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居禮傳

瑪麗·居禮 台灣商務印書館
出版时间:

2009-10  

出版社:

台灣商務印書館  

作者:

瑪麗·居禮  

页数:

240  

内容概要

  科學史上最受矚目的夫婦:皮耶.居禮發現了讓磁性消失的「居禮溫度」,瑪麗.居禮與丈夫一起發現「鐳」元素,之後更將放射線運用在醫學發展上,不求任何名利,只希望盡己所能幫助世界。由於發現了「鐳」元素,居禮夫婦對於科學界的貢獻廣為人知,然而他們對於教育的先進理念和悲天憫人的情懷卻少有人知悉。《居禮傳》是居禮夫人的自傳和她為先生皮耶.居禮寫的傳記,透過瑪麗.居禮的第一手資料與記憶,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兩夫婦對於科學的熱衷與付出;他們不求名利、單純只為謀求人類福祉的態度,在現今依然值得學習。歷年來有許多不同版本的《居禮傳》,臺灣商務印書館獨家取得波蘭的居禮夫人博物館授權,獲得多幅居禮夫婦未曾公開的珍貴照片,希望能讓讀者對於這兩位偉大的科學家有更多的認識。

作者简介

  瑪麗.居禮 (Marie Curie)  1987年生於華沙,畢業於梭爾邦大學,同時也是該校第一位女性講師。1903年和丈夫皮耶.居禮及亨利.貝克勒耳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1911年又因放射化學方面的成就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是歷史上第一個、且是在兩個不同領域獲得兩項諾貝爾獎的得獎者。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居禮夫人提倡使用放射線救助傷患,為後來的醫學放射科開了先河並打下基礎;1921年,她為了籌措放射學研究的款項前往美國,受到熱烈矚目。然而因為長期與放射物質接觸,加上沒有完善的防備措施,居禮夫人於1934年去世。1995年,法國當局將皮耶.居禮和瑪麗.居禮移葬巴黎的先賢祠,以表彰他們對於人類的貢獻。

书籍目录

i 《居禮傳》介紹語vi 譯者序vii 居禮夫人傳引言居禮夫人自傳第一章 少年時代及結婚第二章 婚後生活與鐳之發現第三章 大戰時之救護工作第四章 訪美之行居禮夫人事略補敘居禮傳瑪麗.居禮 序第一章 居禮之家世 / 幼年及初步教育第二章 幼年之幻夢 / 初次科學研究 / 壓力電現象之發現第三章 理化學院實驗室主任之生活 / 對稱原理之概括推論 / 磁學之考究第四章 結婚與家庭生活之組織 / 人品與性格第五章 幻夢成為實現 / 鐳之發現第六章 為研究經費之掙扎 / 成名後之累贅 / 國家之初次輔助 / 惜已晚矣第七章 舉國哀悼 / 實驗室之「神聖」節錄當時讚頌文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居禮傳 PDF格式下载



