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悅的智慧
1982 初版 (1989 再版)
志文
尼采 (Friedrich Nietzsche)
余鴻榮
无
无
【按语:《快乐的科学(1882)》中最重要的主题是卷3开篇提出的“上帝死了(God is dead)”:目的论、真理和知识、道德和宗教都坍塌了,价值等待着被重估。然而,“上帝死了”这一事实对于尼采来说却是欢乐之源,因而有《快乐的知识(or科学)》,“这影响也许同人们估计的恰好相反,断不是悲伤和消沉,而是难于言说的新的光明、幸福、轻松、欢愉、勇气、朝霞...不错,我们这些哲学家和‘自由的天才’一听到‘老上帝已死’的消息,就顿觉周身被新的朝晖照亮,我们的心就倾泻着感激、惊诧、预知和期待的洪流。”【324】
另一个新提出的词是永恒轮回(eternal recurrence):新的世界是肯定的“是”而非否定的“不是”,是意志的自我立法,“意志作为命令的情感,是自主和力量的最重要标志。”【334】尼采将斯宾诺莎和霍布斯的“为生存而斗争”的观念贬低为意志的困境这种特例。提出了道德视角主义的新无限观念:“对我们来说,世界再次变得‘无穷无尽’了,所以,我们也不能排斥这一可能性,即世界本身也包括对它的解释的无穷性。”【383】卷4最后,新人Zarathustra下山,“给另一个世界送去光明。”
阅读使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黄明嘉译本。】
“Putz版编者说明”
《快乐的科学》1882年问世。手稿表明,1881年8月尼采抓住了“永恒轮回(eternal recurrence)”的观念,认为是“肯定人生的最高形式。”【尼采:《快乐的科学》,黄明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页06,下同】《快乐的科学》没有系统的上下文联系。
“上帝已死(God is dead)”是首次涉及的新主题。“上帝已死,其意义远远不止表明基督教和普遍宗教信仰的幻灭,还表明那不能再以永恒物质和神学原则为基础的物理学和玄学的死亡。”【020】“尼采认为,上帝之死的后果并不是被悲伤击倒,而是促成解放的前提,在人性中有一种新的欢悦苏醒,并取代悲悼。”【021-2】
“二版前言”
尼采说《快乐的科学》有一种暖风式的语言,与自己的康复(与Salome的开始交往)有关,“‘快乐的科学’意味着心灵的萨杜恩(Saturn)节。”【32】
尼采说,“迄今的一切哲学研究根本与‘真理’无涉,而是涉及别的东西,我们称之为健康、未来、发展、权力、生命…”【38】“哲学在总体上是否就是对身体的解释。”【37】而尼采自己则从痛苦中获得深化。尼采讨厌对真理的疯狂,“我们不再相信,当真理的面纱被揭去,真理还是真理;我们已有足够的阅历不再相信。”【42】
卷1
“千差万别的个人无不怀着一个使命:从事有益于保存人之种族的事。但这并非出于对人类的袍泽之爱,仅仅因为他们身上存在一种比任何东西更加根深蒂固、冷酷无情、不可征服的本能,这本能恰是我们族群的本质。”【71】而创造出来的理由(即存在之意义)的讲授成了伦理学导师的课题。
“那末,也许这笑便与智慧连在一起了,也许就有了‘快乐的科学’。”【73】
大多数人缺乏intellectual conscience,而卑贱者不懂高尚之物;绝对律令被用来影响他人。
至善有害,“强者只顾推着我们向前,致使我们弱者无法坚持,我们终会死在他们手里。对于这一结局,我们虽有预见,但却无力改变。...正是由于他们的至善、由于只有他们能做的事才使许多弱者、不稳定者、成长者和理想者走向毁灭,因此伟人是有害的。”【105-6】
社会主义是一种缺乏高贵风度的行为。“让我们也来掷假子吧!如此这般,社会主义运动就开始了。”【115】善的起源是由于邪恶的欲望变得文雅了,“视力愈弱,则善的延伸愈广。所以,老百姓和儿童总是乐呵呵的,而伟大思想家则忧郁、悲痛异常!”【124】
卷2
“对我们来说,并不存在什么‘真实’;对你们也不存在。”【132】
“没有诗,人就什么也不是;有了诗,人几乎就成-了上帝。”【158】“我说,艺术家本身并非是幸福和幸福事物的评价者,不过,他们总是挤到那些评价者身边,以极大的好奇和兴趣,企盼自己的评价立即产生功利。…那么,真正的评价者是谁呢? 阔佬和有闲者。”【159】
“自由的人可能为善,也可能为恶,然而,不自由的人则是对本性的咕辱,因此不能分享夭上和人间的安慰。总之,谁要做自由人,必先完全成为他自己。”【180】
