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欲望上海

幸田真音 經濟新潮社
出版时间:

2010-1-9  

出版社:

經濟新潮社  

作者:

幸田真音  

页数:

416  

译者:

陳(女閒)若  

Tag标签:

无  

前言

  日本暢銷財經小說寫盡上海風采  中央公論新社最近推出知名女作家幸田真音的新作《周極星》,這部以上海為中心舞臺的暢銷財經小說受到了高度關注,對高速增長的中國經濟的由衷嘆服和對中日關係“政冷經熱”等問題的冷靜思考,更引發各大報紙熱評不斷。  據《讀賣新聞》報導,書名《周極星》意為“繞天極運轉的星星”,而中國上海正是“極”之所在,操著一口流利中文的日本基金經理、駐滬銀行行長等則作為“群星”, 在這一日漸成為金融中心的舞臺上閃亮登場。作者在寫作之前,曾赴上海進行長時間採訪,因而小說的情節“無限接近于現實”。  作品中的主人公夏琳是一位29歲、充滿魅力的女性,其父為日本人,母親則是中國人。她在上海經營著投資公司和模特兒經紀公司,高超的生意手腕加之獨特的家庭背景,使她在商戰中如魚得水。出生于中國的男主人公織田一輝是位年輕的基金經理,他將敏銳的目光投注到急速增長的中國汽車消費市場,開發出針對個人汽車貸款的證券化產品,並有望與世界頂級汽車廠商簽訂獨家合作協議。正當他志得意滿之時,夏琳與老奸巨滑的銀行行長也虎視眈眈地盯上了這塊誘人的蛋糕……  日本《產經新聞》稱《周極星》為“最前端的財經小說”,因為它的舞臺是亞洲乃至整個世界最前端的城市。作者筆下的上海是一座充滿生機與商機的國際化大都市,整部作品凸顯出中國在世界經濟洪流中強大的“存在感”。用幸田真音的話來說,以浦東新區為重點的採訪無異於對未知世界的探訪,在拔地而起的樓群和亞洲最高的東方明珠電視塔下面,她被這座城市的現代化深深折服。  “上海人看到的只有未來”,這是她對上海人最直率的感覺。在小說的後記中,幸田真音寫道:或許很多人為上海動人的力量和強大的能量所傾倒,漸漸變成了上海的“俘虜”,她本人就是其中的一個。  《每日新聞》發表述評認為,《周極星》不是一部單純的財經小說,還折射出了對當前中日關係“政冷經熱”的思考。誠如幸田真音所言:當今時代如果不談中國,就遑論世界經濟。在這樣的背景下,日本該何去何從?靖國神社問題對日本的將來究竟有什麼決定性的影響?日本是否有必要不再以美國為中心,轉而具備更寬廣的視野和更長遠的眼光?如果這部小說能夠成為人們對上述問題思考與議論的契機,實在是一大幸事。  現年55歲的幸田真音在成為作家之前,曾就職於外資銀行和證券公司,是一位“在男性社會孤軍奮戰的白領女性”,無怪乎寫起與金融相關的題材如此得心應手。她兩年前出版的長篇小說《日銀券》刻畫的也是在日本銀行擔任副總裁的女強人形象,這使得不少女性讀者成了她忠實的“粉絲”,“在煩惱的時候只要打開幸田的小說,去跟笙子(《日銀券》主人公)見個面,就能找回自信和勇氣。”

内容概要

  ◎推薦者:文藝評論家/傅博  欲望上海:圍繞在世界金融中心的周圍,永不沉落的欲望恆星。不斷膨脹的巨大市場--中國、狡猾的日本銀行分店長、美貌的中國投資公司老闆……這名挑戰中國經濟的年輕日本基金經理人的命運究竟會怎樣呢?!一本以慾望漩渦的上海為背景所寫的最先端的經濟小說。  中國,不斷膨脹中的巨型市場,年輕的基金經理人懷抱著壯闊的志向,來到這個混沌的新天地……中國,巨大市場,世界的中心,充滿機會也處處風險,日本產經新聞:「最前端的經濟小說!」  這個男人也是被那引力吸引而來的。他正要縱身躍入那個國家的強大磁場當中,就像自己三年前一樣。無限的野心和欲望反映在血紅的眼中,心底裡按捺著令他想要吶喊的激情……。而現在,真相揭曉。就在他大膽撲向獵物,終於快要到手的瞬間,其實卻已經踏入一個無與倫比的巨大陷阱中。