  懷抱理想,追求真理
  在我年輕時讀過的偉人傳記中,最讓我感動的莫過於居禮夫人的女兒伊芙(Eva Curie)所撰寫的有關她母親的傳記。這本傳記深遠地影響了我一輩子,讓我走上從事科學研究與教育的道路。
  我在這本居禮夫人的傳記裡看到她研究科學的專注與熱忱。她不分晝夜,不辭辛勞,追根究底,毅力驚人。我也看到她走入未知的世界,發現新知識,拓展新視野的喜悅與興奮。不過最使我敬佩的是她那無私無我,不願把研究獲得的新知識占為己有的崇高理想。她相信科學研究的成果應該讓世人所共享。她在忙碌中也時時關心祖國波蘭被壓迫受苦的同胞。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攻入法國的時候,她歷盡艱辛,用她科學的專業技術救助戰爭中的許多傷患。她充滿理想的生活與她在困苦中力求脫穎而出的決心,不僅使我嚮往,更讓我領略到一位科學家的人生是可以這樣美好,也更堅定了我從事科學研究的志趣。
  隨後我也讀了《居禮傳》,就是這一本居禮夫人的自傳與其先生的傳記的中譯本。這本思路清新、文筆簡潔的巨作,更讓我進一步暸解到科學研究是如何一步步深入探索,如何經過精密細緻的實驗,最後又如何建立新的觀點。而這樣完美的過程又必須仰賴許多新儀器與新設備。我也暸解到科學研究並不是永遠一帆風順,成功往往建立在關鍵點上的辨明與堅持。我也更深入體會到居禮夫婦在科學上的偉大貢獻,對他們的教育思想更產生了很大的共鳴。他們相信制式教育並不適合那些喜歡深思熟慮、不願隨歌起舞的天才型年輕人。我還看到他們在固守傳統與超越傳統之間的許多矛盾與掙扎。雖然當時我還年輕,有許多事仍然一知半解,但他們偉大的生命確實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裡。
  半個世紀以前,我帶著兩個願望進入大學。我希望能夠成為一位傑出的化學家,對人群社稷做出貢獻;我也希望能結合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建設理想的社會。這些願望都是居禮夫婦對我的啟發。我在大學與研究所最早的工作都與居禮夫婦所從事的化學分析與放射性元素有關。半個世紀忽焉而逝,我也曾不分晝夜、不畏辛苦地從事科學與教育工作,也同樣享受過超越知識疆界的樂趣。我在化學動態學的領域完成一些創新的工作,因此更能體會到與學生一起研究、共同成長的快樂。到了這個年紀,我的血液裡仍然翻滾著對科學研究的熱忱與追求美好合理社會的理想,這多少都是年輕時居禮夫婦留給我的影響。
  這次臺灣商務印書館為了重印八十五年前出版的中文版《居禮傳》而索序於我,我有機會仔細重讀這本青年時代讀過的巨著。居禮夫婦生命中的點點滴滴不僅仍引起我對他們的極大尊敬,他們的偉大心靈也引發我更深沉的共鳴。我對他們走過的路和他們的信念確實有了更為深入的體認。
  年輕時看到對科學滿懷熱忱的學子在人生旅途上猶豫徬徨,我總會鼓勵他們去讀《居禮傳》。即使到了今天,雖然隔了不少歲月,我還是會對年輕學子提出同樣的建議。我相信這本《居禮傳》對開始從事科學研究的學生會有很大的幫助與鼓勵作用。
  生命畢竟是可以非常充實的。
  
