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祕密德國:刺殺希特勒之「華爾奇麗雅」行動

麥克.培金、理查.雷伊,Michael Baigent、Richard Leigh 麥田
出版时间:

2009年02月12日  

出版社:

麥田  

作者:

麥克.培金、理查.雷伊,Michael Baigent、Richard Leigh  

页数:

432  

译者:

劉世安  

Tag标签:

无  

前言

  序言  麥克.培金  理查.雷伊  雖然本書主題係環繞在克勞斯.封.史陶芬堡伯爵(Count Claus von Stauffenberg)這位領導才華橫溢的帝國後備軍上校參謀長的身上,但卻無意寫成一本傳統式的傳記。同時,也無意僅止於一份記錄,記敘他自一群密謀分子手中接獲一項於一九四四年七月刺殺希特勒的密謀。有人說,假若行動成功,他將可以成為德國的戴高樂(de Gaulle),民族靈魂的救星。即或結果是失敗了,他仍然代表了對第三帝國的救贖,也代表了對矛盾的德國文化迷思的一種解答。史陶芬堡之所以能盤據本書的中心舞台,完全是因為他為德語民族糾葛的歷史投下一道明光,同時也為他們尋找民族定位的窘境,提供了一項解釋。  有關史陶芬堡三兄弟的傳統式傳記,近年來已有彼得.霍夫曼(Peter Hoffmann)的德文版本,該書為本文提供甚多有用資料。然而筆者們所要探究的範疇卻遠超於霍夫曼。筆者們僅視史陶芬堡為一媒介、為一鏡頭,透過他而將焦點放置在凝聚納粹主義現象的力量和情勢之上,放置在二十世紀英雄主義的意義上。  處理歷史材料本體時,確實需有篩選工夫。筆者們屬意的範圍較為寬廣,因此在研究過程中,不免省略若干細部資料。筆者們無意審視反抗運動(Widerstand,指反希特勒運動)之全貌,甚且還迴避其中若干部分,比如特羅特蘇索茲(Adam von Trott zu Solz)的外交活動、毛奇伯爵克萊索學圈(Kreisau Circle)中的平民分子等。可以告慰的則是我們遵從了願意接受訪談的當事人之期望。他們之中有若干人並不十分情願再次回味反抗運動或炸戰密謀。然而促使他們願意為我們而回憶痛苦的往事,為我們而重溫舊創傷,那是因為他們認同筆者企圖探尋的較寬層面。對前述人士而言,事件細節的重要性遠不及筆者所呈現的傳統民族傳承、榮譽的信條與理念等。因為正是這些事物使得反第三帝國行動的道德與精神立場更形堅實。  直接涉入史陶芬堡密謀的軍官中,有數位值得一提的人物。首先是已故之布奇(Axel von dem Bussche),他曾於一九四四年預備犧牲性命以消除希特勒。一九九二年,即在其逝世前數個月,他曾慷慨的捐出他的時間和記憶。另外一位則是克萊斯特(Ewald von Kleist),他也曾預備犧牲自己生命,同時一九四四年七月,他親身活動於作戰署(War Office)。還有一位曾在現場的人物則是漢默斯汀(Ludwig von Hammerstein)。以上三人均將個人記憶貢獻而出,筆者不勝感激。而這三位人物本身以及他們神奇的逃過納粹報復的過程,就足以構成一篇完整而精采的故事。  此外,筆者在此還要向奧圖.約翰(Otto John)致謝,他曾親眼目睹作戰署所發生的事故,且在一九五○年代成為西德安全單位的首長。同時也要感謝安吉拉.封.索爾姆(Angela von Solms)、娜納.封.海夫騰(Nona von Haeften),經由她們的關係網,使我們得以訪得珍.封.海夫騰、巴巴拉.封.海夫騰、古蒂莉白.封.藍道夫(Gottliebe von Lehndorff)、維拉.封.藍道夫。她們敘說的往事,其激烈與恐怖不下於密謀直接參與者。  在此還要特別感謝伯索德(Berthold).封.史陶芬堡,他曾於公務中撥冗與筆者暢談其父親與家族的服務傳統。當然也要向冠奇(Harold-Victor Koch)、弗倫道夫(Hans-Dietrich F?hlendorf)致謝,他們曾提供若干有關史蒂芬.格奧爾格(Stefan George)的評述。  而訪談中,感謝納蒂亞.夏(Nadia Shah)、貝琳達.韓特(Belinda Hunt)、朵特.麥柯特(D?rte McCourt)以及安.威斯荷姆(Anne Westholm)等人的從旁翻譯。  以其他各種不同方式給予我們相當幫助的人士甚多。在此一併致謝(名單從略)。同時對於提供照片的機構與個人,亦藉此致謝。  最後筆者要感激羅瑞.奇南(Lori Keenan)對於筆者創作此書所給予的激勵。還有紀念豪普特曼.雅斯培斯(Hauptmann Jaspers),他曾大力協助將有意義的東西公諸於世。  一九九四年二月

