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看人看到骨子裡

Henrik Fexeus 方智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

2009-12-24  

出版社:

方智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

Henrik Fexeus  

页数:

240  

译者:

吳書榆  

Tag标签:

无  

前言

  在練習和他人建立密切關係時,不必擔心會被「抓包」。如果要了解你這個人越來越簡單,和你談話越來越愉快,或者突然之間你似乎能讀懂別人的心思,是沒有人會抱怨的。  扭扭屁股吧:如何運用肢體語言  前面提過,我們要在幾方面去適應訊息接收者,以建立密切關係。第一就是肢體語言。「語言」聽起來好像會有張字彙表,你只要學學上面的字就行了。當然,這樣的書也的確存在,它們會告訴你,當某人像這樣豎起小指頭時,代表如此如此;而當他們的左腳出現這種動作時,又表示這般這般。但其實沒有這麼簡單,相同的手勢、姿態不見得對每種狀況或每個人都代表同樣的意義,例如交叉的雙臂代表「拒人於千里之外∕游離∕懷疑」,很多人樂於這樣解釋,但這並不對。  一是因為這解讀忽略了人體可以創造多層次且動態的表達方式,再者,這似乎要你相信肢體語言獨立存在,可以不考慮其他因素。你一定曾經交叉雙臂,然後突然想到:「對了,人們覺得憤怒或想保持距離時會這麼做,但我現在一點也不生氣啊!」沒錯,人可能因為其他理由而交叉雙臂—也許是因為天寒地凍,所以環抱雙臂以保持身體暖和;或者,這不過是讓雙臂暫時休息一下的簡便方法而已。  因此,為了確定某人是真的在保持距離或心存懷疑,我們必須尋找其他可見的生理徵兆,並考量這些姿勢出現的背景—他們身體的其他部分看起來怎麼樣?手臂是緊張或放鬆?臉看起來如何?和他們之間的討論已經到達白熱化的程度了嗎?房間裡冷嗎?諸如此類。   配對法及反映法  該如何運用肢體語言建立密切關係?簡而言之,你要模仿他人,或者比較適切的說法是,你要表現出姿態上的「回聲」。也就是說,你要觀察對方的姿勢、他的頭偏成幾度角、雙臂如何交握之類的,然後做出相同的動作;如果他舞動身體某個部分,你也要動同一個地方。有兩種方法可以做這件事:配對(matching)及反映(mirroring),要用哪一種方法,完全由你和對方的相對位置決定。  當你坐或站在對方旁邊時,比較適合使用配對法。所謂「配對」,指的是對方有動作時,你要運動相同的身體部位(例如,如果他動了右手臂,你也動一動右手臂)。而當你們面對面坐或站著時,就可以運用反映法。所謂「反映」,指的是你運動的身體部位與對方相反(例如,他動了右手臂,你就動一動左手臂),彷彿你是他的鏡中影。  如果你太過亦步亦趨地模仿某人的一舉一動,顯然會非常奇怪。當你從平日習慣的律動,轉變成模仿和你交談的那個人的動作時,自己的行為會出現明顯變化。再來,如果你完全模仿對方的動作,對方必然看得一清二楚。這樣不但無法建立密切關係,反而會讓人覺得你是個精神分裂症患者。  當你想透過適應他人的溝通方式來建立密切關係時,要偶一為之,而且要慢慢來。一開始,改變幅度要小,然後非常小心、不著痕跡地逐步增強。你的改變要多快或多慢,由你感知自己獲得多少你想要的回應而定。你讓對方覺得越有興趣、越投入,就越能開放地模仿他的肢體語言。這個原則在建立密切關係之後也適用。  一開始,你應該利用「代表性姿勢」(又是另一個很炫的字眼);換言之,你要模仿對方的行為,但是只模仿一點點,只要在跟隨對方的肢體語言時保持一致,你就可以把動作變得柔和些。如果他交叉雙臂,你只要把右手放在左手腕上即可。也就是說,你可以做相同的動作,但幅度小一點,這樣就能避免讓對方意識到。  另一種隱藏你正在模仿他人的好方法,是延緩行動。對方做出一個動作之後,不要馬上跟著做,請你等個二十或三十秒再開始行動。