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世界資源真相和你想的不一樣

資源問題研究會 大是文化
出版时间:

2009.06.30  

出版社:

大是文化  

作者:

資源問題研究會  

页数:

230  

译者:

劉宗德  

Tag标签:

无  

前言

  水 Water  由於經濟成長、新興國家人口爆炸,缺水地區增加  水是人類最重要的自然資源。 人類一天必需攝取2到3公升的水,再加上洗衣、烹飪等生活用水,據統計每人每天至少得使用20公升的水量。 然而,環顧世界情況,以中東和北非為中心的區域,卻有10.69億人必需走上至少30分鐘,才能取得每日必需的20公升水。這些地區由於可用水很少,不得不使用污穢的水作為生活用水。據統計,許多開發中國家就是因為使用這些不安全的水,每天至少有3900名兒童死於痢疾。 根據WHO(世界衛生組織)以及UNICEF(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所公布的資料顯示,1990年到2004年間,世界上無法取得安全飲用水的人口減少了1億2000萬人;然而,單以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來說,無法取得安全飲用水的人口從1991年的2億6400萬人增加到2004年的3億2200萬人。還有一個訊息或許出乎人意料,已開發國家中無法取得安全飲用水的人口,也從1990年的「0」人增加到2004年的1300萬人了。 令人擔心的是,往後中國和印度等地由於人口急速增加,將使得亞洲地區缺水情況日益惡化,加上地球人口在本世紀中將達到100億人,所以一般預測最壞的狀況是:屆時將有60個國家、計70億人會直接面臨水資源短缺的窘境;最好的狀況則是:48個國家、計20億人將面臨此問題。  地球上可供人類使用的水僅佔0.01%  地球上的總水量為13.86億立方公里,其中大約有97.47%是海水,淡水僅佔了2.53%。而淡水多半為南極和格陵蘭島上的冰,其中只有三成左右是以河川、湖泊等液態方式存在。但這些液態水幾乎都是地下水。也就是說,人類可以使用的淡水,僅僅占了地球總水量的0.01%,而人類卻必需依賴如此少量的水資源生存。由此更可以讓我們體會到,水資源有多麼珍貴。 過去曾是世界第四大內陸湖,橫跨哈薩克與烏茲別克兩個國家的鹹海(Aral Sea),現在的面積與1960年代相比,只剩當時的四分之一。因為週邊地區的農業開發,不斷截流、改變河道,使原本流入鹹海的水過度被利用到灌溉上,減少了鹹海本身的水量。水量大減之後,耕作地荒蕪,水中鹽分過高,連帶使得漁業衰退。 中國的黃河也因為上游到中游地區過度汲取河水,導致下游區域於1990年代頻繁出現河水乾枯的「斷流」現象。水量的銳減使得週邊地區的農作物產量銳減,流域的沙漠化現象也不斷惡化,形成嚴重的問題。 此外,沙烏地阿拉伯也因為長年利用大量地下水灌溉,導致地下水量銳減。以往年產量都超過400萬噸的小麥,1996年的時候已經減少至三分之一以下,只剩120萬噸。 大量利用地下水灌溉導致水量銳減的例子,不論是先進國家或是開發中國家都很常見。此外,由於排放農藥以及化學肥料、廢水、工業廢棄物而污染地下水,或是超抽地下水所引起的地層下陷,更增添了供水穩定性的不安因素。 如果地下水枯竭,就無法提供不斷增加的人口足夠的糧食。環保意識高漲的已開發國家,會針對水污染提出適當的因應對策;但是發展中國家,發展經濟之外已沒有多餘的力量可以去思考環保問題,因此水污染將會更加嚴重。  日本正間接大量消耗全球的水資源  在日本,只要扭開水龍頭,水就理所當然地流出來。年降雨量約達全球平均值近兩倍以上的日本,水資源豐富是可以想見的。不過因為人口密度較高,每人分配到的水資源量大約 只有世界平均值的四分之一,其實稱不上充裕。(編按:台灣年降雨量為世界平均值的2.6倍,可分配的用水量卻是世界平均值的六分之一,比日本更少。) 食物大多仰賴進口的日本,也等於大量消耗了其他國家的水資源。因為進口的穀物以及肉類等農作物、食用肉類、木材等進口產品,都是使用其他國家的水資源所種植、生產出來的。 從他國進口的農作物以及肉品,在種植、生產時消耗的水,我們稱作虛擬水(virtual water)。日本所進口的虛擬水水量超過日本國內的取水量,甚至相當於開發中國家大約12億人份的量。 順帶一提,麵包一片用水40公升,咖啡一杯用水140公升,漢堡則用水2400公升。而這些食物的原料大多都是依靠進口支應,因此日本進口食物的同時,也間接消耗了輸出國的大量水資源。 今後全球的人口將不斷成長,食物的需求量也會隨著增加。這時如果缺少了水,食物的增產也不用談了。而且商品輸出國家的人口如果增加,為了餵飽自己國家的人民,也許就會限制出口量。 對於自全球各地進口食物的日本而言,出口國家的水資源不足是不可忽視的問題,甚至可以說是攸關生死的問題。 水資源是生命的源頭。石油可以由生質酒精替代,但是水資源卻是無可取代的。在重新體認到水資源的可貴之下,建立妥當管理水資源的全球性機制,其必要性正逐漸升高。

