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梅蘭芳與孟小冬

蔡登山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

2008  

出版社: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  

作者:

蔡登山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孟小冬與梅蘭芳的合作,可說是一個比「男人更男人」的女人和一個「比女人更女人」的男人的精彩絕配,難怪會顛倒眾生,讓人雌雄莫辨了……於是「冬皇」下嫁「伶王」,成為當時人們所津津樂道的梨園韻事。梅蘭芳為一代京劇大師,其《霸王別姬》、《太真外傳》等戲,唐德剛讚不絕口說:「在二十四小時之內,你可看到蘭芳由一個浪勁十足的楊玉環變成一個以身殉情的虞姬。這是人類性靈中極端相反的兩面,而蘭芳的秉賦中便蘊藏著人類性靈最高境界中的無數個極端。所以他無論模擬那一種女性美,都能絲絲入扣,達到最高峯。」本書細述其身邊交遊:為他編劇謀劃演出的所謂「戲口袋」、為他籌錢出國、耗盡家財的「錢口袋」、記錄他一生事蹟的貼身秘書、成就他《霸王別姬》經典名作的武生泰斗;當然最精彩的是其他傳記未曾道及的「梅、孟」之戀,孟小冬最後情歸叱吒上海灘的杜月笙,短暫的婚戀餘溫僅留兩人心底。

作者简介

■作者簡介
蔡登山
一九五四年生,台灣台南人,淡江大學中文系畢業。曾任高職教師、電視台編劇,年代及春暉電影公司企劃經理、行銷部總經理。沉迷於電影及現代文學史料之間,達三十餘年。一九九三年起籌拍《作家身影》系列紀錄片,任製片人及編劇,將史料與影像融於一爐。四年間完成魯迅、周作人、郁達夫、徐志摩、朱自清、老舍、冰心、沈從文、巴金、曹禺、蕭乾、張愛玲諸人之傳記影像,開探索作家心靈風氣之先。該系列紀錄片並榮獲一九九九年廣播電視教育文化金鐘獎。一九九八年製作《蔣經國與蔣方良》三小時紀錄長片。
二○○二年起製作《大師身影》系列紀錄片,讓晚清以降之文化大師--嚴復、梁啟超、魯迅、陳寅恪、胡適、林語堂、錢穆等人,長留身影。著作有:《電影問題‧問題電影》、《往事已蒼老》、《人間四月天》、《許我一個未來》、《人間花草太匆匆》、《人間但有真情在》、《傳奇未完--張愛玲》、《百年記憶》、《魯迅愛過的人》、《另眼看作家》、《色戒愛玲》、《曾經輝煌》、《何處尋你--胡適的戀人及友人》。編著有:《徐志摩情書集》、《柔情裹著我的心--徐志摩的情詩與情話》、《消逝的虹影--王世瑛文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梅蘭芳與孟小冬 PDF格式下载



  他是旦角之王。
  她是须生之后。
  在台上颠倒乾坤风流潇洒,在台下男欢女爱情如露水。
  他始终是个男人,为名为利得江山舍美人。
  她终究是个女人,为情为爱独留一段余恨。
  孟小冬如果活在现在,是最适合唱那段《我有一段情》的女人,边唱边流泪...
  


  要不是陈大导演的《梅兰芳》,我还真不太可能会有兴趣了解京剧当面的事情!但看了《梅兰芳与孟小冬》,我觉得自己不仅好像上了一堂京剧知识的普及课,同时也被这两位京剧大师的曲折爱情故事所深深吸引!有时候,真的是造化弄人啊!


