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楚辭

呂正惠 著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
出版时间:

2012-1  

出版社: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  

作者:

呂正惠 著  

页数:

312  

Tag标签:

无  

前言

  導讀  騷人墨客的詠嘆調∕呂正惠  《楚辭》在中國文化上具有特殊地位,我們會知道《楚辭》這本書,最主要的是因為屈原這個人。屈原的作品全部收集在《楚辭》裡面,而整本《楚辭》,也以屈原的作品為中心。我們都知道,屈原是中華民族最著名的詩人之一,以前的人,差不多都把《楚辭》裡最重要的作品認為是屈原作的。所以《楚辭》與屈原幾乎是二而一、一而二的關係。然而,到了現代,一般人的看法已經稍微有點改變。他們認為,其中有些作品,與其說是表現屈原這個人的人格,倒不如說是楚國這個國家特殊的文化與精神。楚國是戰國七雄之一,是詩人屈原的祖國。在中國文化的成長過程中,楚國貢獻了她那特殊的文化色彩;在中國文化的洪流中,她注入了一股特異的氣息。《楚辭》裡的某些作品,正是這種特殊色彩與特異氣息的具體表現。我們甚至可以說,連屈原這個偉大的詩人也是楚國文化的產物,沒有楚國文化,就不可能有屈原這個人。而實際上,屈原的作品,也正是從楚國的文化土壤中生長出來的。  總結的說,《楚辭》這本書包含了兩種主要的內容。首先,它表現了中國文化一大支流的楚國文化的精神;其次,它包含了楚國文化最了不起的產物之一──詩人屈原的作品。而這也就是本書的兩大重點。本書分成上下兩篇,即是分別介紹楚國文化和詩人屈原。  《楚辭》裡的作品,篇幅都比較長。最長的像〈離騷〉,將近兩千五百字,最短的,也比一般詩詞要長。文字難、篇幅長,這是一般人對《楚辭》望而卻步,不敢輕易去讀的最主要原因。所以,我在撰寫這本書的時候,不論是原文、註釋、語譯的部分,還是只有白話語譯的部分,在適當的時機,都會有一些整體性的賞析。這些賞析,有的長、有的短。長的不嫌囉嗦,短的有的極短,看情形而定,最主要是要讓讀者了解原作品的意義與精神,譬如說,〈九歌〉的每一篇原文都比其他篇章短,但賞析卻最長,這是因為〈九歌〉全篇的結構與意義最不容易掌握。而〈離騷〉雖然很長,但經過分段分節以後,只要稍作說明,就能夠了解其大意。  我想在這裡建議,如果你覺得原文太難,那麼,剛開始你可以只讀語譯。反正語譯都排在下半欄,你只要讀下半欄就可以了。本書在語譯時,已設想到使語譯可以獨立出來,所以只讀語譯時,你還是能夠掌握到全篇的大意。讀的時候,假如碰到不懂的專有名詞,或比較特殊的詞彙(這是無法語譯的),你可以參考後面的註釋。註釋裡,有些是對一整句或兩句、四句的大意的說明,也可以參考。假如讀過了白話語譯,你就不想讀了,那也沒有什麼關係。不過,最好能再讀原文,只有讀原文,你才能體會《楚辭》全書的精華與精神,這是再好的語譯也表達不出來的。假如你要讀原文,那麼,你可以先讀〈九歌〉。因為〈九歌〉篇幅最短,文字上的困難較容易克服。而且每篇之後的賞析較詳細,對你可以有所幫助。讀完〈九歌〉,再讀屈原的作品。這時你可以先讀一些短篇,如〈哀郢〉、〈涉江〉、〈懷沙〉,然後再讀〈離騷〉。〈離騷〉原文我們分成三大節,每大節又分成若干小節。可以每次讀一、兩小節。這樣讀完一大節,然後再把整大節從頭到尾讀一遍。這樣分別讀完三大節,然後再把整篇〈離騷〉從頭到尾讀一遍。最後,我們可以說,假如你能把〈九歌〉和〈離騷〉這兩部分,反覆的讀熟(實際上這並不難),那麼你就已掌握到這本中國文化的基本經典──《楚辭》的精華了。  魏晉時代的人曾經說過:  熟讀〈離騷〉,痛飲酒,便可以為真名士。  這樣看來,要做個名士似乎再簡單也沒有了。然而,清代詞人納蘭容若也說過:  讀〈離騷〉,愁似湘江日夜潮。  似乎讀〈離騷〉又要具備另一副胸懷。其實,這看似不太相同的兩句話,卻是包含了同樣的精神的。傳統的中國文人、中國士大夫,很多人都非常喜歡〈離騷〉、喜歡屈原的作品、喜歡《楚辭》。他們都能體會上面兩句話所要表現的精神。為了說明這種精神,我們可以引繆天華先生的一段話來讓大家看一看:  獨自靜坐,常會覺得空虛寂寥。雖則古人說:「著書心苦」;但是窮愁坎坷或者憤世不平的人,往往也會著書,想藉此減少無聊苦悶。理學家朱熹,晚年罷了官,他所推崇的道學被斥為偽學,因而有所感慨而注〈離騷〉;戴震因為家裡沒米,一天只喫兩頓麵,關起門來寫成一部《屈原賦注》;蔣驥困於疾病,舒憂娛哀的辦法,就靠寫《山帶閣註楚辭》;陳本禮老年閒居,常常黎明即起,啜苦茗數碗、薑一片,寫他的《楚辭精義》。我對這幾位學者,真是心嚮往之,所以空閒枯寂的時候,也就翻檢以前所搜集的資料,深思探索,繼續寫我的《楚辭淺釋》。(《九歌淺釋》後記)  這恐怕是傳統士大夫凡喜歡楚辭的無不擊節感歎的句子。簡單的說一句,〈離騷〉與《楚辭》,是古代失意的士大夫的「寶典」,這是《楚辭》這本書所以流傳極廣,歷久而不衰的「秘密」。假如,你讀了《楚辭》以後,也「非常的」喜歡,那麼,你就掌握了這本書的基本精神。只是,那算幸或不幸呢?那就很難說了。  

