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在愛裡相遇

蔡穎卿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
出版时间:

2009-3  

出版社: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  

作者:

蔡穎卿  

页数:

256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教養不是一個尋找答案的過程。  它更像鋪路,得一天天、一寸寸地做;  扎不扎實、平不平坦,由自己的工作品質來決定。  讓我們繼續為做一個好大人而努力,讓我們以熱情生活的身影,  投遞美好訊息的語言,成為孩子的活榜樣。  自從出版《媽媽是最初的老師》以來,蔡穎卿從廚事與教養所結合、累積的個人經驗,就像千迴百轉的石頭,既能堅毅不移的承擔、更能釋放無限能量,她書寫著私體驗的軟文章,恰恰顛覆了一板一眼的理論課,而她的功夫就是「處處用心」。  在這段期間,更大的張力展現在蔡穎卿的部落格上,她希望藉由這座花園,把生活的感受化為教養的分享;而突破300萬的瀏覽人次,彰顯出我們的社會對親子教養的關注指標,也象徵了許多媽媽渴求幫助的期許。  在本書中,蔡穎卿將這個花園裡的動人文章整編出版,以期讓更多讀者來感受這裡所凝聚的愛、溫暖與養分,同時也將這幾年在工作、生活與教養上的更深刻體會融入其中——在「培養孩子」之前,父母更應該「培養自己」、做個「好大人」,將內在的自省化為切身的實作,給孩子一份沒有虧欠的愛。  四個篇章的內容,從生活之愛、人格形塑、學習養成到作為父母的承擔與關懷,相繫在「內隱學習」的訴求中,逐一流露品德、儀禮、責任、表達、追求、價值觀等教養細節的真相與真理,鼓勵每一個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路途上,讓自己成為提供美好訊息和語言的活榜樣;在充滿滋養與喜樂的親子之愛裡,與孩子同步前進。  【做個好大人】  我一直把「培養自己」看得比「培養孩子」更重要。在期待孩子有任何能力之前,我得先深刻體會或學習過那種生活;在培養出一個有趣的孩子之前,我想先做一個有趣的母親。  教育沒有時間上的「時髦」或「落伍」、也沒有「父嚴母慈」這種界分,真正的愛是與時俱存的。父母親能給孩子的,就是以自己努力生活的身影與愛,為他建立信心。  在「靜」中,才能體會、觀察到動的美與力量。尤其在這個供給過度、喧擾頻繁的世界,父母能從小培養孩子擁有寧靜的身心,而不自感孤寂或不安,等於是為他們積累一項豐厚的生命財富。  父母不要緊張,把眼光多花在自己孩子的身上,不要常常只看到別人的孩子與自己孩子之間的差距,讓無謂的比較佔去你可以用來關心孩子的時間與情緒。  不要對孩子有不符年齡的期待,也不讓他們有不符年齡的依賴。父母如果透過仔細的觀察與思考,一定能懂得孩子從語言或肢體中所要傳達的心意。  相信「愛」不只是噓寒問暖;「愛」也不光是甜蜜的鼓勵和雙臂中的寵溺。「愛」有時還必須懷著擔憂講兩三句別人不願意講的難聽話,但在「愛」裡就是沒有疑慮。

作者简介

  蔡穎卿  1961年9月16日生,畢業於成大中文系。生平最大的志願是為家人經營出講究而不奢侈,精緻而不浪費的生活;二十三年來以此為目標努力不懈,並向朋友推薦這種實作的生活哲學。曾出版過《媽媽是最初的老師》、《廚房之歌》、《我的工作是母親--Bubu的安家之歌》,以分享二十二年教養與陪伴的經驗,也記錄如何在工作中樂為母親的心得。心中最嚮往的是隱居在自營餐廳的廚房中過耕讀生活,由此讓創意有分享的窗口,也讓生活有靜默實作的機會。雖然還不算進入完全理想的生活,但每個月都接近夢想一大步,因此,中年的心境非常愉快滿足。

