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紫色的Qualia

うえお久光,綱島志朗 東立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08-12  

出版社:

東立出版社  

作者:

うえお久光,綱島志朗  

译者:

何宜叡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全一冊)擁有特殊能力的少女毬井紫,總是將人類看成各式各樣的機器人,有時會利用這種能力『修復』受傷的朋友,甚至是協助警方偵破慘無人道的兇殺案。這個擁有紫色瞳孔的少女將會有什麼稀奇古怪的遭遇呢?鬼才小說家うえお久光溫馨有趣的黑色幽默小品輕鬆登場。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紫色的Qualia PDF格式下载



  更好阅读效果请见:http://bgm.tv/blog/51353 或http://www.kotoba.in/2/post/2014/03/qualia.html
  ——————————————————————————
   这是一本很特别的轻小说——如果它算“轻”小说的话。不过,标签和分类并不重要。
   我一直怀疑作者うえお久光搞不好是东大或者京大物理系之类的毕业生,至少也是个物理爱好者之类的,也跟朋友讨论过这点。但很可惜,网上查不到更多关于他的资料和教育背景。
   说它特别,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语言材料的组织模式,另一个是组织这些材料的逻辑或者世界观。其实,从根本上来说,这两者是同一的。本作是以费马光程原理,或者说理查德·费恩曼钟爱的”最小作用量原理“为核心思想和世界观来铺展剧情的。我不确定作者是否曾经看过特德·姜的一部SF小说《你一生的故事》(试读:http://novel.kehuan.net/200412/20041230211040.html),但是我从中看到了很多和《你一生的故事》类似的元素,全作的文章的行文结构、材料组织模式等等。顺便推荐喜欢本书的人也可以读一读特德·姜的《你一生的故事》。
   之所以要提行文的结构或者材料组织模式,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写法”,为什么“写法”在这里这么重要?因为“写法”实际上是这部作品背后的世界观和哲学的展现。而要完全理解这个世界观,必须理解费马光程原理或者说最小作用量原理。《紫色的Qualia》中相比《你一生的故事》有更多对物理,量子力学的知识的提及和解释,也涉猎了更多的哲学等内容作为“谈资”;一部分原因大概也是因为本书更多面相轻小说读者,他们可能对费马光程原理和“目的论”的世界观和哲学更为陌生。而《你一生的故事》则更多涉及语言学和语言学对人认识世界方式的影响的讨论。
   因为能力所限,只能分一些小点来谈论对作品的解读和感想。而且很有可能有些地方没办法很好的描述清楚,也有很多地方没法涉及。反复犹豫思考后,我觉得从下面两点做一些解读或许就能基本囊括这部作品核心的和大部分的思想,以及其背后的世界观和哲学。
  ——————————————
  一、关于最小作用量原理与”目的论“
  “
  “我只要以找到爱莉丝为目标即可。” 没错。 我只需要让自己变成光就好。 只需要让自己像光一样,抱着‘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找到爱莉丝’的念头即可。
  像光一样地前进。 试探所有的可能性,找出最短时间就能抵达的正确路径,抵达最后的‘目标’。 我以为这是‘确定’的路径。 我以为这条路径才是正确答案。 可是我错了,打从第一步——也就是‘目标’开始就错了。
  只要心里面保持抵达目的地的念头即可。总有一天,无限的‘我’之中的某一个会找到最正确的路径,然后留下正确的答案。” “就如同留下的不是搭乘飞机死于非命的‘我’,而是没有搭上飞机的我。” “只有最正确的可能性不会被抵消。” 没错,我要变成光。 藉着小紫送给我的礼物、左手的‘手机’。
  "
  1.”最小作用量原理“和目的论
  
