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和蘇格拉底吃早餐

羅伯.洛蘭德.史密斯 Smith, Robert Rowland 臉譜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06/01  

出版社:

臉譜出版社  

作者:

羅伯.洛蘭德.史密斯 Smith, Robert Rowland  

页数:

304  

译者:

陳品秀  

Tag标签:

无  

前言

  我們都知道蘇格拉底是被毒死的,所以在接受他的邀請共進早餐之前,可能得三思一下。不過,害他被殺的原因,正好也是讓他成為絕佳早餐良伴的理由--他的好奇心。蘇格拉底因為問了太多的問題而被迫閉嘴,他讓很多人火冒三丈。他有一顆愛探究、不滿足、充滿創意的腦袋,這讓他對一切事物都抱持懷疑態度,不管是法則的目的或性愛的根源,無怪乎他最知名的學生柏拉圖,說他是一隻擾人的蟲子。  如果你真的坐了下來,和他一起享用卡布其諾和牛角麵包,他可能劈頭就會問你:為什麼要過現在的生活,或是身為一個人,你有什麼價值等等。就是這種說話的調調會讓你覺得被冒犯,當初他就是這樣丟了小命;不過,換個角度想,如果你給他機會,接受他的質疑,你很可能會因此展開一趟不尋常的心智之旅。他可能會解釋,為什麼天才和瘋子只有一線之隔,或是宇宙如何由靈魂建構而成;在比較個人的層次上,他或許會一一列出理由,說明行善為什麼比追求快樂更重要。蘇格拉底有一句名言:「不經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The unexamined life is not worth living.)他喜歡透過對話而非演講,讓你省思你的自我和行為,有時是為了賦予它們更重要的意義,有時則是要刺激你做出改變,創造生命所欠缺的意義。  如果你是和黑格爾一起吃貝果或和培根(Francis Bacon)一起吃煎蛋,情況應該也差不了多少。雖然在哲學裡一直有些惱人的辯論,像是針尖上能站幾個天使,或是人神之間有何差別,但哲學的本意不是為了替密室研究者製造謎題,而是要協助我們求取智慧。畢竟「哲學」一詞指的是「愛智慧」,而智慧和聰明不同。聰明滿足於贏得抽象辯論,智慧則是一門實踐的藝術,目的是要讓我們在繁雜的日常生活中做出機智靈敏的判斷。就這個觀點而言,哲學是關於弄清真實人生中的含混之處,因此蘇格拉底對於「該給送上土司和馬芬鬆糕的服務生多少小費」和「神是否存在」這兩種問題,是一樣感興趣的。  這本書也想要蕭規曹隨:它會告訴你歷史上最偉大的想法如何和你的生活牽連在一起,這些偉大的想法不只來自哲學,事實上也出自心理學、社會學和政治學,以及你可以用哪些方法把人生想得更透徹。沒錯,關於這個主題的深度作品汗牛充棟--如何做出合乎道德的行為,你該投票給那種政黨等等。不同的是,這些書除了充滿專業語言之外,還傾向讓偉大的想法高不可攀,而非落實在我們的日常經驗中,但後者才是本書的目的。所以在接下來的篇幅裡,我們將召喚出各類天才,陪伴你度過一些時光。  在健身房時,會有社會歷史學家傅柯(Michel Foucault)在你旁邊跑步,跟你解釋你的例行運動是國家控制的一種形式。精神分析家拉岡(Jacques Lacan)會擔任你的專屬店長,在你凝視試衣間的大鏡子時,讓你步入自戀的危機。工作時,馬克思(Karl Marx)會對著你的耳朵叨唸,不要成為薪水的奴隸。你將在慶功宴上邂逅馬基維利(Machiavelli),聆聽他的勸誡;從施密特(Carl Schmitt)那裡得知,為什麼和另一半爭吵可能是件好事;還有向佛陀學習,如何避免在洗澡時睡著的祕訣。當他們集中精力專心思考你的晨間儀式或你在電視上看到的見聞時,你就會開始了解他們。他們的想法也許充滿挑戰或異乎尋常,不過總和你如何度過一天有關。  當然,那一天也許不會照著這裡設定的模式進行。並不是每個人每天都會發生性行為,而你和父母共進午餐的頻率,或許比一年一度的盛事要來得高--感謝老天。如果你在家工作,那麼第三章〈外出上班〉裡面所描述的交通狀況就不成立,我在那一章提到霍布斯(Thomas Hobbes)這位十七世紀的政治理論家,請他解釋為什麼早上通勤會引發我們野蠻的一面。同樣地,本書或許也遺漏了一些你想要知道的東西,你想選擇的替代版本可能包括「接送小孩上下學」、「與治療師會面」、「參加禱告會」或是「上夜班」等。不過這裡所描述的多數經驗你應該都很熟悉,而你將得到重新思考它們的法寶。  本書談的,不全是大思想家的「大概念」。除了我自己的一些想法之外,你還會看到和音樂、繪畫、電影、文學有關的東西,甚至還有一項傑出非凡的日本水晶體實驗。你可以在〈看醫生〉一章找到關於痛苦的一系列研究,以及(據說是)全世界最令人捧腹的笑話。而〈煮晚餐吃晚餐〉則把我們帶進法國人類學以及格林納威(Peter Greenaway)的烹飪墮落之作《廚師、大盜、他的太太和她的情人》(The Cook, The Thief, His Wife and Her Lover)。我用盡一切材料,老的、新的、借來的和猥褻的(關於性的那一章談到色情),希望可以為世俗帶來意義,為單調增添幽默,為例行公事賦予理由。  倘若不經反省的人生真的不值得活,那麼與其等待一場談論這個主題的演講,何不現在就來好好審查一番?畢竟,我們的人生有九成九是由日常生活所構成,如果不在日常生活中思考這個問題,恐怕沒剩多少時間可以反省。倘若我們真的檢視了自己的一日生活,我們或許就能在穿衣睡覺這類不假思索的瑣事背後,領略到它們的重要性,並以全新的眼光來看待它們。