只要你的動作和對方一致,這樣的舉動仍然可以發揮效用,讓他的無意識心智捕捉到你們兩個人出現同樣動作的事實,進而認定你們「很相似」。  第三種遮掩行動的方法,是模仿對方的臉部表情。對方看不見自己的臉,因此不會比較你們兩個人看起來的樣子。但對方的臉部表情是他內心感受的反映(因為人的心理和生理過程互相牽連),如果他看到你臉上出現相應的表情,就會感知到你也有相同的感受,因為你看起來跟他一樣,這就形成了極為親密的連結。  因為我們無法看見自己的臉,所以其實無法發現別人正在模仿我們的臉部表情,而只會感受到一種認同感。但有一件事要注意:你模仿的必須是特別的表情,而不是對方原本的模樣。有些人就算在很輕鬆的情況下,看起來也總是一臉感傷、嚴肅或憤怒,這是他們本身臉部結構的關係。你要弄清楚你模仿的對象在其他時候看起來是什麼樣子,這樣才能分辨他原來的臉和展現情緒時的臉有何差異。  另外,還要確定你用跟對方一模一樣的速度和節奏在做動作,這對於有互動的姿勢來說特別重要,例如握手。如果對方動作很慢,你就得慢慢地握手,反之亦然。如果你注意到對方說話速度很快,看起來緊張、興奮,你就得加快握手的速度。而其他有節奏的姿勢,例如表示同意時的頷首,也必須有所改變,以呼應適當的節奏。在稍後的章節當中,你會學到如何掌握對方說話或思考的速度,甚至初見面時你就能了然於心。  不要過度詮釋  就像我之前說過的,我們大部分的姿勢並不是放諸四海皆準,不會對每個人都有同樣的意義。然而,我們還是找得到某種「說明書」,可以解釋多數人的肢體語言。每當我們處於某種情緒時,通常會使用相同的姿勢,就算沒有其他人用這個姿勢,我們也不在乎。因此,初次見面時,你要試著不要太過信任對方展現的肢體語言。  比方說,你應該要注意到他是否移動左腿,但必須避免馬上就將此解讀為他很緊張,除非有其他指標指出情況正是如此。稍後,你會學到如何將動作和姿勢連上特定的想法和情緒。也許,移動左腿正是緊張的信號,但此一原則仍只能應用在此人身上,並不必然可以推及到其他人。每個人都會用自己特有的方式來表達自我,而一旦擁有某些判讀他人肢體語言的技巧之後,你就會注意到,你越來越能預測他人要說些什麼,而且在他們開口之前你就想到了。你正在讀心呢!   當你開始用全新的方式觀察別人,很快就會注意到他們身上出現的一些變化,就算無法模仿這些改變,你也能因此獲得許多訊息,了解對方的感受和想法。像膚色變化這一類的事,你很容易就會注意到。人在害怕時,臉色通常會變得比較蒼白;而如果是害羞,會發紅的不一定只有雙頰,耳朵上半部、前額及下巴的輪廓也會有發紅現象。另外,對方的瞳孔放大也逃不過你的眼睛,這是一種有興趣及投入的訊號,之後我們會針對這一點深入討論。  如果對方很明顯地擺出阻擋或保持距離的肢體語言,你該怎麼辦?你也要反映這個動作嗎?這個問題並無定論。有些人覺得繼續模仿是個爛主意,但也有人推薦這麼做。建議這麼做的人宣稱,既然一開始你要建立密切關係的原因之一,是要在必要時引導對方,因此你必須透過完全模仿他的肢體語言進入密切關係,然後逐步改變你自己的肢體語言,來打開他的,從而導向正面。  如此一來,你就可以影響對方、造成改變。這是個好主意,但我認為你必須把背景因素也列入考慮。如果空氣中瀰漫著緊張氣氛,我建議你採取更好的作法,而非跟著做有阻擋意味的肢體語言。可以建立密切關係的方法還有很多,交叉雙臂可能不是最好的。然而,如果沒有其他跡象顯示那確實是帶有阻擋意味的肢體語言,那麼跟著對方的動作做倒無妨。如同我之前說過的,交叉的雙臂可能只表示房裡很冷。  肢體語言可以是一種療法  有意識地建立密切關係的原因之一,是要讓你能引導對方進入某種(你希望的)心理狀態。身處密切關係時,我們會想要跟隨彼此,因為不跟隨的代價就是導致密切關係破碎,所以在無意識之中,我們會傾全力避免這一點。有一個很好的例子可以說明能夠引導他人多有幫助:設法改變對方帶有阻擋意味的肢體語言,讓他的姿勢變得比較開放,也就是我剛剛提過的情況。要記住,你改變的不只是肢體語言,更是對方的整體態度—這兩者休戚相關,記得吧?發生在身體上的事,也會發生在心理層面。  