书籍目录

推薦序:省思、忠告與喜悅/洪蘭推薦序:答案盡在字裡行間/心岱推薦序:唯有歡欣執行/鄧美玲自序:做個好大人,給孩子一份沒有虧欠的愛Part1 生活之愛生活的秩序跟時間好好相處家事導師食物與愛「安靜」的滋味錯過的何止是一餐飯希望的羽翼孩子的眼淚讓生命穩穩流動孩子小鬥士跑吧!星期一接受怕結Part2 愛與管教成全生活的美好也許,我們應該當更自私的父母語言是一種過時的教養?如果我們能好好說話也談「打孩子」我心中的歌樂在參與左撇子給孩子真正的自由留一片完整的時間燈下課子小記讓寫作成為愉快的活動愛的教育從一份招生簡章看學習PART3 作為父母柔軟、堅韌、希望用畫筆說話的小孩字條媽媽一位父親的信堅定的溫柔哺乳動物在變動中學會安定用心了解小小孩阿公與被被欣賞自己用閱讀培養自己做個好大人愛的資源PART4 為愛放手為愛捨得我女書旂手足十年生日贈言放手前的依依回顧副駕駛上路漫漫成長路我的寵愛開學日重修分別的功課遠

章节摘录

  多年前,有文友為我介紹Bubu,當時她雖然旅居新加坡,但仍在台南開「公羽家」餐廳,這家餐廳只供應外賣,當時Bubu經營的立意,是為了鼓吹「餐桌是最佳的親子互動場所」,要讓忙碌的上班族家長們,可以把餐食帶回家,與孩子一起布置餐桌,全家人坐下來分享這美好的親子時間。  這就是Bubu,一個令人不可思議的愛做廚事、繼而推廣教養之愛的中年婦人。她的餐廳,更以健康、美味、超值為經營目的,為很多家庭點燃起美麗、溫馨的火種。  人不在現場的Bubu,卻能在偶而回台的時間、或日常通訊往來中,將餐廳的大小事,從進貨食材、菜單、廚事、服務到管理等等,每一項都指揮若定、安排得宜。  在她的手中,似乎握有「仙女棒」,一切的一切都是這樣順理成章,彷彿啟動「按鈕」一般的簡單,大家都覺得十分「神奇」。在當時,其實Bubu就已在部落格上書寫她的「廚房耕讀日誌」,一篇〈抹布之歌〉四處被轉寄傳閱,只是當年她的著作尚未正式出版問世,真正的Bubu本尊大家還沒有見識。  因緣際會,我先是做了Bubu的讀者,而後才成為她的朋友。她的第一本「媽媽書」——《媽媽最初的老師》——甫一出版,便像浪濤席捲了沙灘,整個教養書籍市場為之震撼。接續的這兩年中,「蔡穎卿現象」陸續發酵,而在這段期間,更大的張力也落在Bubu的「部落格」上,截至目前為止,突破250萬人次的點閱率,十分驚人,因為它不僅彰顯出我們的社會在「親子教養」領域的問題指標,更象徵了多少媽媽渴求幫助的迫切。  Bubu從廚事與教養所結合、累積的個人經驗,就像一顆千迴百轉的石頭,既能堅毅不移的承擔,更能釋放無限能量;她書寫著私體驗的軟文章,恰恰顛覆了一板一眼的理論課,難怪讀者為之風靡與敬愛。這時,大家明白了Bubu的「神奇」其來有自,她的功夫就是「處處用心」。  Bubu到底是怎樣的人?她是如何經營家庭與教養兒女的?閱讀她的書,答案都在字裡行間了。讀者如此鍾愛她,因為這些書頁流露了「媽媽」的使命,因為這些書頁貫穿了改變社會的力量。《在愛裡相遇》這本書,尤其突顯了Bubu這最動人的單純意念。四個章節的內容,相繫在「內隱學習」的訴求中,逐一揭示品德、儀禮、敬業、責任、表達、追求、價值觀等教養細節的真相與真理。  從新加坡返台的Bubu,結束了台南的餐廳,但隨即,她又在三峽開了另一種型態的餐廳。她依舊進入廚房,專心她的「耕讀」,無論人們稱她是「作家」亦或「廚師」,她的意向與理念都不曾改變,她永遠甘於「母親」的角色,也永遠以「媽媽」這個頭銜為榮。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在愛裡相遇 PDF格式下载