德语的风格来源于宫廷。
卷3
“上帝死了。依照人的本性,人们也会构筑许多洞穴来展示上帝的阴影的,说不定要绵延数千年呢。而我们,我们必须战胜上帝的阴影(God is dead; but given the way people are, there may still for millennia be caves in which they show his shadow. - And we - we must still defeat his shadow as well)!”【191】
应该抛弃目的论和有机体论,“我们可要当心,别相信宇宙是部机器,它并非为某个目的而平构建的。”【192】
攻击了真理和知识,“真理…不过也只是一种无力的认知形式罢了。...知识的力量不在于真实的程度,而在于知识的古老,被人接受的程度,以及它作为生存条件的特性。”【195】 “在求真的本能欲望被证明是一种保存生命的力量之后,他内心求真的本能欲望便与那些保存生命的错误开展了首次斗争。”【196】“逻辑是怎样在头脑中产生的呢?肯定是从非逻辑中产生的。”【197】“把科学视为事物的人性化,这就够了。”【198】因果是由连续而来。【199】
攻击道德,“道德乃是个人的群体直觉(Morality is herd-instinct in the individual)。”【201】科学并非只是工具,“即使没有新的热情——我指的是追求知识的热情——科学照样得到促进,发展壮大。”【206】
上帝之死。“有个疯子,他在大白天手提灯笼,跑到市场上,一个劲儿地呼喊‘我找上帝!我找上帝!’那里恰巧聚集着一群不信土帝的人,于是他招来一阵哄笑。…疯子跃入他们之中,瞪着两眼,死死盯着他们看,嚷道:‘上帝哪儿去了?让我们告诉你们吧!是我们把他杀了!是你们和我杀的!咱们大伙儿全是凶手!’”【208-9】但杀死上帝是伟大的业绩,“从未有过比这更伟大的业绩,因此,我们的后代将生活在比至今一切历史都要高尚的历史中!”【210】
节127尼采颇有感觉论色彩地攻击了意志概念,那是一种懒惰,“人们不论在何处,观察事情总相信意志是在背后起作用的原因,而远离必然和自动的运行机制。因为人很久以来只相信人(不相信物质、力量、事物等等) ,故而,相信因果就成了人的基本信念了。”【211】
“罪恶感是犹太人的情感,也是基督教所有道德的背景。”【216】“犹太人的情感所盼望的就是这个,一切自然的东西有失这情感的尊严;希腊人则不同,他们认为即使犯罪也有犯罪的尊严。”【217】Nietzsche支持另一种情感:“如果我爱你,这与你何干?”【220】支持了多神论,“在多神论中,人的这一本能欲望才得以释放,且变得纯洁、完善和高贵。”【221】“相反,一神论也许是迄今对人类最大的危害,它是僵化的教条,只信仰一个真神。”【222】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在欧洲北方取得成功,这表明欧洲北方相对南方而言是落后的,它只是单一和单色调的需要。”【226】
“你相信什么?——我相信:一切事物的价值必将重新得到评估(What do you believe in ? - In this: that the weight of all things must be determined anew)。”【259】“你的良心在说什么?——你要成为你自己。”【260】
卷4
“一言以蔽之:我只希望在某个时候变成只说‘是’的人!”【266】“我以为,我们别管那些神明和那些殷勤的天才人物,我们要以自己的看法为满足,这看法就是:我们自己的理论和实践在解释和处置事件时已达迄今最高的高度。”【267】
“这个时代必须为一个更高级的时代开辟道路和聚集必要的力量,亟需大批做好准备的、勇于任事的人才,要把英雄气概带进更高级时代的知识领域,要为获得观念和实现观念而奋斗。”【270】“你反对任何终极的和平,你渴望战争与和平那永恒的循环(you will the eternal recurrence of war and peace)。”【272】“人自此越升越高,再也不向上帝流泄了。”【272】“需要新的正义、口号和哲学家!道德的地球是圆的!它也有对立体!而对立体也有生存的权利!另一个世界尚待发现,而且不止一个!上船吧,哲学家们!”【275】