  李遠哲/前中央研究院院長
  二○○九年九月三日
  《居禮傳》介紹語
  這本居禮夫人寫的居禮先生傳和她自己的自述,是我在兩年前讀過的。那時居禮夫人還不曾死,故我讀完這本佳作後的第一個感想,是希望將來有機會去瞻拜瞻拜這位女界的偉人;第二個感想,便是想把這本精美的小書譯成中文。隔了一年,居禮夫人死了,我的第一個希望便從此成為夢幻泡影。而因為人事的牽掣,及文債的堆積,第二個希望也就至今未能實現。不久以前,忽然有一位朋友告訴我,說這本合傳已被一位青年科學家譯成中文了,他問我能不能為他寫幾句介紹語。我聽到這個消息十分高興,便立刻答應了;雖然這位譯者我至今還不曾會過面。
  我所以希望這本小傳能譯為中文的理由,擇要的說來,至少有下面三個:其一,是它對居禮夫婦的偉大人格的反映;其二,是它所暗示的教育的真正意義;其三,是它所暗示的女子機會平等與文化前途的關係。至於關於居禮夫婦對於科學及人類的另一個大貢獻││鐳質的發明││則另有許多專家專書的詳細記載與研究;此書於此雖也有許多有價值的報告,但當然不能十分詳盡,並且也不是一個非科學家像我者所特別注意之點,故且摒開不論。
  說到傳記文學,我常有一個愚見,以為我國的傳記固然失之太簡單,太抽象;但西方的傳記文章有時也不免太冗長,太蕪雜。這本小小的夫婦合傳恰正合了我的口味:它寫得是那樣的具體,卻又有嚴厲的選擇。雖然全書只有寥寥六萬餘字,卻是把這夫婦兩人的天才與人格,學問與見解,很忠實,很藝術的顯示在我們的眼前了。依我看來,這纔是傳記文學的上乘,但是,沒有那內蓄的精華,外表的光采也是不能有的。這本小小的合傳,若不是靠了牠那一雙主人翁的偉大美麗的人格,牠又那能這樣光彩四射,像一顆完美的明珠呢?
  我對於制度化的教育││尤其是以制度為中心的教育││向來便甚懷疑;以為它雖是一種普及教育的不得已的辦法,但它對於天才的影響,恐怕還是在負的方面為多。這一個小小的僻見,不意就在這本合傳中得到了兩個有力的證明。其一,是居禮夫人在居禮先生傳中所說的,他在幼小的時候,他的父母怎樣的了解他不是一個能吸收指定式的教育之人,而不強迫他去受正式教育的一段記載。其二,是居禮夫人在自述中所說的,關於他夫婦兩人教育他們的兩個女兒的意見;以及居禮夫人怎樣的聯合了朋友們,自己去辦一個適宜於發展天才的學校,並且她還親自去授課的一段記載。假使我們承認居禮先生是一位成功的天才,假使我們也承認他們的女兒也是兩位成功的科學家;那麼我們對於制度化教育的懷疑,不也值得現在國內教育大家的虛心的注意與研究嗎?
  雖然從生物學的立場看來,男女是天生不平等的;但生物學能包括一個人的整個生命嗎?一個男的或是女的,除了做一個性動物之外,難道便沒有一個更高大更偉美的使命在人間?在男女之間,除了那個不平等的性人格之外,難道沒有一個更為重要,更能超出於動物區域的一個平等的個性?為了這個男女平等的個性,我們便不得要求一個女子發展個性的平等機會,一個在教育上,環境上,以及職業上的平等機會。
  居禮夫人在科學上的貢獻,卻正給了我們這個要求一個最好的理由。假使居禮夫人因為生為女性的緣故,得不到一個研究科學的機會;假使那時波蘭,或是法國的政府,已經走到現在德意志或義大利所走到的地方,而對她說:「回到你的廚房去,回到你的育兒堂去,那是你的唯一的世界!」請問,在這樣的情形之下,這位女科學家那還有成功的機會?我們又那能得到這個文化上的大成績?不但如此,居禮夫人的天才雖然得到了充分的發展,但她卻也不曾因此放棄了她的兒女與家務。她的和美的家庭,她與居禮先生合作的成功,以及她的兩個女兒教育的優良成績,都是足以證明一個女子的生命是可以得到多方面發展的,她的女性和個性不但可以不衝突,並且還可以互相受惠。但是,假使缺少了那個機會平等的重要條件,這個美滿的情形還能產生嗎?