内容概要

  你對世界資源的概念,還停留在十年前嗎?  現在的真相是~  → 2008北京奧運與2010上海博覽會促使國際銅價大幅上揚。  → 全球最主要的砂糖生產國是巴西,台灣的自給率為0%。  → 玉米價格居高不下,是因為肉品生產增加,導致家畜飼料的需求量大增。  → 美國生產的大豆,90%以上都是基因改造。  → 濫墾森林會導致食物短缺。  → 地球上可供人類使用的水,僅佔0.01%,亞洲因人口激增,將率先面臨缺水窘境。  你更得知道的真相是~  ?石油多久會用完?台灣海域有豐富能源可以取代石油?  ?水,這樣用下去,還要多久會變成高價資源?  ?玉米、稻米、糖、大豆,都可以拿來做燃料,那我們吃什麼?  ?價格這麼貴,為什麼還叫卑金屬?那稀有金屬不就……  這本書,關心生活的人、想要理財的人,不可不讀;  12歲以前應該翻閱、12歲以後最好細讀的世界地理必備參考  逐漸枯竭的資源,是近年來重要的投資標的。可是,有多少人真正了解自己投資的是哪些資源或公司?這本書以前所未有的宏觀眼界介紹全球資源局勢,陳述各種可靠資料,並以一目瞭然的地圖標示法,說明蘊藏量、消費量,讓所有讀者瞬間得到盱衡全局的投資視野。  全球資源的供需究竟有多吃緊:  目前全球資源剩下多少?掌握在哪些國家手上?  哪些國家、哪些產業正在大量消耗「我們的」資源?  某些國家消耗資源的同時,會不會產生擠壓效應,影響台灣的供給源?  明白資源的連鎖效應,原來世界是這樣運轉的:  為什麼澳洲乾旱,麵粉會漲價?  為什麼美國使用生質柴油,會導致糧食出現缺口?  為什麼智利銅礦鬧罷工,全球銅價應聲大漲?  為什麼俄羅斯天然氣停止供應烏克蘭,快要斷氣的卻是歐盟國家?  如何投資——因為匱乏,於是珍貴:  究竟是哪些巨頭在掌控全球能源、礦產界的價格?  平常投資的新興市場基金、能源基金、礦業基金,我到底在投資什麼標的?  投資資源類基金、期貨、ETF之前的必做功課,就是掌握資源現狀、找出未來可能的新能源。本書由日本首屈一指的專家集結整理,推出立刻成為日本紀伊國屋書店的當周最暢銷新書之一,絕對是投資者的最佳參考工具。相對於教科書的分散錯落,本書以全球觀點,做了更有結構的整理,讀者很快就會產生學習動機。

