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子智慧名言故事
2010-3
張樹驊/主編、張富祥/編著
讀古文不再傷腦筋,國、高中最佳課外讀物,快速提升國學程度的利器
《韓非子》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法家著作,一向被認為是法家學說集大成的作品。
作者韓非(約前二八○前二三三年),戰國後期韓國人,為韓國宗室貴族。他為人口吃,不善言談而善於寫作。早年曾從學於著名學術大師荀子,專攻「刑名法術之學」,與李斯為同學。後來他見本國日益削弱,為西鄰迅速強大起來的秦國所欺凌,曾屢次上書韓王,建議修明法制,救亡圖存。韓王不能用,於是他發憤著書,先後完成了《孤憤》、《五蠹》、《說難》等著作,共十餘萬字。
韓國最後一位君主韓王安即位後,他曾一度參與國政,與韓王安共同籌畫抵禦強秦的策略,但已無力挽回韓國江河日下的局面。據說他的著作傳到秦國,秦王政(即後來的秦始皇)看到後大為驚異,遂急發兵攻韓,韓王安被迫派韓非出使秦國。韓非到秦國後,因為勸秦王保存韓國,結果不得秦王的信任。第二年,由於李斯的嫉妒和客卿姚賈的陷害,他被投入監獄。李斯旋即派人送毒藥至獄中,他想見秦王辯白而不得,遂服毒自殺。等秦王下令赦免韓非時,韓非已死。
韓非的著作後來被編成《韓非子》一書,現存的版本共收錄五十五篇文章,分為二十卷。其中有少量作品可能是韓非後學增補的,不過大部分篇章是韓非的原作,可以全面地反映韓非的法家思想。
韓非思想體系的整體面貌是法、術、勢合一。關於「法治」,他強調一切功罪賞罰要嚴格按成文法實施,禁止任何人(包括君主在內)以「私行」妨害「公法」;強調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主張順應時勢而變法與在一定時期內保持法令的穩定相統一等等。這些都具有普遍的借鑑意義。不過他繼承商鞅的法治思想,主張少賞多罰和輕罪重判,也有流於嚴刑酷法的重刑主義傾向。關於「術治」,他所關注的唯一主題是君主「治臣」之術,其中除了對「無為而治」名義下有關行政手段的論說外,更多的是對在他看來只有人主才可以採取的種種政治權謀的刻意描述。
這方面的言論貫穿於《韓非子》全書中,有許多尖銳的人情觀察和精密的心理分析顯得十分搶眼,而他所特有的那種毫無顧忌和遮掩的表達方式也讓人吃驚。他把一切人際關係(包括君臣、父子、夫妻關係)都看成是相互算計和利用的關係,十分典型地反映了法家走向極端的非情感態度和功利價值觀。關於「勢治」,韓非反覆論說的也是人主怎樣才能保持自己的權勢、權位和權威。
韓非所處的時代,戰國紛爭接近尾聲,「秦王掃六合」的大趨勢已經形成,君主專制的大一統政權呼之欲出。單就這一趨勢而言,韓非宣導中央集權的思想是符合歷史潮流的。《韓非子•揚權》篇所說的「事在四方,要在中央;聖人執要,四方來效」,就可以看作是為秦王朝的建立所描繪的一幅藍圖。秦王朝建立後所採取的法治措施,也多與韓非的主張相合。後世統治者因為宗奉儒家思想,又因為韓非的「術治」理論過於刻薄露骨,所以通常不大喜歡張揚韓非的書,但在暗地裡卻又未嘗不加以研究和運用。
實際上,中國傳統政治文化的基調還是「陽儒陰法」,法家思想始終是和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並存的主導性意識形態。韓非的全部政治理論對中國兩千多年傳統政治的影響之大,實在不可低估。
現在我們重視《韓非子》,首先是把它當作傳統文化史上的名著來看待的。韓非的思想廣博深刻,並不止於法家理論。他對先秦各種思想的綜合、消化、改造和反思本身就是一種不可忽視的遺產。即使他所津津樂道的「帝王之術」,雖不免赤裸裸地顯示出獨裁政治的卑鄙骯髒和陰險殘酷,但如果知其偏弊而反向思考,也未嘗不可以作為救治文化痼疾的猛藥。
韓非的思想中還包含著深刻的辯證意識,如「矛盾」之說就是由他創始的,儘管他的法術言論並不總能掌握穩妥的對立統一尺度。《韓非子》中還保存了大量重要的歷史資料和寶貴的歷史觀點,歷來受到史學家的重視。在文學上,韓非的作品也以雄偉森嚴、深刻明切而又激越犀利、嚴峻峭拔的獨特風格卓然自成一家,被稱為先秦散文的「四大台柱」之一。這些都是我們編寫《韓非子智慧名言故事》的出發點和著眼點。
本書的體例,共分名言、要義、故事三部分。名言的原文仍按原書的篇章順序編排,名言的選擇力求以典型性為準。這種典型性不大容易把握,特別是像《韓非子》這樣內容複雜的書。我們的考慮,一方面是注重所選言論能夠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精神或主流觀念,具有積極的意義且至今仍有生命力,相對來說流傳也較廣;另一方面,也考慮到《韓非子》一書的主導觀念或特殊語境,適當選擇一些能夠反映韓非本人或法家學派特有觀念的代表性言論。
這樣,對所選名言本身就未可一概作正面的肯定性理解,有些還須參照法家的立場和理念進行批判性的審查。這類問題我們盡可能地在要義部分作些說明,但要義部分仍以詮釋原文的基本含義為主,其餘內容(包括注釋、背景材料及現代啟示等)一般從簡。故事部分,由於《韓非子》原書中故事較多,我們在編寫時便盡量就原書所載選取,以求與名言原文更相契合;但原書故事拘於法家思想,侷限性也較大,不盡適用,所以我們也根據具體情況從其他書中選取了一些故事。選取的原則是由名言引出故事,以故事解讀名言,希望讀者能透過這種形式加深印象,由言、事而明理,獲得某些有益的心得和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