  最早看蔡的书是《妈妈是最初的老师》当时初为人母,憧憬着文中的情景,想像自己以后也和孩子这样相处。但是孩子慢慢长大,妈妈忘了初心,有的时候有理性,有规矩就是忘了耐心,忘了爱。再次看《在爱里相遇》想到当时看《妈妈是最初的老师》的心境,不由得汗颜。
  在孩子幼年给她足够的爱,无条件的爱,多么重要现在的我仍能体会。小时候,父母为了让我去好点的学校,从小学到工作我大概只在父母身边待过4个年头,当时一个很小的孩子离开家思念家的滋味很难受,但是当我回到家看到妈妈忙着照顾弟弟,并没有和我同等的思念,那种失望无以言表,此后不再恋家,到现在和妈妈之间也没有母女常见的那种亲密感,偶尔有身体接触甚至感觉不适应。这些都只能埋在心间,不能与外人说,但是心里暗暗下了一万遍的决心,无论如何我要给自己的孩子足够足够充足的爱,让她永远不会在妈妈是不是爱她这件事上有任何疑虑。和女儿在爱里相遇,在爱里永远待下去。


  三八妇女节就快要到了。三八妇女节是什么?
  小时候,我对于“三八妇女节”的理解就是上午上课,下午放假,因为女老师们都过节去了。
  这周五编辑部例会关于“三八妇女节”活动方案策划,编辑们讨论“三八妇女节”、“母亲节”、“情人节”的区别,最后一致认为,“情人节”是从两性关系出发的节日,“母亲节”是从母子关系出发的节日,而“三八妇女节”是女人给自己的一个节日。
  
  “如果给你一天时间,不用工作,不要应付家庭生活的种种烦恼,给自己放一个假,你会怎么过?”
  “发呆。”
  “回母校走一走。”
  “我会窝在床上看一天韩剧。”
  “我会出去逛上海小马路,走到哪里逛到哪里。”
  “和好久不曾谋面的熟人小聚。”
  “给自己做一顿大餐。”
  “把专业书育儿书宝宝书扔一边,读一本自己读书时期最爱的作家的书。”
  
  B同学在自己的博客中反复地说,女性要独立,要懂得爱自己,关爱自己。只有爱自己做好自己,才能爱别人,才能让别人去爱。
  
  正巧最近读一本书《在爱里相遇》,这是我从同事的小书架上挖出来的,扉页上的话我非常喜欢:
  只有非常幸福的人,
  才能在爱里相遇,
  做为亲子,或是手足,成为伴侣,识为知己。
  台湾作家蔡颖卿将自己的亲身经历、所感所想写成短文汇集成了这本书,书中充满了简单实用的生活哲学。其中有一篇文章《在变动中学会安定》,正好应了今天的主题“做好自己,再去爱别人”。小文中,一个读者说,她不知道如何在自己的事业和家庭两者之间平衡,因为地域的问题让她选择了事业等于选择与丈夫长期分居。
  蔡颖卿很明白读者的心思,她说了自己的经历,在与丈夫风雨同济的20年里,他们无数次地面临选择、无数次地相居分离。在结婚之初,她也渴望和丈夫长相思守,但是现实往往和梦想背道而驰。“婆婆病倒那两年,我终于了解,生活中的一个个类似这样的问题与无法预知的变化一定会接踵而来。我们所要面对的不只是工作或是梦想,更重要的还有人生的责任问题。”“我从这些变动中却学到一种相对的安定——无论身处何地,生活都要有重心,每天都要尽心过。”
  女人要拥有这份安定,首先要爱自己、做好自己。
  
  小文《在变动中学会安定》之后有更多的小文说了“爱自己、做好自己”,比如《欣赏自己》,作者说到她从母亲那里继承了欣赏别人的能力,她鼓励大家在发现别人的优点同时,不忘发现自己的优点(这呼应了我上一篇博文《现在,发现你的优势:扬长避短是王道》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68c8360101538r.html),“欣赏自己,是母亲自我教育的一份重要功课。我们不是要从谦虚自处转到目中无人的自负去,而是要给自己一个可以发展自我的空间——每个人都需要的空间”。
  比如《用阅读培养自己》,作者说到除了家庭工作,她一直保持愉快的阅读习惯,时间不论多少,书不论新旧,“我一直把培养自己看得比培养孩子更重要”,“在期待孩子有任何能力之前,我得先深刻体会或学习过那种生活”,“在培养出一个有趣的孩子之前,我想先做一个有趣的母亲”。
  比如《爱的资源》,她带着两个孩子一起照顾她的婆婆——孩子们的奶奶,“我希望自己对孩子们无尽的爱心和耐心,也同样能让长辈们支取”,“我更希望能带领孩子们去认识,自己在家庭中不是只有权利的享用,还有更多义务该善尽”。
  比如《为爱舍得》,“为爱舍得,时间因而分割得片片段段,工作有时不能超越期望,但请不要说父母就此失去完整的自我。为爱舍得,是世代的接力。在爱里,孩子和我们同步前进;舍下的不过是有形的片段,得到的却是无尽的永恒。”
  