内容概要

  ◆《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之後又一本改變我們一天和一生的書  ◆哲學家帶我們領略一天的哲學,怎麼過一天就怎麼過一生  ◆關於早餐、午餐、晚餐,以及在這之前和之後的每件事的深刻思考  ◆真實人生的心靈饗宴,日常生活的迷人探索  ◆精采非凡的哲學一日之旅,誰說哲學不實用!  我們都知道蘇格拉底是被毒死的,在接受他的邀請共進早餐之前,可能得三思一下。  而如果你真的坐了下來,和他一起享用卡布其諾和牛角麵包,他可能劈頭就會問你……  早晨醒來、通勤上班、血拚購物、上健身房、進入夢鄉……這些看似再平常不過的日常活動,究竟

作者简介

  羅伯·洛蘭德·史密斯(Robert Rowland Smith)  牛津大學萬靈學院獎學金生七年,在該學院研習哲學、文學和精神分析,德希達(Jacques Derrida)曾以「高超」一詞形容他。  目前擔任藍籌股上市公司和政府部門的顧問,在倫敦生命學院(School of Life)任教,並從事寫作,包括為《標準晚報》(Evening Standard)撰寫「人生課題」專欄。他也是《哲學迷》(Philosophy Bites)播客系列(podcast series)撰稿人,且定期在BBC廣播電台開講。陳品秀  台北市人,台大哲學系畢業,先後在美國新墨西哥州州立大學和亞歷桑納大學藝術研究所取得碩士學位。主要關注為視覺藝術和大眾文化。現為英文教師,並從事藝術創作和翻譯,譯作包括《設計小史》、《時尚小史》、《設計的表裡》、《觀看的實踐》等書。

书籍目录

致謝引言第一章 早晨醒來第二章 準備出門第三章 通勤上班第四章 在上班第五章 看醫生第六章 與父母共進午餐第七章 蹺班第八章 逛街第九章 安排假期第十章 上健身房第十一章 泡澡第十二章 讀書第十三章 看電視第十四章 煮晚餐吃晚餐第十五章 參加派對第十六章 和另一半吵架第十七章 做愛第十八章 進入夢鄉後記延伸閱讀

