上、下两篇共26章,上篇为总论部分,共17章,叙述疾病病理变化的共性。某些章节做了较大的修改,如组织细胞损伤与修复、遗传病、水电解质代谢紊乱、酸碱平衡紊乱等,使内容更加完善;下篇为各论部分,共9章,叙述疾病病理变化的个性。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病理学的发展史
 第二节 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
 第三节 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第四节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疾病概论
 第一节 健康与疾病
 第二节 病因学
 第三节 发病学
 第四节 衰老
第三章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与修复
 第一节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变化
 第二节 细胞和组织损伤
 第三节 损伤的修复
第四章 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水和钠代谢紊乱
 第三节 钾代谢紊乱
第五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
 第一节 正常酸碱平衡
 第二节 反映酸碱平衡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
 第三节 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
 第四节 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第五节 判断酸碱失衡的基本方法及其病理生理基础
第六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第一节 充血
 第二节 出血
 第三节 血栓形成
 第四节 栓塞
 第五节 梗死
第七章 水肿
 第一节 水肿发生的基本机制
 第二节 水肿的临床表现
 第三节 水肿对机体的影响和防治原则
 第四节 重要器官的水肿
第八章 缺氧
 第一节 常用的血氧指标及其意义
 第二节 缺氧的原因、发生机制与血氧变化特点
 第三节 缺氧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第四节 缺氧防治与护理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第九章 免疫病理
 第一节 超敏反应
 第二节 免疫缺陷病
 第三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
 第四节 移植免疫
第十章 发热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发热的原因
 第三节 发热的机制
 第四节 发热的时相和对机体的影响
 第五节 防治和护理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第十一章 炎症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第三节 急性炎症
 第四节 慢性炎症
第十二章 遗传疾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单基因病
 第三节 多基因遗传病
 第四节 染色体病
 第五节 线粒体病
第十三章 肿瘤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肿瘤的特性
 第三节 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第四节 肿瘤分类和命名
 第五节 常见肿瘤举例
 第六节 肿瘤的发病学及病因学
 第七节 肿瘤的临床表现
 第八节 肿瘤的治疗
 第九节 儿童常见肿瘤
第十四章 应激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应激反应的基本表现
 第三节 应激与疾病
 第四节 防治应激相关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第十五章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血浆成分改变和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第三节 血细胞异常和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第四节 血管异常和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第五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第六节 凝血障碍与血栓性疾病
第十六章 休克
 第一节 休克的病因和分类
 第二节 休克的发病机制
 第三节 各型休克的特点
 第四节 休克发生过程中的体液因素及细胞机制
 第五节 休克时细胞代谢改变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第六节 休克的防治原则
第十七章 缺血-再灌注损伤
 第一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及条件
 第二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
 第三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机体的功能及代谢变化
 第四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第十八章 循环系统疾病
 第一节 高血压
 第二节 动脉粥样硬化
 第三节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第四节 风湿病
 第五节 心辦膜病
 第六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
 第七节 心肌病和病毒性心肌炎
 第八节 血管炎症
 第九节 心功能不全
第十九章 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节 上呼吸道炎症
 第二节 气管支气管炎
 第三节 肺部疾病
 第四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第五节 呼吸系统常见肿瘤
 第六节 呼吸衰竭
第二十章 消化系统疾病
 第一节 胃炎
 第二节 溃疡病
 第三节 阑尾炎
 第四节 非特异性肠炎
 第五节 病毒性肝炎
 第六节 肝硬化
 第七节 胆石症
 第八节 胆道炎
 第九节 胰腺炎
 第十节 消化系统常见肿瘤
 第十一节 肝功能不全
第二十一章 泌尿系统疾病
 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
 第二节 肾盂肾炎
 第三节 肾和膀胱肿瘤
 第四节 肾功能不全
第二十二章 生殖系统疾病和乳腺疾病
 第一节 子宫疾病
 第二节 滋养叶上皮细胞肿瘤
 第三节 卵巢肿瘤
 第四节 乳腺疾病
 第五节 前列腺疾病
第二十三章 神经系统疾病
 第一节 脑损伤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第三节 感染性疾病
 第四节 缺血与脑血管疾病
 第五节 周围神经疾病
第二十四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
 第一节 甲状腺疾病
 第二节 糖尿病
 第三节 肾上腺疾病
 第四节 下丘脑和垂体疾病
第二十五章 造血系统疾病
 第一节 淋巴结反应性病变
 第二节 恶性淋巴瘤
 第三节 白血病
 第四节 贫血
第二十六章 传染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结核病
 第三节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第四节 伤寒
 第五节 细菌性痢疾
 第六节 阿米巴病
 第七节 血吸虫病
 第八节 性传播疾病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1.慢性单纯性鼻炎 是基于鼻腔血管的神经调节功能紊乱,导致以鼻黏膜血管扩张、腺体分泌增多为特征的慢性炎症。其致病因素较复杂,局部原因有急性鼻炎屡次发作,治疗不彻底;邻近的感染灶如慢性扁桃体炎等;环境因子如粉尘、刺激性气体、血管收缩药物、温度的急剧变化、过度干燥或过湿造成的慢性刺激、鼻腔阻塞导致分泌物潴留;还与维生素缺乏、内分泌障碍等因素有一定关系。病变表现为鼻甲肿大,上皮纤毛易脱落,黏膜肿胀,血管扩张充血,杯状细胞增多,黏液分泌增多,血管和腺体周围可见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2.慢性肥厚性鼻炎 以黏膜、黏膜下层以至骨质增生肥厚为特征的慢性炎症。常由慢性单纯性鼻炎发展而来。病变多位于下鼻甲前后端及下缘、中鼻甲前端、鼻中隔后端等部位,可呈息肉样、乳头样或桑葚样。镜下可见黏膜充血水肿、持续扩张的血管周围有圆形细胞浸润,血管壁纤维组织增生,管壁增厚,黏膜下结缔组织增生,使黏膜变得肥厚,甚至形成息肉。固有膜内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深层的鼻甲骨和骨膜亦可增生、肥大。 3.慢性萎缩性鼻炎 又称慢性硬化性鼻炎。是以鼻黏膜萎缩、嗅觉障碍或消失、鼻腔内有痂样苔被覆为特征的慢性炎症。鼻痂常被沾染的腐败菌所分解,产生恶臭,故又称臭鼻症。镜下可见黏膜上皮广泛的鳞状化生,血管呈闭塞性脉管炎变化,由于血管闭塞,血液循环不良,导致黏膜、腺体以至骨质萎缩,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纤维化)。


编辑推荐

  《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分为上、下两篇共26章,上篇为总论部分,共17章,叙述疾病病理变化的共性。下篇为各论部分,共九章,叙述疾病病理变化的个性。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PDF格式下载



病理讲得不错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