  “做好自我”能够给“事业”和“家庭”带去无穷地正能量,给孩子做出好的榜样,能够让周围的人都很愉快。
  
  为了更好地爱别人、拥抱整个世界,我要先爱自己、做好自己。
  
  提前祝天下女人们节日快乐。
  
  
  
  
  


  我在博客上介绍过一些台湾出版的亲子书,引起了一位出版人的注意。去年的11月份,他向我要书单,我推荐了Bubu老师的《在爱里相遇》。没过多久,这位出版人给我发纸条,说他已经和蔡老师联系上,正在积极寻求出版。
  
  我没想到他真的是编辑,以及真的在考虑这本书的出版。我以前看过眼泪小丑(厦门一位很欣赏蔡老师的图书编辑)的文章,提到蔡老师的书虽好,有不少出版人动过心思,但都放弃了,因为不看好市场。我自己也感觉蔡老师强调的是一种言传身教,把生活过出品质的教育哲学,需要大陆读者的教育和经济能力提高后,才会有更多读者能够欣赏蔡老师的教育理念。
  
  我以为编辑更关心书的市场,所以把这些信息都告诉他。没想到他回复说:“作为出版人,我确实很关心市场,但作为准父母,我倒是更关心书的指导性。或许有些出版人持悲观前景,不过,或许,尝试总比不尝试来得好吧?”
  
  此番纸条来往后,我们没有再联系。今年4月份,在厦门见到了眼泪小丑,她是国内唯一多次采访过Bubu老师的出版人,我们围绕Bubu老师聊的好投缘。眼泪小丑告诉我,听说漓江出版社要出《在爱里相遇》,快要出版了。
  
  互联网上的联系,脱离现实的名字和身份,总觉得不敢完全相信。从眼泪小丑那里得到的消息,让我了解《在爱里相遇》是真的要在大陆出版了。我听说蔡老师在大陆的第一本书做的不理想,而台版的《在爱里相遇》又做的非常精美,所以估计蔡老师会对这本书在大陆的发行、排版和印刷提出许多细节的要求。这是一本不好做的书。
  
  9月1日,《在爱里相遇》正式在大陆出版了,编辑给我寄来样书和一封亲笔信。书做的很漂亮,装帧和排版都赞,看得到编辑的用心。亲笔信的字很漂亮,让人感慨这段因书而起的奇妙缘分。我相信,这本书的出版,有许多我不知道的努力。我更相信,这本书的出版,让更多人知道Bubu老师,并因她的生活哲学而让家庭受益。
  
  我很高兴自己在这本书的出版中,能够起到一些小小的作用。这真是因书而起的奇妙缘分。


  读蔡颖卿的这本《在爱里相遇》,是一种享受,这固然是在写自己与孩子之间的种种,但让人印象尤为深刻的却是这位母亲更多是做为一个女人在写作,她的优雅,她的温情,她的独立思考,虽然忙碌的生活却处处体现着一种静,这种印象好似清泉,好似山间那从容的溪流,她让我们闻到季节里的芬芳,做为母亲的我们,常常会忘记了为自己留一片天空,转而变得焦躁与急迫,可是她始终在为自己的心而存在,即使孩子们也不能完全占领她自我的天空。这绝不是自私,而为了更好的爱。
  她书中那句话让人最为警醒:我一直把培养自己看得比培养孩子更重要。在期待孩子有任何能力这前,我得先深刻体会或学习过那种生活,在培养出一个有趣的孩子之前,我想先做一个有趣的母亲。
  其实我们说教育,说到底就是对自己的培养,如果自己没有一颗坚强、安定、正确的心,那么我们又拿什么来传递给自己的孩子?但教育并不是像拿着鞭子去加速孩子的成长,我们需要给他们的是领悟生活感受生活的能力,在他们一直学习学习,长大成人后独自面对生活与自我时的能力,我们需要在许多小事上给他们以引导,而如果我们自己不能学会爱生活,又如何来告诉孩子?
  在蔡妈妈的写作中,我们可以读到她两个女儿的影子,是孩子带给她思索,但是我们又能够读到社会与环境等等的思考,正如她一篇文章中提到的,我们要不要把好的教育带给别人的孩子?答案是肯定的,就如同种庄稼,如果你只管自己的田地,那么风与鸟会把别人家不好的花粉带过来,自家的庄稼也不会好到哪里去。这是一种很好的眼界,值得我们学习。
  《如果我们能够好好说话》一文中,由生活中遇到的种种不会说话的人而引申到孩子中间,父母与孩子间不习惯用美好的词语而是专挑难堪的字眼,有时习以为常的人们常常会忽视了这些词语带来的危害,殊不知种种小节,会成就不同的人生。
  其实教育永远是与社会与周边环境分不开的,教育也是与自己的成长分不开的,我们既要教育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自己就先要学会去做一个优秀的人。当了妈妈的女人们,常常会在过多的教育中迷失自己曾经的美好,也许会变成孩子眼中可憎的人。我们爱他们,可是爱常常就在这种过度的关注中迷失了。
  所以,我们还是先培养自己吧,让自己先成为一个美丽优雅的女人。
  