另一個很實用的地方,就是扭轉周遭親友的負面心態。這是一種很好的治療方法,你自己也很容易運用。當朋友毫無來由地感到沮喪—也許不過因為今天是個多雨的星期一,或者還得等一星期才領得到薪水—這個方法很有用。儘管放膽去試,反映對方的肢體語言!但是你身體表達出來的負面情緒強度不可以等於這位朋友,因為你並不想把對方更往深淵裡拖。你想要的只是做出足以建立密切關係的動作,清楚表現出你了解對方目前的心境。當你確定你們已經處於良好的密切關係中,就慢慢讓自己的肢體語言變得更開放、更正面。你可以打直背脊,擺出開放的姿勢,打開雙臂,然後開始微笑。  在這一連串的行動中,你要一步步確認這位朋友跟著你一起改變,如果對方沒跟上,就代表他沒有捕捉到你的導引,這時,你可以回到前一個步驟,重新建立密切關係。在密切關係當中引領對方,常常得進兩步、退一步。而當你充分改變對方的肢體語言時,他的心情也會有同樣程度的變化,一切的憂鬱都將一掃而空。你知道的,如果把背脊挺直、下巴上揚且不斷微笑,你是不可能沮喪的。試試看吧!  你只要記住,絕對不要對真正遭遇問題的人做這種事就行了。例如,一個處於悲傷情緒當中的人,需要花點時間陷在裡面。哀傷是一種讓我們保留能量,在心中處理引發該情緒的事件的心理狀態。如果你對著正在經歷真實哀痛的人進行這個練習,就會妨礙到對方為了繼續好好過日子所須經歷的心理過程。碰到這種狀況,你最好還是讓對方陷在那種哀傷卻有必要的狀態當中。不過,就像我說的,對於那些無緣無故覺得憂鬱的人,這種療法再好不過了!  觀察練習  1. 下一次到餐廳吃飯時,你可以觀察處在密切關係中的人是如何互相跟隨與引導。先找出一對或一群看來已經建立親密、親近且穩固關係的伴侶或友人,看看他們交談時如何輪流跟隨與引導對方的肢體語言。  2. 你也可以試著找出房間裡有哪些人和隔壁的人擺出一樣的坐姿。  3. 嘗試在擠滿人的公車、電車或捷運上辨認出哪些人彼此認識,哪些人不是。線索如下:找出那些坐姿、動作一樣的人。就算他們不是剛好坐或站在一起,你也可以清楚看出模式。  給害羞的人的練習   如果在交談時模仿對方的動作這個點子嚇到你了,你可以進行以下的練習:  1. 觀看電視上的脫口秀或政論節目,然後完全模仿受訪者的坐姿和動作。你會注意到,在他們真正說出口之前,你多多少少知道他們要說什麼。這沒什麼好驚訝的,畢竟他們會出現那樣的坐姿,是因為他們正在思考某些想法,而如果你跟隨他們的動作和姿勢,就會在自己身上啟動類似的心理過程和心情。另外,當你採用不同的身體姿勢時,留意一下你的情緒和自我認知如何隨之改變。  2. 從遠處建立密切關係。在公共場所或某些社交場合裡,你可以挑選某個和你沒有直接接觸、在房間另一端的人,然後開始適應對方的肢體語言。不久之後,如果這個人跑來問你,你們是不是在什麼地方見過面,請不要太訝異。對方會覺得你很熟悉,是因為你根本就是他的鏡中影!所以,你要挑一個你不介意和他聊天的人,而不要挑一個你避之唯恐不及的對象。其實這是一個小祕訣,讓你可以和自己羞於主動攀談的人有互動,並讓他們對你產生興趣。  3. 想要消除那種好像快要被對方看出破綻的感覺,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他聊他自己。然後,你要開始厚著臉皮反映他的肢體語言,同時還要發出一些代表認同的聲音,例如「嗯哼」或「對啊」。你會注意到,對方不太關心你做了什麼。當我們在談論自己或極端憤怒時,會把全世界都鎖在外面。我們會對著自己談論自己,很少會去注意別人做了什麼事。  一開始,你也許會覺得這一切不太自然而深感困擾,因為那根本不是你。這種感覺完全正確,在模仿的情境下,那並不是你—或者說,還不是你。自不自然這件事,只是能否養成習慣的問題而已。學騎單車時,循環地踩著踏板就能讓車子前進,這之間的關係一開始看來也極不自然。但是當你學會之後,就會達到學習的第四階段,那時騎單車就變成一種內化、無意識的技能,成為你的一部分。而建立密切關係的實務技能,也能透過相同的方式變成你自然而然的一部分。要養成習慣,只要開始做就可以了。

