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建构现代中国的藏传佛教徒

[美] 滕华睿 香港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3-1  

出版社:

香港大学出版社  

作者:

[美] 滕华睿  

译者:

陈波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通过藏汉佛教徒的经历探索佛教在现代中国的形成及其与西藏的关系中扮演的角色。在过去一个世纪里,中国一直试图将西藏合并入现代中华民族国家,并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功。
在清王朝于一九一一年崩溃后,中国政治家在失去满清皇帝传统宗教权威的情况下,求助于共同的佛教传统以赢得藏人支持。另一方面,宣传共同的佛教传统也使中国佛教徒和西藏政教领袖追求各自的目标成为可能。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藏传佛教在中国内地极受欢迎。在汉藏领导层之间的关系削弱后,宗教和文化的联系依然密切。共产党取得控制权后,在五十年代继续利用这种联系加强对西藏的管治。本书有助于读者理解继续存在的西藏问题和寻找佛教徒与藏族喇嘛间关系之根源。

作者简介

滕华睿,现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语言文化系助理教授。他的研究领域是二十世纪汉藏关系史,以及西藏与基于汉地的满清帝国之关系。藏传佛教在这些历史关系中扮演的角色对他的研究至关重要。他从一九九零年起就研究中国和西藏问题,并多次前往当地考察。
“过去半个世纪里发生的事件使许多人得出这样的结论:西藏和中国的关系一直以互相猜疑和怨愤为特点。然而,正如滕华睿在这令人印象深刻的研究中所记述的一样,直到二十世纪初两个民族之间仍然存在着紧密联系的网络:汉僧在藏传佛教寺庙学习,班禅喇嘛进行密宗仪式以保护中国不受日本的侵略。如果过去实际上是一个序幕,我们仔细阅读滕华睿所讲述的精彩故事会获益匪浅。”— Donald S. Lopez, 密歇根大学,Prisoners of Shangri-La: Tibetan Buddhism and the West 的作者。
“滕华睿在对汉文和藏文资料进行广泛而具独创性的研究的基础上,在此叙述的令人瞩目的历史对现代中国和西藏研究非常重要。最重要的是,该历史有助于了解曾经既团结又分裂藏人和汉人的复杂的宗教关系。”— Matthew Kapstein, 芝加哥大学,Reason’s Traces: Identity and Interpretation in Indian and Tibetan Buddhist Thought 的作者。
“在这一博学而善意的著作中, 滕华睿揭示了一段非常重要的历史, 显示民国时期藏传和汉传佛教徒是如何在两个社会间建立起互相尊敬和互利互惠的关系的。也许这个看法可以再一次成为双方有望重新接触的基础。”— Prasenjit Duara, 芝加哥大学,Rescuing History from the Nation: Questioning Narratives of Modern China 的作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建构现代中国的藏传佛教徒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