内容概要

如果史陶芬堡成功了,二次世界大戰死亡數目將會減半,也將改變人類歷史!世人會永遠記得史陶芬堡的名字,記住1944年7月20日這個史上重要日期。本書根據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發生的真人真事而寫成,精采呈現卓越出眾的德意志偉人──納粹軍官史陶芬堡,如何善用其領導魅力、機智、辯才,進行刺殺希特勒的一段反抗運動歷史。電影《行動代號:華爾奇麗雅》(Valkyrie),即根據這段真實歷史事件改編上演!密謀刺殺希特勒的納粹軍官史陶芬堡,是一位令希特勒不敢逼視的青年上校。他於1944年7月20日,引爆暗殺

作者简介

  麥克?培金(Michael Baigent)  畢業於紐西蘭坎特伯里大學基督教堂學院。理查?雷伊(Richard Leigh)  畢業於波士頓塔福茲大學,並於芝加哥大學及紐約大學續研究工作。  兩人合著有《聖血與聖杯》、《彌賽亞遺贈》、《死海古卷之虛惑》等書。劉世安  淡江大學歷史系及歐洲研究院畢業。主修西洋上古史及西洋近現代史,對東歐政治發展及民族問題尤有研究。現任淡江大學和佛光大學歷史學系兼任講師。

书籍目录

導讀:從反抗運動到定位危機第一篇 炸彈密謀1. 德國的反抗運動2. 女武神行動3. 身在狼穴第二篇 普魯士的崛興4. 鐵與血第三篇 克勞斯.封.史陶芬堡5. 對格奧爾格的崇拜6. 新帝國7. 邁向侵略之途8. 巴巴羅沙行動第四篇 德意志心臟與靈魂之爭9. 解放戰爭之後10. 文化與征服11. 神話與力量12. 世界的立法者第五篇 二十世紀的英雄主義13. 班德勒大道上的中庭

章节摘录

  3 身在狼穴  一九四四年七月二十日,星期四上午七時,史陶芬堡在柏林南方的軍用機場登上一架運輸機。隨行者有他的侍從官海夫騰(Werner von Haeften)中尉和另一名軍官,均屬密謀圈內的人士。即使在清早,都令人感到悶熱,等到日上三竿,保證更加逼人。  通常到拉斯坦堡飛行時間是兩小時。這天不知為何延後,直到了十點一刻始著陸。在跑道上,有輛專車正等候著史陶芬堡和他的隨員,隨即將他們載到元首總部。四哩陰濕且有霉味惡臭的森林行程,就像走在幽暗陰鬱的異教火炬構成的隧道之中。走出林木,就是一片掩蔽的雷區、連串的鐵絲網、檢查哨,由特別精選的親衛隊擔任哨兵,要求來人提出正確口令。當時溫度已近華氏九十度,濕悶的空氣直叫人窒息,史陶芬堡和其他人一樣,汗如雨下。這種不舒適的情況,反而對他的工作進行有利。  就在餐室外的一棵橡樹下,擺了一張大桌,史陶芬堡坐在桌邊用完早餐。十一點正,他和兩位將官見面,十一點半,和統帥部參謀總長凱特爾(Wilhelm von Keitel)元帥進行四十五分鐘的會議。凱特爾是希特勒身邊最為諂媚卑屈的下屬之一。史陶芬堡和其他密謀者均稱他為「馬屁凱特爾」(Lakeitel),由德文Lakei一詞轉化而來,原意即是拍馬屁、諂媚阿諛,其弦外之意還包括娘娘腔。  與元首的會議,原訂一點舉行,結果提前半小時。約有一刻鐘的空閒,史陶芬堡以天氣濕熱難受為由,要求是否可先入屋內洗手間換掉汗酸撲鼻的襯衣,並且稍事梳洗。一位漫不經心的軍官隨即把他帶到洗手間。在途中,他的侍從官海夫騰帶著裝有兩顆炸彈的公事包跟隨他前往。此次炸彈和崔斯考手下席拉布倫道夫在一九四二年流產刺殺行動中所使用的炸彈,大同小異。引爆裝置依靠強酸腐蝕鐵絲。為了打碎裝強酸的小瓶,史陶芬堡為自己加裝了一對特製手鉗,裨使他可用左手僅存的三隻指頭順利進行引爆。如今這對手鉗仍在柏林展示。展示場即是當年班德勒大道上的後備軍總部,不過今天街名已改為史陶芬堡大道。  一旦啟動引爆器,祇有十分鐘即會爆炸。然而這祇是概算。強酸腐蝕鐵絲的速度多少會受到溫度、氣壓和其他不定因素的影響。天氣愈熱,爆炸時間即會提前,但是卻無法正確估算將會提前多少。  史陶芬堡在洗手間裡更換襯衣,並且在侍從官協助之下,開始啟動公事包內的炸彈。當他以特製手鉗啟動第一顆炸彈後,突然被一位士官長打斷下一步工作。由於向希特勒簡報已經快要開始,這位士官長奉命前來催促他加快動作。士官長一直在一旁等候史陶芬堡和侍從官海夫騰完成他們正在弄的東西。事後這位士官長曾作證,說他親眼看見他倆曾忙著弄一個包裹。無疑這位不速之客突來的打擾,使得史陶芬堡不能同時引爆兩顆炸彈。未啟的裝置則交給海夫騰,偷偷的塞入他自己的公事包中。史陶芬堡則帶著裝有已啟動炸彈的那個公事包離開洗手間,十分鐘之內,將會產生一個大爆炸。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祕密德國:刺殺希特勒之「華爾奇麗雅」行動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