内容概要

  來自北歐的超強讀心術、瑞典最受歡迎的企業講師,助你工作、生活皆得意!翔實呈現表情與肢體語言差別,讓你一看就懂!  只要眼神接觸,就能說出對方手上球的顏色。他說,這不是魔術,是讀心!握住犯罪小說家的手,就能找出小說家鎖定的凶手和被害人。他說,這不是通靈,是讀心!  能讀心,就能輕鬆解決工作上的障礙、人際關係的煩惱;如果不懂得讀心,縱使有A級身手也枉然!掌握人心、洞悉人性,在瞬息萬變的時代創造生存利基!動作、聲音、表情、手勢都在透露一個人的心思,而且常常跟言語傳達的訊息相反。本書就要為你揭露這些隱藏的訊息,並以幽默的方式提供你一輩子受用不盡的讀心技巧。  《看人看到骨子裡》作者是瑞典讀心術大師兼心理學鬼才,他判讀人心的程度,彷彿魔術師或擁有通靈超能力的人。他認為,一般人在溝通時,經由語言表達出來的僅有10%的訊息,因此必須透過肢體語言、聲音、表情等等的綜合解讀,才能真正了解對方。  在他設計的許多練習、肢體語言圖片及風趣的解說帶領下,你將能:  一眼看出對方沒說出口的情緒和意圖。  在他人絲毫未覺的情況下,以肢體語言和心理技巧讓對方完全信服你。  成為人肉測謊機。  為自己和他人植入特定的正向情緒按鈕(心錨),隨時隨地加以運用。  不用開口告白,僅以細微的眉目傳情,就讓對方喜歡你。  學會逗人開心的讀心術技巧,適時施展,讓親友大吃一驚。  讀心並不神祕,請跟著本書仔細檢視這些技巧,好好鍛鍊,讓它們越磨越光,發揮最大功效。

作者简介

  亨瑞克.費克塞斯〈Henrik Fexeus〉  瑞典著名讀心術大師、溝通專家及激勵講師,擁有化繁為簡的能力,總能以輕鬆而深入淺出的方式,解釋最複雜的概念。他為「讀心」帶來全新的意義,並揭露非言語溝通、肢體語言、心理操縱及心理影響等方面的技巧。他的第一本書《看人看到骨子裡》一推出,就在瑞典造成轟動。除了演講、寫書之外,他也主持電視節目《心智風暴》,在節目中展現許多讀心技巧,只要憑他人的一個簡單舉動及眼神,就能讀到這個人心裡想些什麼。該節目不僅在瑞典和歐洲有高收視率,更代表瑞典參加「世界公視大展」(INPUT)。吳書榆  台大經濟系、英國倫敦大學經濟所畢業,曾任職於公家機關及軟體業,擔任研究、企畫與行銷相關工作,目前為自由文字工作者。譯有《該隱的封印》《搞笑諾貝爾獎》《征服》等十多本書。

书籍目录

1. 讓你更能讀懂人心2. 打造良好關係的先決條件3. 實際建立密切關係--有意識地使用無意識溝通4. 預知對方下一步的想法--感官印象如何決定思維5. 從表情看出對方的真情緒--我們如何展現情緒6. 永不嫌遲--小故事大道理,讓你知道讀心有多重要7. 如何成為人肉測謊機--矛盾的徵兆及其意義8. 不著痕跡的完美調情達人--如何在不知不覺中眉目傳情9. 你可以影響對方--如何暗示,並施展察覺不到的影響力10. 心錨的妙用--如何植入特定的心理狀態,並加以誘發11. 表演時間到!我知道你心裡想什麼--令人眼睛一亮的秀12. 你就是讀心專家啊!