  故我們相信,居禮夫婦的偉大,是遠超於他們在科學上的貢獻的;雖然靠了這個貢獻的本身,他們兩人已足夠不朽。他們在人格方面,給了我們一個美麗的模範;在生活方面,指示了我們一個夫婦結合的最高意義;在教育方面,證明了制度化教育的不適宜於天才;在婦女問題方面,更是有力的駁倒了女子只有性人格的一個愚妄與男子自私的觀念。
  為這種種原因,我十分高興能為這本合傳的譯者,黃人傑先生,寫這一篇介紹。我希望靠了譯者的忠實的譯筆,這本精美的,合文藝與人生為一的居禮夫婦合傳,能在讀者們的心田上,下一粒美麗的人格的種子,一粒真而善的人生觀的種子;使它將來能發芽抽條,為我們這一個衰萎的民族,開出一簇美麗的花朵來!
  陳衡哲
  一九三四年二月十六日 北平
  譯序
  《居禮傳》為居禮夫人原著,並附有其簡略自傳。本書係從凱洛格之英譯本轉譯,英文本中附有梅樂妮夫人所作之引言,係敘述居禮夫人事蹟之一部分,茲特排於夫人自傳之前,書末所附夫人事略補敘,係取材於北平研究院鄭大章先生所述,譯畢復承陳衡哲女士作數介紹語,用光篇幅,譯稿曾經黃淑範女士校閱整理,特誌此聊申謝忱。
  黃人傑
  一九三五年三月一日
  《居禮夫人自傳》引言
  每隔不久,輒有一人誕生,或男,或女,為人類作一番偉大事業,瑪麗‧居禮夫人即其一也。蓋夫人所發現之鐳,實足以促進科學之發展,紓解人類之痛苦,增加世界之富源。而其從事研究事業之精神,又可謂非一般男性所能望及者也。
  一八九八年春之某晨,當美國將與西班牙開戰之際,居禮夫人由巴黎郊外一鄙陋之木棚中外走,而此世紀中最偉大之自然界祕藏,即在其掌握中矣。
  此時亦即世界史中,一件為人所未曾預料之偉蹟,沈靜降臨之一瞬也。
  夫人之發現,實非偶然,蓋係一種與苦難相掙扎,及對譏疑人士相爭鬥之勝利,且代表若干年之忍耐堅毅工作。居禮夫人及其夫皮耶‧居禮,今從大地之懷抱中,奪攫得其無價祕寶之一矣。
  曾有人請余細述發起瑪麗‧居禮鐳募捐運動之動機。以及敦勸居禮夫人著作此書之情形。
  居禮夫人為一最虛心謙遜之女性,經余長久之懇切勸請,方首肯略記此書中包涵之自傳。但其所節略與未明敘之事,如斯其多,余實覺有略致數語之職責,以企對此偉大高潔之人格,有更明切完滿之認識也。
  《巴黎晨報》總編輯羅桑(Stephane Lauzanne)先生,曾留意居禮夫人之生活狀態及其研究情形若干年。余訪居禮夫人之先,曾請其代為介紹,彼對余曰:「居禮夫人將不接待任何人,研究而外,其他皆非彼所願也。
  「居禮夫人認為生活中之最可厭惡者,莫過於報紙為彼宣傳。彼之心意之準確與合理,幾與科學本身相埒。彼且不能明瞭何次新聞刊物中常喜論述科學家,而反不注意其所應注意之科學本身。其一生中僅有二事:即彼之家庭,與彼之科學研究是也。
  「皮耶‧居禮故後,巴黎大學之教職員會,及主腦人員決定背棄一切所有之先例,且任一婦女為梭爾邦大學文理學院之正式教授。居禮夫人應聘後,乃定期為彼接任之日。
  「一九○六年十月五日下午,誠一造成史事之下午也。昔日皮耶‧居禮教授所教導班級中之學生全體位坐於一處。
  「此外蒞臨者,有名人,有政治家,有學者,及梭爾邦大學全體教職員,為數極夥。忽然由一小旁門中,走入一全身著黑色衣服之婦人,雙手滲白,額部隆高。此莊威之隆額,最先引起人注意,吾人當前所矗立者,不僅為一婦人,而且為一頭腦││一活的思想。當其出面後,全場熱烈鼓掌歡呼者達五分鐘之久,及至掌聲漸息,居禮夫人前屈致禮後,脣舌顫動,斯時眾人皆注耳傾聽,亟欲知其將如何開言,此誠屬重大,無論其所言者為何,皆將成為史事。
