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劉墉超強說話術1

劉墉 著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
出版时间:

2010-8  

出版社: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  

作者:

劉墉 著  

页数:

192  

前言

  好話壞話只在一念之間  說件「鮮事」給你聽--  有個丈夫和太太親熱,撫摸著太太,很有情趣地讚美:「你的皮膚摸起來真細,絕不像四十歲的女人。」  太太笑:「是啊!最近摸過的人都這麼說。」  啪!一記耳光。丈夫吼道:「你最近讓多少人摸過?你老實招來!」  太太摀著臉,哭著喊:「大家是這麼說啊!每個護膚中心的小姐都這麼說。」  這是真事,但是怎麼看都像笑話對不對?問題是,當你細心觀察就會發現,我們周遭充滿了這樣的笑話。只因為一句話沒說對,就把喜劇變成了悲劇,把眼看就要辦成的好事,變成了壞事。  「話」人人會說,只是不見得人人會說話;有話好說,只是不見得人人說好話。  不說好話的道理很簡單——因為他沒有多想一想。  舉個例子:  最近我有個朋友,在他新居的後院搭了間工具房。  那工具房是買現成的材料,再自己拼裝的,專門用來放剪草機、鏟子、鋤頭這些整理花園的工具。  可是我這朋友興高采烈地才拼裝到一半,他的鄰居竟然隔著牆喊:「你亂蓋房子,是違法的。」  我這朋友氣極了,跑到建管處去問,得到的答案是蓋十呎乘十呎以內的工具屋,不違法;只有超過,才違法。  他回去量了量自己買的工具屋,是十呎乘十二呎,多了兩呎,於是拿去退掉,換成合法的尺寸。  工具屋搭好了,他跑來對我說:  「我非要去糗糗我那鄰居不可,我要告訴他華人不好欺負,我去政府單位問過了,現在搭的絕對合法,歡迎他去告!」  「你何必這麼說呢?」我勸他:「您何不換個方式,對他說『真是謝謝你,幸虧你提醒我,不然我的工具屋多了兩呎,因為違法得拆除,就白蓋了。』你不是照樣讓他知道你去問過政府單位,現在是合法建築了嗎?」  朋友想了想,覺得有理,照辦了。結果不但沒得罪鄰居,還交上了好朋友。  再說個故事。  有個人和他太太為了一點小事吵架,要離婚,起因居然不但不是壞事,還是好事。  那一天,他太太買到一條上好的石斑魚,特別打電話給老公:「你離開辦公室的時候,打個電話回來,我好下鍋蒸。這石斑魚,多一分鐘少一分鐘都不成。」  那太太想得很好,丈夫出門,她蒸魚,丈夫進門,正好上桌。  偏偏她丈夫下班的時候,才打完電話,說要出門了,就碰上個客戶突然造訪,耽誤了二十分鐘。  「糟了!」送走客戶,丈夫心想,趕緊又撥個電話回家:「對不起,臨時有事,現在才能走。」  太太一聽,在那頭跳了起來:「什麼?你還在辦公室?你不知道魚涼了不好吃嗎?你知道這條石斑魚多少錢嗎?」  丈夫沒多吭氣,匆匆忙忙開車趕回去,一路想,一路急,加上晚了,餓,胃都急疼了,路上還差點撞了人。進門沒好氣地說了一句:「魚涼了就涼了嘛!熱熱不就成了?」  太太也沒好氣:「你是沒命吃好魚,以後就給你吃涼的。」  兩個人當然「吵翻了」,拉開嗓子吼,把孩子都嚇哭了,一條好好的石斑魚,放在桌上,誰都沒吃,還差點離了婚。  你說,他們是會說話嗎?  如果那做太太的,能像我那搭工具屋的朋友,換個角度說:「別急、別急!魚涼了,微波爐熱一分鐘就成了,開車小心點,我們等你。」  那丈夫不是會感激老婆的體貼嗎?  會說話和不會說話,常在那一念之間。一念之間,他懂得忍、懂得退一步想,想想壞話怎麼好說,狠話怎麼柔說,就可能有個喜劇的結局。那一念之間,他毫不考慮地脫口而出,則可能是個悲劇的結尾。雖然許多人讚美我口才好,但是我從不這麼認為,而且覺得自己年輕的時候總是說錯話。即使到今天,我每天晚上還是常把白天說的話想一想,檢討一下,是不是有不妥當,或者「有更好的說話方法」。正因此,在這本書裡我提出的案例,都是最真實的,發生在大家身邊的小事。而由那些小事裡,常能見到大學問;由那些簡單的話語中,常能觸及心靈的深處。在這本書推出十年後,感謝時報出版社重新編排配圖,由我全面修定,賦與新貌,並納入未來的「劉墉超強說話術」系列之中。現在,就讓我廢話少說,打開話匣子,把話說到心窩裡!

