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者不會說的秘密
2011-2-23
晨星出版有限公司
李相勳
136
宇忠信
无
序 29歲成為跨國企業行銷部新人的金旻璟(化名)小姐為了進入這家國際公司,克服了種種困難。她先前辭掉國內廣告公司的工作,並進研究所就讀企業管理學。為了成為大學時期所夢想的行銷專家,所以她選擇以全世界為對象的跨國企業,希望有更多發展機會。但是她比起其他應徵者多了三到四歲,而且已經是有一個一歲大的小孩,所以無法確定是否能撐過總共六個多月的座談會與面試。周圍的人也說過她不切實際,但是她沒有因此想拋棄夢想,想法反而更加堅定。在美國當交換學生時期的經驗,讓她對自己充滿自信心。 她成功的被錄取了,而且慢慢學習如何成為主管。她所負責的產品和品牌都相當的成功,如果成果沒有預期的好,就花上幾個月的時間找出對策。因為她的努力,在韓國市場上的產品銷售有了非常大的成長,而在她進公司的第八年,升遷為公司的高階主管,第十五年的時候終於達成了最佳行銷專家的夢想。 崔智安(化名)先生因父母的要求而考上知名大學的企業管理系,雖然在大學期間有努力學習企業管理學,但這並不是因他的興趣。上班時,也選擇比較大的公司上班,雖然有著在萬人羨慕之職場上工作的自傲感,但這種心情也只持續了一年而已。在他擔任的第一個部門中所負責的會計業務實在無趣,因為無趣也沒有產生意欲,當然也不會有什麼成果,只是為了領薪水而工作。進公司過了十年的時間,雖然依照年次而升遷為課長,但實力並沒有進展,雖然對工作日漸熟悉,但是卻沒有企圖心,只是覺得無聊而已。對公司的不滿越來越多,也開始怠慢,自然而然對他的評價也變得不好,也沒有一個部門想跟他一起工作。在同一屆錄取的同事中,公司將一位同事派到海外留學,他現在已經升遷為公司的理事,崔智安很羨慕他。他安慰自己,高階主管會面臨被裁員的風險,不升遷才是長時間可以上班的方法。 我們從金旻璟小姐及崔智安先生這兩個人的故事中發現何種差異點呢?到底是哪種原因讓他們的現況如此不同?不管是做事業、走上運動選手之路,或者是在公司上班,一個人在某個領域中要成功,有三個重要因素:周圍的支援(support)、天生具備的幸運(luck),以及投入的時間(time)。 這三個因素中,支援與幸運這兩項因素因為不需要特別的努力,所以顯得吸引人,但是這兩項因素因為無法自己控制,所以也不是想要就能得到。 與這兩個因素相比,時間看起來並不具備吸引力。因為要運用時間來達到成功,需要配合辛苦的努力與練習:做更多的工作、讀更多的書、走更多的路、更多的努力。因此與不需努力的支援與幸運相比之下,吸引力就沒有那麼高。但是和支援與幸運這兩個因素相比,時間是自己可以控制的事,而且投入時間確實會帶來獎賞,依照投入的努力與練習的程度,會帶來相對應的結果。如果所有事情是因為支援與幸運所決定,人們就只能忍受挫折而生活,但就是因為有時間這個因素,就算沒有支援與幸運的人,也可以有達到目標的機會。 以崔智安先生的情況為例,雖然有了周圍的支援與幸運,順利的進入大公司,但沒能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因為沒有值得讓他投入時間而努力的目標,所以他慢慢被淘汰。相對的,金旻璟小姐有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為它設定了目標,將很多時間投資在努力與練習,並且獲得了結果,就算一開始並沒有得到支援與好運,但是金旻璟小姐因為運用了時間這個因素,所以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時間是所有人公平擁有的唯一資產,成功的人,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能夠對同一件事情花上一萬個小時以上。投資超過一萬小時以上的努力與練習,就可以成功的,要不然你也準備了通往成功的踏板。了解一萬小時的法則,並利用它來掌握住成功,可以說是會帶來成功的「一萬小時的法則」。一萬個小時,是每天投入三小時,持續大約十年的時間。 不過,同樣將一萬小時投入在一個領域或職場上時,有些人會成功,而有些人反而會失敗,不同的人同樣花上一萬小時在工作、事業、運動上,結果卻可能天差地遠,到底是什麼原因而造成這樣的結果呢? 原因在於「練習的質」練習是指「重複學習」,在一個領域上投入了一萬個小時以上,就是指做了很多練習的意思。同樣投入一萬小時,有人可以進入專家行列並成為公司會留住的核心成員。而有些人同樣投入一萬小時,卻連公司內其他部門的人也不會歡迎。 