内容概要

  屈原的出現,結束了《詩經》的文學時代。這是代表南方的新詩集。體制自由,感情奔放,想像奇幻,是浪漫主義的先河。新莽時期,劉向輯錄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編成《楚辭》一書,共十六卷,今已失佚。後來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並為全書作注,成書《楚辭章句》。今存王逸《楚辭章句》中,還保存了西漢人賈誼、淮南小山、東方朔、莊忌、王褒、劉向等人的作品。《楚辭》的主要作者是屈原,他創作出了《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不朽作品。  《楚辭:澤畔的悲歌》包含了兩種主要的內容。首先,它表現了中國文化一大支流的楚國文化的精神;其次,它包含了楚國文化最了不起的產物之一──詩人屈原的作品。而這也就是本書的兩大重點。本書分成上、下兩篇,?是分別介紹楚國文化和詩人屈原以及與屈原相關的一些作品。所選篇章「原詩」、「語譯」分置於上下兩欄,「註釋」緊接其後,最後的「賞析」則對原詩有細緻的說明;尤其是區緣的代表作-〈離騷〉,原文很長,呂教授將之分成三大節,每大節又分成若干小節,方便讀者閱讀與了解。

作者简介

  呂正惠,台灣大學中文系碩士,國家文學博士(東吳大學畢業)。   曾任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清大退休後,轉任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  著作:《杜甫與六朝詩人》、《抒情傳統與政治現實》、《小說與社會》、《戰後台灣 文學經驗》、《殖民地的傷痕》、《CD流浪記》等。

书籍目录

出版的話【導讀】騷人墨客的詠嘆調 呂正惠上篇:神話的世界一、南方的國度--楚國二、諸神降臨--九歌(1)東皇太一 (2)雲中君(3)湘君(4)湘夫人(5)大司令(6)少司令(7)東君(8)河伯(9)山鬼(10)國殤(11)禮魂三、魂兮歸來--招魂四、我問蒼天--天問下篇:澤畔的悲歌五、屈原這個人和他的作品(1)屈原這個人(2)屈原的作品六、心靈的自傳--離騷(1)雖九死其猶未悔(2)哀高丘之無女(3)忽臨睨夫舊鄉七、放逐者的悲歌(1)哀郢(2)涉江(3)懷沙八、不朽的形象(1)卜居(2)漁父九、宋玉悲秋--九辯楚辭這本書(1)楚辭的形成(2)歷代學者對楚辭的註解與研究(3)楚辭對中國文學的影響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楚辭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