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发展与三农问题研究
2010-2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刘禹宏,蔡志强,吴爱东 著
366
325000
本研究以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为主线,分析和解剖县域经济发展因素的相互作用机理,揭示、评价各变量因素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充分考虑资源的配置、工业反哺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中心镇建设和特色支柱产业的相互融合、拉动,提出了实现县域经济突破,必须解决流通对生产的限制,工业对农业的限制,城市市场对农村经济的限制;必须充分重视流通对整个县域经济的拉动作用;必须重视制度的创新,尤其是干部制度的创新;必须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产业发展思路。同时,提出县域发展应该是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应建立经济、社会和生态一体化的综合决策机制。
刘禹宏 1963年8月生,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天津商业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发展、农业经济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2007年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称号。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国家科技部等国家级课题5项,主持国家教育部、
第1章 县域经济与“三农”问题的现状分析 1.1 全国县域经济概况 1.2 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地区性差异与“三农”问题影响因素分析 1.3 全国县域经济中农业的投入产出概况 1.4 中国“三农”问题的现状 1.5 县域经济发展与“三农”问题的关系 1.6 县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第2章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综合能力分析 2.1 中国农业发展所处阶段的初步分析 2.2 第一、二、三产业发展的综合能力分析 2.3 县域经济拓展潜力的评价与分析第3章 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与破解“三农”问题 3.1 工业化发展与破解“三农”问题的模式 3.2 农业产业化经营与破解“三农”问题的模式 3.3 第三产业发展与破解“三农”问题的模式 3.4 资源型开发与破解“三农”问题的模式第4章 农业产业化与“三农”问题 4.1 农业产业化相关理论 4.2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制度安排特点和缺陷 4.3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国际组织模式借鉴 4.4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制度创新问题研究 4.5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制度创新的政策建议第5章 县域工业化进程与“三农”问题 5.1 工业化是县域经济破解“三农”问题的正确选择 5.2 工业化进程与农业大国的基本经济国情 5.3 我国工业化进程与农村工业的回顾 5.4 工业化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析 5.5 工业化与农村产业经济结构 5.6 工业化进程与农民增收 5.7 工业反哺农业中的人力资本投入 5.8 工农业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第6章 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小城镇建设与“三农”问题 6.1 小城镇发展经济特色、现状与存在问题 6.2 小城镇发展的经济基础和动力机制 6.3 小城镇可持续发展及指标体系 6.4 小城镇建设的国际经验和我国小城镇建设的对策措施 6.5 小城镇建设的案例分析第7章 县域市场体系建设与“三农”问题 7.1 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的内涵、现状与问题 7.2 我国农村市场潜力与难以启动的原因分析 7.3 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的环境、定位、政策选择与目标确定 7.4 目前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政策措施 7.5 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的T作重点 7.6 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市场农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7.7 发展民营经济,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第8章 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与“三农”问题 8.1 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状况与存在的问题 8.2 国外经验和我国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 8.3 政府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8.4 科教兴农与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第9章 政府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9.1 政府是经济发展的推动者 9.2 政府是市场区域化的实现者 9.3 政府是市场制度的安排者与创新者 9.4 政府是中央宏观调控的具体操作者 9.5 政府担负着校正计划和市场缺陷的双重任务 9.6 政府干预的负面效应 9.7 转轨期市县政府经济行为的剖析 9.8 矫正市县政府经济行为的思考参考文献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