章节摘录

  卡萊兒(Mara Carlyle)有一首可愛的歌,歌名叫〈活著〉(Alive),歌詞的前幾行是這樣:  每天醒來我對太陽感到驚喜,  我對醒來感到驚喜!  卡萊兒的歌聲從含糊迴盪至清亮,模仿著從沉睡到清醒的變化。歌詞的可愛之處在於,它重新上演了一遍孩童對醒來所抱持的驚奇感,驚喜於這個世界依然在那,驚喜於人們醒來還存在著。即便是大人,當他從不足的睡眠中醒來,抑或從宿醉,從錯誤愛人身邊,從一堆困惑夢境中醒來,也會有那麼一剎那,就在偏見或絕望再度降臨之前,當他再次甦醒,發現自己依然活著,依然會感到吃驚。  為什麼會這樣呢?為什麼,就算我們每天都要經歷一回,醒來這件事還是可以讓我們感到驚喜?是因為,直到醒來那一剎那,你都沉睡著,所以無法保持足夠的警覺預測到自己即將醒來嗎?如果真是這樣,那麼嚴格說來,甦醒這件事不可能是一項驚喜--因為根據定義,在你真正醒來之前,你都是睡著的。  所以,即便醒來是我們生命中最可預測的一件事,就像太陽會在早晨升起一樣可靠,我們卻從未目睹過它的到來。可預測和不可預測的成分勢均力敵,醒來本身是一個悖論,是直線邏輯的扭結,這正是它值得思索的原因之一。事實上,醒來看似平凡,卻是我們所能採取的最深奧行為。說醒來這件事蘊含了哲理,聽起來或許有些奇怪,但在某種意義上,哲學這整件事全和醒來有關,別無其他。  數百年來,「哲學」關切的始終是意識問題,而具有意識,顯然意味著你是清醒的。沒錯,在十九世紀末,我們開始有了發展成熟的無意識哲學(unconsciousness),那是精神分析學的所有主題,但哲學的主流焦點,自古至今,無疑都是聚集在意識現象之上,聚集在清醒時的生活上--思考、感覺、知道、相信、覺察、感知、行動、選擇、喜歡、愛、行善、作惡:一切屬於醒著而非睡著的行為。  所以你在這裡:你醒著。你或許不是一個早起的人,但假如你醒著,至少你是有意識的。是這樣嗎?你怎麼知道你不是依然沉睡在夢鄉?你怎麼知道你不是正在作夢,夢見你醒著?你怎麼知道周遭的每一件事,包括你自己在內,不是幻覺,不是某些壞心鬼怪用來捉弄你的把戲?  這當然變成了最有名的哲學問題之一,而最有名的哲學式回答,是在1630年代由笛卡兒(RenéDescartes)提出,一個大半輩子住在尼德蘭的法國人。笛卡兒和大多數哲學家一樣,面對這個複雜難解的世界,想要確立某些明確的準則,而他的巧妙之處在於,他是把哲學整個顛倒過來做到這點。他不從某個前提、某組假設、某條第一原則或某項科學法則著手,他決定從無開始,不把任何事情視為理所當然:他將站在「證明清白之前一律有罪」(有罪推定)的基礎上,對一切抱持絕對懷疑的態度,看看這樣能得出什麼結論。  於是,笛卡兒應用這種懷疑法,沉著冷靜地得出這樣的理解:他可以懷疑每件事,除了一項事實,就是他正在懷疑。而且,如果他正在懷疑,他必然正在思考。他接著理解到,唯有東西存在才能思考--怎麼可能有某樣東西被思考卻沒有某個人在做思考這件事?笛卡兒正一步步邁向一個發現。  把已知的事實加總起來,他做出以下結論:倘若你能思考,你必然存在。即便你思考你死了,但你思考你死了這個事實,代表你還活著,因為思考意味著存在。笛卡兒找到了存在的證據。於是,他留下這句傳世名言:「我思故我在。」這是一次大躍進,不只對哲學如此,對一般科學亦然,因為它似乎確立了某樣無法反駁的東西,並因此為接下來的所有研究調查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這就是為什麼早晨醒來這件事是一項富含哲理的行為,是意識與存在的直接接觸。