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菩提相思經

林央敏 著 草根
出版社:

草根  

作者:

林央敏 著  

前言

  序品做「胭脂淚外傳」∕林央敏  解開主角隱遁之謎  沒有這篇話頭其實也不打緊,未曾讀過史詩《胭脂淚》的人,要直接閱讀本書並無絲毫妨礙,但對讀過《胭脂淚》的人來說,讀本書時會發現更多,並且能滿足閱讀《胭脂淚》時所留下的好奇,眼尖的讀者也許會想到《胭脂淚》的男主角陳漢秋在發覺革命的火煙被撲滅後開始流亡、隱遁,而好奇這漫長的十四年間他到底做些什麼?藏身何處?怎麼生活?接觸了哪些人?他眼下的台灣社會又是怎樣?…,這些疑謎,在本書《菩提相思經》中都將解開。  原來史詩的主角即使處於顛沛流離的時候,其命運之奇特、生命之深刻、愛情之悱惻、心性之冷熱、遭遇之逼迫…也都不下於在史詩中的美麗與困厄。這些內容,十年前曾計劃在史詩中就寫,後來沒有,原因有四:之一是當時筆者也還不大清楚陳漢秋逃亡隱藏的14年怎樣過日子;之二是當時《胭脂淚》已經寫了八千多行,要是再交待這段,恐怕會膨脹到二萬行,這是時間不允許、健康不允許(手疾痠痛復發)、能力也不允許我這麼做的;之三是要用詩來寫小說比用散文來寫小說倍感吃力艱難,筆者不想再加倍折磨自己;之四是為了維持中心主題與結構的統一性。所以男主角這段秘辛在《胭脂淚》中只好簡化成12行詩句和幾個詩段,這12行詩句就寫在《胭脂淚》第12卷「情火煉成紅舍利」之第1節「菩提相思經」中,下列所引一小節詩段的後12行便是:  這層勦山滅庄留落來的血絲,  置黨國的神經線頂堅疪,  變成一塊白死雪的禁忌。  ………(省略)………  哪知彼暝,陳漢秋夜宿台南市,  天光日轉去台北,過景美,  未入山,就被恐怖的風聲阻止,  伊聽著基地出代誌,  顧守蔣政權的獅虎豹鱉  剿出槽,五爪裝殺氣,  抑留在山外的同志準備流離,  遠走他鄉外里藏水沕,  陳漢秋也埋名隱姓,  從此遁世深山十數年,  一九七二才下山入街市,  若化緣若隱居。  讀者可以說本書是根據這12行寫的,也可以說本書是具體交待這12行的概述,因此書名也就叫做《菩提相思經》,但實際上《菩提相思經》的內容發生在這一卷之前,如果要將陳漢秋的人生按時間排列的話,《胭脂淚》第11卷之後進入《菩提相思經》,之後才是《胭脂淚》第12卷及最後的第13卷。因此正確的說法應該是:由於《胭脂淚》第12卷之第1節暗藏一部《菩提相思經》,所以該節的標題才題示「菩提相思經」。  既然本書《菩提相思經》是在補足《胭脂淚》的主角做了孤獨情僧前後的隱遁歲月,那麼要把《菩提相思經》別稱「胭脂淚外傳」也無妨。  另外《胭脂淚》中還有幾個詩段是《菩提相思經》的米母,這部分就留給本書「無算品」的‘後記’去說明好了。  寫作及感謝  當年省去史詩主角的那段流亡歲月雖是不得不爾的作法,但筆者始終耿耿於懷,一直想探索那段歲月並將它寫下來,直到《胭脂淚》出版後第三年 (2005),筆者終於按耐不住,心想詩體小說太耗心力難駕馭,那就改用散文體來掌握,便詳訂《菩提相思經》的種種計劃,期間讀到一本厚厚的佛書叫《彌蘭王問經》,從中得到若干靈感,就開始動筆寫作,寫了第一章〈記憶得失品〉後停頓了,主因又是先前的第一個原因:「筆者也還不大清楚陳漢秋逃亡隱藏的14年怎樣過日子」,於是沉潛下來,事有餘裕便積極探索關於陳漢秋在那14年的種種秘辛,搜集並閱讀所有可能關於陳漢秋流亡前後及出家之後的資料,當然也包括他必然會接觸的佛經,我估計一下,單純為了解開陳漢秋消失的日子,讀了大約上百冊的書,期間也分赴幾處內山查探地理景物與訪問當地人,聆聽他們口述歷史。  如斯又經過三年半,《菩提相思經》重新整編佈局,覺得一切準備就緒,當「心安氣爽」這個東風一吹,2009年3月29日正式舉步進入第二章〈訣別情愛赴劫品〉,這一品大約17,000字寫了幾乎半年才完成,此後手氣越來越順,鍵盤被操得很累,電腦幾近日夜不休,頭腦也覺得欲罷不能,因此第3品到末章第20品共約29萬字只用一年又幾天就殺青。此後的施雅藝(修飾)工程,主要是將幾近32萬字的內容瘦身成大約30萬字。有一些原先列入計劃的題材,幸好發現它們不屬於本書範圍,決定放棄才沒有讓本書的藝術架構橫生骨刺,因為那些事發生在陳漢秋再渡紅塵以後。  本書寫作期間曾向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申請創作補助獲得允許,這也是促使本書適時問世的動能之一。此外書中文字因實際需要而用到一些日文詞句,特別是某些專業的日文曾得力於朋友靜宜大學日文系主任邱教授若山兄的幫助和指正,筆者在此一並致上謝忱。也感謝小說家兼評論家胡長松先生為本書做精闢的導讀。  最後筆者想表達一個願望,在本書中有上場的角色或被角色提到的人物,有些仍健在,目前散居北中南,待本書出版後,打算來個《菩提相思經》之旅,將本書送給他們做為謝禮,雖然歲月不饒人,已僅存無幾,願他們長命百歲,讓我來得及。2011.01.13寫於桃園中壢