“长久以来,人们把有意识的思考视为思考的全部。现在我们才逐渐明白,思维活动大部分都是在我们元意识、无感觉中进行的。”【306】攻击绝对律令,“我的朋友,现在我不谈"绝对律令"了!这个词使我耳朵发痒,忍不住发笑,尽管你在场,一脸的严肃。此刻,我想起了老康德,他受到"绝对律令"的袭击,心乱如麻,遂逃进自己内心的"上帝"、"灵魂"、"自由"和"永恒"处,犹如一只狐狸慌张地逃回牢笼。”【309】
“我们要成为我们自己十一新颖、独特、无可比拟、自我立法、创造自我的人!为了当创造者,我们必须成为物理学家。迄今一切价值评估和理想全都建立在对物理学的无知和违背物理学的基础上,所以,我们要向物理学欢呼致敬!”【310】
本卷最后提及Zarathustra下山。“我亟需人们那-双双伸开的子,好把我的智慧馈赠、奉献给他们,直到智者再度因自己的愚蠢而欢欣,穷人再度因自己的财富而快乐。为此,我必须下山,正如你每日傍晚降落在海的背后,并给另一个世界送去光明。”【318-9】
卷5 我们这些无所畏惧的人(we fearless ones)
“‘上帝死了’,基督教的上帝不可信了,此乃最近发生的最大事件。这事件开始将其最初的阴影技射在欧洲的大地上,至少,那些以怀疑的目光密切注视这出戏的少数人认为,一个太阳陨落了,一种古老而深切的信任变成怀疑了…有许多东西,比如整个欧洲的道德,原本是奠基、依附、植根于这一信仰的。”【323】
然而,尼采对此感到乐观:“然而究竟是何原因使得我们对这阴暗不抱丝毫同情、丝毫不为自己担忧和惧怕、反而期盼这阴暗的来临呢?也许是我们受这一事件的近期影响太深之故吧,这影响也许同人们估计的恰好相反,断不是悲伤和消沉,而是难于言说的新的光明、幸福、轻松、欢愉、勇气、朝霞(these immediate consequences, the consequences for ourselves, are the opposite of what one might expect - not at all sad and gloomy, but much more like a new and barely describable type of light, happiness, relief, amusement, encouragement, dawn)...不错,我们这些哲学家和‘自由的天才’一听到‘老上帝已死’的消息,就顿觉周身被新的朝晖照亮,我们的心就倾泻着感激、惊诧、预知和期待的洪流。终于,我们的视野再度排除遮拦,纵然这视野还不十分明亮;我们的航船再度起航,面对重重危险;我们再度在知识领域冒险。”【324】
“所以‘追求真理的意志’并非意味着‘我不愿受骗’而是‘我不愿骗人,也不愿骗自己’。我们别无选择。于是我们就有了道德的基石。”【326】“我至今尚未发现任何人敢做道德的价值评估。”【328】“,迄今无人核验过所有药品中那最著名的一种——道德价值。那么,怀疑这价值乃是当今第一要务,是啊,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呀。”【329】“我们是谁呢?就简单地用较陈旧的字眼自称吧:元神论者、怀疑论者或非道德者。”【330】
“哪里缺乏意志,哪里就急不可待地需要信仰。意志作为命令的情感,是自主和力量的最重要标志。”【334】“世界的两大宗教,即佛教和基督教之所以产生并迅速传播,皆因人的意志患病,病入膏盲。”【334】
这里Nietzsche进行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政治意识分析,像斯宾诺莎和霍布斯那种“自我保存”的观念无非是陷入窘境的表现,“‘为生存而斗争’的片面理论,这恐怕与大多数自然科学家的出身有关,他们是‘老百姓’,其祖先贫穷卑微,故切身体会到处世维艰。”【337】“‘为生存而斗争’只是一个例外情形,是一个时期内生存意志受到限制所致。而大大小小的斗争全是围绕着为获得优势、发展和扩张而展开,为了获得与权力意志相称的权力,而权力意志正是生存意志啊(The struggle for survival is only an exception, a temporary restriction of the will to life; the great and small struggle revolves everywhere around preponderance, around growth and expansion, around power a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will to power, which is simply the will to life)。”【337】