章节摘录

  手部的說謊破綻  越是遠離臉部的肢體,越容易利用非言語徵兆來說謊,因為人體其他部位和腦部情緒中樞的連結,不如臉部那樣強烈,因此比較能夠掌控。所以,我們忘記去做是一件好事—我的意思是,忘了說謊時也要加上肢體動作,是件好事。手的效果介於臉和其他部位之間,我們大多數時間都能看見手,因此非常清楚地察覺到手的存在,而手部也能提供許多無意識徵兆。  有些手勢已經變成一種標誌,其作用就像言語一樣;這些是特別的手勢,有特別意義,是某種文化中的所有成員都知道的。例如邱吉爾發明的手勢:食指和中指張開,手掌向外。在大部分的西方世界裡,這個手勢被視為代表勝利(victory)的V。所以,利用這種手勢說謊當然不會有問題。當有人問起你的隊伍是輸是贏,你實際上輸得一塌糊塗,卻比出這個勝利手勢時,並不會有任何麻煩。  但有時候,我們會無意識地使用這些手勢,變成一種等於不經意說溜嘴的肢體語言。這類無意中洩漏天機的手勢,正是指向一個人真實感覺的正確指標,原因很簡單:因為這是無意識的。然而,要注意到這些手勢很困難,因為此時這些手勢多半會以不同於平常的姿勢出現。當保羅.艾克曼安排多位學生接受一位冷漠無情的教授訪談時,就發現了這樣的例子。他在好幾位受訪者身上發現他們都會無意識地握緊拳頭、伸出中指,也就是比出那個眾所周知的侮辱手勢。  但他們在做這個手勢時和有意識的動作不同,反而是拳頭抬起、手放在膝蓋,然後中指朝向地板。雖然比出這個手勢的人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這樣做,但毫無疑問地,這是代表強烈厭惡的手勢。另一個常見的無意識姿勢則是聳肩,當我們想表示不知道、沒有意見或不在乎時,會有意識地做出這個動作。這時,你會抬高肩膀,把手掌抬起來,並舉到胸部的位置攤開,這是一般常有的動作。但是,無意識的聳肩卻是手臂直直地下垂,肩膀沒有動作,或是很輕微,而這個標誌姿勢的痕跡則在於,手部會在手腕處往上轉或往外翻。  另一種手部動作在我們想釐清說話內容或說明抽象概念時會用到。例如,我們會用手指在空中畫一個正方形,然後說「就是四四方方的」。雖然這類手勢出現的頻率和強度取決於文化和個人因素,但每個人說話時都會這樣運用手勢。在北歐,人們說話時不太會比手畫腳,而義大利人則是宇宙無敵的手勢大師。然而,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運用手勢,而且實際上,我們非常仰賴這類手勢以了解對方,卻很少有意識地去注意人們使用的手勢。  對方若用了錯誤的手勢來解釋他說的話,溝通將無法進行。我在授課時,為了說明這一點,通常會和某個人有眼神接觸,同時用手指著窗戶,然後問他現在幾點。雖然這其實是個非常容易回答的問題,但通常我得到的答案都是:「呃……什麼?」偶爾,我們也會盡量不用手勢,例如疲倦不堪、傷心欲絕、無聊到了極點,或者,當我們真的、真的必須好好思考自己到底在說些什麼,並且要小—心—說—話時,例如,說謊的時候。  創造新想法是一項吃力的內在過程,當我們必須集中注意力創造時,會抑制外在表情。而手勢是非常特殊的表情,少了手勢會十分明顯。  當我詢問要如何判斷某人是否在說謊,總會有人提到說謊的人會抓鼻子。人在說謊時會出現較多靠近臉部的手勢,這一點其實是對的,但最常見的手勢並非抓鼻子,那是第二名。最常見的是掩住嘴巴,彷彿想阻止謊言脫口而出,又好像對於自己將要說出口的話甚感羞愧。而其他出現在臉部的手勢,例如調整眼鏡、揉揉耳垂、抓抓鼻子等,實際上都是同一種基本手勢從嘴部轉個方向,做出一些比較不易引發懷疑的動作。  