  私生活研究的学术意义
  ——从蔡登山《梅兰芳与孟小冬》说起
  谢 泳
  近年来台湾文史研究者蔡登山的文史研究,很受中国大陆研究者和一般读者的关注。最近黄山书社在电影《梅兰芳》热映期间,推出蔡登山的《梅栏芳与孟小冬》,很受读者欢迎。记得《色戒》放映时,作家出版社也推出了蔡先生一本类似的书《张爱玲:色•戒》,不但在市场上抢得先机,也带给研究者许多信息,可见蔡先生的知识积累和他平时研究的先见之明,他对研究对象的判断和史料搜集,使他的研究工作在获得市场的同时,也获得了学术意义。
  蔡先生这些工作,表面看起来有些迎合市场的意味,但细读他的作品会发现他不是迎合市场,而是市场的热点契合了他平时的研究工作,他的研究有他一贯的追求和明显的学术风格。蔡先生与一般文史研究稍有不同的是他能另辟蹊径,他对研究对象的社会生活和事功并不太注意,而是把研究重心放在研究对象的私人生活上,特别是对他们的婚姻、交游和婚外生活,有相当的关注,他的这个研究视角,不但拓展了学术研究的范围,更发现了丰富的史料,这种关注研究对象私生活的视角,对于丰富学术研究,深入了解研究对象的内心,有相当的学术意义。蔡先生的学术追求,已获得了相当的社会认可,在学术界也非常受人推重,这来源于他的严肃认真和把私生活放在重要学术背景下观察的学术眼光。
  蔡登山对中国现代文学中作家私生活研究,贡献最为突出。他对中国现代作家婚姻和婚外情的研究,特别是他引出的研究方向,让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格局发生了变化。中国现代文学发生的时代,是作家生活极其丰富的时代,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重要作家,鲜有在正常婚姻生活以外没有婚外生活的,蔡先生把眼光投向这一方面,不但是从趣味出发,而是把作家私人生活和他们的文学活动结合关注,并试图从这些作家的私人生活中,发现与他们文学创作的关系。比如他对沈从文私生活的研究就非常给人启发,他能把沈从文在青岛大学教学时期的生活与他的中篇小说《八骏图》联系起来,并用史实梳理出当时青岛大学文学院教授群体与一个重要女性俞珊的关系,对深入理解作家的文学活动都有帮助。在对鲁迅、胡适私生活的研究中,蔡先生也独具慧眼,他发现的史料方向,常常能引人深思并深化对研究对象内心世界的理解。需要指出的是蔡先生的研究工作,一般都建立在完整的史料基础上,对史料的真实性读者可以怀疑,但他绝对不臆测和过渡解释史料本身以外的事实。1949年后,曾经与中国现代作家有过直接交往的历史人物,有相当一部分出走海外,其中又有一部分人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后,从海外定居台湾。蔡先生直接访问过其中的一些人,他从与这些人物的交往中获得第一信息,然后再去寻找相关的史料,在此基础上作也自己的判断。因为对重要文化人物的私生活,获得第一信息是相当重要的,这常常要得自亲属或者有直接交往的当事人,如果没有这个直接信息,研究者在一般的文献阅读中很难发现作家私生活的直接线索,蔡先生的工作所以获得学术意义,就是他在提供第一信息和用史料印证信息方面,为研究者开拓了思路。这个研究方向恰恰是大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最缺乏的东西。我们过于关心作家的社会生活和公众生活,对于他们私人生活的完全忽视,不但影响了研究的深度,而且在相当程度上,也令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变得索然无味,直接影响了学科的发展。比如在鲁迅、胡适、郭沫若、田汉、沈从文、老舍、张爱玲这些作家的研究中,如果不引入对他们私生活的研究,有些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大问题就很难给出有说服力的解释,蔡先生的研究恰好填补了这个空白。
  就是现在这本《梅兰芳与孟小冬》,也用很丰富的史料把历史人物的关系,特别是他们的私人生活关系解释清楚了,还原了历史人物真实的存在关系,并对这些关系给出了“了解之同情”。这种学术工作的努力,不但丰富了历史人物真实的生活,也丝毫不损于他们的形象,因为真实是最有力量的,也最能令人敬仰,对中国现代作家如此,对梅兰芳这样的艺术家也如此。
  蔡登山研究工作还有一个突出的优点是他极少在研究工作中加入自己的臆测和主观想象,他每叙述一个细节或者一种人物交往的细密关系,都有史料依据,他没有在这方面迁就市场,也没有故意迎合读者。我认为蔡先生的书比较好地把阅读趣味和研究结合起来了,这个特点从《梅兰芳和孟小冬》中可以看得非常清楚。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