内容概要

  本書描寫一顆記聞第一之高尚心靈的悲壯故事,主角歷經土水火風與白色恐怖的摧殘。內容包含一個反獨裁反殖民的失敗革命;一場滅村的慘絕事件;一齣堅毅的流亡自囚;一段超越世俗的淒美愛情;一品深入三界的相思修情法門;一卷反映時代社會的歷史;一種落實佛教哲學的人間菩薩行。本書以寫實、諷刺、浪漫、禪悟、譬喻、象徵、魔幻、意識流…等修辭手法將這些內涵溶鑄成有機形式的文學藝術體,儼然一部活生生的小說敘事學。文字或通俗或典雅,散發十足的台語原味與美味,結晶的警句詩語如掉落的珍珠遺甲當四界。

作者简介

  林央敏  1955年生,嘉義縣太保市人,現旅居桃園縣。曾任小學、大學教師、台語文推展協會會長…。現任《台文戰線》發行人。曾獲聯合報文學獎首獎、評論獎、詩獎…等多項文學獎,是台灣民族文學的代表性作家。  1965年即寫古詩、’72年首次發表新詩、’83年開始台語寫作。首倡台灣民族文學,是戰後台語文學運動的倡導作家及台語文學理論的主要建構者,也是首位將台語散文由說理引入純文學領域的詩人。’86~’97年間熱衷民主人權、民族解放、本土文化、母語文學、教育改革等社會運動。作品因觸犯官方禁忌屢遭查禁封鎖。  寫作品類豐富,風格與主題多樣,包括詩、散文、小說、劇本、評論、雜文、台語字典、作曲與電腦軟體等,被稱為全方位作家。作品入選詩、散文、小說、評論的各類選集九十餘種,並選入大、中、小學教科書中。著作三十餘冊(詳見本書附錄),其中9000行、11萬字的《胭脂淚》是台語文學第一部史詩(EPIC),也是台灣文學史至今最長的詩篇;《菩提相思經》是台語文學最大部的長篇小說;詩作〈嘸通嫌台灣〉被譜成24種不同的曲子,對催化台灣人意識與民主運動皆有深遠的影響。  林央敏文學田園網址:blog.yam.com/tw_poem

书籍目录

自序-品做《胭脂淚》外傳胡長松:革命、愛情的悲劇與修行─《菩提相思經》導讀本書編寫體例第01 記憶得失品第02 訣別情愛赴劫品第03 火煙空滅品第04 最後一番地品第05 進出風雨品第06 風雨中的哀泣品第07 變種品第08 佛說母愛品第09 再會!戀□□桃的花品第10 夜探鄉關品第11 地動人間悲苦品第12 入道空茫皈依品第13 觀落陰曹品第14 鹿窟村存亡錄品第15 萬里傳影品第16 心魔情業破戒品第17 補轉法輪品第18 菩提相思覺定情品第19 紅塵化緣品第20 師尊囑咐品後記-無算品附錄一:台語拼音字母對照表附錄二:林央敏著作簡表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菩提相思經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