作者简介

  幸田真音(Kohda Main)  1951年生於滋賀縣。曾在美商銀行和美商證券公司擔任外匯交易員、外國債券業務員等職務,熟悉國際金融市場。1995年以《小說-避險基金》登上文壇,其他經濟小說作品還有《金錢駭客》、《傷─銀行崩壞》、《日本國債》、《理財專員有利子》、《偽造證券》、《藍色新興企業》、《凜冽的天空》、《代行返上》、《周極星》、《避稅天堂》等,另有多本隨筆、對談式作品。她可說是繼高杉良之後,近十年來日本經濟小說的代表性作家。  2004年起擔任滋賀大學經濟學部風險研究中心的客座教授。目前還擔任政府稅制調查會委員、財務省財政制度審議會委員、國土交通省交通政策審議會委員。她也擔任出版社鑽石社(Diamond Inc.)經濟小說大賞的選考委員。  ■譯者簡介  王蘊潔  日本求學期間,對日本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進入寄宿家庭後,藉由廣泛閱讀和旅行,對日本的人文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得以在目前近十年的翻譯生涯中,儘可能呈現「原味」的日本。曾經翻譯的小說數量已經超過年齡,直逼體重,希望在有生之年可以超越身高。  譯有《現在,很想見你》、《白色巨塔》(中)、《不沉的太陽》(中、下)、《龍眠》、《本格小說》和《博士熱愛的算式》、《洗錢》等書。

