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菜根譚看破沒有說破的潛智慧

吳金衛 著 文經閣出版社
出版社:

文經閣出版社  

作者:

吳金衛 著  

页数:

384  

前言

  總序  中國人的處世態度和方法,無論經商治政、人際往來,都有自己的一套經驗。這套經驗是怎樣形成的?這就是文化的薰染作用,是一代一代的中國人,經過不斷的承襲和發展,逐步形成的。  就處世之道來說,先秦時代有諸子百家,其實主要是儒、道、兵三家,也就是《老子》、《莊子》、《易經》、《孫子》、《論語》這些書籍中所表述的思想觀念。秦漢以降,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些處世的經驗文化主要存於各朝史傳。其中最重要的是《史記》。唐代有趙蕤作《反經》,實際上是對儒、道、兵三家應世作為的總結。唐後,佛家文化日漸深入人心,對中國人的處世態度產生很大影響,所以到元、明時代先後有《忍經》、《菜根譚》等問世,其特點是多以禪機譬諸事理。至於晚清近代,個人成敗的魅力突彰,以致曾氏的《挺經》及日記、家書,一時為人標榜,影響至巨。  後人為了謀求所謂成功,常常拚命研讀這些經典,甚至不惜刺骨囊螢。結果,因之位至將相、發跡騰達者有之;而因之家敗人亡、身陷囹圄者,又何乏其人!叔孫通以儒輔漢,制禮作樂,司馬遷稱讚他是「漢家儒宗」;叔孫通之後,漢有晁錯、明有方孝孺,也是儒門中人,但都功不成而身先滅,僅得一個「忠」字,留後人哀憫。  學習同樣的經典,應世的結果是榮辱成敗迥然不同,其中自然關涉讀書的藝術和學問。明人鹿善繼說「讀有字書,卻要識沒字理」;周恩來則云「從無字句處讀書」。這是什麼道理呢?須知先賢著作,必有所言而有所不言。所言者,必首先有益於社會人群,其次則有益於一己之身。先賢恐後人為謀一己之私而誤國害人,故前者顯揚,後者隱抑。後人愚魯,不解先賢苦心,往往只善於謀國而不善於謀身,而怨謗「經典誤我」,實在是不解先賢「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本懷。  所不言者,所謂「大道不言」,真正深邃高深的道理,無法用語言去表述。「說之不以道,不說也」,先賢恐後人落於言筌,得筌而忘魚,故不言。再者,恐怕說出來,被奸邪的人拿來利用,成為售其奸狡的利器。文子曰:「聖人之作書也,以領百事,及其衰也,為奸偽以解有罪以殺不辜。」  以上所說,經典所言隱抑、所不言者,可以稱其為「潛智慧」。讀書不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讀經典,一定要讀出這些經典背後的潛智慧來。不能讀懂和應用這些潛智慧,唯讀那些表面文章,足以害己誤人,難免會讓我們吃虧。  古人云「盡信書不如無書」,並非「信書」有錯,實為讀書者之錯。讀書者不能把經典讀懂讀透,不能「深得其味」,而盲目奉經典為「圭臬」,則不如不讀。  如今社會進步、文化昌明,國學復興。歷史真實面目不斷展現,加之人文學者傾力挖掘、探討、爭辯、論證,這些處世經典中的「真智慧」、「偽智慧」屢經沖刷洗禮,先賢集畢生精力所著作之真實本意——潛智慧,逐漸凸顯。  這些潛智慧,實為石中璞玉,草中靈芝,是我們立身處世之最大資本。許多有志之士,由此非常重視學習這些經典,希望從中淘得一些謀政、謀事、謀身的智慧。為此,我們將歷史上最著名的傳統處世經典,探賾索隱、辨微勾玄;其所言隱抑者顯揚之,其所不言者闡發之;以為謀政者治世之資,謀事者通變之鑑,謀身者除患救偏之藥。是為序。  