内容概要

多說好話,不如把話說好!懂得說話之道,更要懂得話中之話。喜劇和悲劇之間,常常不是一線之隔,而是一句話的差別。如何才能把最難講的話說得漂亮?最難表示的心意說得清楚?透過最生動的故事和分析,教你如何——壞話好說、狠話柔說、大話小說、笑話冷說、重話輕說、急話緩說、長話短說、虛話實說、廢話少說……把話說到心窩裡。會說話與不會說話,常在那一念之間。一念之間,他懂得忍、懂得退一步想,就可能有個喜劇的結局。那一念之間,他毫不考慮地脫口而出,則可能是個悲劇的結尾。雖然許多人讚美我口才好,但是我從不這麼認為,而且覺得自己年輕的時候總是說錯話。即使到今天,我每天晚上還是常把白天說的話想一想,檢討一下,是不是有不妥當,或者「有更好的說話方法」。正因此,在這本書裡我提出的案例,都是最真實的,發生在大家身邊的小事。而由那些小事裡,常能見到大學問;由那些簡單的話語中,常能觸及心靈的深處。——劉墉

作者简介

  劉墉  號夢然,是畫家、作家,更是生活家。在世界各地舉行過三十多次個展,在全球發行中英文著作七十餘種、繪畫理論及畫冊十餘種。 是一個以自由的心情在生活,認真的態度在學習的人。有一顆很熱的心用來體會,一對很冷的眼用來辨別、一雙很勤的手用來分享、兩條很忙的腿用來超越。