  
  


  市面上关于教育的书林林总总,这类书的作者有的是名校的老师,有的是培养出优秀孩子的家长,他们所写的这类书观点不一、理念有别,但有一个基本的共同点,就是大多数书都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为目的而写,告诉读者怎样教,孩子才能考高分,怎样做才能让孩子杀进名校。这不能埋怨写书的人的功利性,市场的需求、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作者们必须考虑。在我的周围,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家长,要求孩子去做作业,复习功课,自己却在看电视、打牌。或者花大把银子把孩子往昂贵的私立学校一送,就算交了差。当孩子的发展与自己所期望的相距甚远时,责骂、哀叹又劈头盖脸地向孩子抛掷过去。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是不是也该培养一下自己?我们在要求孩子的时候,是不是该反省一下自己?教养、教养,我们做家长的,生了孩子,不仅仅只有养的责任,还有教的义务。我很同意《在爱里相遇》的作者蔡颖卿的一句话:“在培养出一个有趣的孩子之前,我想先做一个有趣的母亲。”这句话实际上是对“言传身教”一词最朴素的解释。现在,似乎有很多家长意识到让孩子生长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中,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我们常常把“亲子”一词挂在嘴上,“亲子”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节假日带着孩子去旅行?陪着孩子去参加各项活动?固然,这些举措能让家长拉近与孩子的距离,但是,这样挤出时间去履行亲子计划的行为是不是有点流于形式了呢?爱不是刻意地表现,而是真情的流露,它就隐藏平常生活的点点滴滴的关怀中,孩子们自然而然地能感受到的爱有如植物沐浴春风细雨。这是《在爱里相遇》一书强调的理念。此书反复提到一个词:“教养”, 这比单纯教家长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一类的书更深层次地探讨了教育,它不仅仅关注了孩子的文化修养,它更关注了孩子的品德修养。作者所倡导的教育成果,就是我们常说的:“德才兼备”。既要高分,也要高品,在书中,作者通过自己做家长的经验和一些读者的反馈信息来阐述了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全书共分四大章节,分别从生活中的细节以及对孩子的态度和作为父母应尽的责任几方面来讨论教养问题,也许书中的一些方式并不适用于读者们各自己的孩子,但我个人认为,此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阅读此书,感觉是在与一位富有爱心的妈妈交谈、在与众多的家长讨论关于爱、关于教养的问题。


  这是一本用爱写就,让人温暖的教养书,同时也是一本教懂我们如何生活的书。这些温婉的文字,自然平实中不乏才情,在其中阅读,在作者娓娓道来之中心灵仿佛沐浴在春风般,于一遍遍温柔婉约里得到净化,变得舒服温暖。借由文字,眼前一位温婉细腻,充满生活的把握,笃定地爱家、爱孩子、爱生活的女子跃然纸上。
  