书籍目录

序章第一章 引力第二章 星蝕第三章 自轉第四章 黑洞第五章 爆發尾聲

章节摘录

  導讀:幸田真音與《欲望上海》/傅博  凡是以經濟界或企業界之人、事為主題的小說,稱為經濟小說或企業小說。是二次大戰後在美國誕生的大眾文學。  日本經濟小說元年為一九五七年,首篇作品為獲得《文學界》新人獎之城山三郎的處女作〈輸出〉。這篇作品的出現並非偶然的——日本因第二次大戰的災害,花了十年的歲月才復原,日本政府於一九五六年發表的《經濟白皮書》裡,正式宣告「已經非戰後」。日本是地小人多的國家,國家要繁榮需向外發展,在這關頭,〈輸出〉具有其意義。  兩年後,城山以《総会屋錦城》獲得第四十屆直木獎。確立作家地位,之後到二00七年逝世,一直是日本經濟小說的領導者。著作等身,其作品特徵是,大多是對主角或企業之肯定。如城山之肯定派經濟小說,在日本屬於少數派。  由城山三郎確立的經濟小說,一時後繼無人,以社會派推理小說家撰寫的「經濟推理小說」充數,這類作品只是取材自經濟界、企業界,其主題是推理、解謎為多。  直到一九六六年,報導作家清水一行把取材自日本股市中心,東京日本橋兜町的證券買賣之內幕小說化,發表《小說兜町》,獲得肯定。之後,清水以驚人的速度,大量生產暴露各種企業內幕的經濟小說。這種否定派推理小說成為今後經濟小說的主流,但沒有出現有創作力的追隨者。  十年後的一九七五年,日本通產省官僚界屋太一根據一九七三年發生的第一次石油危機,發表《油斷!》,是一部以小說形式,預言不久將來會再發生石油危機,果然三年後之一九七八年十二月發生。界屋由這部近未來經濟小說成名,同年他辭官專心創作。近年他很少寫小說,從事經濟評論。  翌七六年,石油業情報雜誌主編高杉良發表告發石油公司內部組織與其生意經之《虛構之城》,時值石油問題成為國際經濟問題之際,對讀者帶來很大震撼。由此,高杉確立作家地位,他雖不如清水,也是量產作家。  之後,告發企業內情之小說相繼出版,而這些作品大多數是熟知該企業內部的在職者告發。重要作家有:  太田俊夫是製作相機附件公司的社長,其《倒閉社長》(一九七八年刊)就是寫製作相機附件公司社長如何被朋友出賣,倒閉後如何應付相關廠商的內幕小說。  小高根二郎是化學纖維公司的高級職員,其《総務部長憤死》(一九七八年刊)就是以自己的經驗,寫化學纖維公司的總務部長,為了收拾社長的醜聞,東奔西跑的經過之暴露小說。  渡邊一雄是大丸百貨公司職員、工會幹部,其《侵佔公司》(一九七九年刊)就是根據他的經驗,寫百貨公司經營者如何使用骯髒手法對付工會的內幕小說。  津留六平是三井銀行的高級職員,其《再建工作》(一九七九年刊)就是以自己的經驗為基礎,寫一家陷於經營危機的銀行,如何重建起來的肯定派經濟小說。第一屆日經?經濟小說大獎得獎作。  安土敏是超級市場的經營者,《小說超級市場》(一九八一年刊)就是以自己的經驗撰寫的超級市場之經營內幕小說。  門田泰明是醫藥品推銷員,對於大學醫院醫師之傲慢,他感到難受不滿,其《白色的野望》(一九八一年刊)就是寫製藥公司開發了新治癌劑,欲早日上市,勾結國立綜合醫院醫師的暴露小說。  上述六位都是從企業界出身,他們對與自己有關的企業知悉甚多,但對其他企業的認識卻極其有限,這是企業界出身的經濟小說家之優點,同時也是其缺點,所以他們的作品大多是取材自其熟知的企業。  與企業界出身的作家相比,經濟文化工作者的視野較廣、素材較多、作品類型也多,如:  廣瀨仁紀,在大學學習經濟後,到出版社上班,一九七六年出版歷史小說,翌七七年發表《銀行緊急幹部會》,寫銀行之經營內幕,之後發表《股價操作內幕》,揭發政治家操作股票內幕,《談合》即暴露政界與建設業界的勾結內幕,其作家視野是經濟與政治問題。  笹子勝哉,大學時參加過學生運動,因此畢業後找不到工作,只好在表哥經營的餐廳打工,兩年後找到經濟雜誌的記者工作,《董事長敗北》(一九八0年刊)是寫銀行高級幹部權力鬥爭的內幕小說。之後發表之《非銀行崩壞》即寫泡沫經濟下之金融內幕,其內容宏大超越銀行內部的鬥爭。  安田二郎,父親是有名的證券評論家,他自己也是證券評論家,《兜町的狩人》(一九八0年刊)就是寫他最知悉的證券公司,其股價操作內幕。之後所發表的《有橋之街》、《兜町的黑狼》、《兜町崩壞》等都是純粹的創作,並沒有特定公司之內幕為模型。  