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海宁汉画像石墓研究

黄雅峰 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4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

黄雅峰 著  

页数:

178  

Tag标签:

无  

前言

  汉画像石、画像砖是我国汉代墓葬构造与装饰的建筑构件,现存量极为丰富,它们以异常生动的形象反映了汉代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与当时人的思想信仰,素为学界所重视。目前,国内外有关汉画像石、画像砖的研究不断深入,有价值的研究论著相继出现,反映了较高的综合研究水平。但是具体到一座汉画像石、画像砖墓的研究专著较少,研究水平需相应提高。与国内外汉画像研究日渐深入的状况相比,海宁汉画像石墓的研究也明显薄弱。该墓是目前江南地区已出土的少见的汉画像石、画像砖混合墓,其建筑构造工整秀美、雕刻手法细腻深入,画面构成灵动多变,画像内容丰富生动,是画像石艺术发展到顶峰时的代表.也是汉画像石、画像砖艺术密切结合使用的典范。特别是画像石神灵瑞兽图形构成精美、富于变化,百戏杂耍画像造型娴熟流畅,人物图像及衣纹变化多样、层次分明、流利洒脱而有韵致,显示了魏晋以后中国画人物画法的初始风貌,即呈现线性的表现韵律,这在全国各地发掘的汉画像石墓中并不多见。但由于画像石多出土于山东、河南、江苏、四川、陕西等地,研究者基本致力于此,故海宁汉画像石墓虽于1973年就被发掘清理,但30多年来仅有极少的文章予以介绍。除此之外,没有研究专著出版,这与海宁汉画像石墓本身的地位和价值极不相符。另外,海宁汉画像石墓发掘清理后,画像石的画面也在发生变化,有些图像信息可能会逐渐消失。从某种意义讲。对海宁汉画像石墓进行一次系统的整理研究,编著一部较详细的著录是完全必要的。 在浙江省文物局、海宁市文化广播新闻出版局的重视与支持下,杭州师范大学汉画艺术研究所与海宁市博物馆进行海宁汉画像石墓的资料整理,并由笔者完成海宁汉画像石墓研究专著的撰写工作。

内容概要

  《海宁汉画像石墓研究》笔者到该墓进行了详细的考察与认真的整理,回杭后逐渐梳理出了书稿的思路与框架:其一,汉画像石、画像砖存在于墓室的不同建筑部位,达到了构造与装饰功能的统一。建筑决定空间形态,绘画结合于雕刻,雕刻附着于建筑。汉画像石、画像砖的雕刻方法与绘画风格,只有放置在建筑的空间环境中研究。才能把握局部形式的特征意义,取得科学的研究成果。《海宁汉画像石墓研究》将海宁汉画像石墓研究置于建筑整体中进行比较,从而探索其墓葬营造与环境的关系,揭示出墓室建筑、雕刻、绘画三位一体的造型艺术特点。其二,阐释汉画像石、画像砖的内在含义。《海宁汉画像石墓研究》运用图像学与艺术史学进行比较研究,即从探索画像的内在形式、彰显画像的深层意义为切入点,来研究海宁汉画像石的艺术风格、题材内容及其时代精神.由此凸现海宁汉画像石墓的个性特征,揭示其价值。其三,漫长的历史进程形成了海宁汉画像石墓的深厚文化积淀,对其科学适度的保护利用十分必要。根据国家文物保护的要求,《海宁汉画像石墓研究》提出了海宁汉画像石保护利用的思路与方法。其四,图像采用照片、拓片、摹本三结合的方法,并结合数字虚拟场景图纸,展现海宁汉画像石墓的结构、画像与墓葬环境。

作者简介

  黄雅峰 男,1947年8月出生于河南南阳,四川美术学院毕业,中国汉画学会理事,杭州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汉画艺术研究所所长、美术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汉画艺术与设计艺术等方面的研究,现已出版专著十余部,发表论文40余篇,美术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主要著述有《南阳汉画像砖石的视觉造型》、《河南汉代文化研究》、《河南汉画像石艺术》、《浙江汉画艺术》、《南阳麒麟岗汉画像石墓》等。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历史沿革第二章地望风水一、建筑基址选择二、空间布局第三章墓葬建筑一、墓室构造二、建筑结构三、建筑装饰第四章画像内容与意义一、画像内容二、画像意义第五章造型特点一、清丽刚秀——墓室的雕刻与环境二、概括生动——画像的图绘整体三、潇洒活泼——线条的表现韵律四、丰富多变——画面与画幅式样的尝试第六章保护利用一、现状二、保护环境与保护思考三、保护利用方法后记图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海宁汉画像石墓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