  没有轰动的大道理,却都只是一些对生活日常点滴的分享与记录,这些文字、这份情感真诚而朴实,因而这样感人。
  
  关于教养,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智慧分享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任何时候,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都要排在教养的首位。要管教孩子,别空洞地用嘴巴来教,而是用行动来教。管教孩子不是教孩子去做,而是默默地做给孩子学。点滴的平常生活即是实践亲子教育。作为母亲,在日常生活里的所作所为、所言所行,就是对孩子最有影响力最有效的教育。如此,母亲,需要怎样去生活,才能引导影响出心目中一个平和温暖而又坚韧,奋力向上的孩子?作者每天忙碌,不给生活留白的充实生活。总享受为孩子、为爱,怡然自得进厨房做一顿美食、拾掇一个干净雅洁的居家、做一件雅致的小手工、和孩子们餐桌上的热烈攀谈、灯下课子时的交流共读……尽心在每日的生活中对孩子、对家人表达母亲的温婉关怀与照顾,这般亲子的美好时光,家庭生活的温馨场景,每个人在其中都感觉到如此温馨爱浓浓。母亲这种由内而外渗透的温婉祥和带动、影响着孩子们形成一颗爱家、爱生活、爱世界的快乐之心。拥有美好的心灵、拥有善于观察的一双眼睛,处处都能看到桃花盛开的美景。作者蔡颖卿作为母亲,她正是用她点点滴滴总关爱的温婉热情之心去生活,为女儿们实践着无言更胜有声的深刻教育。她的两个女儿在妈妈的影响教育下,正在如此出色地迈向自己的理想成长,令人钦羡。
  
  以爱来实践教育,以爱让孩子温柔地与父母相依相连,这比对孩子大声吼叫或揍一顿屁股更令孩子泪如雨下,乖乖听话。---我想来实践这一教养理念,让我的亲子教养之路更加温馨感人起来。
  
  我更相信如蔡颖卿老师这样,对家、对生活、对这个世界,心里装着满满的都是爱,那么即使在每个平凡日出日落、重复简单的日子里,也能生活出精彩丰足。
  


  台湾的妈妈面临着和大陆妈妈同样的问题:物质条件对孩子教育到底有多重要,亲子教养就是要经常带小孩出去玩吗,教育小孩就是要把我们的经验传授给他们吗,孩子的分数是人生的入场券吗,生活如果有变动时如何保持家庭的稳定,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小孩······蔡颖卿在《在爱里相遇》里一一做了回答。
  
  ——我们总是过度高估物质条件带来的幸福,但我认为最好的家庭,是父母拥有稳定愉快的情绪,喜欢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如果这个基础是稳固的,即使在困难中也会看到希望的光,孩子自然也会比较乐观向上。
  ——教养不是一个寻找答案的过程。它更像铺路,得一天天、一寸寸地做;扎不扎实、平不平坦,由自己的工作品质来决定。亲子共处最美好之处,就是尽心地在每日的生活中表达关怀与照顾。
  ——我很愿意孩子学一件工具或新的事物时,有足够的自由以自己的方法来探索,而不是要她凡事遵循固有的规则。我的经验是用来备询,而不是强迫带领。
  ——在过程中“尽心努力”,是我们带领孩子追求生活的态度,但这些努力所造就的表象成果,却不是她们用来进入人生唯一的入场券。
  ——十几年来,我从不曾奢想能在一个地方久居、有一份所谓“安定”的工作。但我从这些变动中却学到一种相对的安定——无论身处何地,生活都要有重心,每天都要尽心过。
  ——父母如果透过仔细的观察与思考,一定能懂得孩子从语言或肢体中所要传达的心意。不要对孩子有不符年龄的期待,也不让他们有不符年龄的依赖。
  
  蔡颖卿的文字从生活出发,细腻温暖,是一本值得放在床头睡前品读的妈妈书。


  我一直希望自己做一个从容的母亲,对孩子不要有比较,安静地爱自己孩子的所有,静静地看他长大,在他需要的我的时候给予他温柔的陪伴。
  
  忘了那是谁的一句话?大意就是,所谓教养,其实就是父母在努力教会孩子远行。我总会为这句话动容,也总会在想到这句话的时候对儿子充满温柔的感激,感激他小小而温暖的陪伴。
  
  不过,我总无法做到自己期待中的从容,尽管我知道如何做是对的,却总无法克制自己在他不尽如我意的时候冲他大吼大叫,甚至于恶语想象。不记得自己多少个夜晚都是在对儿子的愧疚中辗转难眠,却每在早上醒来又忘记了自己的初衷。
  