成功的人在最有把握的事情上設定了明確的目標,拼了命的投入目標,並且撐到最後。在達成目標後,就像是剝洋蔥皮一樣,尋找與眾不同的路,再次面對新的挑戰,因此不會介意失敗,也不會感到受挫折。 無法成功的人,對喜歡的事情或目標不明確,專注或忍受的時間也很短,容易滿足在小小的成就上,對不了解的事情有所恐懼,並圍繞在過去的事情上,因此碰到小失敗的時候,也很容易失去方向而絕望。 這本書大體上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份解釋了一萬小時的法則,具體將兩種一萬小時的法則─善性循環及惡性循環,透過例子加以說明;第二部份會介紹如何提高練習的質來避免惡性循環而成為善性循環的七種執行法則,透過現實中名人的故事為例,一一說明在現實中可以應用的方法。 這本書雖然是在探討各種人物與他們的特徵,但核心都是相同,良質的練習製造出天才,也就是只要有一萬小時的法則,就算是笨蛋也能夠登上專家行列的意思。
成功是玩出來的 行行出狀元,喜歡什麼,就做什麼! 持續下去,你就是高手 只要每一件事情都持續一萬小時 打電動的,就會成為電玩高手 做研究的,就會成為學者專家 畫圖的,就會成為畫家 彈琴的,就會成為音樂家 像宮崎駿,莫札特,史蒂芬.史匹柏都是玩出成功的例子 作者從事新聞工作很久的時間,專門訪問政治以及商場的成功人物,在研究所進修時,又以成功人物為主題,觀察成功人士的共同點。在這本書中,作者提出,因為時間是所有人公平擁有的唯一資產,成功的人,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能夠對同一件事情花上一萬個小時以上。 成功的人在最有把握的事情上設定了明確的目標,拼了命的投入目標,並且撐到最後。在達成目標後,就像是剝洋蔥皮一樣,尋找與眾不同的路,再次面對新的挑戰,因此不會介意失敗,也不會感到受挫折。 無法成功的人,對喜歡的事情或目標不明確,專注或忍受的時間也很短,容易滿足在小小的成就上,對不了解的事情有所恐懼,並圍繞在過去的事情上,因此碰到小失敗的時候,也很容易失去方向而絕望。 這本書大體上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份解釋了一萬小時的法則,具體將兩種一萬小時的法則─善性循環及惡性循環,透過例子加以說明;第二部份會介紹如何提高練習的質來避免惡性循環而成為善性循環的七種執行法則,透過現實中名人的故事為例,一一說明在現實中可以應用的方法。 了解一萬小時的法則,並利用它來掌握住成功,可以說是會帶來成功的法則。
李相勳 畢業於韓國首爾大學德國文學系,並取得碩士學位。1998年開始於韓國從事新聞工作先是在(聯合新聞),2003年開始在(每日經濟新聞社)工作。在研究所時,專門研究國內外政治領導人成為領導者的過程及秘訣,之後開始寫作成功法主題的書籍,如《習慣的奇蹟》。宇忠信 政大財務管理系畢業,目前為兼職譯者。
Part 1 一萬小時黃金定律 前言 練習的威力 一萬小時善性循環的法則 第一階段 找出喜歡的事情 喜歡的事情也會改變 喜愛之悲劇 透過SWOT分析來避免喜愛之悲劇 第二階段 讓練習變為遊戲 第三階段 相信結果不如相信能力 掉進習慣陷阱的惡性循環 透過善性循環成為高手 Part 2 一萬小時黃金定律 實行策略 第一章 聰明的人贏不了享受的人 三十年教職的信念 享受比什麼都重要 只在喜愛的時候投入 一百比一的差異 透過正在做的事,邁向想要做的事 喜愛與可行性同等重要 第二章 決心、實行與持續會帶來成功 有行動力的人才會贏 連心也一起動起來的持續力 持續的做下去,就會成為專家 勤勞並且持續下去 跑的愈多,獲得的愈多 突破失常表現 第三章 身體會隨衣服的大小改變 鞋子小,腳也會變小 剝洋蔥皮 要準備長大一吋的能力 開拓邁向目標的路 讓器量變大的精神導師 第四章 牛步千里 每次十五公分,爬一千公尺 丟棄模糊的目標 設定短期目標,計畫要具體 重複所創造的長期記憶 從小處著手,看見成功的機會 等待也是投資 第五章 抓住核心點 花時間學英文,不如在專業上下功夫 賭上全部 計畫優先順序 腦力激盪的人生 投入的威力 就是因為資源不足,所以更投入 第六章 因為我不同,所以會成功 與眾不同就是競爭力 沒有太遲的挑戰 獨創的信念,創造出非凡性 大家邁向的路並非每次都是對的 不同的想法,會結出不同的果實 革新是為準備好的人所存在 做開創者,不如做第一個追隨者較安全 第七章 失敗Ok,敗北不OK 失敗只是失敗而已 忘記已過的過去 能力的神聖化,就是沒落的前奏曲 同時假設最佳與最差的情況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