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愛的歷史

妮可‧克勞斯 天下文化
出版时间:

2007 年 11 月 28 日  

出版社:

天下文化  

作者:

妮可‧克勞斯  

页数:

280  

Tag标签:

无  

前言

  在世的最後一番話   明天或後天,當他們撰寫我的訃聞時,訃聞上將寫道:李奧?葛斯基身後留下一屋子廢物。我很驚訝自己沒被活埋。這個地方不大,但我得費勁在床鋪和馬桶、馬桶和餐桌、餐桌和前門之間,清出一條通道。我若想從馬桶走到前門,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我必須繞過餐桌才到得了。我喜歡把床鋪想像為本壘,馬桶為一壘,餐桌為二壘,前門為三壘。如果躺在床上的時候門鈴響了,我得繞過馬桶和餐桌才走得到門口。如果來人碰巧是布魯諾,我就一語不發讓他進來,然後蹣跚走回床邊。那群隱形觀眾的吼叫聲,在我耳邊隆隆作響。   我時常猜想誰會是最後一個看見我活著的人。如果我得打賭,我敢說一定是中國餐館送外賣的小弟。我一星期有四天叫外賣,每次他上門時,我總是為了找錢包大肆翻箱倒櫃。他捧著油膩的紙袋站在門口,在此同時,我則猜想今晚會不會是我吃了春捲、爬上床、然後在睡夢中心臟病發的一夜。   我試圖盡量讓人看見。出門在外時,有時雖然口不渴,但我還是買瓶果汁。如果店裡很擠,我甚至誇張到故意把零錢灑了一地,五分和十分錢銅板朝四方滾去,我則雙膝跪地。我跪下來得花好大功夫,站起來更是費力,不過嘛,或許我看來像個傻瓜。有時我走進體育用品店,問,你們有什麼樣的球鞋?店員上下打量我這個可憐的笨蛋,帶我看店裡一雙白得發亮的 Rockport 球鞋。不,我說,我已經有這款了,然後我奮力走到 Reebok那一區,拿起一雙根本不像球鞋的鞋子,說不定是雙防水靴。我跟店員說我穿九號,那個年輕小伙子神情更加謹慎地再瞅了我一眼,冷冷瞪了我好一會兒。九號,我緊抓著那雙有網邊的鞋子又說一次。他搖搖頭到店裡後面拿靴子,等到他回來時,我正脫下襪子,還捲起褲管,低頭看著自己老朽的雙腳。過了尷尬的一分鐘,店員才曉得我等他幫我套上靴子。我從來沒打算買鞋,我只是不想在我死去的那天,沒有半個人注意到我。   幾個月前我在報上看到一則廣告,說:繪畫班誠徵裸體模特兒,每小時十五美金。這麼多部位讓人觀賞,而且有這麼多人看,似乎理想得令人難以置信。我撥了電話,一個女人叫我下星期二過去,我試著描述我的長相,但她不感興趣,什麼樣子都可以,她說。 日子過得好慢,我跟布魯諾提起這事,但他聽錯了,以為我為了看裸女,才報名參加繪畫班,他也不想聽我解釋,她們會秀兩點嗎?他問,我聳聳肩。還會秀下面那裡嗎? 四樓的弗萊德太太死了三天,才有人發現她的屍體。我和布魯諾從此養成查看彼此的習慣。我們不時找些小藉口,比方說,布魯諾開門時,我跟他說,我的衛生紙用完了。一天後,有人敲敲我的門,我的《電視節目指南》不見了,他說。雖然我曉得他的《電視節目指南》跟往常一樣擺在沙發上,但我依然找出我那一份給他。有次他星期天下午過來,說,我需要一杯麵粉。這招可就不太高明,我忍不住點醒他:你又不會燒菜。接下來一片沉默,布魯諾瞪著我的雙眼,你懂什麼,他說,我在烤蛋糕。   初抵美國之時,除了一個遠房表哥之外,我誰也不認識,所以我幫他做事。我表哥是個鎖匠。他若是個修鞋師傅,我也會變成修鞋師傅;他若掏糞,我也會跟著掏糞。但是嘛,他是個鎖匠,他教我這一行,所以我成了鎖匠。我們合夥開了一家小店,後來他感染了肝結核,他們不得不切除他的肝。他發燒到攝氏四十一度,不治身亡,所以我接管了生意。他的遺孀後來嫁給一位醫生,搬到紐約海灣區,但我還是把店裡一半的利潤寄給她。我就這樣當了五十幾年鎖匠,但之前可從沒想到會過這種日子,不過嘛,其實我慢慢喜歡上這一行。我幫助那些被鎖在門外的人,也將某些不該進門的人屏除在外,讓大家高枕無憂、免做惡夢。   後來有一天,我凝視窗外,或許是望著天空沉思吧。即使把一個笨蛋擺在窗前,他也會變成大哲學家。午後時光漸逝,夜幕漸垂,我伸手去拉燈泡開關,忽然間,彷彿有頭大象一腳踩上我的心臟,我雙膝跪倒在地,心想我不可能永遠不死。過了一分鐘,再過一分鐘,然後又一分鐘,我在地上爬行,拖著身子爬向電話。

