懺情者的告白
2009/12/30
高寶
Hanns-Josef Orteil
352
闕旭玲
◎一個同時令情聖和音樂才子神魂顛倒的妙齡少女! ◎一部充滿音樂、藝術、浪漫和愛情的小說! 站在彷若人生終點的舞臺上回望,女人與愛情,擄獲與追求,像是一曲又一曲循環不止的旋律。而現在,最後的音符即將奏下…… 我們總是看不清所愛的人的樣子,雖然他們的身影模糊,卻因我們眼裡的崇拜而終致難以忘懷。 一七八七年,布拉格,秋。 伯爵小姐安娜.瑪麗亞又一次從夢中驚醒。 又夢到他了。安娜最近總是在夢中見到他,那名面容模糊的男子。頭戴一頂白羽毛帽,佩一把有兩蛇交纏的劍,而他的手上,一枚刻著獅頭的戒指正閃閃發亮。男子闖入她的房間,一把緊緊地攫住她,唐突的舉動令她恐懼卻也心跳不已。那名男子是誰呢?她有預感那是真實存在的人,只是她現在奉父親之命,住進山上的修道院,無法離開半步,只好靠來訪的侍女約翰娜,為她帶來一些外面世界的新消息。這天,她聽約翰娜說宮裡有位從威尼斯來的訪客,他高大幽默,還戴著頂綴有白羽毛的帽子…… 一七八七年,布拉格,秋。 賈科莫.卡薩諾瓦從矇矓中醒來。 一時之間,他不知自己身在何處,窗外傳來的樂聲才提醒他,自己正暫住在伯爵的宮殿裡。偶爾,卡薩諾瓦會想起自己意氣風發的過往,所以當他見到莫札特那齣以風流情人唐璜為主角的歌劇時,便不由自主地投射出年輕的自己。為了幫助莫札特塑造出最完美的角色,卡薩諾瓦決定舉辦一場盛大的喬裝晚宴,邀請所有歌劇成員參加,同時,將有一位神祕嘉賓與會。晚宴當天,他意外發現伯爵小姐安娜就是那位祕密參加的人,而安娜眼神中對他的傾慕,令他靜止已久的心又跳動了起來…… 在《懺情者的告白》裡,主角卡薩諾瓦就像是引領整本小說的主要聲部,從他將自身經歷與情感投射自莫札特的歌劇角色「唐璜」(後改為唐喬凡尼)開始,漸次地引導天真的伯爵小姐安娜、音樂才子莫札特、劇作家達.彭特等劇中角色加入。他們跟隨著卡薩諾瓦的腳步,一步步重塑風流情人唐璜的完美形象,雖然此時的卡薩諾瓦已是中年,但情聖昔日的魅力與風光卻彷彿也在讀者眼前重現了。 伯爵小姐安娜可說是另一個主要聲部,她未經人事的青澀,不但令卡薩諾瓦心蕩神馳,就連音樂才子莫札特也將之奉為謬思女神,間接促成了整齣歌劇的完成。《懺情者的告白》是一部成功融合史實與故事的小說,在掩卷之後,讀者心中充滿了這是否為真實故事的疑惑,卻又不禁折服於作者歐泰爾完美描述的功力,十八世紀的布拉格就如同書中《唐喬凡尼》的曲韻繚繞不去!