道德是伪装,“作为驯服的动物,我们的外形委实可耻,故而需要道德的伪装。…他们用道德伪装,乃是因为他们业已沦为多病、赢弱、残缺的动物。它要做"驯服"动物,其理由是充分的:就因为它畸型、不完整、屠弱、笨拙…”【340】宗教是其创始人的发明,“比如,耶稣(或者是保罗)发现了一种小民百姓的生活,那是在古罗马占领的地区,即在意大利版图以外的占领区。此乃一种简朴、崇尚道德而压抑的生活,耶稣对它做了诠释,赋予它至高无上的意义与价值。”【341】
“对上帝信仰的日趋式微以及科学的无神论的胜利是一个全欧的事件,对此,欧洲各国人民均功不可没,均应分享荣耀。”【353】“究竟是什么战胜了基督教上帝呢?是科学的良知和理智的纯洁。”【354】路德的宗教改革是一场农民起义,“路德提出‘人人都是自己的牧师’,在这句带有农民的狡诈的箴言背后隐藏着他对‘高等人’及其统治的刻骨铭心的仇恨。”【358-9】“宗教改革对现代学者的蜕变是负有责任的,对他们缺乏崇敬、廉耻和深度,对整个知识界天真烂漫的忠诚和老实,简言之,对思想界的平民主义也是负有责任的。”【360】而事实上,教会比国家政权高尚,“它相信思想的力量,从而无需动用粗野的暴力手段。”【360】
Nietzsche认为道德是思想无能者的报复。“圣·奥古斯丁即属这一类。惧怕思想、对思想报复啊,这些作为驱动力的恶习就常常成了道德的根源,甚至道德本身啊!”【361】
Nietzsche新的思想是新的无限(new infinite):“人在思考、分析时不得不从自己的立场和视角出发,而不能超越自己的立场和视角。”【383】“对我们来说,世界再次变得‘无穷无尽’了,所以,我们也不能排斥这一可能性,即世界本身也包括对它的解释的无穷性(Rather, the world has once again become infinite to us: insofar as we cannot reject the possibility that it includes infinite interpretation)。”【383】
“当今,欧洲人有资格不同凡响地、引以为荣地自称为无家可归者不乏其人。我的智慧和Gaya scienza(快乐的科学)暗中特别想给这些人士以关爱。”【385】“我们以征服者自诩,正在深谋远虑建立一种新制度,甚至建立一种新奴隶制,因为任何一种对‘人’的提升和强化也包含一种新的对人的奴役。”【386】“一言以蔽之,我们是优秀的欧洲人,欧洲的继承人,欧洲数千年思想最富有、最有责任感的继承人,此应成为我们的誓言。这一身份也使得我们不再需要基督教的呵护,我们对它只有恶感,其原因恰恰是我们成长于基督教。”【388】 “潜藏在你心中的‘是’比一切的‘不是’、‘或许’更强烈。你们以及你们的时代因为这‘不是’、‘或许’而成病态。”【388】“在某种情况下,这彼岸就是我们自己的善与恶的彼岸,是超越整个‘欧洲’的自由,这里的"欧洲"应理解为那些起统帅作用的价值评估的总和,它们已深入人们的血肉之中。”【390】
江绪林 2013年9月11日星期三
这里是个缩水版,原贴在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1626704/
举几个随便扫一眼看见的
-------------------------
第200节
黄译:
笑。——笑意味着幸灾乐祸,不过伴随着良心。
英译(以Kaufmann为例,参考其他英译):
Laughter. --Laughter means: being schadenfroh but with a good conscience.
(点评:with a good conscience不是伴随着良心,而是心无愧疚。)
试译:
笑。——笑意味着幸灾乐祸而无愧疚。
-------------------------
第210节
黄译:
勤奋的标准。——不必超过父亲的勤奋,这信条使人致病。
英译:
Moderation in industriousness. --One should not try to excel one's father's industriousness; that makes on sick.
(点评:标题是“勤奋的Maaß”,Maaß相当于中文说凡事要有个度的“度”,英译moderation显然更贴切。后面的句子黄更是完全译反了。)
试译(咆哮体):
勤奋的度。——跟爸爸比勤劳的人你伤不起!!!!比了会死有木有!!!!