   为什么文中反复提及”目标“,”目标“……“目标”——为什么目标这么重要?这需要了解这个故事背后的哲学和世界观原理——从“最小作用量原理”出发导出的”目的论“。
   我们通常认知世界的方式是一种沿时间轴的因果论的方式——由原因引起结果,并且这种因果的连锁沿着时间轴的方向渐次铺展开,从而决定对象的运动或者状态的变化。比如光在电介质界面发生的折射,有个大家很熟悉的斯涅耳折射定律,光在入射与出射的平面上入射角与出射角的正弦之比为入射介质与出射介质绝对折射率之比的倒数。从因果论的角度出发,你可以说光在前进过程中抵达折射界面的那点,遵循了斯涅耳定律,导致了折射出现偏折并继续传播。而从目的论的观点来看,应该说光在出发前首先决定了自己的目的地,然后在虚时间轴上一瞬间探测了全空间中从起点到终点的所有传播路径,并选择了从起点到终点需要时间最小的那条。准确的说是那条“被决定的路径”附近的所有路径所需的通过时间都与该路径几乎相同。而这也就是该情形下光传播的路径是传播时间“极小值"的那条的意义。
   为什么如此?或许只有”神“才能回答,或许只能归结宇宙物理定律的简洁的美,说的动听点,这是一种物理学的美学或者信念。很多物理定律都能用最小作用量原理的方法描述。
   比如为什么拋物运动的在空间中的轨迹是抛物线?从一般的因果论观点来看可以说物体因受到地球对它的引力而产生加速度,而它有一个初速度,加速度随时间逐渐改变这个初速度让它在空间中划出一道抛物线。然而从最小最用量原理的观点出发,这是因为宇宙(or whatever)要求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拉格朗日量(动能与势能的差值)的变化量最小——其它任何不是抛物线的轨迹都会导致全过程中物体拉格朗日量的变化量比抛物线大。而宇宙(or 神or whatever)说:”你这个变化量必须取到最小(极值)",所以物体必须沿抛物线前进。(当然也有一些情形是取最大值,不过这里就不扯远了)
   提到这些物理(虽然只是粗浅的描述)是为了更好的解释这部作品(以及作为参考的《你一生的故事》)背后的另一种”目的论“的世界观——任何运动,变化,现象的过程,只要给定起点(初始状态)和终点(末状态),那么在宇宙所要求的最小作用量原理的规范下,那么其演化的过程(路径轨迹,参量状态的变化过程……etc)就自动被决定了。这种观点的哲学变形就是——只要给定目的或者目标,又知道起点,那么整个路径和变化过程就自动被决定了。所以以现在为出发点,那么唯一重要的就是目的,这就是目的论(当然这和实际的物理情形有一些语义上的偏差,而且现代物理还引入初值敏感性和混沌等等的问题,这里就不跑题了)。
   一切是何时在哪里被决定的?我们不知道。或许应该引入虚时间的概念,即粒子或者物体于一瞬间在虚时间上探测了全(相)空间所有可能的运动轨迹,一瞬间进行了比对,找到了作用量最小的那条,然后在实时间轴上开始照着这个蓝图进行”目的“的”执行“(能力所限,这又是一种粗浅不准确的解释)。在宏观世界里这么想可能还有些古怪,但是在微观世界和量子力学里,很多情况下接受这个逻辑比因果论的观点会让事情变得更好理解。可以说量子力学是”最小作用量原理“的绝佳展示舞台,而费恩曼等人的路径积分等处理方法已经成为高等量子力学的重要工具(更多的关于这方面的物理说明之类的可以参考《费恩曼物理讲义》关于最小作用量原理的特别讲座,还有维基百科条目(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C%80%E5%B0%8F%E4%BD%9C%E7%94%A8%E9%87%8F%E5%8E%9F%E7%90%86)等等(另参:最小作用量原理求抛物体的曲线图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fd642cf0100iczx.html))
   这就是《紫色的Qualia》中,波涛学反复提到“目标”的原因——知道自己现在所处的起点,确定目标,成为光,就可以在一瞬间自动确定最小作用量原理所确定的”最短路径“,这就是波涛学找寻自己”目标“的过程的根本逻辑。这里的”目标“不应只是单纯理解为三维空间或者时空中的一个点,而是应该理解为相空间中的一个”事件“或者说”状态“。
  
  2.第二章中神展开的剧情
  
   故事中章的一大部分最后都收束到了最后波涛学劝小紫转学之前的那个晚上,那么故事中章那么一大篇世界线的跳跃(意识的飞行员假说)和各种神展开到底应该怎么理解?它们到底发生了没有?它们遵循怎样的时间轴?
   实际上或许讨论”先,后“也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只因我们的大脑习惯了在正向变化的时间轴上讨论事情。而且文中开头提到,”不知道故事从哪里开始讲“也是暗示这个意思。如果你把整个故事剧情看成一个大相册,实际上并不需要一个正向的、固定的、主导性的、绝对的时间轴。文中提到了“过去也是可以观测的“,”过去也仍未被确定”也是这一点的呼应。事实上如果你完全从目的论的观点出发,的确可以抛弃时间轴,只不过那样的世界观我们(的大脑)可能无法做出直观的模拟。
   作品第一章,用一小节一小节的并行展开,像小故事一样的1.2.3.4.5.6……进行排列的并行材料铺陈方式,其实也是对这点的一个呼应。(参看《你一生的故事》的故事结构,当然《你》文中材料的编织方式更特殊,制造出了乱而有序的特殊感受,并且和书中某人物的一生对应起来——当然这扯远了)
   你可以说发生了也没可以说发生,你可以认为,所有的所有——过去未来现在,这样的世界那样的世界,这样的可能那样的可能,波涛学成为自己然后又成为A成为B成为C最后又变回自己都发生在一瞬间,发生在虚时间轴上,发生在波涛学这个意识对于虚时间轴上伸展出的无穷的,所有的可能性的探测中。
   当然,如果你愿意,你可以用波涛学这个个体的意识在飞行员假设的框架下进行世界线跳跃和时间跳跃,并最终收束到最初的原生世界线的小紫转学前一晚的时间点的观点来解释——这样的解释就比较类似《Steins;Gate》中的叙事结构,也比较利于普通读者进行理解。
   又或者你可以用文中也提到的平行世界间互相进行干涉和抵销的观点来看待剧情。
   其实我觉得作者自己也没有把到底用那种来解释限定死,事实上各种解释方法之间的分野也比较暧昧,而作品中也是各种观点都提到一些。最重要的是,采用哪种解释并不重要,这些只是一些对同一现象的不同描述方法,是无法互相证伪或者证实的平行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关于Qualia(感质)
   关于这个的讨论会牵涉到一些哲学概念和叙述,而下面的简单叙述会有很多不准确和不专业的地方请见谅。
   上面提到了对同一现象的不同描述方式,实际上也可以引申为我们解释世界的方式。或者说——我们眼中”看到“的世界。这就关系到Qualia.关于Qualia或者感质这个哲学上的概念,不想扯的太远,也不想陷入哲学形而上学的讨论中,相关的概念等等都可以通过google等方式查询到。我个人是比较倾向于从物理主义的观点来否定——至少是不肯定——Qualia的存在的。当然,不管Qualia本身是否存在,人们依然可以有不同的看待事物和世界的方式。而在作品的语境下,假定Qualia存在,“不同的看待世界的方式”就是一种广义的”不同Qualia带来的不同认知结果”。
   上文提到的“因果论”和“目的论”也可以看做是不同的“认知Qualia"而产生的对世界的不同认知方式。 小紫眼中把其他人类看成机器人的世界,和普通人眼中的世界相比,只是对世界的认知方式的不同。那么反过来,只要改变自己对世界的认知方式,至少是改变自己能改变的部分,就能改变自己”看到“的世界,甚至是”能作用到的世界“(这部分又可以参考特德·姜的《你一生的故事》),这就是波涛学通过接受”目的论“的观点来进行”世界线的跳跃“乃至”意识迁移“、”自我变形“的背后逻辑。
   关于Qualia,作品中也提到了很多哲学经典议题,如色盲问题(以及对色盲的光谱讨论),如缸中的大脑,哲学丧尸等问题。这部分就不一一赘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杂叙
  