漢斯約瑟夫.歐泰爾〈Hanns-Josef Orteil〉 一九五一年生於科隆,目前定居在斯圖加特。歐泰爾是一位「先學會寫字,才學會說話」的作家。他的母親因受傷而併發嚴重的語言障礙,致使他直到七歲才開口說話。對於不會說話的小歐泰爾而言,閱讀是很重要的學習活動,四歲之後,「書寫」就成了他和外界主要的溝通工具;而他自己也曾說過:「書寫的魔力深植於我,我永遠離不開書寫,不可能。」彈鋼琴是歐泰爾的另一項興趣,五歲開始學琴的他天分極高,十九歲便舉辦個人演奏會,可惜後來因罹患嚴重的韌鞘炎,被迫放棄鍾愛的音樂。歐泰爾於大學期間,先後在義大利、德國和法國主修過藝術史、德國文學暨語言學、音樂理論及哲學,並於一九七六年於美因茲大學取得博士學位,之後便開始在德國各大學任教,主要開設「創意寫作」及「文學報導」方面的課程。一九七九年,歐泰爾出版第一本小說《關閉》,同年即獲得德國公共電視台ZDF所頒發的「觀點文學獎」。之後陸續出版了《荊棘》(1983)、《特務》(1989)、《藍道》(1996)、《偉大的愛》(2003)、《愛的渴望》(2007)等為數眾多的小說與散文。多年來,歐泰爾獲獎無數,包括湯馬斯.曼文學獎以及尼可拉斯.伯恩文學獎,堪稱德國當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在歐泰爾的作品中,最令人稱道的便是他的歷史小說藝術家三部曲:《福斯蒂納之吻》(1998)、《在潟湖微光中》(1999),及《懺情者的告白》(2000),分別代表了他對繪畫、文學及音樂的熱愛。其中《懺情者的告白》以歐泰爾致力研究的莫札特為藍本,更讓本書充滿了真實又戲劇性十足的張力!闕旭玲 專職德文翻譯。譯有:《偉大的失敗者》、《以母愛為名》、《鏡子的法則》、《丈量世界》等書。
1 一七八七年的一個秋夜,年輕的帕齊塔(Pachta)伯爵小姐安娜˙瑪麗亞(Anna Maria)從噩夢中驚醒。她驚魂未定,心噗通噗通的跳,眼睛瞪著狹小房間內黝黑的木製天花板。她住進這間房不過幾星期,這間房位於女子修道院內,修道院位於希拉德辛區(Hradschin),這間修道院乃女皇瑪麗亞˙泰瑞莎(Maria Theresia)專為那些雀屏中選的波希米亞貴族小姐們所設。 安娜˙瑪麗亞靜靜的躺著,全身緊繃,四肢僵硬,彷彿再也動不了。她想擺脫這場噩夢,想儘快把它趕出自己的腦海,但她發現自己的手還在抖,夢裡的一幕幕緊緊糾纏著她。好不容易,她慢慢起身,走到窗邊,將窗戶微微開啟,接著又趕緊鑽回被子裡。她經常這麼躺著,一躺一整天,閉著眼,靜靜聆聽,聽從底下──遙遠的城裡──傳來的聲音。 那份嘈雜和那些聲音,是她在這上頭最懷念的。父母的宮殿就在下面,在那堆龐雜的房舍中。在那兒,一早就能聽見小販的叫賣聲,馬車輾過石板路的嘎吱聲;人聲鼎沸、交頭接耳,近午時分,樂聲就會從街上、酒館裡漸次悠揚。隨著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城裡的樂聲會越來越多重,越來越豐富,簡直就像場正午時分──酒館裡高朋滿座時──就會上演,並持續壯大的合奏;吹管和絃樂互不相讓,各種樂器彼此抗衡,就連卡爾橋(Karlsbrueke)旁的教堂裡,長號樂隊也會奏出讚美詩,樂聲響徹雲霄;教堂似乎想藉宏亮的迴音,一舉蓋掉城裡所有的樂聲。 但修道院內一片死寂,靜得只要突然有丁點聲響就足以嚇到她。修道院的建築向兩旁延伸,中間圍成一隅花園,每次園中的噴泉突然噴出,她就會被嚇得縮成一團。而且,她常聽見寬敞的迴廊中有一閃而過的腳步聲。在小禮拜堂內,鐘擺的滴答聲總像近在咫尺,但每個人都知道,它遠遠的擺在聖器收藏室內。 修道院裡的其他女孩很快注意到她精神不濟且身體虛弱,紛紛前來安慰,並給予關懷,但安娜˙瑪麗亞依舊任窗櫺微啟,鎮日躺在床上,閉目養神,傾聽從城裡傳來的聲音。