諷刺的是,我們竟然是毫無意識地在做這件事,因為當我們醒來時,我們不只是重返意識界,我們還重新取得證明它的能力。在夜間,意識不怎麼明確。雖然做夢也是一種思考的方式,而且理論上,這也是證明你的存在的另一種方式,不過,當問題延伸到你既沒思考也沒做夢的那些夜晚時,就會出現另一個麻煩,那就是,在那些時候你到底存不存在:如果思考意味著存在,那麼在你沒思考的那些時候,你存在嗎?我會在本書最後一章回過頭來討論這個問題。至於現在,你只要知道,至少白天你是存在的。  所以,笛卡兒藉由把哲學整個帶回起點,而往前躍出這一大步,在你早上伸懶腰時,不管你的起床氣有多高,你都擁抱著一個雖然看不見但卻令人驚奇的現象--你自身的意識存在,你察覺到你在這裡。這就像是一個充滿希望的開端,把這顆完美的思想之蛋煮熟之後,其他一切就該順理成章的端上桌,然而笛卡兒卻有點不確定該拿這份確定怎麼辦。你現在醒著,你有意識而且你存在--但接下來呢?  人們往往會把你醒著和你有意識,等同於你的才能有在運作--在這裡,「才能」一詞指的是條理分明的思考能力,能夠將事情理出頭緒的能力。不過,真的可以只因為你醒著,就理所當然地認為你的理性思考能力正在運作嗎?感覺好像不總是這樣,讓腦袋開始運轉可能需要一點時間,不過,等你的眼睛適應了光線之後,你的理智是否也跟著甦醒了?這是個很重要的問題,因為你可能有意識但卻處於瘋狂狀態--有意識和有理智並不總是配好的。倘若一早醒來就知道自己不只存在,而且還思路清晰,那就真是太棒了。  這麼說吧,在你穿越層層被單奮力回游到意識源的過程中,你或許懷疑過自己的存在,但也因此證明了自己的存在,然後你開始察覺到窗外的交通:也許是某把風鑽決定加入合唱行列,也許是資源回收車經過,碎玻璃的匡噹聲不斷敲打著寂靜。你咒罵那些噪音,重新埋入枕中。就在這個時候,康德(ImmanuelKant)坐在你的床尾,準備來挑戰你了--康德的巔峰時期大約在笛卡兒死後一百五十年,他是一位眾所周知的失眠者,以穿戴睡帽睡袍終夜工作著稱。他當然會懷疑你的反應是否理智。為什麼?  看著你試圖縮進鴨絨被下,康德會說,你醒來,知覺到交通聲音很吵,但那充其量就只是知覺而已。你不必然會做出理智的判斷,你的理性也許仍在沉睡。你如何能夠確定你聽見的噪音是真的噪音,而不是起床氣的投射?你再次將手伸向被單的動作,是康德所謂的「純粹理性」(purereason),也就是先天為每個人而存在的普遍真理,抑或只是你個人的貪懶和逃避表現?  ……

媒体关注与评论

  「簡單易懂的寫作風格和描述,增添了這本書的吸引力,很適合對哲學感興趣的讀者,或那些想為生活中的平凡事件增添一些幽默和意義的讀者。」  ——《圖書館期刊》  「這本迷人的作品輕鬆自在地展現它的博學,並暗示我們,無論蘇格拉底說了什麼,不經反省的人生的確是不值得活的。」  ——《出版人週刊》  「帶領我們踏上一場精采非凡的日常生活哲學之旅……誰說哲學不實用?」  ——《柏拉圖與鴨嘴獸一塊上酒吧?》作者/凱瑟卡和克萊恩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和蘇格拉底吃早餐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