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西方经济学教程
2010-12
赵英军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2010-12出版)
赵英军 编
468
《新编西方经济学教程》第一版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于2006年出版,也在全国一些高校中使用。经过几年的试用,我们发现原来教材中有些内容需要进行调整和修改。在原有教材基础上,根据本学科教学的最新发展,我们对第一版教材做了较大调整。除了对结构重新进行编排外,还对各章内容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微观经济学部分缩减为10章,将原来第七章和第八章内容合在一起作为第十章“微观经济学前沿专题”,供读者选修。每一章的内容都重新写过,增加了许多专栏以延伸正文内容,对所有数据都进行了调整,采用最新的统计数据。
第一章 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方法和基本问题第一节 学习经济学的目的第二节 经济学研究的对象第三节 经济学的分类和经济学家们的分歧第四节 经济学的一些基本理念第五节 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第六节 经济体制、资源配置方式和效率比较第二章 供给与需求理论第一节 需求第二节 供给第三节 供给与需求的均衡第四节 弹性理论及其应用第五节 考虑时间维度的供求变化:蛛网理论第三章 政府干预下的市场供给与需求第一节 价格管制第二节 税收第三节 市场效率与经济福利第四节 国际贸易中的关税与出口配额第四章 对需求的深入分新:消费者行为理论第一节 基数效用理论第二节 序数效用理论第三节 不确定性和风险第五章 生产与成本理论第一节 生产函数及其性质第二节 短期生产第三节 长期生产函数第四节 成本理论第五节 利润最大化原则第六章 厂商理论:对市场竞争的分析第一节 完全竞争市场第二节 垄断市场第三节 垄断竞争市场第四节 寡头垄断市场第七章 生产要素理论第一节 生产要素需求第二节 生产要素的供给与均衡价格的决定第三节 劳动市场和工资第四节 土地、资本的供给和地租、利息的决定第五节 收入平等与否的讨论第八章 一般均衡理论与经济效率第一节 从局部均衡到一般均衡第二节 一般均衡存在性证明第三节 社会效率的标准:帕累托最优第四节 竞争与社会效率的实现第九章 市场的边界与政府微观政策第一节 外部性第二节 垄断第三节 公共物品第四节 不完全信息……第十章 微观经济学前沿专题第十一章 宏观经济问题和理论争论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第十三章 总支出与国民产出水平的决定:短期视角第十四章 经济增长理论第十五章 金融、货币到利率的决定第十六章 IS-LS模型和AD-AS模型第十七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第十八章 宏观经济政策第十九章 开放经济与对外经济政策参考文献
版权页:插图:二、“经济学”概念的由来中文“经济”一词对应的英文名词是economy,该英文单词来自希腊文,原意是家务或家政管理,后来被引申为节俭的意思。“政治经济学”一词在17世纪的法国已经出现,经过古典学派的发展完善,政治经济学成为一门关于财富的性质、再生产分配和使用的科学。到20世纪2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罗宾斯(Rob-bins)概括出了现代通行意义上的经济学概念,也就是: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如何将稀缺资源分配于多种欲望以取得最大福利的学科。在中国古汉语中,“经济”一词包括:“经邦”和“济民”、“经国”和“济世”,以及“经世济民”等含义,是这些词义的综合和简化,隐喻“治国平天下”的意思,这样该词含有的意思不仅包括一国政府如何理财、如何管理其他各种经济活动,而且包括政府如何处理政治、法律、教育、军事等方面的问题的意思。现代意义上的“经济”一词,最早从日本传人中国。19世纪,日本学者借用了古汉语中经济这个词,日本学者神田孝平最先把economics译为“经济学”,中国的严复则译为“生计学”,它的含义已不再是中国古代那种治理国家的广泛含义,而是与西方现代语言中的经济相一致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学已逐渐成为各门类经济学科的总称,具有经济科学的含义。三、经济学研究什么简单言之,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选择的学问。为什么这样解释呢?这要从个人以及整个人类面临的一个恒久矛盾“人的无限需要和物的有限供给”来说起。经济学学科的建立源于这样一个矛盾,人的需要漫无边际、多种多样,但作为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手段却相对有限,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说,在现实世界中,相对于人的欲望来说,资源是稀缺(Scarcity)的。正因为这对矛盾的存在,所以为了解释或指导人们如何做出有效的选择,经济学也就应运而生了。从一般意义上,我们可以把经济学理解为:研究在资源稀缺情况下人们如何做出理性选择的学问。
《新编西方经济学教程》是由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