她有時候甚至會相信,自己聽見了莫爾道河流經卡爾橋畔的聲音,一種悶悶的輕哼,背景音樂般潺潺流淌的聲音,彷彿來自河底深處。 但此刻,這場傾聽的遊戲遠不如白天。她唯一聽到的是遠處的狗吠,她決定起身,但驚慌的心依舊狂跳。那座城就在腳底,是啊,她多麼希望此刻能踩著寬闊的階梯,飛奔而下,穿過巷弄,讓自己的心平靜下來,不再受一幕幕邪惡的景象所擾。那寬廣、銀光熠熠的河面,月亮正輕輕搖曳其上,她幾乎相信自己清楚的看見了卡爾橋上迅速移動的點點光影。 她依舊呼吸急促,彷彿受到極大的驚嚇。她舉起右手,抹掉額上的汗珠,但瞬間觸及的卻是髮梢上沁涼的冷汗──沾溼指腹的汗無比黏稠,竟像一抹鮮血。她把手扶在鬢邊,遙望著城裡的夜色,直逼眼前的還是夢裡的一幕幕,鮮明而強烈。 其實,她的思緒一直還沉浸在過往,沉浸在那段與父母同住宮中的日子,她無法那麼快的從那些聲音和畫面中抽離,雖然有其他三十位女孩陪在身邊,雖然大家總想盡辦法要幫她融入新生活──每天清晨七點就開始望彌薩的新生活。母親過世已三年,年長的姊姊們早已出嫁,三個哥哥也不住在布拉格了,他們早遷居維也納,一個個去履行他們所肩負的皇族義務了。 父親想為她找一個合適的對象,但評估過多位求婚者之後,毅然決然的將她安置在這間饒富盛名的女子修道院內。她沒有反對。她不能一直跟著父親生活,這不合體統,又所費不貲。所以她將留在修道院內,至少半年內是如此,直到覓得合適對象。唯有夏季,當她陪同父親到領地巡視時,她才能順便見見那些尚未成家的弟弟。 她在夜色中努力的尋找父母親的宮殿。但下面那片又黑又灰,密密麻麻堆疊著無數房舍的建築物中,她根本找不著。她開始禱告,喃喃自語的唸著:「聖母瑪利亞」,她突然覺得自己的聲音好陌生,一記怯生生的囁嚅。夜裡的寒意重重襲來,於是她把窗關上,並套上外衣。她覺得好虛弱,身上的衣服似千斤重擔,一股腦壓在她嬌弱的身軀上。她忽然有個念頭,她要立刻去告解,繼而一想,算了吧,此時此刻做出這樣的要求一定會引來不必要的騷動及側目。 她就這麼站在窗前,不敢向門邊走,也不敢躺回床上。她像是被緊緊的攫住,不能自由行動。她彎下腰從抽屜裡取出每日祈禱書。大聲朗讀應該會好過喃喃自語吧。但她發現,其中有好多拉丁文,她刻意挑選自己幾乎看不懂的地方唸。她動也不動的唸,一直唸,甚至打算唸到天亮。 但那令人膽顫心驚的夢境不斷浮現,彷彿它們就蟄伏在門邊,在她背後,正要伺機而入。她瞥見一抹身影,一名既高又壯的男子。那扇夜裡總是深鎖的門此刻竟輕而易舉的就被推開了。她看見一頂綴有白色羽毛的帽子。進門時,他將帽子隨手往門邊一拋。她認得這把劍,精雕細琢的劍把上有兩條交纏的蛇。他把劍往旁邊一靠,劍身隨即延牆滑落,他舉起右手,玩世不恭的做出問候的姿勢,黑暗中她清楚看見,他手上那枚刻有獅頭的戒子正閃閃發亮。 他來到床邊,朝著她低頭,繼而緊緊的、用力的攫住她──她驟然驚醒。醒來時他的笑聲依舊迴盪在耳邊,他笑得狂妄、肆無忌憚。剛才在夢裡,她奮力的抵抗著他,但竟有種感覺:全布拉格社交圈裡的人都聚集到她微啟的門邊來了,他們正在偷窺,他們正睜大了好奇的眼,想親眼目睹這名入侵者得逞。
媒體評論 「一部虛實交融的歷史小說,帶領我們走進充滿『洛可可風』的一七八七年秋,領略一場絕無僅有的感官饗宴!跳脫電影『阿瑪迪斯』式的刻版印象,重新勾勒莫札特那不可捉摸、令人著迷的奇特性格!」──《法蘭克福廣訊報》 「卡薩諾瓦與莫札特的交鋒絕非憑空杜撰,歐泰爾融史實與想像於一爐,創作出精采絕倫,令人拍案叫絕的歷史小說!」──《德國時代週報》 「藝術即生活,生活即藝術!歐泰爾藉小說《懺情者的告白》具體展現了藝術與生活兩者密不可分的交互作用!」──《世界報》 「化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