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苏省辛亥年

王玉贵 苏州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8  

出版社:

苏州大学出版社  

作者:

王玉贵  

页数:

269  

内容概要

  该丛书有四个分册——《挑瓦革命的末代江苏巡抚程德全》、《国运十字路口的知识分子们》、《绅商也要革命》、《清末民初社会新万象》,分别从政府的上层管理者、知识分子、绅商三个社会层面的活动以及辛亥前后社会风貌的巨大变化来反映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动因,揭示这一革命的必然性,同时又结合苏省经济和文化方面的特质展现苏省在辛亥革命中的个性表现,凸显苏省在全国众多省份中参与辛亥革命的独特性。

书籍目录

引言
第一章 生逢乱世
第一节 “洋人的朝廷”:国人唾弃
一、甲午中日战争:空前的民族灾难
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第二节 自强努力的失败:清政府统治合法性的逐渐丧失
一、戊戌政变:统治阵营内部的权力纷争
二、最后的挣扎:清末新政
第三节 摧枯拉朽:风起云涌的革命运动
第二章 关外岁月
第一节 黑龙江的主政者
第二节 锐意进取,积极作为
  一、整顿吏治,整肃贪腐
 二、统筹考虑,开发东北边疆
 三、筚路蓝缕,创办实业
 四、创办新式教育,培养人才
  五、整治社会秩序,打击盗匪活动
 六、司法改革
 ……
第三章 程德全抚苏
第四章 辛亥革命中的程德全
第五章 辛亥革命后的程德全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为鼓励内地向黑龙江移民垦荒,程德全下令免除开荒后一定年限之内的赋税,并为移民者提供免费交通服务,在内地设立机构,随时查核赴黑龙江的移民人数,由相关机构发给票照等凭证,先禀明邮传部,转而命令铁路各总办并招商总局验明票照,一律放行,并豁免沿途所需各项车船路费。  为充实开垦黑龙江边地的移民群体,程德全甚至提出,可以将内地各省违法犯罪者中罪行较轻的,遣发黑龙江,允许家属随行。为奴人犯改为充当苦工5年,安置人贩则充当苦工1年,在到达后由各地方官严加管束,期满后,如果其表现尚可,就酌情调拨到边境,编入农籍,计口授田,俾其垦种,这样处置人犯,国家不费一钱,数年之后,还可以添人进口,增加边防人数,边境也就繁盛有望了。为鼓励罪犯家属随同前往黑龙江,官方可提供全部经费。他并要求凡犯属及押解员役经过沿江沿海乘坐轮船及关内外火车,全部免收费用,以减轻官方经济压力。在程德全看来,如此做法可使内地省解配之劳,边疆则得殖民之益,可谓一举数得。  放荒之初,为保护旗人利益,维持其生计,实行的是“旗领民垦”,但效果不理想。原因在于一方面旗人不习农耕,因此对废牧围垦不积极、不得法;另一方面民人怕增加自己的负担,不愿从旗人手里领荒开垦。因此,程德全就任齐齐哈尔副都统后,开始变通原有章程,实行旗民兼招之策,这一举措很快收到了实效。  在程德全的大力倡导和积极推动下,黑龙江的垦荒和开发事业一改此前呼吁多、行动少的冷清景象,很快发展起来。就拿通肯地区来说,在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以前,虽已放荒多年,但迁延年余,竟未放出一垧。原因在于“旗交押租,民人承佃”的政策对老百姓没有什么吸引力。  ……


编辑推荐

  绅商也要革命,清末民初社会新万象,国运十字路口的知识分子们,挑瓦革命的末代江苏巡抚程德全。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苏省辛亥年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