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我的餐盤,我的健康,我的星球

[法] 皮爾.威耶(Pierre Weill) 天培文化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

2012-1-1  

出版社:

天培文化有限公司  

作者:

[法] 皮爾.威耶(Pierre Weill)  

页数:

320  

译者:

馬向民  

Tag标签:

无  

前言

  前言這是個古怪的世界。  每天在電視、報紙或廣播上,都會看到各式各樣難以解決的問題,讓我們不得不繃緊神經:氣候暖化、人口膨脹、肥胖症與糖尿病的增加、癌症病患低齡化、各地面臨的饑荒、森林砍伐……這些現象似乎告訴我們,我們的地球已經顯出老態,而地球上的生命也在一步步走向衰亡。  預言家告訴我們:「這只是開始,可怕的還在後面。」他們用非常誠懇而嚴肅的態度,條理分明向我們分析,所謂世界末日並不是憑空杜撰,不僅如此,它到來的日期更是愈來愈近。  然而,有沒有可能,這些伴隨現代文明而產生的問題,其實有共同的原因?  有沒有可能,在我們拯救地球的同時,也拯救了自己的身體,並且改變我們的未來?  有沒有可能,環境問題與健康問題的共同解決之道,其實就掌握在我們類手中?  我是農業學家、研究者,也是生物農業公司的負責人。在理論與實務的雙重背景下,有一天我拿起了筆,想和大家分享一些信念:關於身體健康、農牧產品的生產方式與環境之間的一些關係。這些信念是我三十年來在學術與職業生涯中,一點一滴累積起來的經驗。二○○七年,我出版了第一本書 ,那真是一場美好而難忘的歷險!寫作本身就是一種樂趣,但出版後獲得的回應卻更令人欣喜,與讀者進一步交換經驗與意見,永遠是一件特別美好的事。我瞭解到,因為抱著「沒有辦法,我們什麼也改變不了……」這樣的想法而拒絕接受自己居住、工作的世界,並不是只有我一個人。我遇到許多與我有同感,能瞭解我的想法的人。和他們討論的時候,我感受到一股力量,一股從來沒有想像過的力量。  到處都有這樣的人:農人、醫師,或一個普通公民,他們對這個莫名的世界與這個詭異的時代提出質疑。我們面臨的狀況,就像愛因斯坦說的那樣:「分裂一個原子,遠比粉碎一個偏見容易。」儘管這是個走向荒謬的世界,但因為我們愛他,所以希望看到他能變好。我們無須斷然拒絕這個世界,但也不會委屈壓抑地接受。  三十年來,我遇到許多熱情的人,從不同職業、不同角度思索反省我們的世界。就在與他們的交流中,我對自己的一些信念愈來愈堅定。  因此我決定寫這本書,奉獻給那些美好的交談。這是一本充滿樂觀信念的書,我希望在今日的頹喪無力之後,接著而來的是美好且愉快的明天。  這本書是許多人共同努力的結果。在實驗室、在農場、在醫院診所,大家從不同領域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經過長時間的測試,終於獲得令人滿意的成果。他們的工作值得介紹給世人認識,而現在是時候了。  在我們這個「怪異的世界」裡,有一種令人憤怒的現象,那就是原本屬於長程的、生物領域的整體,被分割成瑣碎的部分,然後每一個部分都由一群狹隘的專業人士來處理,由於不瞭解甚至忽略這些部分之間的關連,只能訴諸化學手段,提出一些眼前看起來有效,卻帶來無窮副作用的解決方案。  我們的農業生產體系,已經簡化到非常離譜:十種左右的作物,占領了全球一半以上的耕地。在大型化學工業的實驗室,基因工程專家正在研發農作(物)的新品種。這些新品種的農作(物)帶有不同生物的基因,因此能抵抗殺蟲劑的攻擊,而這些殺蟲劑也正是同一家化學工業廠商的其他部門所造。不用多少時間,四、五種農作物中的兩、三個新品種,就占領可耕土地的三分之二,而這正好給未來的某一場生態浩劫畫出範圍:一旦遇上某種能夠抵抗原有殺蟲劑或除草劑的寄生蟲或雜草,整片作物將無一倖免。在距離新品種農作物與殺蟲劑工廠不遠的地方,大型家禽養殖場可以用五個星期的時間「生產」出一隻兩公斤左右的雞。這種雞的價格低廉,在市場上有相當強的競爭力,於是地球上的居民也開始養成新的肉食習慣,以雞肉作為重要的肉食來源。這些雞每天只能吃定量的穀物,除了外面裹上棕櫚油的小麥、玉米與黃豆,就沒有其他選擇。單一農作的大廠商,也就在這裡看到極佳的穀物傾銷口。這些雞隻剛出生(甚至從雞蛋裡)就在「現代的」飼養方式下長大,但體內「古老的」生物基因卻沒有、也無法真正習慣於這樣的養殖條件……其他化學廠商(通常是同一家大廠的其他子公司)在他們的實驗室研究飼料的添加物:合成酵素、抗生素、分油素等等,使飼養能有更大的「投資報酬率」。另一家化學廠商(甚至仍屬於同一家大公司)成立大型的食品公司,聘雇傑出的化學家來分解、氫化並重組取自不同食材的碎片,做成我們每天餐桌上的食物……我寫的是科幻小說?絕不是!這樣的現象早就發生了:我們的孩子每天吃的餅乾,裡面有產自馬來西亞,再運送到荷蘭的氫化工廠加工的棕櫚油,有來自美國中西部的玉米萃取物,及一些巴西生產的黃豆粉。在全球各地,愈來愈多的人罹患所謂的文明疾病,觸及的年齡層也愈來愈低。營養不良造成的肥胖症、糖尿病、癌症給愈來愈多的家庭帶來悲劇,患有心血管疾病的青少年也愈來愈多。但對許多人而言,他們並不了解問題的根源,只能不斷期待科學進步能為我們破解這些症狀的奧秘。而就在整個工業區的另一個角落,也確實有不少化學天才,在工廠附設的實驗室進行研發。就在生物多樣性逐步遠離我們的同時,化學產品與藥品也愈來愈多樣。以往給病人使用的藥物,現在伴隨著一般人的生活,成為三餐飯後不可或缺的東西:降膽固醇、降血壓、血糖控制……我們的餐盤愈來愈貧乏,藥品的顏色卻愈來愈多,藥罐也愈來愈大。  在地球的健康與我們身體的健康之間,有沒有確切的、可以測量的關連?我們能不能順著這些關連去探討問題的根源?  而這道脆弱的關連,會不會剛好將土地的每一部分,和我們身體的一部分連結起來?  我們的食物鏈是經過長時間的經驗與智慧,一點一滴累積起來的。大地與身體之間的關連,就藏在這食物鏈中。一旦食物鏈受到破壞,土地與身體之間的密切聯繫也就消失。這就是我要講給大家聽的故事,希望在各位聽這個故事的時候,我們之間也能有美好的交流。