内容概要

  菜根譚看破 沒有說破的潛智慧  《菜根譚》書名取「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之意。作者洪應明早年曾熱衷於仕途功名,晚年歸隱山林,洗心禮佛向道。集畢生的學識著述《菜根譚》,本書糅合了儒家中庸之道、釋家出世思想和道教無為思想,結合自身人生體驗,形成一套出世入世的警語,教導人們從塵世中解脫、修行、把握自我。  《菜根譚》一出,獲得了極高的評價,明代人們對《菜根譚》的評價是:「談性命直入玄微,且會隨著時間的磨礪更加耀眼。」在這部歷久彌新的智慧書中,每個人都可以找到自己需要的東西。政治家可以找到謀略;商人可以找到機智;僧侶可以找到博大和寬柔;更多的凡人則可以找到安享生活的真諦。  《菜根譚》好似包羅萬象的智慧寶庫,又像一位慈愛的長者,靜靜地敘述著人世百態,教導你如何修性律己,「風斜雨急處,立得定腳」,培養你一顆樸素、純淨的赤子之心,「涉世淺,點染亦淺;歷事深,機械亦深。故君子與其練達,不若樸魯,與其曲謹,不若疏狂。」告訴你安身立命之道,「立業建功,事事要從實地著腳,若少慕聲聞,便成偽果。」如清風,如細雨,沒有痕跡,卻點滴入心。  靜靜地讀,細細地品,你會覺得菜根越來越香,煩躁的心越來越靜,彷彿生出了一對透視世間的慧眼,心地立時淡然、明澈。  生活中,最好將《菜根譚》閒置在床頭、書桌,心中浮躁時,可常去書中接受洗禮。隨時可以翻閱幾頁,靜悟片刻,把自己的人生慢慢浸透其中,就可以洗去如煙般的浮華,獲取心靈的寧靜。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修身莫過於修心 1.榮辱得失並非不上心,而是要權衡利用2.人要存有敬畏之心3.「求闕齋」和缺點效應4.順境逆境皆磨礪,只是方式不同5.三大做人原則6.不要讓情緒干擾自己的決定7.為人要懂得寬容8.貪婪是人類的大敵9.人是要有點精神的10.知足與善用11.保持真性情很難12.非不能也,實不為也13.與人交往的四條黃金法則14.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15.制怒者制勝16.追求精神上的富貴17.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見18.防止自己上當受騙的訣竅19.自制者,制天下20.反省自己,不要怨天尤人21.做自己的主人22.堅守自我才能戰勝命運23.勿做有才無德者24.心寬則天地就寬25.白開水的味道最長26.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27.羈絆越少越灑脫28.為什麼說吃苦是福29.自家人知自家事30.做自己情緒的主人31.境由心生,莫要疑心生暗鬼32.不要隨性而為33.儉樸可以養德第二章 為人處世安樂法 1.為什麼說「人情練達即文章」2.知退知讓是處世的萬全之策3.柔弱圓融才能長久4.萬言萬當,不如一默5.聰明糊塗各有時6.與人交往要冷熱適度7.朋友義氣,遠離一個「利」字8.處理家庭問題要講求方法9.孟嘗君的得與失10.逆境是一筆財富11.即使美德也要適度,不可太過12.不害人和防人害13.接受一時之歡,更要接受久處的平淡14.和小人保持距離15.共富貴難,難在看淡利益16.千人千面,重在攻心17.保持恰當的距離最重要18.做事不要衝動19.要善於批評20.讀懂社會這本無字書21.君子如何坦蕩蕩22.只有面對問題,才能解決問題23.有容乃大,豁達多成24.認真可以,但是不能較真第三章 一事一念見功德1.一時寂寞和萬古淒涼2.一念錯,萬事錯3.世界是一面鏡子4.不要追求完美5.防患於未然是最高明的方法6.人生最難得是善終7.親與疏,只在於心與心的距離8.讀書人要過三道關口9.少事是福,多心是禍10.仗義疏財,財愈積聚11.好處宜自淡而濃12.未雨綢繆,有備無患13.安於現狀是可恥的14.真誠是天下最可貴的財富15.沒有誰的話百分之百正確16.怎樣才能事事從容17.和小人交往不要草率18.處世要溫和,為人要謙恭19.一定要忙中有閒20.得理要讓人21.道德是做人的根基22.拋去雜念,一切隨緣23.才華宜藏24.怎樣對待「是」與「非」第四章 明心性,求天道1.性定先要心定,行正先要心正2.無爭、清淡才能長久3.一念成佛,一念成魔4.心要明,耳要靜5.歲久彌香,大器晚成6.心靜自然涼7.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8.不求盈滿9.惠及他人就是惠及後人10.播什麼種子,結什麼果11.無我便煩惱不生12.超脫才能快樂13.人生需要一點自得其樂14.不要自尋煩惱15.不要追求完美,一切隨緣16.念念無滯,雨過天晴17.生死本自然,關鍵在看破18.花要半開,酒要半醉19.苦難是一筆財富20.處富要知貧21.不即不離,善加運用22.耐字支撐的人生23.恆心與耐心第五章 順應自然,達觀人生1.順應生命的本性2.保持自我3.以拙處世4.全心全意享受自己的幸福5.有心為善,雖善不賞6.怎樣解脫自我7.心態好則萬事皆好8.人生苦短,何必計較9.盡人事,聽天命10.在大功大過面前,怎樣保護自己11.不要抱怨人生12.心中要充滿喜悅13.行百里者半九十14.千古人情是一理15.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16.得意之時要清醒17.輕與重要權衡18.君子慎其獨19.自制能力決定成就的大小20.可共患難,不可共安樂21.不要自恃聰明22.識人要識心23.再富也不能富孩子24.燃燒的生命才是真正的生命25.英雄不問出處26.不以成敗論英雄27.人生苦短,不可虛度28.身在事外人自清29.功成身退乃天之道30.一念天堂,一念地獄31.富者多憂,貴者多險32.人生本無常,悲歡何來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菜根譚看破沒有說破的潛智慧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