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新编犯罪行为心理学

王锐 王锐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10-03出版)
出版时间:

2010-3  

出版社:

王锐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10-03出版)  

作者:

王锐  

页数:

289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犯罪行为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包括犯罪的本质、犯罪心理的实质和价值追求,以及犯罪行为预防与控制的内在联系等。这些犯罪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是解答犯罪行为具体现实问题的基础,是破解现代犯罪行为心理原因的钥匙,犯罪行为心理学理论对司法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新编犯罪行为心理学》系统地介绍了犯罪行为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对新型犯罪行为心理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思考,力求在理论指导司法实践方面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犯罪行为心理学概述第一节 犯罪、犯罪行为心理学的概念及研究对象一、犯罪行为心理学二、犯罪行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三、犯罪行为心理学的任务第二节 研究犯罪行为心理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一、研究犯罪行为心理学的基本原则二、研究犯罪行为心理学的方法第二章 犯罪行为心理学发展史第一节 犯罪行为心理学早期发展史一、西方古代犯罪心理学思想(哲学的犯罪心理观)二、中国古代犯罪心理学思想三、中世纪犯罪心理思想四、近代犯罪心理学创立的条件五、科学犯罪心理学的诞生第二节 当代犯罪心理科学的发展与研究现状(20世纪中期至21世纪初)一、国外犯罪心理科学的研究二、当代犯罪心理科学研究的特点三、中国犯罪行为心理学研究发展概况第三章 犯罪行为心理学若干理论第一节 犯罪行为心理机制论一、犯罪行为心理形成规律二、犯罪行为心理机制论第二节 犯罪行为与犯罪动机、犯罪目的一、犯罪动机概念的界定二、犯罪目的概念的界定三、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的关系第四章 犯罪行为心理归因论第一节 犯罪行为之社会与环境归因论一、犯罪行为之理性选择二、犯罪行为学习论三、犯罪行为与社会失范理论四、标签论五、控制理论六、犯罪行为与家庭教养模式七、犯罪行为与学校的消极影响八、犯罪行为与就业、婚姻的关系九、犯罪行为与社会经济因素十、被害人因素第二节 犯罪行为与生物因素(后生物学时代)一、犯罪行为与遗传因素二、犯罪行为与体质因素三、犯罪行为与生物化学、心理生理学因素四、犯罪行为与脑功能障碍第三节 犯罪行为与心理因素一、犯罪行为与认知活动二、犯罪行为与人格特征三、犯罪行为与情绪、情感因素四、犯罪行为与社会人际技能第五章 犯罪行为类型划分与模型建立第一节 犯罪行为类型划分一、犯罪类型划分及意义二、国内外学者关于犯罪类型划分的理论第二节 我国犯罪行为类型划分存在的问题及模型建立一、我国犯罪分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二、犯罪类型模型构建第六章 常态犯罪行为心理特征第一节 几种常见犯罪形态动机特征一、暴力犯罪行为动机特征二、物欲型犯罪行为动机特征三、报复型犯罪行为动机特征第二节 犯罪经历(行为深度)与犯罪行为心理特征一、初犯和偶犯犯罪心理特征二、重新犯罪心理特征三、职业犯罪行为人犯罪心理特征第三节 不同年龄犯罪行为人心理特征及女性犯罪心理特征一、不同年龄人生理心理差异二、青少年犯罪行为心理特征三、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其犯罪心理特征四、犯罪老年人心理特征五、女性犯罪人心理特征第四节 有组织犯罪行为人心理及其特征一、有组织犯罪的含义二、有组织犯罪的类别三、有组织犯罪成员一般心理特征第五节 网络犯罪现象及其特征一、网络犯罪概念界定二、网络犯罪表现及其特点第六节 过失犯罪心理一、过失犯罪行为与心理学因素二、过失犯罪的类别第七章 非常态犯罪行为及心理特征第一节 非常态行为与犯罪概述一、非常态犯罪行为的界定二、非常态犯罪行为心理的形成三、非常态心理与犯罪形态第二节 犯罪行为心理变态(反社会人格)一、反社会人格和犯罪行为心理变态的含义二、犯罪行为心理变态(反社会型人格)特征三、犯罪行为心理变态(反社会型人格)犯罪表现第三节 病态人格与犯罪一、病态人格的含义二、病态人格常见类型与犯罪三、病态人格的评估第四节 性行为变态与犯罪心理一、性行为变态的含义二、性变态常见类型三、性变态与性犯罪第五节 精神疾病与犯罪一、精神疾病的医学模型与犯罪二、精神疾病犯罪人的法律处遇三、犯罪与精神疾病第八章 心理技术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第一节 心理分析技术、心理访谈技术与司法实践一、心理分析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二、心理访谈技术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三、司法工作中调查访谈应注意的问题四、伪证的识别五、心理访谈中司法工作人员的情绪状态与调节第二节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一、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发展历程二、心理测试技术工作原理及步骤三、心理测试技术的作用和局限性第三节 心理危机干预技术与司法实践一、人质劫持案谈判模式二、自杀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三、家庭暴力心理危机干预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犯罪心理案例分析法,是对已经占有的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全面、深刻地认识犯罪现象,以构建或验证犯罪心理学理论的技术手段。其是依据心理与行为之间的必然联系,依据各种因素与心理形成之间的必然联系,通过外部的犯罪行为表现及其结果,去分析犯罪心理形成与发展变化规律的一种方法。其借助于心理动力学理论来解释犯罪行为存在的原因。2.观察法观察是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指研究者在未经控制的日常生活中,了解和分析人的言行、表情等,以判断其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观察法分为客体观察法和自我观察法,前者是通过观察对象的外部表现以了解其心理活动;后者是把自己的心理活动作为观察对象加以分析的方法。这种方法在警务实践中应用范围较广,尤其是在侦查讯问环节较多地应用此方法。3.调查法调查是向研究对象提出一定的问题,将所得回答作为资料进行科学分析,得出结论。调查法有两种,一是根据口头提问,口头回答的谈话法;二是根据书面文字提问而作出书面回答的问卷法。调查研究法要求通过深入警务实践,收集大量典型案例,从中寻求犯罪心理的规律和特征,调查中不仅要研究行为,更要研究产生行为的心理原因,通过和犯罪行为人谈话,引导他们进行自我剖析,从而发现他们走向犯罪的心路历程。


编辑推荐

《新编犯罪行为心理学》行文力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既适用于大学、专科层次以上司法、公安等院校的教学用书之需,也可供读者自学使用。打击违法犯罪是司法工作的核心,熟知并掌握犯罪行为人心理特征及规律对于提高刑事工作效率至关重要,立足并突出司法实践工作的特点,对犯罪本质、犯罪心理现象、犯罪行为心理基本理论、犯罪动机、犯罪目的,犯罪心理模型建立及心理危机干预等问题做了大胆的探讨,《新编犯罪行为心理学》对此列专章进行讨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新编犯罪行为心理学 PDF格式下载



还可以 首先书的质量是满意的 内容也还行


犯罪心理学,学习必备之书籍。。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