内容概要

  人類大量砍伐雨林,擴大耕地面積,全面種植玉米、大豆、小麥,為了增加產量,不停研發使用化學肥料與除草劑,或者改造作物基因。種植出來的這些作物,成為牲畜的飼料,也成為人類主要糧食來源。  原本,我們身體所需的各種營養,來自各式各樣的食物。土地與我們身體之間有一道經過千萬年才形成的緊密而精巧的連結--食物鍊。現在,地球受到嚴重破壞,我們餐盤中的食物種類越來越少,身體毛病卻越來越多,糖尿病、癌症、心血管疾病......於是,各種營養劑、藥物變成三餐不可少的物品。  預言家或科學家的人類與地球末日警告並不是危言聳聽。  本書作者,身為農業學家、研究者,也是生物農業公司的負責人,兼具理論與實務背景,長期關注、研究土地與人類健康的關聯,面對目前的危機,透過本書,他告訴我們:環境問題與健康問題的共同解決之道,就掌握在我們手中。改變我們的未來,其實很簡單。不需要精密的科技、複雜的營養學或醫學知識,只要跟我們的爺爺奶奶學習--什麼都種、什麼都吃,隨著季節的更換的獲得種種豐富資源,按照我們身體所需搬進廚房,接著端上餐桌,重新回到和諧的食物鏈中,就能找回自己的健康,也找回地球的健康!  本書特色  心臟病、高血壓、癌症、肥胖、過敏等等疾病,每個人絕對耳熟能詳,或者很可能已經染患這些疾病。大部分人的應對方式不外是醫生、藥物,與等待奇蹟,積極的人或許選擇預先吞下一堆保健食品。作者透過本書告訴我們,現在會出現這些「文明疾病」,最基本的原因在於人類生產糧食的方式,使累積數千年而成的食物鏈徹底崩解,我們獲得更多食物,卻讓身體變成疾病的地盤;同時全球化、企業化的生產方式也嚴重破壞我們唯一的星球。因此,他提出簡單直接的方式──從日常飲食開始改變。選擇適當的食物,就可以讓我們的身體不受疾病侵襲。找回自己的健康,並且同時找回地球的健康。

