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研究

黄孝章,张志林,陈丹 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作者:

黄孝章,张志林,陈丹  

页数:

231  

字数:

190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2006年,国家先后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这三个重要的规划均把发展数字出版、数字印刷技术和发展新媒体列入了科技创新的重点。  20cr7年1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以创新的精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并就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提出了五项要求,其中第二项要求就是要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提高网络文化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水平。  2009年8月14日,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部市合作第二次联席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数字出版是新闻出版业的战略重点和未来发展方向,是我国文化经济的新增长点。2010年1月25日,柳斌杰署长在全国新闻出版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数字媒体等新兴产业的发展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是今后十年我国建设新闻出版强国的一个重要发展目标。  上海市已把发展数字出版正式列入了市政府“十二五”专项规划,并建成了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和基地延伸园区(虹口园区)。继上海张江数字出版基地之后,新闻出版总署又先后批准重庆数字出版基地和杭州数字出版基地两个国家级的数字出版基地。北京也在2010年5月成立了中国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区。

内容概要

本书对目前有关数字出版的相关概念、数字出版的发展历程及国内外数字出版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做了全面的概述;阐述了数字技术对传统出版业出版流程、产业链及人才素质和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分析了内外部环境对我国数字出版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及技术等环境对数字出版行业的影响;分析了我国数字出版行业发展的特征、市场环境发展状况及细分行业(如电子书、数字期刊、数字报纸、网络游戏、图书搜索、数据库出版、手机出版等)发展状况;分析和研究了我国数字出版的发展模式、金融危机环境下数字出版的发展策略及数字出版的发展趋势。这对推进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健康稳定的向前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书籍目录

第1章 数字出版发展概述 1.1 数字出版的概念 1.2 数字出版的相关概念 1.3 数字出版的发展历程第2章 数字出版技术对传统出版业的影响 2.1 数字出版技术 2.2 数字出版技术催生跨媒体出版 2.3 数字出版技术对传统出版流程产生重大影响 2.4 数字出版技术促使出版业内部产业链重组 2.5 数字出版技术引发对复合型出版人才的大量需求 2.6 数字出版技术大大扩展了平面媒体功能 2.7 数字出版技术使媒介走向融合 2.8 数字出版技术将使纸质媒体走向消亡第3章 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 3.1 政治环境对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影响 3.2 经济环境对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影响 3.3 社会环境对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影响 3.4 技术环境对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影响第4章 国外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状况 4.1 主要发达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状况 4.2 国际著名出版传媒机构的数字化转型策略第5章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态势 5.1 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状况 5.2 传统出版企业数字出版发展状况 5.3 数字出版产业链分析 5.4 数字出版主体企业分析第6章 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6.1 产业发展模式的含义 6.2 数字出版产业主要发展模式 6.3 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新模式 6.4 中外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模式比较第7章 数字出版人才发展分析 7.1 数字出版人才结构与需求状况 7.2 数字出版从业人员能力结构评价 7.3 数字出版人才知识结构的具体要求 7.4 数字出版人才能力结构的具体内容 7.5 数字出版人才非智力因素具体内容 7.6 数字出版人才知识能力结构体系构架 7.7 数字出版人才培训现状第8章 数字版权保护发展研究 8.1 数字版权保护发展概况 8.2 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的应用 8.3 国内外数字版权保护主要解决方案介绍 8.4 数字版权保护发展趋势研究第9章 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9.1 政府层面的问题 9.2 企业层面的问题 9.3 技术支撑问题 9.4 法律保护问题第10章 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10.1 各级地方政府发展对策 10.2 企业发展对策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3.从数字内容创建传播服务角厦的足义  周荣庭(2004年)认为:数字出版就是对数字内容的创建、管理和传送的过程;并且又认为,数字出版或者数字化出版,是指在整个出版过程中,从编辑、制作到发行,所有信息都以统一的二进制代码的数字化形式存储于光、磁等介质中,信息的处理与传递必须借助计算机或类似设备来进行的一种出版形式。葛存山等(2008年)认为,数字出版就是采用二进制数字代码创建、存储、传输、再现和管理数字内容的出版方式与活动。进一步讲,数字出版是以计算机数字处理技术和互联网传播技术为基础,对出版的所有环节进行数字化操作,并由此带来出版产业链、出版主体、出版产品及融合产生新的数字内容产业的出版生产方式,包括原创作品、编辑加工、印刷复制、发行销售等出版流程的数字化,以及阅读消费的数字化等。随着技术的发展,数字内容可以为用户带来更多的多媒体体验。一旦实现了所有内容的全数字化、沟通的全数字化和交易的全数字化,那么就实现了全数字出版。这是从数字出版活动包括内容创建、管理沟通和交易发布三个阶段、不同功能实现贯通角度的观察。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研究 PDF格式下载



分析的内容还是相当全面的,指导意义嘛不好说,没有相关政策出台什么都说不准啊。。。但是对于了解行业现状还是很有用的。后边人才培养那一部分真是切中要害啊,希望赶快培养一批专业人才出来吧。。。


该写的都提到了,就是不够深入。


内容不太新了,还是2006-2009的数据,有点过时,不过也可以作为本专业的参考


质量不错,还算满意


这本书不是我想象中的那么好,,内容很松散


  數字出版與傳播——如果可以單獨稱之為一個產業的話,正如火如荼,方興未艾。關於此項“顯學”的研究也正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因此良莠不齊也是無可奈何的。
  
  如果買了、讀了這本《數字出版產業發展研究》,便更加地無可奈何。因為但凡稱得上以“研究”為題的,我們總希望讀來能有些深度和裨益;還能單獨成書,更應具備在紛繁複雜的表像中披荊斬棘、鞭辟入裡的功夫與功力。退而求其次,至少應表現出研究和著述者一定的洞見——不求多,讀來能有所裨益就好。以上述標準觀之,本書令人失望。
  
  本書共分十章,洋洋灑灑,碼字十數萬言。內容涵蓋“数字出版发展概述”、“ 数字出版技术对传统出版业的影响”、“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国外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状况”、“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态势”、“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数字出版人才发展分析”、“ 数字版权保护发展研究”、“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对策研究”——此為目錄,不可謂不全矣。
  
  然而細觀之下,可以發現本書除了詳細梳理2007--2010年我國數字出版業的宏觀統計數據,以及課題組不多的一些調查統計之外,富有洞見可供參考的資料與思路很少。當然,書中關於數字出版行業企業——如CNKI、方正、維普、龍源期刊網、漢王等——的一些梳理也還稍有點價值。但總體而言瑜不掩瑕:行文乏味和缺乏洞見仍然是本書難以迴避的致命缺陷。
  
  其他至於本書紙張之粗糙,印刷之粗劣,偶現矛盾抵牾之論言,圖表之脫漏等——與上述相較已算小問題了。
  
  最後還是那句話:此書價值幾何,請君自鑒。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