   关于观测导致波函数的从叠加态向本征态的坍缩(在SF系作品里经常会变成世界线的收束或者平行世界的收束)之类的只要是捏量子力学的作品基本都会有内容,以及延伸出来的“人择原理”等思想,在本作中虽然也不能说不重要,但是因为并非本作的独特独有之处,或者说绝对的亮点,就不多说了。
  
  其实说到底,捏波函数的坍缩(以及由此延伸出来的世界线收束或者平行世界等等)是初等量子力学;而捏路径积分历史求和和量子力学中的最小作用量原理的是高等量子力学。这部作品把后面这部分的“姿势”或者说”逼格“玩出来了。不过考虑到文科生和轻小说面向的读者,可能首先初步理解波函数方面的问题才能理解量力里的最小作用量原理,才能更好感受作品的魅力吧。
  
  作为一部”轻小说“(姑且这么认为吧),作者还是在作品中照顾了一下对象群体的喜好,加入了一些喜闻乐见的元素或者说”姿势“:少女百合(KISS啦友情啦相互守护啦),光所指引的轨迹(这种听起来就很拉风的说法),少女与机器人,自己的命运只能自己决定(需要朋友不需要神),看起来像是世界黑幕的神秘组织Jaunte等……虽然以典型的ACG作品的视角来看,可能有人会觉得这个故事的剧情框架可能很老套或者很单薄,并不怎么新颖就是了——可前面已经提到,这部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写法“,而它的”写法“实际上是作品背后的哲学——世界观,时空观。波涛学这名字背后的隐喻这种她自己都吐槽过的内容就不多提了。
  
  另外所看的中文版本有专有名词的翻译微残念问题:“波包”、“坍缩”等等翻译成了一些不大准确或者并不是约定俗成所用的词。
  
  最初读完《紫色的Qualia》时,我给自己整理出了以下的两条脑洞回路。写完感想看了一下,发现基本上还是按照这个思路来的,不过并不是所有点都谈到了,这也是感觉自己才疏笔拙,实在没法将每个点都涉及到而且又结合文章叙述的很好的缘故。如果感兴趣的人的话,或许可以以此为线索去做一些查询和拓展阅读。
  "
  1.量子力学(宏观,结合概率的多世界解释/飞行员假设)-最小作用量原理/费马光程定理-《你一生的故事》-低级的非完全体目的论观点,还带着因果论的参与(试行错误,错误试行)-S;G,世界线跳跃既视感的跳跃无限轮(探测所有可能路径)-意识迁移-更高层次的目的论(一旦终点确定,路径自动由最小作用量原理确定——光所指引的轨迹)-人择原理-圆神-找回自己
  
  2.看待世界的方式(第一章开头和11节开始)-每个人眼中的世界-感质(Qualia-二元论)-色盲问题(包括光谱讨论)-哲学丧尸-缸中大脑-《PSYCHE》/庄周梦蝶
  "
  
  去年读完后一直没静下心写感想,拖延到了现在又快忘很多细节了。总感觉以上的话作为对这部作品的感想,有些意犹未尽。可是毕竟自己能力有限,看来还是就此收笔比较好……倘若阅读本作,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Qualia所带来的不同感受吧,所以大概也无需赘言。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