-------------------------
第224节
黄译:
动物的评论。——我担心动物把人当成同类,当成危害无穷、失去了动物正常理智的同类,当成会笑、会哭、荒唐和不幸的动物。
(疑问:动物把我们当成这样那样的同类,这有什么好担心的?动物的“理智”也很奇怪。)
英译:
Animals as critics. --I fear that the animals consider man as a being that has lost in a most dangerous way its sound animal common sense; they consider him the insane animal, the laughing animal, the weeping animal, the miserable animal.
(点评:黄犯了很多错误。Ich fürchte (I fear)相当于I'm afraid,是委婉表达,不是真的担心,但黄译出来的是后一种感觉。Consider译作“认为”更确切, 译作“当成”或“看成”都容易被误解。“危害无穷”云云本身是误译,而且黄还搞错了句子结构。黄还擅自改变了最后几个形容词的次序。最后,“评论”不能表达批评、批判的意思。)
试译:
动物作为批判者。——恐怕在动物看来,人类已以一种最危险的方式丧失了健全的动物心智;在它们看来,人是疯狂的动物、会笑的动物、会哭的动物、悲惨的动物。
进一步解释见原贴。
------------重大错误分割线-------------
第115节
黄译:
四种错误。——人一直在接受本人错误意识的教育。第一,他看自己总是不完美;第二,他给自己附加臆造的个性;第三,与动物和大自然的关系方面,他觉得自己处在一个错误的地位;第四,他总是创造新的财富,并且在一个时期内认为这财富和永恒的、必须的。这样,占首要地位的,一会儿是这个欲望,一会儿是那个欲望,而且因为他的看重,这些欲望全都变得高尚起来。我们若是无视这四种错误所造成的后果,我们也就无视人道、人性和人的“尊严”了。
英译:
The four errors. --Man has been educated by his errors. First, he always saw himself only incompletely; second, he endowed himself with fictitious attributes; third, he placed himself in a false order of rank in relation to animals and nature; fourth, he invented ever new tables of goods and always accepted them for a time as eternal and unconditional: as a result of this, now one and now another human impulse and state held first place and was ennobled because it was esteemed so highly. If we removed the effects of these four errors, we should also remove humanity. humaneness, and "human dignity."
(点评:黄译几乎没有一句是对的,就不一一指出了。愿意看英文的同学自己对照,懒得看的请直接对照试译。)
试译:
四个谬误。——人是被他的错误铸成的。第一,他永远只看到一部分自己;第二,他赋予自己种种虚构的属性;第三,在动物和自然界中,他把自己置于一个错误的等级上;第四,他认为是善的东西(table of goods)在不断变化,但每次在一段时间内他都认为当时他认为是善的东西是永恒的、无条件的善:于是,这样那样的人类冲动和状态因为人们的推崇而变得高贵,先后占据了至善的宝座。如果我们消灭这四个谬误的效果,我们也就消灭了人性、人道和‘人的尊严’。”
进一步解释见原贴。
LZ以自己的智商担保,只要你认真通读一遍英译,再读写谱系之类的成熟著作,会觉得以上的解释很自然,很尼采。黄的误译说明他要么没有读书(不是没有可能,很多翻译是摊派给研究生去做的),要么就是尽管读了但……不行(也不是没有可能,他只不过是个教德语的)。
------------重大错误分割线2-------------
第109节最后两句“When will we complete our de-deification of nature? When may we begin to “naturalize” humanity in terms of a pure, newly discovered, newly redeemed nature?”,黄给译成“我们何时方能去掉大自然的神性呢?我们何时方能具备重新被找到的、重新被解救的纯洁本性而使人变得符合自然呢?”第一句尚可,第二句,LZ只能说是一个奇迹,不知你们信不信。其实LZ不信。
Naturalize humanity是指把人作为不带一点神性的、彻头彻尾的自然产物来理解。见拙贴: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1199827/
看着小学期在宿舍里看尼采的书时做的读书笔记,觉得很喜欢.只是,觉得太相似,反而对自己的处境无济于事.
看外国文学的初衷就是寻找共鸣.因为很多莫名其妙的想法,真性情,大胆,绝望,狂喜,无离头,全部找得见.觉得庆幸,我不孤独.