綜觀第三世代經濟小說家的作品,大多數還是取材自現實事件或內部資料,純粹的創作不多,而且缺少國際宏觀,也許,這就是經濟小說的宿命。  一九九0年四月,日本泡沫經濟崩壞,銀行、證券公司面臨未曾有的經營危機,是經濟小說最好的素材,一群具國際視野的作家把握了這機會,發表經濟全球化後,尤其是金融經濟隱藏的陷阱之小說。幸田真音、江上剛、黑木亮、真山仁等是九0年代的代表作家。  幸田真音於一九五一年出生,滋賀縣人。大學畢業後在美資商業銀行上班,結婚後到東京轉職到美資投資公司,在外匯、債券室工作。之後到美國,在證券公司上班,負責外國債券的推銷。  一九九五年九月,把自己在美國的經驗寫成小說《避險》(編注:經濟新潮社出版。日文原書名:《避險基金》)發表。內容是寫在紐約的「D基金」,利用向投資家非公開募款的豐富資金,在外匯、債券市場,大膽做買賣、大賺錢的經過。D基金的組織在世界金融市場,幾乎沒人知曉,該公司的創業者是誰?經營者是誰?充滿神祕色彩。但是作者卻在第二章即告訴讀者說,幕後操縱者就是創業者,是一名四十多歲的日本女人,叫做高城智子。  本書出版後,成為書市談論的話題,因為日本的財經完全由男人操縱,寫經濟小說的作家,清一色是男性(包括筆者的大部分讀者,認為山崎豐子是「社會小說家」,《白色巨塔》等小說是取材自醫藥界等的社會小說,不算數),而這次突然出現一名過去在紐約金融市場,實際做過金融商品買賣的日本女性,以其經驗寫成小說,對日本讀者來說是很難想像的。  其次,過去的經濟小說之主角都是男性,本書主角卻是女性,作者刻意要創造一名日本女英雄,在世界金融中心紐約的成功故事。這對因泡沫經濟崩壞而失去信心的部分日本人,的確具強心劑作用。  這部小說的成功,幸田真音順利登上文壇,之後陸續發表金融經濟小說,初期作品都是日本人在紐約的奮鬥故事。之後把經濟舞台移至日本。  至於二00六年五月,作者發表故事背景設定在中國上海的《欲望上海》(編注:日文原書名:《周極星》)。  作者在本書副書名即註明,周極星是指「在極的周圍回轉,終日不沈的恆星」,欲象徵本書內容。「極」是指擁有十三億人口市場的中國;「恆星」是指為了這經濟大盤而雲集的淘金者。本書有四名重要人物,都是恆星,但是並非主角,做為主角的極是「金融商品」。這四顆恆星分別是:  織田一輝:二十六歲。父親是貿易公司的經營者,在北京出生,十三歲時回到東京進中學,中學時父親給予一百萬圓做股票買賣,之後一邊上學一邊玩股票,到了現在已擁有三百八十億圓資金的投資顧問公司。其言行彬彬有禮,不像年輕人,獲得長輩的信賴,但是他的心,二十四小時都離不了如何賺大錢的錢鬼。  倉津謙介:五十二歲。昭和五洋銀行的職員,之後調任上海分行經理,表面上是一名溫和的紳士,但是要打賺錢算盤時,即變成無情無義的老狐狸。  森下未亞:三十二歲。在日本出生長大,大學畢業後不像普通的女生先到公司上班,然後找一個如意夫婿結婚、生孩子、享受家庭樂,卻一個人跑到上海打天下已十年,現在的工作是替日本媒體安排工作兼做口譯,是一位懷有理想的美女。  胡夏琳:二十九歲。父親是日本人,母親為中國人,私生女。因幼小時父親放棄母女回去日本,對父親有恨,誓要復仇,由此討厭日本人。現在自營模特兒供應公司與投資公司。是名伺機會欲再上一層樓之野心勃勃的美女。  故事是寫中國政府即將解放的金融商品買賣,他們各自如何打如意算盤、連橫合縱、勾心鬥角的經過,最後作者對「反日潮」有其新解釋。詳細內容請閱讀本書內文。  本書是一部欲知廿一世紀最先端的「金融商品」經濟內幕的參考書。  08.12.17

媒体关注与评论

  日本亞瑪遜讀者評論  「誠如作者所寫的『愈是了解中國就愈不明白中國』一樣,這對於曾住在中國兩年(台灣八年)的我來說也是有同樣的感想。不敢斷言說我對中國有多了解,不過對於我所了解的中國來說,跟作者所想的還是有點不太一樣。若以娛樂性質來看這本書,的確是滿有趣的,而且,內容寫到中國外匯存底的增加所造成的影響這方面,還滿能作為參考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欲望上海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