  「在前方坐有一速記生,以備記其言詞,眾疑彼將言及其夫耶?抑將對教育部長及大眾致謝耶?皆非也,其開言詞句極為簡單。
  『吾人若論放射學說,自十九世紀初以來,所造成之科學進步,……』此偉大婦人所認為最重要者,殆為科學研究,無聊之詞語,皆不應妄費時刻。故繁文細節,皆擱置而不宣。當時彼雖處於極端猛烈情緒之下,然除其面色異常慘白,口脣顫抖外,毫無其他表示,而仍繼續其演說,語字清晰,聲節悠揚。」
  此種奮勇進行當前之工作,絲毫不容舛錯之精神,即此偉大靈魂之特點也。
  雖然,余終得居禮夫人允准,與其會談。在余未啟程來歐之數星期前,曾訪視愛迪生之實驗室,愛迪生為富於物質設備之人,││此人誠應如此。無論任何儀器機械,皆能取得而用之,彼在經濟界中,亦如其在科學界中之有相當地位與權力。余童年時與貝爾(A. G. Bell)寓所比鄰而居。對其壯麗之華屋,及雄昂之駿馬,曾羨慕不已。前未久,余亦曾臨匹茲堡,見世界最大煉鐳各工廠之煙囪直插入雲霄空隙。
  余憶及數百萬元曾用於製鐳光表,與鐳製之大 描準機。而儲存於美國各地之鐳,亦值數百萬元。余正將會見一世界之偉大婦人,彼因其個人之努力,應已獲得極大之財富,想亦必居住於巴黎最著名之香榭大道(Avenue des Champs-幨ys嶪s),一晶白宏偉之華第中,或寓在其他美麗之大街也。
  然余所見者,則為一極簡樸之婦人,工作則在一設備不完之實驗室,居住則於樸質之房屋,生活僅賴一法國教授之薪俸耳。
  當余進入在皮耶居禮路一號之新屋時,余已立見鐳發現者實驗室之形影,此新屋在巴黎大學之陳舊校舍中實為明顯特出者。
  余在辦公室中,等候數分鐘:室甚窄小簡陋,余以為此室縱飾以美國匹茲堡所製之華貴傢具,亦不為過。未幾門啟,余見一慘白畏怯之婦人走入,身著黑色綿織衣服,其面貌之黯淡無光,實余所未曾見也。雙手雖清秀而粗糙,並有一種極特殊而神經過敏之癖習,即以手指尖端對大指脛處急速相摩擦是也。後始知因處置鐳質,已使其麻木無知也。視其面貌,則仁慈和靄,寬宏靜幽,嫻麗美秀,誠有一種學者不羈之神態。
  居禮夫人初言及美國,若干年來,彼即有來遊美國之心願,惟不捨與其二女分離也。
  彼言曰:「美國約共有鐳五克,巴爾的摩有四克,丹佛有六克,紐約城有七克,」復繼續對於每毫絲之所在地點,皆縷述無遺,如數家珍。
  余問曰:「法國有幾何?」
  彼立答曰:「余之實驗室中約有一克餘。」
  余驚呼曰:「夫人僅有一克耶?」
  彼立即更正曰:「余耶?余個人未有絲毫,全係吾實驗室之物。」
  余提及彼之專利所得之收入,彼定已將其發明製鐳之法,請求專利矣。此種專利權之進款,為數當已不貲,足使彼成為一極富之婦人也。
  彼以平靜且對於屏棄此種莫大權利毫無顧念之態度,言曰:「無所謂專利也,吾人係為科學而研究,而工作者,任何人皆不應藉鐳而致富,鐳為一種元素,世人所共有者也。」
  彼對科學之發展,及解除人類之痛苦,有偌大之貢獻,然在其一生最英盛之年,竟無完善之工具,使其天才,秉賦,得再有更大之貢獻。
  當時鐳之市價,每克值(美金)十萬元,居禮夫人之實驗室雖為新建未久者,然設備並不充足美滿,其所藏之鐳,僅用於提取鐳射氣,以供給醫院作療治癌疾之需。
  居禮夫人對其自身生活並無怨言,惟於設備之不足,使彼與其長女伊雷娜(Ir鋝e)無法進行重要研究工作,則認為憾事。