作者简介

  皮爾.威耶(Pierre Weill)  生長於法國東部的亞爾薩斯,從小就對農耕、畜牧與飲食有相當濃厚的感情。他是農業學家,以飲食對於健康與環境的影響為畢生研究志業。他主持過許多醫學研究,並且在科學刊物上發表過許多文章。二○○○年,他創辦藍白心協會,目的在推廣天然食物中的營養成分。二○○七年出版的《誰也躲不過肥胖?》(Tous gros demain?),受到科學家以及社會大眾的廣大好評。  ■譯者簡介  馬向民  台灣大學法律系暨研究所畢業,巴黎大學博士班研究,主題為政治哲學。目前從事法語教學與翻譯工作。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篇 全球飲食失序與其生物本源1.女王蜂與土撥鼠夏綠蒂 2.被我們破壞的食物鏈3.我們的生物本源在漫長歷程中的建構(土撥鼠夏綠蒂與雜食的人維克多)4.什麼都吃的奶奶營養學與什麼都種的爺爺耕種學5.從生物多樣性到大規模單一農作:失落的「生物多樣健康」6.突飛猛進的化學7.飲食健康:化學還是生物?8.1960到2010年,營養的潰敗9.棕櫚油:生態與營養的雙重醜聞10.我們如何成為食棕櫚、食大豆與食玉米動物?11.卡路里:要空洞無物還是要豐富而充滿記憶?12.畜牧:從往常的生物多樣性到今日的萬惡元兇13.健康與∕或環境:魚能告訴我們什麼第二篇 地球與我們的身體同時受苦1.溫室效應氣體與氣候暖化2.從遠處燃燒的土地到我身上發炎的細胞3.南極的冰融化了,這裡的糖尿病增加了4.吃玉米長大的老鼠與人,肥胖與發炎從這一代傳到下一代5.從身體的每一個細胞,到地球上每一片耕種的土地6.從受攻擊的土地到充滿壓力的細胞第三篇 態度轉變的必要性1.二氧化碳足跡與紙屑理論2.值得讚賞的「生命循環分析」3.同樣是卡路里,顏色卻大不同:伊莎貝爾的一餐4.營養的重要價值5.同樣的牛乳,不同的白:瑪格麗特與編號12256.乳酪的記憶7.植物的價值並不完全相同:生命的種子與希望的種子8.農夫與醫師:同樣的抗爭!9.2010年:何不走出我們惰性思考的小圈圈?第四篇 獻給明天的一些解決方案1.食物品質與飲食行為:兩者互相依附 2.讓「不明食用物體」終結 3.從史坦納到有機農作認證 4.從狂牛症到「最低價有機食品」 5.科學邁入了同時研究滋味、營養與環境的時代 6.全球的思考、眼前的行動:就從此刻開始! 7.時間在壓迫 8.永續發展:未來是每個人的 9.產量與或品質:讓好的產品為人人享用 10.公民消費者的位置 11.狂熱與理性:創造我們的未來 12.權力在我們的夢底:我們能否共同籌劃對身體有益的食物鏈? 第五篇 尾聲1.沒有B計畫 2.七十億個布魯斯威利

媒体关注与评论

  台達電子基金會副執行長 張楊乾(低碳生活部落格)  上下游Newsmarket新聞市集資深記者 汪文豪  生機飲食專家 王明勇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我的餐盤,我的健康,我的星球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