  读《在爱里相遇》,仿佛在听一个温婉的朋友低声絮语,而其中却又经常出现让人心中一惊的良言,让我自然反思自己的不足。
  
  蔡颖卿说:“培养自己比培养孩子更重要”。深以为然。环顾周遭这些有着优秀儿女的家长们,无一不是优秀的,所以我想,如果我在再一次把孩子与其他孩子做出比较而失望的时候,其实失望的对象不该是孩子,而是自己;希望做出改变的同样不是孩子而是自己。我们总因为自己的孩子不够好而充满沮丧,却忽略了原因其实是在我们自己身上。
  
  《在爱里相遇》并没有常见的教养书里面的看起来非常行之有效的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办法,而是,她在试图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家庭教育状态,因为蔡颖卿一直在用自己温煦如春风的语言用生活中平凡不过的小事来告诉我们如何做一个可以培养出优秀孩子的家长——或者说,如果我们把“优秀”从我们的教养目标上剔除,而是给出一些诸如快乐、自由等的词汇,反而更容易得到惊喜。
  
  她要告诉的不是如何管教孩子而是如何管教自己,如果做一个合格的父母,如何让自己对孩子的存在充满感激;她在教我们懂得如何欣赏孩子,如果舍得陪伴孩子一直到如何对待那充满感伤的“放手”。
  
  “关于生活”、“关于管教”、“关于放手”等等一系列关于教养的问题都在书中有所体现,却又隐藏到了平凡生活的字里行间,所以我们在阅读起来才感觉倍受启发的同时充满感动,再看自己孩子的时候俨然小天使一般。
  
  《在爱里相遇》,这是作者对于各位父母读者的期盼,爱,是亲子关系中永远不能忽略的一个字眼。不要让各种比较蒙蔽了自家孩子的可爱,不要让各种忙碌成为忽略孩子的借口,只要我们愿意,改变,每天都可以开始……


谢谢亲爱的,昨天跟我分享你阅读这本书时的愉悦感受。而我,此刻又在体会你的快乐,你的感受。稍后我也会读这本书,谢谢分享。


现在看到此书幸好还没太晚,虽然不是做得很好,但完全同意书中主旨:以自己冷静、亲切地态度,去关爱周围的人,成为孩子言传身教的好榜样。
要成为一个为子女而在努力成长的母亲!


很想读《我想学会生活》,无奈没到。实践派亲身示范派的她,我的榜样。有点跟你不同的是,我觉得这本书超过了《佩蓉的妈妈经》。两者都是我的大爱。佩蓉离开大陆了,很惋惜。


三八节是女人的狂欢日,对老婆、妈妈、婆婆都要送礼的。丝巾香水、鞋袜、高档衣服、护肤品化妆品、滋补品养生品,都可以作为送她们的三八妇女节礼物。
笔者曾看到两个三八节网站,里面的产品很有趣,服务也好:
送老婆的三八节礼物推荐大全:http://nvyou.youlila.cc/sanbajie/
三八节送什么花给老婆:http://nvyou.youlila.cc/sanbajie/sbj-5/
有礼啦送礼网三八节专题页面:http://38.youlila.cc/


谢谢您的文章,因书而起的缘分,实在是妙不可言,我们有幸因此相识,是幸福的事。我想起了,我写新书信息时,在编辑推荐那节,有一段文字,也回忆了这段缘分,后来网站上都没有用,不妨跟在这里吧——
  一次偶然的机会,从一位朋友那里知道了《在爱里相遇》——这本在两岸妈妈中已经口耳相传的经典教养书。拿到书,翻开,读到上面句话时,就被感动了,于是,下了决心要做,将蔡老师这种爱的理念传递给更多的父母,让更多的人能够在爱里相遇。
  这是一本用爱写就的、温暖的亲子教养书,也是蔡老师20余年来教养经验的汇集。
  多年来,蔡老师在忙碌于事业和教养的同时,不断地通过博客等平台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的感悟。到目前为止,台湾地区已有超过1000万人浏览过她的博客。在她温暖文字的带动下,很多的父母逐渐将对子女的爱融于日常的生活实作,通过自身的言行,来教养子女,引领孩子的成长。其实,这不仅仅是一本教养书,也是一本教会你如何生活的书。作者在书中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对家庭浓浓的爱意、对生活乐观的态度等,也值得我们跟随与思考。
  特别向各位朋友推荐这本书,希望大家能够认同蔡老师的理念,并将之运用到我们自己的生活中,让自己、让家人、让朋友都成为特别幸福的人。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