  數週後,當余返抵紐約時,余擬覓得十位婦女,每人捐助一萬元,合十萬元以購鐳一克,贈與居禮夫人作科學研究,如此則無須有公開募捐之運動矣。
  然竟無十人肯輸將以購此一克之鐳,但確有數十萬婦女及若干男子情願輔助設法募集。
  最初直接捐贈大量款項者,為美國著名詩人及戲劇家之寡妻莫逖夫人(Mrs. William Vaughn Moody),繼之者則為胡佛先生(H. C. Hoover,後為美國第三十一任總統)。
  當吾人認為必須進行全國募捐運動時,米德夫人(Mrs. Robert G. Mead)即就任祕書。夫人係一大夫之女,為贊助防癌疾運動極力之一人。執行委員會委員為白拉德夫人(Mrs. Brady)。此外並有科學家多人從旁襄助,皆係認識鐳與人類之關係者。其中如阿比大夫(Dr. Robert Abbe),為美國外科大夫用鐳療疾之第一人。伍德博士(Dr. Francis Carter Wood)為紀念克魯克爾癌疾實驗研究院院長(Crocker Memorial Cancer Reacher Laborator)。
  未經載,而募款即告成功。
  諸科學家選出一委員會,推伍德博士為委員長,擔任購鐳之事。全美國所有製鐳廠皆前來投標。當眾開標,由標價最低者承辦。此科學家委員會委員,為阿比大夫,伍德博士等二十九人。
  《巴黎晨報》總編輯羅桑先生又敘述居禮夫人一生中之第二次緊要關頭。此係余與彼晤談約一載以後之事。距前述之巴黎大學中一幕已十五年矣。居禮夫人此若干年來,皆消磨於實驗室中,未嘗在大眾之前露面。一九二一年三月羅桑先生又得聞其聲音。
  羅桑先生述曰:「余摘下電話耳機,聞言曰:『居禮夫人願與先生談話。』此誠一非常之事件,││豈將為一慘劇耶。忽由電話中之他端送來一種聲音,余昔日雖祇一聞,然已深刻印入吾腦海中,此聲音即曾作『吾人若論放射學說,自十九世紀初以來,所造成之科學進步……』者也。
  「居禮夫人曰:『余願告先生,余將赴美國一遊,此決定實頗不易,因美國如此之遙遠而廣闊也,若無人前來邀余同行,余或將永不能前往,誠恐余將驚惶失措也,然在此惶恐之中,當亦有莫大之快慰,余終身致力於放射科學,吾人在科學方面,所得益於美國者甚多,余聞先生為極端贊成余作此遠遊之一人,故余願告知先生,現余已決意前往,但請不必使他人知之也。』
  「此偉大之婦人││法國最偉大之婦人││言時繼續躊躇,語聲抖顫,幾如一小女孩。彼每日不斷摩弄一粒鐳質,其危險且較雷電為甚,今因有面對大眾之必要時,則畏懼膽怯。」
  余已言及,彼因不堪與其二女分離,故曾拒絕若干遊美之機緣,其終被勸服以嘗此長途旅遊之辛勞,及其附帶之公眾應酬之危難者,余以為半因欲對彼科學研究之友助者表示感激。而大半則因其能給與彼二女一極堂皇之遊歷機會也。
  居禮夫人非一般人荒誕無稽所認為科學家皆具冷酷無情,輕躁放蕩之態度者。在大戰時,彼曾自行御駕其光照像遊行汽車,常在其遊行地帶中,由一醫院至他醫院,起居無定處,自澣衣服,曬晾熨平。一日吾人正同在美國遊歷之際,余等寄停於一家中,除吾五人之團體外,並有他客數人,余闖入居禮夫人之室時,見其正在洗濯內衣。
  余立表示反對,彼告余曰:「此並不勞苦,余且能善自為之,寓主人有若許賓客,傭役輩想已忙碌不堪也。」
  美國總統哈定(W. Harding)在白宮將鐳一克贈與居禮夫人之儀式,舉行之前夕,此禮物之契單即先交與居禮夫人。契單為一美麗采色精印之捲軸。內言明將美國婦女界之禮物,即一克鐳之使用權,全然劃歸瑪麗.居禮享用。