内容概要

  李奧是位獨居在紐約的退休鎖匠,寂寞終日,生怕孤單死去無人知曉。他的祕密是:六十年前在祖國波蘭,他有一位非卿莫娶的青梅竹馬;後來,他有了一個永遠不能相認的兒子;還有,他寫了一本書《愛的歷史》,書中的女主角,就是他的摯愛艾瑪…… 戰亂拆散了李奧與艾瑪,也迫使他逃離波蘭,無法把《愛的歷史》手稿帶在身邊,只得託付給好友茲維保管。李奧萬萬沒有料到,這本手稿幾經磨難,最後竟在南美洲問世,但書的作者不是他,他也完全不知道它的出版…… 同樣在紐約,有位同樣叫做艾瑪的十四歲少女,是個單親家庭的長女。艾瑪的母親始終無法忘懷亡夫,努力寄情於翻譯工作。艾瑪見母親因寂寞日益憔悴,千方百計想為母親尋得第二春。此時,有人願出重金委託艾瑪的母親翻譯一本書,正是那本《愛的歷史》!原本只想代母尋友的艾瑪,在看了母親的譯稿後,不由自主,開始尋找書中那位與她同名的艾瑪…… 一個名字、一本書,在命運的棋盤上,竟串聯著三個乍看之下毫不相干的家庭,牽動三代之間的愛恨。這些在浮世間漂流的小人物,在各自的世界裡飽嘗孤寂、歷經死別,卻沒想到,因為對愛的堅持與追尋,他們的人生之路,逐漸交錯……

作者简介

  妮可·克勞斯﹝Nicole Krauss﹞  1974年生於紐約,長於長島。史丹福大學、牛津大學畢業,主修文學及藝術史。自小博覽群書,文采洋溢。未上中學前,即已涉獵亨利·米勒、菲利普·羅斯等人作品。十九歲開始寫詩,詩作曾發表於Paris Review、Ploughshares等刊物;小說作品散見New Yorker、Esquire等雜誌。  2002年出版第一本長篇小說 Man Walks Into a Room,同年即獲選《洛杉磯時報》年度最佳好書,Esquire雜誌並稱讚她為「全美最佳新秀作家」。  亦自2002年起,開始發展《愛的歷史》故事雛形,2004年以短篇小說形式發表於New Yorker雜誌,大獲好評,迴響熱烈,決心擴寫為長篇小說。《愛的歷史》在2005年問世後,立刻登上英美重要暢銷排行榜,更迅速售出全球多種語文版權,可謂奠定國際文壇地位之作。  與小說家Jonathan Safran Foer為美國文壇知名夫妻檔,兩人育有一子,現居紐約的布魯克林。  施清真  **政治大學新聞系學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大眾傳播碩士,美國西北大學人際傳播博士,曾任教於淡江大學及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系。現定居舊金山,專事翻譯寫作,譯作包括《蘇西的世界》、《神諭之夜》、《遺愛基列》、《不存在的女兒》等。