作者简介

  資源問題研究會  由一群新聞工作者以及專家所組成。他們對資源小國——日本所面臨的現狀抱持不安,預測到世界各國之間將會掀起一波資源爭奪戰,而在1990年代後半開始運作。針對日本與全球各國面對的資源問題,舉辦許多以一般大眾為目標的專題研討會以及其他啟蒙性活動。  ■譯者簡介  劉宗德  出生於台灣台北市。輔大日本語文學系畢業。目前就讀輔大日本語文學系研究所。曾任雜誌兼任翻譯、國科會研究計劃案兼任助理。  課餘閒暇時喜愛閱讀、看電影,以及從事旅行、游泳等等活動。特別喜愛遊逛古蹟、博物館、美術館。  譯有《3天讀懂哲學》、《3天讀懂德國》、《3天讀懂世界史》、合譯《其實我們沒那麼了解美國》(以上皆為大是文化出版)。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各國資源戰略篇日本美國中國歐盟俄羅斯澳洲中南美各國非洲各國中東各國【專欄】日本是世界首屈一指的資源國!? 第二章 燃料資源篇石油 天然氣 煤炭 鈾 甲烷水合物【專欄】掌控全球市場的石油、資源、穀物巨頭第三章 食物、森林資源篇水 玉米 稻米 小麥 糖(甘蔗、甜菜) 咖啡 大豆 食用肉品(牛肉、豬肉、雞肉) 鮪魚 遠東擬沙丁魚 雪蟹(俗稱蜘蛛蟹)原木【專欄】蘊藏量就算耗盡,資源也不會枯竭? 第四章 礦物資源(卑金屬)篇鐵礦 鋁土礦 銅 鉛 鋅 錫【專欄】曖昧不明的金屬分類第五章 礦物資源(稀有金屬)篇鎳 鉻 釩 錳 鈷 鉬 鎢 鈦 稀土金屬【專欄】什麼是國家儲備制?第六章 礦物資源(貴金屬)篇金 銀 鉑(白金) 鑽石

