槓桿漩渦 一個i-banker的自白
天窗出版社
黃元山
无
无
一切都是我似懂非懂的东西,看了这本书,还是似懂非懂。还是教科书好呀。
整本书中,我最奇怪的是,作者开始时明明说自己只是名“小小的”分析师,咋一眨眼就变成副董了呢? 我知道在wallst 能熬是关键,但不是所有熬的人都能rocket rise的。
在这方面,也许,我需要一本类似于‘潜伏在办公室’这样一部书。
另外,作者说很多衍生品出自客户的自身需要。那怎么解释投行频繁被告欺诈?流动性危机说,是本次金融危机最流行的说法。我相信有其更深层次的原因。 流动性危机 <= 高复杂衍生品 <= 分散风险 。 可是分散风险到底需不需要。这是个哲学问题,或者说,行为金融学。 因为它一方面便于企业运营及决策,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审慎原则,增加了moral hazard。
从投资银行家的角度来看次贷危机的产生和发展,相对目前太多从理论上分析来说,作者亲身的经历更具实战性,是全新的视角。而且,从书中能看到投资银行界的工作情形是什么样的,作者回馈社会的理念也是很值得称赞的,目前太多的人追求金钱,权利,将它们看作成功的目标,终身为他人眼中的名所累,就如书的标题所说“带上了一副金手铐”。
作者的文字很清爽,故事穿插得也很生动有趣,对诸如CDO这样的概念解释得深入浅出。书中讲了四个创造交易案例,里面的手法很精彩,投行里的办公室政治和众生相也写得很有意思。作者曾经当过董事总经理(managing director)这样的高级职位,但所写的故事都是他在当小弟时的经历,这一点也挺有意思。
作者从个人的亲身经历,通过简单叙事的方式,采用大量的人物对话使得这本书更加血肉丰满,而不是刻板的教科书类的作品。
字里行间,点点滴滴,我更多地看到的是关于作者这个行业、工作态度的选择以及人生价值的的思考
墨迹带给我的是一个上进的印象,而这本书,带给我看的是操作的内幕。看似在讲故事,实际上给出了很多投行事务的解释。对于像入门的人来说,很适合读。我就是这样了解投行。
曹汐/文
“作为投资银行生活的全景图,对于圈中人来说,有太多似曾相识的青春记忆,熟悉的场景仍在日日演绎;对于圈外人来说,挡不住的是无限憧憬的寻梦人生。”
作者黄元山曾参与过多种金融衍生工具的研究和开发,转战纽约、伦敦、香港三地11年。1997至2004年间任职雷曼兄弟,长驻纽约及伦敦;后转至瑞银(UBS)伦敦任执行董事,然后至英国苏格兰皇家银行(RBS),主管亚太区结构信贷衍生部门,担任投资银行董事总经理,也以亚洲债券部管理委员会委员的身份参与各项证券管理工作。
黄元山在书中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了他在国际顶尖投资银行的生活。如愿以偿进入华尔街后,从最底层的分析员做起,参与到多种金融衍生工具的研究和开发,最后成为投行高层。他以亲身的经历解构金融海啸的前因后果;解密投资银行,讲述种种不为人知的“内幕”。
作为投资银行家,黄元山在与众多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对冲基金、养老基金等的生意往来中发现,正是这些影子银行和资产证券化手段,导致信贷过度,这也正是日后引发金融海啸的重要原因……
从他的经历中,可以看到众多复杂金融衍生工具如何应运而生,如何成为日后金融海啸的导火索。而当他转身而去,摆脱投资银行家的身份,投身慈善事业时,又令人思考这种选择的意义。
目睹了许多浮华背后的黑暗和一些投行人士及时行乐的行为,黄元山更加感叹“华尔街虚名是梦一场”。于是,明明是大好前程,作者却选择放弃,开始人生再出发,为慈善事业尽心尽力。因为,在金融世界之外,这是一种杠杆;在金融世界之内,这也是一种救赎。
读此书,看黄元山的心路历程和人生思考远比“投资银行家”的光环更具吸引力。
一本扩展金融知识的好书。
作者以摆龙门阵、聊天的方式,娓娓道来当今最前沿的金融知识,不仅可以轻松理解当前流行的金融概念,而且字里行间充满人文关怀;数字不再冰冷、海啸不再可怖。金融殿堂不再高高在上。
对想要接近金融、又怕它冷漠无情的人来说,值得好好读一读。
理想与良心
by 一个复旦校友
我本以这个书评是个艰难的挤牙膏过程,因为面对的是一本讲解何为CDO,何为打包,何来金融风暴的说明书。而此书评又类似一个针对说明书的说明书,这让我想起了二次打包。二次打包这种事情除了被兴趣爱好很特殊的数学家enjoy以外,对于正常智力的普通大众,恐怕就不是一件惬意的事情了。
然而我错了。原因之一,这是一本写得让普通用户都能读懂的说明书(基本上所有的教科书都不是针对普通用户的);原因之二,这既是一本说明书,也是一本充满感情的自传体散文集。或许就像作者黄元山本人一样,既是那个曾在曼哈顿top tier 的投行叱咤风雨的高层I banker,也是那个曾在伦敦每个周末都去露宿者之家帮忙做receptionist的虔诚的基督徒,或者是那个08年6月毅然决然离开投行,回到香港全职的投身社会工作的黄生。
这本书里,黄元山先生以第一人称的角度,从自己97年进入雷曼做见习生开始,从纽约到伦敦,从雷曼到瑞银,再到RBS, 讲述了亲身参与,见证的一个“大时代”:整个金融系统杠杆化的过程。正因身处第一线,黄元山先生对CDO的数学模型设计,包装,出售的整个流程清清楚楚。即使细枝末节,也是当初每一个公式,一个参数的反复推敲过。了然于心,才能化繁于简,用明白的白话,向香港的普通大众娓娓道来那些看似高深莫测的CDO, CDS, ABS等等衍生品。让那些阿叔阿伯也明白:喏,这些银行里卖出来的东西风险也是很高的。做到这些,对于一个专业人员来说已经是非常非常high pass了。然而这本书的另一条主线,即是黄元山先生的I banker心路历程。
曾有人说,最可贵的不是深山中的修禅,而是闹市中的淡定。来了香港以后,渐渐的越来越赞同这句话。黄先生在投行摸爬滚打11年,其中他固然感受了这个行业积极的一面:拼搏,创新,全力以赴;对于另一面也是深有体会:醉生梦死,纸醉金迷。黄元山在书里提到他离开学校即将投身社会时,他的朋友说:你不可以被他们同化。我想,这么多年下来,他确实做到了。
怀着对主的信仰也好,怀着对人类的怜爱也好,我相信黄先生在08年的时候离开投行,之后他又在公开场合说自己绝不会回去投行,是有他自己的坚持的。我不是个基督徒,我信佛教,或许不能真正体会到由主带来的爱与希望。然而,我想,一个人处于这个社会,有两点是可以不分信仰的被认同的:一个是理想,一个是良心。
因为雷曼倒了,所以他在雷曼的经历才可以写出来
后来跳槽升上去MD,但是公司和人都在,所以不能写吧
我是这样想的
干投行坏事干太多,回头做慈善
恩 写的真好
边写他见证的“大时代”,边像教徒告解一般,写自己心路历程
能和黄先生成为知己