章节摘录

  因為它如此特別。  如此的「特別」,非但沒有嚇跑讀者,反而讓它成為以27種語言,暢銷全球的口碑之作。即使在出版兩年後,它仍是英美書店架上閃閃發光的名字。  有些小說會在開頭數章內,就交代主角們的身家背景、個性,以及彼此之間的關係,讀者不久就可以串起各種關連,進入狀況,跟著故事發展走下去。或者,為了緊緊抓住讀者,書裡沒多久就安排一個劇情高潮。  但《愛的歷史》不是這樣的小說。  書中的主角們,在各自的世界裡各自生活、各自悲喜。每個核心人物各佔部分章節,輪流出場,每一章,都讓我們多了解他們一些。但也因此,坦白說,讀者大約要到了第三章,才會發現,原來這些毫不相干的故事之間,藏著一個重大的聯繫。  於是,你才會恍然,原來每一章都在鋪路,一步步導向結局,而作者巧妙地從一開始就布下了線索。於是,你忍不住看下去,因為你愈發急切地想知道,這些人物將如何走向彼此?作者要怎麼把這些線索,在結局裡兜攏?於是,你非但不會暗罵怎麼看了這麼多頁仍不明所以,還可能會在看完全書之後,重讀、再讀,因為你忍不住想再確認那些線索、回味主角經歷的人生波折。    有些小說的敘事方式平鋪直敘,順著時間發展進行;有些則會變些花樣,例如讓主角輪流出場發言,或跳接時空等等。  但《愛的歷史》不僅僅是這樣的小說。  作者除了讓主角輪流出場,還為每位主角設計了不同的語言和發言方式,時間先後更是偶有交錯。因此本書不僅有文體的變化,內文更呈現不同的層次。對於這樣的巧思安排,我只能用「豐富」兩字來形容:很少看到層次如此豐富,敘事卻如此清晰又深刻的小說。更難得一見的是,作者運用了簡單的文字編排,就創造出富含情緒的視覺語言。箇中奧妙,必須看了全書才知道。    有些小說,儘管劇情千迴百折,但用兩句話就說得出故事大要。這是朋友之間互相推薦好書時最需要的訊息,也是賣書時吸引消費者的關鍵。  但《愛的歷史》不是這樣的小說。  它自成一格,活出非常獨特的風貌。基於前述的原因,它實在很難只用兩句話形容。  但它好看極了。在amazon.com、amazon.co.uk或google找找,不難發現,為什麼這麼多國外媒體、讀者,給了它五顆星的評價,用更為特別的形容詞讚美它。  如此特別的它,曾在2006年,數次感動了與它邂逅的我。  之後,我發現,有同樣感動的人愈來愈多。  他們來自不同的性別、年齡層、職業、國家,但他們的感動說著一樣的語言。  因此,這本小說,此刻來到你的眼前。雖然書籍簡介只收錄部分章節,但希望你可以感受到它的特別之處。  願它為你帶來一段忘情的閱讀時光,並成為你書架上珍重收藏的名字。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愛的歷史 PDF格式下载



  本书从叙述视角来说主角应该是利欧和小艾儿马,其实我认为主角应该是那本书中书《爱的历史》。首先这个故事可以分为两个不同时代又在某一时代粘合起来的两个部分。20世纪30年代,10岁的利欧伯德·格斯基遇上他的青梅竹马、一生挚爱艾尔玛·梅拉敏斯基和朋友茨威·里特维诺夫。布鲁诺这个人物既复杂又重要。我的推测是:根据书中利欧在的说法是20世纪30,40年代的一天他从艾尔玛家出来发现几个月前还是亲密朋友布鲁诺居然也暗恋艾尔玛,于是他们在沉默中绝交,随后二战爆发,由于犹太人的身份利欧逃往美国。而布鲁诺在1941年7月死去,估计是二战原因。而“是我写过的最好的主角”则有可能暗示随后利欧和布鲁诺在美国重遇并相依为命的故事只是利欧自己的幻想。看到这里我的心揪紧了。回到主线上,年轻的利欧为爱人艾尔玛写了一本书《爱的历史》,由于二战必须逃离波兰,他把书稿交给了茨威·里特维诺夫。利欧与艾尔玛就此分离。随后战乱中茨威和艾尔玛也各自逃离波兰,艾尔玛怀有利欧的儿子并嫁给了美国人莫迪凯·莫里兹,生下的孩子艾萨克·莫里兹日后成为著名作家。而茨威则带着《爱的历史》逃往智利,结识罗莎并结婚。随后,茨威抄袭了《爱的历史》,翻译成西班牙语并以自己的名字出版,引起轰动,成为明作家。这时茨威以为利欧已死,但仍然不安。利欧却在美国毫不知情,写信给茨威讨书稿被罗莎知道实情并欺骗了他。原书稿被罗莎所毁。利欧得知艾萨克·莫里兹身世,暗中关注。这条线基本是这样。第二条线就简单得多,20世纪80,90年代大卫·辛格与夏洛蒂相恋并结婚,定情信物是大卫偶然在一家小书店买到的《爱的历史》。他们生下艾尔玛·辛格和艾尔玛的弟弟伯德。在艾尔玛六岁时候大卫·辛格因癌症逝世,夏洛蒂一蹶不振。随后艾萨克·莫里兹化名贾克布·马可斯委托夏洛蒂翻译《爱的历史》。小艾尔玛暗中为母亲拉红线并追查艾尔玛·梅拉敏斯基身世。弟弟伯德误以为姐姐在找亲生父亲,弄拙成巧地把妈妈翻译的《爱的历史》书稿寄给利欧并促成了利欧和小艾尔玛的会面,最后真相大白。最后的《利欧波德·格斯基之死》不是说利欧死了,而是茨威加入的篇章。本文如有不符原书之处或是有不同见解欢迎讨论。手机打字不便分段,请谅。


基本理清


总觉得茨威·里特维诺夫和布鲁诺应该是一个人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