有人跟我說,在李文斯基案的審判當中,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總共抓鼻子抓了二十六次。不要以為只有目光銳利如鷹的肢體語言專家才注意到這一點,如果利用谷歌(google)的圖片搜尋服務去找「柯林頓的鼻子」(Clinton's nose),你會找到一張柯林頓的照片,不過他的鼻子變成了一個半跪著回眸一笑的裸女:柯林頓的鼻子在電視上傳達出的訊息非常強烈,嚴重到他的媒體顧問群要求他停止這個動作;民調顯示,就因為他一直抓鼻子,導致大眾對他失去信心。  有些人就算只是在聽對方說話,也會出現這種手部動作。當我們懷疑自己聽見的內容,或者認為自己沒有被告知事實時,通常會遮住嘴巴。想像一下,有個驚訝萬分的人心想:「我才不信!」,然後雙眼睜大,並用手遮住自己的嘴巴。如果你在對方身上觀察到這種行為,就該努力把話說得更清楚一些,並確認你說的是事實。如果你說的是實話,那就好;如果不是,你可能會覺得鼻頭癢癢的……  而就像其他顯示說謊的徵兆一樣,某人搔抓自己的鼻子,不一定有其他意思,他可能只是鼻子癢。但如果這種動作重複出現,那你最好開始去尋找其他顯示說謊或隱藏情緒的徵兆。  洩漏祕密的姿勢  有很多情境都會引發神經緊張或壓力。有時很自然,例如接受一次重要的工作面試、要在大型派對上致詞、覺得非常無聊且焦躁、要迎接第一個寶寶、學校開學,諸如此類。英文裡,這一類緊張焦慮被稱為「腹中亂舞的蝴蝶」(butterflies in the stomach)。另一種也會引起神經緊張、壓力和焦慮的情境,就是對至關重要的事說謊。身處這種情境時,我們承受了巨大的能量和焦慮,而這些東西必須找到出口。如果試著完全不表現任何情緒,只是專注地保持冷靜,最後我們會開始發抖;如果太過緊張,甚至可能會昏倒。  因此,比較好的辦法是一直找事情來做。洩漏祕密的姿勢就是這種焦慮和緊張的釋放系統,這種動作清楚顯示出對方承受了巨大的內心衝突或緊張。洩漏祕密的姿勢幅度很小,會不斷重複,而且毫無意義,例如不停地按壓原子筆、把紙撕成一小塊一小塊,或是不斷彈手指頭。但有些研究顯示,人有保持雙手忙碌的需求,因此,有時很難判定在對方身上觀察到的動作是不是洩漏祕密的姿勢。所以,重要的是要確定那是反覆出現的重複動作。  有人會找到很不錯的姿勢,讓他有事可忙,而且從任何方面看起來都是一副老神在在的樣子。他可能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把罐子裡的牙籤排整齊,但你可以看出這正是內心正經歷強烈壓力的徵兆。你要做的,就是查明對方這樣的動作是否合理。  全世界的機場都會安排人員到處巡邏,尋找旅客身上是否出現這些洩漏祕密的徵兆,以判斷對方是不是害怕飛行,卻又想辦法隱藏情緒,因為這樣的人一旦登機,可能會引發問題。這些人常出現在吸菸室,如果機場沒有吸菸室,那麼他們就會跑到航站大廈外面去(九一一事件之後,這些害怕搭機的緊張旅客在許多國家有了完全不同的意義)。男士穿著西裝,彈掉菸灰的頻率比必要的次數多得多,而精雕細琢的女士會折斷一根又一根的火柴,然後把這些殘骸丟進菸灰缸。當然,有時如果吸菸者的動作變得機械化,一根接一根不斷地抽著,而不是好好享受短暫的歡愉時刻,那吸菸這件事本身就是非常明顯的洩漏祕密的動作。我聽瑞典亞蘭大機場的公共關係室人員說過,海關及安檢人員也都受過訓練,要注意這類訊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看人看到骨子裡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