  居禮夫人將契單審慎閱讀後,略經少時之沈想,曰:「此誠屬美善慷慨之舉,然決不可如此即為完事,此一克之鐳,代表一大數目之金錢。且更甚者,即為代表美國婦女之心意,此非為我個人者,而實為科學者也,余既非少健,何日皆得死去,余女伊芙(Eva)尚未足法年齡,若余死則此鐳即成為余之財產,將來則歸余二女分承,如此歸宿,未免不當,此鐳必須永遠獻給科學使用,務請諸君聘一律師來,立成字據,述明此點。」
  余謂數日內,即可將此辦妥。
  居禮夫人曰:「此事必須今晚為之,明日余即正式接受此鐳,又安知余明日不死去耶?孤注一擲,關係實太重大。」
  於是在此炎熱五月之晚,時已遲夜,經若干週折,始覓得一律師,即照居禮夫人親自起草之文作成證約。在其啟程赴以前即已簽字,柯立芝(當時之副總統)夫人(Mrs. Grace Coolidge)亦證見人之一。
  證約之內容曰:「謹遵照一九二一年五月十九日所訂立之合同,余死亡,募集『瑪麗‧居禮鐳基金會』之婦女執行委員會,所贈余之鐳一克,即完全歸巴黎鐳學研究院居禮實驗所有與使用。」
  此種行為,為鐳發現者之一生,可謂極端一致。與一年前居禮夫人答余問之辭:「任何人皆不應藉鐳而致富,鐳為一種元素,係世人所共有者。」亦極 合。
  居禮夫人常有一種夢想,至今仍有之,而尚未能實現,即自有一幽靜之小家園,旁有花圃籬園,香草叢生,飛鳥聚鳴。在彼遊美行程中,於火車穿過一小鎮市時,常由車窗外眺望,若窺見一簡樸之小屋,旁有一花園者輒歎曰:「余常思得一類此之小屋也。」
  但自置一小家園,在居禮夫婦二人生活中,實次要之事。彼等到處可以為家,其可用為購置此夢想小屋之金錢,常為實驗室所急待需用。一日居禮夫人對余言其一生中最認為遺憾者,莫過於其夫皮耶‧居禮終身無一固定之實驗研究室也,言時歔欷不已。
  在彼結婚之時,居禮夫人有一親戚贈金錢少許,以供其製作嫁裝,數目並不大,然在一巴黎留學之窮學生,則已頗為可觀,若明白此款用途之真意義,吾人須記瑪麗.斯克洛道斯卡(Marie Sk odowska,即居禮夫人)為一韶秀年華,富有美麗體質,驕豔惑人之少女。彼非一不能賞美之人,對其個人之花顏月貌,決不能全然不覺,凡少女喜愛華衣豔服之自然性情,彼亦具有。當時彼曾熟計購置一結婚禮服,及他種自用物品之事,即本其賦性之特殊準確態度,計較其需要及其將來。
  彼結婚時,竟著其由波蘭攜來之樸素衣服,而製嫁之款,而用以購買一台自行車,使彼與皮耶‧居禮得享受法國美妙鄉景之悠遊,此亦即彼等之蜜月遊行也。
  在美國旅行中,常有人請求居禮夫人將其一生事業,作成自傳,以其具有歷史性之重要。而尤重要者,則其對於將來終身從事科學研究者之影響也。
  久之,彼始允諾曰:「然其實不能成書,因其將為一極簡單而少事件之短故事也,余生於華沙一教師之家庭中,與皮耶居禮結婚,生有二女,研究皆在法國為之。」
  詞句固簡略矣,然其涵意蘊藉,亦不可謂不深也。
  當吾等大多數人之姓名,皆消逝溟滅,當世界大戰之事已編成為歷史書中之數頁,當若干國家亡而復興,興而復亡後,瑪麗居禮夫人之功績與名字,仍將流芳萬古巍然存在也。
  關於彼之工作,及其夫之工作,自從一八九八年某春日之晨(居禮夫人未敢確定其為五月十八日或二十日),經終夜之守候,由巴黎郊外一破木棚中,以鐳之偉大禮物,獻給人類後,世人因之著成書籍者,誠不知有幾許也。科學家仍將不斷對此驚奇之元素,有無窮之著述。但關於瑪麗居禮之本身,及其為人,余恐世人除此書中所含有之短簡者外,將不再多得也。
  誠以彼之意念及哲學為:「在科學上,吾人應注意者為事物,而非個人也。」
  
  梅樂妮夫人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