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入夜

康乃爾.伍立奇,勞倫斯.卜洛克 臉譜
出版时间:

2010-12  

出版社:

臉譜  

作者:

康乃爾.伍立奇,勞倫斯.卜洛克  

页数:

304  

译者:

劉麗真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故事是這樣開始的──一聲槍響,兩名女子的生命路徑,自此交纏糾葛一份遺稿,兩位推理大師,跨時空接力成就一段絕妙曲折的懸疑故事困在絕望深淵的寂寞美女瑪德蓮考慮自殺。她輕輕撫摸一把醜惡的左輪槍,那是酒鬼父親唯一留給她的遺物。她用槍管抵住太陽穴,扣下了扳機,只聽到清脆的撞針敲在空彈膛的聲音。自殺失敗讓瑪德蓮如釋重負,欣喜若狂,重拾了對外來的希望。她隨手把槍一拋──子彈卻以無比憤怒的速度擊發出去,不偏不倚的打中屋外路過的年輕無辜女子。她死在瑪德蓮的臂彎裡。這是《入夜》的開場,濃縮康乃爾?伍立奇寫作精髓的

作者简介

康乃爾.伍立奇
一九○三年十二月四日誕生於紐約市,出生後因父母離異而跟著父親度過童年,直到青少年時期才重回母親身邊。一九二一年,他進入哥倫比亞學院,但是在畢業前一年他毅然決定休學,轉而去追求他的文學大夢──活出如同他的偶像費茲傑羅那般耀眼的創作人生。
伍立奇早期作品深受費茲傑羅影響,出版的六本「爵士時代」小說,記錄了當代青年追尋音樂、愛情與生命方向的故事。其中第二部《麗池的孩子》(Children of the Ritz,1927)為伍立奇贏得一紙電影劇本合約,讓他獲得前往夢幻好萊塢闖蕩的機會。然而,一九三一年,在結束為期三個月的婚姻後,他又再次回到曼哈頓,跟母親同住直到她過世為止。
一九三四年起,伍立奇捨棄文學夢,轉型嘗試創作懸疑小說,他的題材廣泛且總能激起強烈的情緒,很快就受到矚目,賣出了上百則中短篇小說。一九四○年代,伍立奇開始出版長篇推理小說,他在這個階段發表的十一篇小說,如《黑衣新娘》(The Bride Wore Black)、《幻影女士》(Phantom Lady)、《黎明死線》(Deadline at Dawn)、《千眼之夜》(Night has a Thousand Eyes)、《黑暗中的華爾滋》(Waltz into Darkness)、《我嫁了一個死人》(I Married to a Dead Man)等等,把他推上推理小說超級明星之林,並為他帶來豐厚的收入。
四○年代末期,母親病勢日益沉重,再加上伍立奇的個人因素,讓他喪失了創作的熱情。一九五七年母親的病逝讓伍立奇飽受打擊,而後在糖尿病、酗酒、寂寞、自我憎恨的爭相折磨下,使他生命的最後階段十分難熬。那段日子他雖仍未停筆,卻經常半途而廢,草稿遠比完成的要多。
一九六八年九月二十五日,伍立奇過世。
勞倫斯.卜洛克
一九三八年生於紐約的水牛城,是當代美國偵探小說大師,他的作品得過愛倫坡、夏姆斯、尼洛.伍爾夫、馬爾它之鷹等大獎,他本人更是得到肯定其終生成就的英國犯罪作家協會鑽石匕首獎與美國推理作家協會大師獎。他被稱為是當代最具風格才華的犯罪小說作家,各種類型小說在他筆下駕輕就熟。他不僅在美國備受推崇,還跨越大西洋,完全征服了自詡為偵探小說原鄉的歐洲。其著名的經典包括《八百萬種死法》、《酒店關門以後》。現居紐約。

书籍目录

瑪德蓮與史妲
芭特蕾太太
黛兒
賀立克先生
維克
後記/我所認識的黑色奇人 小法蘭西斯.奈文思
補語/故事是這樣開始的 勞倫斯.卜洛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入夜 PDF格式下载



  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
  用不着花下多大的心思,你就找得到哪些部分是伍立奇的,哪些部分是卜洛克的。就像红豆和绿豆虽然都是豆,但外貌如此易于区分,除非你是色盲。伍立奇和卜洛克,同样写犯罪小说,同样时常披挂黑色,炮制出其不意的开局和意想不到的结局,但毕竟两者是这样极端背反的行文风格,让卜洛克去补足伍立奇散逝的、未尽的文字,尽管前者摸索着后者的意思,在每一个缺失处填充补足,小心翼翼,但你就是知道哪些部分是卜洛克的——饶舌、俏皮、狡黠整合出的幽默雅痞味道。
  
  这是真的诶,书末小法兰西斯.奈文思将每一个卜洛克补足处标上页码,摘录起始与终末的句子一一告知,竟真的和我阅读途中心中默念“这是老卜的墨迹”洽合九成。即使这些文字大多不关痛痒,无足轻重。
  
  怎么就会让卜洛克来补足呢?这两者是如此不同。
  伍立奇绝大多数的作品中挥之不去的阴郁的、幽柔的、沉闷难以喘息在卜洛克的作品中即使是斯卡德的系列都很难见到。
  伍立奇的通篇大段的主角心理直接刻画在卜洛克的作品中很难出现。
  伍立奇笔下的世界是封闭的属于一个黑色的女性化的闭合空间,其他的角色从没有构成过一个外部世界,而都只是浮云朵朵。卜洛克则正相反,不停的用其他角色的说话来呈现开放空间,你让他的作品里的其他角色禁言就扯断了他作品的生命线。
  
  卜洛克的作品中,并不主动灌输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涵,但他又通过散落各处的主角与其他人物的交互对谈将其显现给读者,这其中主角往往是聆听,很少时候是对谈话题的主控方(除了最后的破案揭底),
  不同角色来说话给主角听,就构合成一个复杂的外部环境以及通过这样的环境带来给不同读者贴近自身的人生处境思索。
  他也很少直接描绘主角的心理,而是通过主角的每一个看似惯常与异常的举动去揭示。比如马修去或者不去参加戒酒协会,罗登拔偷或者不偷某一家,我们便晓得或者暂时不知道但过后终于明确那一个举动背后的意思。一些习惯性的做法,他没有走那条直通寓所的街道,走到下一条街,拐上另一条街上的酒吧进去喝杯咖啡;他向门房报上某楼一个家人的名字,乘电梯到那一楼,又走下到另一层,我们便很确信知道他接下来要干嘛;小说的技巧在卜洛克那里变得复杂却轻盈,意思是,他用一长串的复杂的组合性的客观描述来替代了伍立奇笔下直白的开门见山直捣黄龙的主观书写,某一些说出来重重的话题就被组合拳般的行动化解成轻盈了,但伍立奇我们知道他却是举轻若重的,随着大段大段的主角心理描述,愈来愈悲观和沉痛。
  
  我不想评断谁的写作技巧更值得推崇,虽然对我而言这是高下力判的,我只愿意没有压力的承认说我更喜爱哪一个多一些,只想说二者毕竟是如此不同。
  
  作品的开头部分与结尾部分是卜洛克书写的,但只有这两个部分我读出了伍立奇的味道更多于卜洛克的,而我想,卜洛克要模仿伍立奇一定要比反过来容易得多,只是让卜洛克放弃自己那独特的书写方式而去拣选另一个作者的笔法真的几乎不可能,因此卜洛克这两处向伍立奇的致敬真的是很值得我们向卜洛克致敬一番的,毕竟这是某种牺牲般的东西不是吗?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