喜欢.
但是喜欢分很多种.有的喜欢让人想去接近,想去拥有.但是有的喜欢却只是知道它在那,便满心欢喜.前者是喜欢别人,后者是喜欢自己.喜欢别人身上自己的味道, 喜欢远远相望时那种心照不宣的喜悦,不孤独,不苟同,不勉强,不冷也不热,平淡得就像让我呼吸的空气.只要它在,就好.
不知道是过于自恋,还是自己根本就是处在了一个错误的环境里而无法喜欢与自己风马牛不相及的人,我越来越多地被吸入后一种喜欢里.因为不安定而在人海中嗅自己的同类.
不安定.
最讨厌这种不安定的感觉.日新月异.一日千里.信息爆炸.什么都可能是真,什么都可能是假.什么都珍贵,什么都无用.这种内心的不太平让我觉得流离失所.仿佛在家都很慌,像是在逃难.于是我索性跟着人潮,不努力,不挣扎,被人推着搡着.往前还是往后?谁知道.反正是在逃难嘛,总会是要损失一些东西的.
逃难.
就是这种感觉.逃难的最终结果总是不好的.总是使所有逃难的人变得一无所有.可是,这只是我的想法.他们还觉得这是一场盛宴呢,什么都无比丰盛.他们用野蛮的方式留住一切.什么速食文化,什么大众文学,一大帮人在吹嘘人性的美生活的美,仿佛这漫无边际的吹嘘可以留住人性留住生活.一大堆在感动,一大堆的文明.反而让一切美好变得不值钱.假作真时真亦假.
想为自己开一扇窗.对向墓地也好,对向大海了也好.只要听不见人的声音.也许那样我还可以做点什么.
但是啊,我多怯懦.我不敢,我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热爱,热爱那些盛宴的对立面.我也不知道怎么去热爱.我还处在我一个人的原始时代,用干了原始的方法,用完了本能,进化不了.心里一片灰暗,觉得大概走不出原始时代,这个物种就该灭绝了吧.
倒不如加入那疾行的人群,哭也好,笑也罢,进步也好,落后也罢,文明也好,愚昧也罢.就这样你推我搡地进入他们的下一时代.
这应该是个很安全的方法吧.足以遮掩我的怯懦.
只是,这样一条安全的路却让我越走越心慌.觉得自己很危险.我像是只披着羊皮的狼。时时露出马脚,而被人当作危险的东西。
读尼采的书,即简单又困难。
简单是因为你随时都可以抽一点时间读上那么一小段格言体。
困难的是对文字的理解可能和文字的数量成反比。
所有人尤其是中国人应该读一读尼采,我们听到太多的马列毛,实在需要听听另一个世界的声音。
以下是一秋的一点鄙见,还请江先生和其他各位识者斧正。
1,个人认为,毫无疑问快乐的科学是尼采先生著作中非常重要的一本,不过其中文译名似有瑕疵,可否译为“光明的科学”?
2,永恒轮回还有一种理解方式,即“永远回归”。
3,关于那个八卦,即莎乐美和尼采的关系,据尼采妹妹伊丽莎白女士说,似乎不太咋样,不过她的话可信度不高。
4,我个人觉得还有一点,即尼采先生反对的真理意志是何种意义上的“真理”:查拉图斯特拉教授的是真理嘛?超人需要真理吗?这个问题不知江先生有何想法,请指教。
5,至善有害,“强者只顾推着我们向前,致使我们弱者无法坚持,我们终会死在他们手里。对于这一结局,我们虽有预见,但却无力改变。...正是由于他们的至善、由于只有他们能做的事才使许多弱者、不稳定者、成长者和理想者走向毁灭,因此伟人是有害的。”【105-6】 不认同将此句话、此书中的观点作为尼采全部的英雄观。可以参见他对待拿破仑的态度。
6,“没有诗,人就什么也不是;有了诗,人几乎就成-了上帝。”【158】日神精神。
7,“自由的人可能为善,也可能为恶,然而,不自由的人则是对本性的咕辱,因此不能分享夭上和人间的安慰。总之,谁要做自由人,必先完全成为他自己。”【180】这里是尼采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成为你自己!另,“安慰”一词明显不是德语愿意,尼采不可能在他至关重要的观点中使用如此软弱的词语,建议看下德语原本。
谢谢指教;
一言以蔽之,我不太认识德文~ :(
另外,我并不未把尼采每句话当真,凡是我不感兴趣的,我就觉得他疯了或者傻了一下下~
by the way,谢谢您这么长的意见,不过我在初步阅读过程中,暂无成熟想法,而且忙于通读一下,就不逐条回复了~
了解~总之江先生花费时间写得评论都是极好的,诚望次篇贵文。
请问关于这本快乐的科学 84条是什么呀,有对应英文吗
试译(咆哮体):
勤奋的度。——跟爸爸比勤劳的人你伤不起!!!!比了会死有木有!!!!