章节摘录

  岳母萬萬歲  「天哪!」當房地產掮客宋小姐打開大門,小張簡直呆住了!  白色大理石門廳,鑲著綠色和紅色花崗石的「馬賽克」,兩層樓高的的大廳裡,掛著耀眼的巨型水晶燈。遠遠的落地玻璃窗外,是一片草地和濃蔭。  「這馬賽克是請義大利師傅來做的,據說單單前廳地面,就做了一個半月。」宋小姐指著其中綠色的石頭說:「這叫Empress Green。」又指著米黃色透明的石頭說:「這叫Honey Onyx。」  「對、對、對!Honey!就是蜂蜜的顏色。」小張接過話來,蹲下去,指著綠色的石頭說:「這個中文名字是『綠玉大理石』,台灣的花蓮就產。」  ◎  走進大廳,宋小姐指著水晶燈介紹:「這是捷克的水晶玻璃,不是模子做的,是手工切割的。」  「你懂嗎?」小張回頭看太太:「水晶玻璃是鉛玻璃,折射率特別高,又以捷克出的最有名;至於切割,一定要是用金剛砂輪磨出來的才值錢。」  張太太縮縮脖子,偎在小張肩頭,小聲說:「我不懂。」  小張還盯著水晶燈數,一共有多少顆水晶玻璃呢,宋小姐已經打開浴室的門:  「三位請看!這浴室有多講究,全是Travertine。」  「啊!我懂!我懂!Travertine是一種石灰岩,非常古典名貴,哇!太棒了。」拉著太太進去,又出來,把走在後面的老岳母推了進去:「媽!您看看多豪華!」  接著,宋小姐帶大家走到大廳的另一頭,指著天花板說:「這是維多利亞式的屋頂浮雕,不是石膏做的,是真正原木雕刻的。」  「哇!我們在法國的凡爾賽宮不是就見過嗎?」小張拉著太太喊:「我們也有皇宮了吔!」  ◎  「那真是個皇宮!」回到家看宋小姐的車走遠了,小張得意地問岳母:「媽!您覺得怎麼樣?像不像法國皇宮?」  老太太咧咧嘴:「我沒進過法國皇宮。」  小張笑了起來:「對!我忘了!媽沒去過歐洲。」又拍拍老岳母:「不過沒關係,您現在可以住皇宮了。」  「你們真要買呀?」老岳母問。  「買啊!」小張叫起來:「這麼合理的價錢還不買?」回頭看看太太:「對不對?買!」  老岳母沒答腔,轉身走了。  「媽是怎麼回事?」小張有點不高興。  「她老了,大概捨不得這個家。」太太拍拍小張:「何必管她呢?你覺得好,就好。」  「我當然覺得好,我看過多少房子了,我多內行!」小張氣呼呼地說:「告訴你媽!叫她少作怪!」  ◎  晚上,兩口子把存摺翻過來翻過去地算了一遍,又看看當天的股票淨值,雖然有點緊,但是賣一棟、買一棟,勉強還能應付。  「宋小姐,我先生決定買了。」夜裡十一點,張太太打電話過去,宋小姐直賀喜,讚美小張夫婦的眼光和運氣,說隔天就安排簽約。  掛下電話,張太太轉過身,撲在小張懷裡:「好棒喲!我們要住皇宮了。」卻見自己的老母,一扭一扭地出來。  老太太悄悄坐進旁邊的沙發,沒吭氣,半天,突然囁囁嚅嚅地問:  「你們真看清楚了嗎?我怎麼看見那前廳上面裂了一大條。靠近花園的地板和門框下面又都蛀爛了,好像有白蟻呢。」  「媽!」張太太在嘴唇上比了個手勢,拉著小張進去睡了。  夜裡兩點,小張突然翻過身,問老婆:「媽為什麼說她看見裂縫,還有白蟻?你看到了嗎?」  「我都跟著你看,只有媽,一個人走在後面。」  ◎  第二天,一早宋小姐就到了。  「我們想再去看看,再決定。」小張說。  「可以啊!」宋小姐很爽快地說。而且跟前一天一樣,從打開大門,就介紹地下的馬賽克:「這是真正義大利……」  小張夫妻沒說話,也沒看地,倒是一齊仰起頭,看天花板上的裂縫。  走到大廳一頭,宋小姐又介紹那維多利亞式的屋頂:「這可是用實木雕刻的……」  小張夫妻也沒抬頭,倒是低頭檢查了地板和門框。  「天哪!全爛了,爛成這樣子,昨天我們怎麼沒看到?」兩口子在心裡一齊喊:「好險哪!」  有話好說    可不是好險嗎?  若非小張的岳母,一個人走在後面,沒有因為專心聽宋小姐的「美言」而蒙蔽了眼睛,小張夫婦很可能在房子買定之後,才發現自己當天中了邪,對那麼大的瑕疵,都視而不見。  宋小姐的做法沒什麼稀奇,這好比戴寬邊大眼鏡的女人,很可能是為了遮她的魚尾紋和眼袋;蓄瀏海的小姐,很可能為了擋她小時候摔跤留在額頭上的疤;頂個馬桶蓋髮型的中年男人,很可能為了掩飾他已經「雄性圓禿」的頭;留落腮鬍子的人,很可能有個特別大的腮骨。  