章节摘录

  石油 Oil  大量消耗而逐漸枯竭的石油,開採器械進步延長了可採年限  石油與森林資源以及糧食資源不同,只要消耗,資源量就會不斷減少,總有一天會消耗殆盡。因此自十幾年以前,就不斷有人提出「十幾年後便會消耗殆盡」的警告。然而,儘管每年消耗了大量石油,但是可採年限與1970年代相比,卻延長了不少。1970年代,一般都認為石油「30年後就會枯竭」,但是到了目前,石油依舊存在,可採年限反而延長到40.5年。詳究其原因,除了純粹因為發現新的油田而增加確定蘊藏量(定義請參照第160頁)之外,透過技術革新以及原油價格的上漲,使得以往在經濟上、技術上難以開採的油田,得以合乎事業利益而開始使用,這也是確定蘊藏量增加的原因。總而言之,即便沒有發現新的油田,只要開採技術進步以及石油價格上漲,合乎利益的蘊藏量就會增加,這也是確定蘊藏量之所以會增加的原因。順帶一題,如果不考量經濟上、技術上的條件,人類所可以挖掘的最終可採蘊藏量也因為新油田的發現,從1970年代的2兆桶躍升至現在的3兆桶,提昇了約1.5倍。話雖如此,包含目前為止尚未發現的石油在內,存在於地球上的石油量也是有其上限的。經過一天天的消耗,石油存量確實朝向枯竭的盡頭邁進,這是不會改變的事實。  原油價格持續飛漲,2008年曾經高達每桶145美元  原油,是指直接自油井抽出的黑色黏稠狀液體,主要成份為碳氫化合物,也包括了少量的硫磺、氧、氮等各種物質的液狀油體。將原油的雜質除去,並經過精煉以後所製成的產品可分為煤油、苯、汽油、石蠟、瀝青等。原油的用途,主要作為化學纖維與塑膠的材料以及汽車、發電廠的燃料,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如大家所知,原油價格的飛漲,已經嚴重影響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國與印度的需求量增加是原因之一。再加上次級房貸問題導致股價下跌,使得投機資金進入黃金以及原油市場,更使油價直線上升。於石油交易中心──.紐約商品期貨交易所(New York Mercantile Exchange,NYMEX)之中交易的WTI(西德州輕質原油公司)原油期貨價格,進入2008年以後首次突破每桶(約159公升)100美元,到了7月,每桶更突破了145美元(2009年4月已回跌為50美元左右)。中國、印度的能源需求必定會大幅增加。也由於無法忽視中印兩國在全球需求中的上升比率,他們的需求對原油價格的影響力將會逐漸擴大。  中東產油國家是OPEC的重心  約有六成的石油蘊藏量集中在中東地區。而以這些產油國家為中心的石油聯盟(oil cartel)即是共有12國加盟的OPEC(石油輸出國家組織)。這個組織對於決定原油價格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其動向更是受到全球注目。OPEC設立以前,產油國家因為缺乏技術與資本,無法進行需要龐大經費及高度技術的石油探勘,因此只能將採礦獨占權賣給包辦探勘到批發的歐美國際石油資本。也因為一切都掌控在他人手上,產油國對於石油大公司單方面削減原油價格的舉動,立場不得不放軟。為了打破這種狀況,1960年在伊拉克的召集之下,伊朗、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委內瑞拉等五國便組成OPEC,聯合對抗歐美各國石油企業。OPEC首次向全世界突顯其存在感的事件,便是1973年的第四次中東戰爭中,決定對支持以色列的國家實施調漲原油價格以及石油禁運。這即是「石油危機」的開端,也是原油價格的決定權自歐美石油大企業轉移至OPEC的契機。近年來,為了維持高油價,OPEC面對油品消費國所提出的增產要求則是採取慎重保守的態度。如委內瑞拉所採取的資源國家主義,也就是將本國的石油資源國有化,停止供應外資企業的舉動愈加明顯,這種動向也受到全球的關注。2007年時,OPEC加盟國的原油生產比例已經達到了42%。與俄羅斯、中國、美國等非OPEC加盟國比較起來,所占的百分比雖然較少,但是在確定蘊藏量方面,OPEC加盟國卻占了約75%。今後可以預見的是,OPEC在原油生產量中所占的百分比將會逐漸提高,如此一來OPEC在原油價格的決定上,預計將會擁有更強大的支配權。 日本境內也有開採石油,雖然僅占國內消費量約0.3%  全球性的原油需求量不斷擴大,不過日本的石油消耗卻轉趨減少。原因在於日本每人的汽車擁有輛數停止成長,與低油耗、節能技術的提昇導致用電量減少,以及全球暖化使得煤油消費量減少等等。這種傾向明顯將會持續下去。不過對於日本這個僅次於美國與中國,排名全球第三的石油消耗國來說,維持石油的穩定供應,不管在現在或是不久的未來都有很高的重要性。日本國內99.7%的石油消耗均仰賴進口,其中約有近九成來自OPEC加盟國。過去曾經意圖降低對於OPEC加盟國的高依賴度,而將來自非OPEC加盟國的進口比率提高到超過20%,不過目前的比率卻還是下降至10%。今後中國以及印度的需求增加部分預計將會自OPEC進口,因此日本對於仰賴OPEC供給機制的不安感將會更加擴大。其實,日本的石油自給率並非0%。因為日本在新潟縣、秋田縣的日本海沿岸以及北海道等地設有油田。雖然很少有人知道,但這些日本自己生產的石油,約占國內消費量0.3%。

媒体关注与评论

  文化評論家南方碩  中華經濟研究院國際所副所長林俊旭  專文推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世界資源真相和你想的不一樣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