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的當代儒者
2006.
[香港] : 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
鄭宗義編.
无
編者的話 / 鄭宗義 iii
從當代思潮看新儒家 / 勞思光 1
New Confucian philosophy and the global philosophical problem of culture / Thomas A. Metzger 17
中大儒者與我在學術上的淵源 / 劉述先 103
儒家詮釋學的當代發展 / 景海峰 117
錢穆先生學術的現代意義 / 吳展良 137
從圓滿主義重構錢穆的儒家倫理學 / 盧傑雄 173
超融朱王 : 唐君毅論知與良知以及對《大學》的詮釋 / 成中英 189
Tang Junyi on Mencian and Mohist conceptions of mind / Chris Fraser 203
唐君毅從心物到心境的思孝 / 劉國強 235
契約的? 或神聖的? : 從文化存有論之契約論和理念論看唐君毅先生之永恆國家觀 / 吳甿 251
對唐君毅高舉儒學的方法論反省 / 杜保瑞 281
唐君毅與通識教育 / 張燦輝 331
唐君毅論人文學術 / 鄭宗義 345
牟宗三先生以「自律道德」的理論詮釋儒學之蠡測 / 郭齊勇 367
牟宗三超越存有論的理論意義與內在缺陷 / 楊澤波 381
境界形上學與道德形上學 : 儒家形上學形態的再思 / 黃慧英 393
「只還粗些」 : 陽明對象山之學之評判及牟宗三先生之詮釋 / 東方朔 419
牟宗三先生早期宋明儒學研究的價值 : 以《王陽明致良知教》為例 / 黃敏浩 437
牟宗三的共產主義批判 : 以《全集》未收之《共產國際與中共批判》為中心 / 彭國翔 451
A reconciliation between modernity and cultural identity : Hsu Fu-kuan on tradition and westernization / Hsin-chuan Ho 495
徐復觀與儒家的政治哲學 / 吳根友 517
徐復觀研究中國思想史的基本方法 / 李維武 531
徐復觀論莊子、西方美學與現代藝術 : 一個批判的回應 / 劉昌元 563
「永恆的鄉愁」 : 徐復觀論先秦儒家美學 / 陳昭瑛 585
有關張居正及宰相制度的論衡 : 重談錢穆、徐復觀的一場論爭 / 黎漢基 599
職位: 教授
學歷: 文學士、哲學碩士、博士 (中文大學)
簡歷:
1987年我從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畢業,隨即轉到同校歷史系研究近現代中國思想史。1989年我又回到哲學系,並於1995年以十七世紀中國儒學的轉型為題完成博士學位。老實說,我唸研究院時從沒想過要當學者,以教研為終身事業。當時,唸書於我而言,只是智性與生活的豐盛之旅。然而其後我幸運地得以留在哲學系任教,從此注定走上學者的人生路。尤其幸運的是,我的博士論文獲得中大校友基金的年青學者論文獎,在經我全面修改後,終由中文大學出版社於2000年出版。這書的出版不啻是對我選擇當學者的強心針。
在中大工作的這些年頭,教學與研究是我最大的滿足。我雖知擔任行政工作也是我份所當為,然卻從非我所願。是以2002至03學年,我能從日益繁重的工作崗位退下來,在哈佛燕京學社訪問學人計劃的資助下赴美哈佛大學休假一年,對我實在是獲益良多、意義深遠。作為一個大學教員,我常念及孔子的幾句話以自勉:「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研究興趣:
1. 儒家思想
2. 當代新儒學
3. 中國哲學史
4. 中西哲學比較
5. 中國文化及其現代詮釋
著作(選列):
1.〈論儒學中氣性一路之建立〉,收楊儒賓編:《儒學的氣論與工夫論》,台北:台大出版中心, 2005 ,頁 247 - 277 。
2.〈性情與情性:論明末泰州學派的情欲觀〉收熊秉真、張壽安合編:《情欲明清——達情篇》,台北:麥田出版, 2004 ,頁 22 - 80 。
3.〈心性與天道——論勞思光先生對儒學的詮釋〉,收劉國英、張燦輝合編:《無涯理境——勞思光先生的學問與思想》,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3,頁57-85。
4.〈論二十世紀中國學人對於「中國哲學」的探索與定位〉,收華梵大學哲學系編:《勞思光思想與中國哲學世界化論文集》,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2,頁1-23。
5.〈論儒學能為環境倫理的探討提供的思想資源〉,收賴品超:《基督教及儒家對談生命與倫理》,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宗教與中國社會研究中心,2002,頁79-99。
6. 〈論朱子對經典解釋的看法〉,收漢學研究中心編:《朱子學的開展——學術篇》,台北:漢學研究中心,2002,頁95-129。
7.〈論牟宗三先生的經典詮釋觀:以先秦道家為例〉,台北中央大學文學院《人文學報》,2001,頁371-405。(此文另收於李明輝編:《儒家經典詮釋方法》,台北:喜瑪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2003,頁337-372。)
8. 《明清儒學轉型探析——從劉蕺山到戴東原》,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0,269頁。
9. “On the Confucian Resources of the Study of Environmental Ethics”, Ching Feng, Vol.2, Number 1-2 (New Series), 2001, pp.3-20.
10.“Critique and Reconciliation: On the Dialogue between Contemporary Neo-Confucian Philosophy and Christianity”, Ching Feng, Vol.1, Number 1 (New Series), 2000, pp.35-46.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