每個人都懂得「遮」,也可以說懂得「隱惡揚善」,如同宋小姐,她沒有說半句謊言,她說的「好」,都是真好;只是當你注意她的好的時候,可能忘了她沒說的「惡」。  「聲東」常為了「擊西」  知道了這一點,如果房地產掮客開車帶你去看房子。他帶你由西邊進入,一路上見到的都是豪宅大院,使你以為自己將買的房子,正在那靜謐住宅區的最深處。你可千萬別這麼想,最好改天自己再由另外一邊過去看看。  你極可能發現,那房子原來隔半條街,就是加油站,隔一條街就是風化區。  同樣的道理,當一個人正鼓其如簧之舌說「東」的時候,你最好別吭氣,先靜靜地往「西」瞧。當別人叫你看屋頂的時候,你最好多注意一下地面。這時候你愈少說話愈好,因為你愈不「答他的腔」,他愈會心虛;他愈心虛,你愈可能見到真相。  你「言多」,他「必失」  我們常告誡人「言多必失」,要人小心,別說錯話,惹了麻煩。  其實「言多必失」的範圍大得多。想想,如果你的另一半在數鈔票,你會在旁邊不斷跟他說話嗎?你的小孩正在做功課,你會跟他聊天嗎?  你不說話,是為了怕你「言多」,他「必失」。  問題是,你為什麼在銀行,對那正為你填表格、算帳的人說話呢?你又為什麼在醫生正為你開藥的時候扯東扯西呢?  你扯,表示你會交際、表示你幽默、親切,那銀行行員和醫生也和你「哈啦哈啦」地有說有笑,豈知在那談笑間可能出多大的錯?  銀行出錯,你還可能發現;醫生出錯,可就麻煩了,因為他開錯藥,你吃錯藥,除非出了大毛病,你不會知道;他下次發現,也不會告訴你。  少吭氣,聽他說  如同宋小姐說話,會帶開小張夫婦的觀察力。從另一個角度想,你「言多」也可能使別人失去觀察力,更嚴重的是「失去創造力」。  如果你請個室內設計師,到家裡來幫你重新規畫,他還沒進門,你先說出一堆自己的構想;進門之後,你先告訴他你想這裡加門、那邊移牆,你以為這是聰明嗎?你錯了!你為什麼不等一等,讓他靜靜地看,看完之後聽他怎麼說?你怎不想想專業的設計師很可能有全新的觀點,想到你不可能想到的好點子呢?  而當你先說了一大半,則可能把他「原有的靈感和創意」,全趕跑了。  你先聽他說完再開口,會有什麼損失嗎?  你做學生還是他做學生?  同樣的道理,教小孩也可能言多必失。孩子要寫作文,你先問他題目是什麼,然後發表一大堆你的想法,只見孩子瞪大眼睛看著你,舉著筆,不知怎麼寫了。是你上學還是你孩子上學啊?你為什麼不讓他發揮孩子的創意,讓他海闊天空地去寫作呢?據心理學家統計,許多由愛講話的父母帶大的幼兒,不但學話不比別的幼兒快,還可能慢得多。為什麼?因為當那孩子才把頭轉向電視的時候,大人已經幫他開了電視。當那孩子才看一眼奶瓶的時候,奶嘴已經被塞進口裡。「你要這個對不對?」「你要那個對不對?」「你想尿尿了對不對?」神通廣大、觀察入微的爸爸媽媽,隨侍左右、察「眼」觀色,你一言、我一語,哪裡還需要孩子開口說話?他不用說,就有了。他怎麼可能快快地學會說話?  你當醫生還是他當醫生?  深一層想,你知道醫生看病也要靈感嗎?你今天胸痛,醫生得從多少種「假設」裡去找?你是心臟有毛病,還是得了肺病;會不會是胃不舒服,帶到了胸部?還是得了惡性的胸腺腫瘤?如果你還沒等他想,自己先說「我猜八成是老毛病,就是又提了重東西,我一提重,就胸痛。」請問,你要是這麼神通廣大,何必去看醫生呢?只是,有多少病人都犯這個毛病?他們幫著醫生做判斷,甚至幫著醫生開藥。他們自己把應該懷疑的那些可能,先全部否定了,如果再碰上個不認真的醫生,是不是會順水推舟,正好省得費腦筋?有一天,你延誤了病情,該怪誰?  只怪你「言多必失」。因為多言,而失了生命啊!所以在你說話之前,先要學會怎麼聽對方說話,讓自己的身體說話。對的!讓身體說話,請看下一章。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劉墉超強說話術1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