-------------------------
我笑喷了。。。
看完对比绝望了,有种想摔书的冲动……
黄还是德语教授...
意思完全相反,确实该打。
LZ,英译本在哪里找的到啊?
对,译的很糟,很多地方几乎胡言乱语,黄明嘉还是德语教授,研究尼采的专家呢。更要命的是,这是目前国内唯一的译本。没别的选择。你们要读尼采,还不如去读《人性的,太人性》吧,魏育青的译笔是一流的。
想问一句 快乐的科学 84条是什么呀 英文也行
《快乐的科学》在尼采著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现在被译成这个样子,教人没法看,实在痛心。
看完你的话,想对你说,没有关系的,你不是一个人。在这样的世界里生活需要更多的坚强和坚定,尼采所希求的也就是这样的灵魂吧。一起共勉。
我想知道 喜欢你尼采的都是些什么样的朋友?
清醒的?坚持的?悲悯的?
我希望是
毋宁说是 安静 激烈 且 深邃
吼吼 没想到搜这本书的时候又碰面了 呵呵 好啊
不要时刻称呼他们,他们是个哲学问题。
他们,他们,他们
嘿嘿,的确是个哲学问题~~
哭也好,笑也好,都是为了人群
唉···
罢了,罢了
能簡單介紹一下這本書的內容嗎?我看了前幾節,一頭霧水。你的評論似乎比較主觀,不知可否再寫點跟書有關的內容?
这本书讲的是尼采的一些哲学观点吧,讲人,讲人性,讲人生,讲生活,好像是最深层最真实的一切。很久以前看的了,经历了很多事情,发生了很多改变,现在看自己写的这篇近乎呓语的文章,觉得像是在看海市蜃楼,我不确定自己还是不是在那个地方。
尼采的这本书给了我很多答案,更有很多问题,很多很多。本来以为自己活着的使命就是看透一切,明晓道理。觉得人的一辈子就是在时空隧道里穿梭,经历斑斓或荒凉的周遭,隧道的尽头,是一片清晰明朗,会有所有问题的答案。
看完尼采的书,我觉得我提前很多年很多年到达了隧道的另一头。
然后发现了,much adu for nothing.隧道的一头是一片荒凉。
或许,只是因为我是旁观吧,旁观别人的生活,旁观别人的结论。
唔。。謝謝你的這么詳細的回復。我基本上也是旁觀者,不過才剛剛開始,想通過讀很多書了解世界。
這書,我能讀通的句子都屈指可數,所以看了幾眼就放棄了。不知道是不是翻譯的問題。
我喜欢在原始的意象之间跳来跳去,哈哈,所以很多时候都还不知道能不能读通,就已经觉得了解了。
语言最大的魅力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吧,所以读书的时候基本还是自恋于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嘿嘿
本来以为自己活着的使命就是看透一切,明晓道理。觉得人的一辈子就是在时空隧道里穿梭,经历斑斓或荒凉的周遭,隧道的尽头,是一片清晰明朗,会有所有问题的答案。
我也是这么想的。但现在我觉得,其实没有什么答案。就如你说的一样“.隧道的一头是一片荒凉”
这本书的论文怎么写啊?
有同感..觉得很感动还有人会有同样的感觉
寻找同类。。。。。
一切来源于虚无又归于虚无,穿越时空,与一切同在。到底是荒凉还是繁华,就看我们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与现实无关。可以旁观他人,也可以旁观自己这个旁观者。
尼采是疯子?
对,他是。
可他是个会思考的疯子。
简单,忽忽,我要写书评,写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